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台灣「瓊花」(vs. 「曇花」)

台灣「瓊花」(vs.「曇花」)                   黃慶三 (05/30/2016)






     台灣瓊花 (E. oxypetalum) (Wikipedia)
                         ----花直徑約六至八英吋  


                                  寒舍袖珍形 (E. pumilum ?)
                                           ----花直徑約二英吋


台灣國立中央圖書館藏圖
                               ---最右上角為「曇花」

                                  
                          
寒舍令箭荷花 ((Disocactus spp.)






曇花屬 (Orchid cactiGenus Epiphyllum) 為仙人掌科 (Cactus familyCactaceae)柱狀仙人掌亞科 (Subfamily Cactoideae)量天尺族 (Tribe Hylocereeae) 下的一屬。這屬有19種,最常見或提起的該是中文稱為「曇花」、台語稱為「瓊花」的 “Orchid cactus”,學名E. oxypetalum。它原產於中美及南美北部的原始森林中。早期的中南美探險者,把它帶回歐洲種植,最早的文獻紀載是 1753 年。拉丁文Epiphyllum這字 epi為「上」(On, upon)phyllum為「葉子」,意指花就開在葉子上的意思。事竟上,它不是「葉子」,而是扁平的「莖」。

這屬除了兩、三種在白天開花,其餘都是晚上才開。台灣「瓊花」通常約晚上九點鐘開始綻開,半夜兩、三點時全開,清晨四、五點時凋謝,即花的生命約八個鐘頭。因為花朵本身的特殊芳香與清麗、脫俗,以及容易種植、照顧,並且食用新鮮或曬乾的花,據說有益於呼吸器官的保養,所以廣受台美人歡迎。

曇花屬原生種除了 E. ackermannii 的花是紅色之外 (也有人認為E. ackermannii是混種,而非原生種),其餘均為白色、或白色參雜點黃色。據說最初荷蘭人把瓊花傳至台灣時,紅、白色都有,但目前僅存白色者。瓊花的特徴是圓柱形的莖,直徑約半吋,沒葉子,而所見的「葉子」,只是扁平的莖。花苞成形時往下垂;等到含苞待放的數天前,花苞才開始向上翹。而花開的形狀,就像一支荷蘭煙斗,所以別名為 “Dutchman’s Pipe”

中文成語「曇花一現」的「曇花」又是什麼花?依據台灣教育部的《國語辭典》中「曇花一現」的註解:「曇花,優曇婆羅華的簡稱,即無花果。印度傳說無花果只在聖王出世時才會開花。見隋,智顗,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四,上。謂佛的出世、說法如優曇婆羅華出現,其含意有二:一說指在適當時機才會出現;一說指稀有難得。(Retrieved Feb. 2003)。而台灣文化圖書公司的《辭彙》(陸師成主編,p. 375, 1989出版) 解說:「曇花原稱『優曇鉢花』,通常無花而結果,偶而開花,開花的時間少而短促,所以叫『曇花一現』。比喻一出現就消滅的事。」。野史傳說隋煬帝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開鑿運河的原因之一,是想去江南看「曇花」。他沒看見,卻被隨行的李世民 (即以後的唐太宗) 見著了。難怪隋煬帝慨嘆的說,李世民才是「真命天子」。

隋朝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早了約九百年,即當時台語的「瓊花」還沒傳至亞洲。所以隋朝時代所說的「曇花」該不是台語的「瓊花」。何況瓊花會開六至八個小時,所以不是「一現」;瓊花更不是「無花果」,因它不會結果。台灣有些詞典則說「曇花」即俗稱的「美人蕉」【請見拙作《美人蕉(Cannon Lily) 》,http://cshuang2.blogspot.com/2015/11/canna-lily.html】;也有些詞典說「曇花」即「瓊花」。

