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龍果
(Dragon Fruit) 簡介 黃慶三 (02/11/2019)
紅龍果植株 (Ching-Tzeng Huang攝)
白肉紅龍果 (H. undatus)
哥斯大黎加(紅肉)紅龍果 (H. costaricensis)
(Wikipedia)
有刺黃紅龍果 (H. megalanthus)
墨西哥紅龍果去刺果實 (Wikipedia)
紅龍果、火龍果
(Dragon fruit,Pitahaya,及Pitaya,學名Hylocereus spp. 及 Stenocereus spp.),為仙人掌科 (Cactus family,Cactaceae);其中Dragon fruit 或Pitahaya為量天尺屬 (Grnus Hylocereus),Pitaya 則為蛇鞭柱屬 (Genus Stenocereus),兩者均原產於墨西哥及南美洲。目前這水果常種植、生產於東南亞洲、彿羅里達州、加勒比海、澳洲,以及一些熱帶、亞熱帶的地區。紅龍果、火龍果這名稱,可能源由其亮麗紅色果皮,包覆的大鱗片
(萼片),有似龍爪的緣故。
玆把量天尺屬紅龍果,及蛇鞭柱屬紅龍果簡介如下:
I.
量天尺屬
(Genus Hylocereus) 紅龍果—為甜紅龍果 (Sweet dragon
fruit),果肉可分成紅色、白色、及黃白色三種。有人把紅肉者稱為紅龍果,白肉者稱為玉龍果,黃白肉者稱為黃龍果。
(1). 白肉紅龍果、量天尺 (Night-blooming cereus,White-fleshed
pitahaya,Pitaya blanca,學名 H. undatus),有粉紅色的果皮,白色果肉。這是最常見的紅籠果。紅皮白肉紅龍果果實形體偏橢圓形,果皮上的萼片 (龍爪)比起下述紅肉者較為修長 (白肉、紅肉紅龍果外觀分辨的方法之一)。1紅皮白肉者,比紅皮紅肉、及黃皮黃白肉者較不甜,但味最清爽。
(2). 哥斯大黎加紅龍果、紅肉紅龍果 (Costa Rican pitahaya,Pitaya roja,學名 H. costaricensis),原產 (或最早發現) 於哥斯大黎加及尼加拉瓜,紅色果皮及紅色果肉。它比白色果肉者稍甜些,但有人覺得它也較有草腥味 (台語「臭青味」)。紅皮紅肉紅龍果果實形體偏正圓形,而果皮上的萼片
(龍爪) 較白肉者短。其花青素含量冠絕所有水果,有抗氧化、抗衰老 (美顏)
的功效。
(3). 黃紅龍果 (Yellow dragon fruit,Yellow pitahaya,Pitaya amarilla,學名H.
megalanthus),有黃色果皮,黃白色果肉。這種黃紅龍果果皮沒萼片,但長刺 (其他兩種白肉、及紅肉紅龍果果皮有萼片,但不帶刺),但也有果皮不帶刺的栽培種。2這栽培種和白肉、紅肉紅龍果一般,帶有萼片。帶刺黃紅龍果果皮在每個「萼片」位置上,長有半打以上尖針;採收時,先以硬毛刷刷去針刺才採收。個人覺得黃紅龍果比紅皮者 (白肉或紅肉) 甜些,且更富有核果的風味 (Nutty flavor),因子多且大。
(1) 酸紅龍果
(Sour pitaya,Pitaya agria,學名S. gummosus) 為直立至蔓生的仙人掌植物,1至3公尺
(3至9英呎)
高,株幹圓形、深綠,約10公分
(4英吋) 直徑、有8至9個縱稜,長滿灰色至灰紅色、約4公分
(1至1.5英吋)
長針刺。7至9月開白色、約8公分
(3.5英吋) 直徑、只開一晚的芳香花朵,由長舌天蛾傳粉。會結6至8公分
(3英時) 直徑、橢圓形、亮紅色果肉的果實。原產於墨西哥的南下加州 (Baja California)
及索諾拉州 (Sonora)。為過去墨西哥美索諾拉州原住民 Seri people重要食物之一。
(2) 墨西哥紅龍果 (Mexican dragon,Pitaya Mexicana,學名S. queretaroensis) 5 至6 公尺
(16至 20 英呎) 高。莖約15公分 (6英吋) 直徑,而有6至8個頗明顯縱稜。花白色,芳香。果實近圓形,果肉有紅色、黃色、橘紅、玫瑰紅、及白色者。這些原是帶滿灰白色尖刺的墨西哥紅龍果,需以人工刮去尖刺後才出售,剝皮食用。