記得小時候,台灣中文報紙的記者刊載瓊花的照片時,就常引用「曇花一現」這句成語做下款。但筆者一直查不到所謂的「曇花」照片,惟一只查到「台灣國立中央圖書館」的一張畫;但畫中的花和說明,與上述兩部辭典的解釋並不相符,倒是它也和佛教有關。這畫的註解如下:「曇花,草本;種出自西域。有紫、白二種。或一年數花、或數年不花。懸莖□□,狀若荷蕊; 中十八朵,每一日開一朵。剎多植之,最十八羅漢之義也。」(Retrieved Feb. 2003)。也許「曇花一現」的「曇花」只引申在佛經裡。

我們會把中文混淆了,老美也不例外。例如瓊花的英文是 “Orchid Cactus” ,但許多老美卻以為它是 “Night-Blooming Cereus” “Queen-of-the-Night” (夜之后)。事實上”Night-Blooming Cereus” 的學名是 Hylocereus undatus,即目前台灣常見的「紅龍果」。”Queen-of-the-Night”學名為 Selenicereus grandiflorus,它的花雖也是白色的,但花形不同,而且直徑可大至十二,甚或十六吋。這三種植物雖然外形全不相似,但它們都屬於仙人掌科,也都是晚間開花;而瓊花及紅龍果的花,及紅龍果及夜之后的果實皆可食用。   

瓊花的混種 (Hybridizing),約在 1811 年從英國開始,而後傳至法國、德國及比利時,1900 年左右才傳到美國。經過這一、兩百年來不斷的混種和研究,比如瓊花和上述的紅龍果,夜之后,及令箭荷花 (Disocactus) HeliocereusAporocactus等等仙人掌科的植物交配混種,而產生數不盡的花形、花色,其鮮艷及特色,常是無法用筆墨來形容。因南加州氣候極為適中,加以不斷的栽培、研究,目前洛磯市成了瓊花的「世界之都」【”The World Capital of Epiphyllum”--The Epiphyllum Society of America (ESA),2 Chino, CA

事實上,通常所謂的「瓊花的混種」 (Epiphyllum hybridsEpiphyllumsEpicacti,或簡稱 Epis),是由「量天尺族」人工混種而來,特別是「令箭荷花屬」(Genus Disocactus) (請見拙作《令箭荷花」(Disocactus), http://cshuang2.blogspot.com/2016/06/disocactus.html, 或
http://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418518834)、「槲寄生仙人掌屬」(genus Pseudorhipsalis)、及「蛇鞭柱屬」(Genus Selenicereus) 這三屬的植物。雖然名為 Epiphyllum hybrids”,「曇花屬」反而「參予」不多。惟曇花屬」的「月兔」(Crenate orchid cactusE. crenatum) 則是主要的親本之一;其他兩個主要的親本為令箭荷花屬的「帥氣令箭荷花」(D. speciosus)、及「德國皇后」(German EmpressD. phyllanthoides)

種植瓊花 (包括混種) 極其容易。剪下的「葉子」先放在在陰涼的地方約一個禮拜 (別插在水裏),用三分之一的種植土 (Potting soils),三分之一堆肥或泥煤苔 (Peat moss) ,及三分之一洗過的沙,混上一點 10-10-10的肥料,栽下這「葉子」後,一、兩個禮拜內不要澆水 (如果需要,可用喷物器喷水在「葉子」上,以免太乾)。瓊花喜歡酸性土壤 (pH 6.0),溫度必須華氏五十度以上。不可澆太多的水,但土壤需保持潮溼。


除了每年一、二月期間不要施肥外,每個月可施 10-10-10 的肥料;開花期間則用 2-10-10 0-10-10的肥料。如果生長環境極理想,新插的株可望一年後開花,但通常需等三年。寒舍的三種這「類」植物:一為常見的台灣瓊花 (E. oxypetalum); 二為約二吋直徑、三吋長的袖珍形 (可能是 E. pumilum),可開一天一夜;三則為紫紅鑲粉紅的混種令箭荷花,花約八吋直徑,可連續開兩天兩夜。


1 則留言:

  1. 謝謝這麼詳細的解說! 終於了解瓊花和曇花的區別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