(3) 匕首仙人掌 (Dagger
cactus,Pitayo De Mayo ,學名S. griseus),這樹般的仙人掌可高達9 公尺 (30 英呎),其莖直徑約12公分 (5英吋) ,多稜,佈滿尖銳長刺。花白色或粉紅色,果實紅褐色,近圓形。原產於墨西哥、委內瑞拉、及哥倫比亞。
(4) 大仙人柱 (Organ pipe cactus ,Pitaya
dulce,學名S. thurberi),原產於墨西哥及美國。其莖約15公分 (6 英吋) 直徑,高可達4.9公尺 (16英呎)。它需80年才會成熟,可活至150年以上。3 開約8公分 (3英吋) 直徑、漏斗型白花。花只開一晚,由蝙蝠傳粉。果實約網球大小,果肉紅色。Seri 原住民認為味道比西瓜好,常採收作藥用。亞利桑那州的Organ Pipe Cactus
National Monument就是以這植物來命名。3
美國商業種植、個人庭院種植、及超市所賣的紅龍果,大都屬於量天尺屬,蛇鞭柱屬頗少 (除了原生地的墨西哥),或只是野生者。量天尺屬紅龍果是種容易種植的附生性植物 (Epiphyte--即需支撐),土壤中需有多量腐植土、及足夠的水份 (特別是夏天),才能生長良好。全陽或半遮陰。早春時,較多日照或光線,可促進它的結苞。花於夏秋季節綻放。花白色,可達20公分 (8英吋) 直徑,帶芳香。新鮮或乾燥的花朵,可以煮食。量天尺屬紅龍果每粒約 150至600公克 (5.3至 21.2 英兩),但較大者可達一公斤 (2.2磅)。
因它屬攀緣型仙人掌科植物,因此種植時,必須設立支架,以供其攀附生長,除了便於管理外,亦可增進產量及品質。支架可大略分成三種:4
(1)
水平棚架式:利用原先支撐葡蔔、絲瓜等作物的支架,改為紅龍果用。一般每根水泥柱種植 2 至 3 株紅龍果,柱頂水平網面可放置廢輪胎圈,以供枝條下垂支撐之用。
(2)
單柱式:水泥柱高約1.5公尺,柱距為 2.5 至 3 公尺,行間 3 至 4 公尺,上端以兩短鐵條或金屬管交錯穿過,其上放置鐵圈或廢輪胎圈等物,以支撐枝條下垂。另亦有以木材、金屬管、或角鐵等材料,製成長或立方體支架。一般每根水泥柱種植 2 至 3株紅龍果。
(3)
籬壁式:主要以水泥柱、方型鋼、鐵條、或鋼索為支架材料,籬壁設施下方地面一般會做畦溝,以防積水。紅龍果株距 60 至 80 公分,行距 3 至 3.5 公尺,支架高約 1.5 公尺。因管理作業方便、栽培密度高、單位面積產量較高,及較為堅固等優點,為目前採用最多的支架方式。
它為熱帶、亞熱帶水果,性喜溫暖潮濕,耐蔭耐貧瘠,生長的適溫為華氏77至96 度 (攝氏25 至35 度)。而低溫高於華氏40 度 (攝氏5度) 的地方,均可露天種植,也可種為盆栽。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植株的枝條有時會黃化、或長出褐斑。有些地方在炎熱夏天日照下,如棚架無遮光網,依據南加火龍果及蓮霧研討聯盟廖版主,在高溫的夏天,面向陽光的紅龍果枝條會黃化,等氣溫降低,黃化就會還元。而在天冷冬季,新枝條會長出黃褐斑點 (老枝條不受影響),這是正常現象,夏季一到,黃褐斑點就會消除。5
紅龍果屬根淺,約5 至 15公分深。種植紅龍果時,可於春、秋兩季,採扦插法直接種植。方法為剪取約30公分成熟枝條,置陰涼處數日至1週,讓切口處乾燥、癒合後,即可直接插植於土裡。扦插深度約3至5公分,把扦搗枝條固定,1至2個月即可長根。扦插初期應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生根。定植後,新芽沿著支柱向上生長,當長至柱頂時須摘心,促使長出不同方向的枝條。這不同方向的枝條,留下3至4枝作為主枝,並引導主枝下垂 (例如以繩子繫綁,拉引向下),當作結果母枝。
如要改植新品種時,一般採用嫁接法,以切接或嵌接方式進行。2 砧木以選擇多年生、不帶芽體的枝條。嫁接時,接穗與砧木中心維管束須密合。氣溫較高期間嫁接時,接穗需套袋,以防止失水凋萎。扦插枝條主幹上所萌發的芽體,選留最上面1至2個芽,然後引導所留之枝芽,沿著支柱向上生長。其後的枝條整理方式,和上述扦插法一般。
成熟紅龍果植株約每15天左右就可開出一批花,每個成熟枝條上,會萌發出數個花蕾。當花蕾長度約2至3 公分時,即可進行疏蕾。以每枝條每一批花只留一個花蕾為原則,並選留大小一致的花蕾,以免每批果實成熟日數差異過大。
紅龍果花白色,於晚間綻放,次晨即凋萎。通常由蝙蝠及蛾類傳粉。除了一些可以自花能孕 (Self-fertile) 的栽培種外,通常需以其他品種紅龍果作異花授粉 (Cross-pollinating),以期增加著果率及產量。例如不能自花能孕的紅肉紅龍果,需以白肉紅龍果來作人工授粉才行。不管是商業種植或是家庭庭院的種植,如果能選擇可自花授粉的栽培種,該可省卻許多麻煩。
紅龍果一般在產期結束後,需要整枝修剪,例如將罹病枝、瘦弱枝、交疊枝、過密枝、徒長芽、及3年生以上老枝剪除。通常1至2年生的枝條最易開花結果,但亦需適當選留,使全株枝條均勻分布,通風採光良好,且可預留新生枝條生長空間。當季萌生枝條,如果超過120公分
(4英呎) 以上時,超過部份應截短。
紅龍果雖然耐乾旱,但仍需灌溉。因其根系淺而廣佈表土層,地表土壤需全年維持濕潤狀態。又4至5月開始開花結果,更需維持土壤濕潤狀態,若無降雨,
最少每2週灌溉1次。產期結束後,即11月至隔年2月,為植株採收後的休養生息階段,可以減少灌溉次數,但土壤仍不宜過度乾燥。適度給水,可促進來年花芽分化與著果。但需注意紅龍果的根系不耐浸水,因此必需排水良好。
因一年可多批次開花結果,且結果期短,紅龍果施肥管理及追肥方式,有別於一般果樹。當
月下旬至12 月產期結束並完成修剪後,以含較高量氮、磷、鉀之粒狀或粉狀有機質肥料為基肥,進行全園撒施。在營養
(枝條) 生長期,施用氮、磷、及鉀比例均衡的液肥,促進萌芽及枝條生長。掛果期間,液態追肥的使用,能使果實發育肥大;謝花至轉色前的綠果期,施用高氮、低鉀的液肥;轉色期施用低氮、高鉀或磷的液肥,提高果實糖份。
為了運送至市場,尤其出口至外國時,紅龍果常在未完全成熟就採摘。這種未完全成熟就採摘的紅龍果,食用時常有草腥味
(台語「臭青味」) 。採摘時如何分辨成熟與否?以白肉種為例,當果皮從青綠變紅後,果實上的麟片
(萼片) 也會隨著果實的成熟而漸漸變紅。當麟片超過一半以上變紅後,鱗片軟化,呈反捲或呈乾褐狀時,這粒紅龍果就已成熟而可採摘。但也不宜過晚採收,若果實過熟,則易裂果。惟紅肉大紅品種達到成熟狀態時,仍可掛果7至10天再採收,而不致裂果或影響品質。2 黃龍果以果皮顏色判斷成熟與否;無刺者則等麟片超過一半以上變黃後,鱗片軟化呈反捲才成熟。
它的種子可用成熟紅龍果果肉洗淨,掠乾,儲存,春天再播種。通常11至14天即可發芽。因它是種攀爬性仙人掌,需準備攀爬或支撐支架。當植株長至約10磅重時,它就成熟開花。商業種植約需時5年。以插枝法繁殖較為迅速,尤其家庭種植,依日照、溫度等生長環境及照顧,通常約一年後或更久些,可開花結果。6
紅龍果營養豐富、低熱量、高纖維、富含抗氧化的花青素、和維生素,為良好的「養生」水果。 但以中醫的說法,紅龍果性偏涼,虛寒體質者少吃,或腸瀉時不要食用。紅龍果含有甜菜素 (Betalains),包括甜菜青素 (Red betacyanins--使果肉呈紅紫色)、及甜菜黃 (Yellow betaxanthins--呈黃白色)。有些人在食用紅色果肉的紅龍果或甜菜後,因無法及時代謝 (消化) 這種色素,小便、大便會呈現紅色 (即假性血尿--Beeturia,或紅便--Red feces) 就是這原因 。
個人必需注意的是依個人健康情況, 有時候正巧食用紅龍果,而可能會和真正的血尿 (Hematuria)、或便血 (Hematochezia) 混淆。食用甜菜及莙薘菜 (Beet &
Chard)
時,也需注意這種情況。(《甜菜及莙薘菜》的簡介,請見拙作部落格,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16/06/beet-chard.html) 。
除了生產優質、富含營養的水果外,紅龍果翠綠的植株、芳香碩大的白花、和紅、或黃色果實,也是頗具觀賞價值的園藝植物。此外,它的株莖又是良好的仙人掌類稼接砧木,例如各種顏色、大小、艷麗花色的仙人球、蟹爪蘭等,均可稼接其上,培養出別有創意、美觀的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