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商陸 (Pokeweed)

商陸 (Pokeweed)                                      黃慶三 (12/20/2017)
http://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551632685

 
商陸株叢
 
       商陸果實 (由綠、變紅、轉紫黑)
  
商陸嫩芽、花苞
商陸花串


商陸、美洲商陸 (Pokeweed,學名 Phytolacca americana),商陸科 (Pokeweed family)Phytolaccaceae),商陸屬 (Genus Phytolacca),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北美東部、中西部、至墨西哥灣一帶。除了 “Pokeweed”外,它另有許多英文名稱,例如 Pokeberrypoke rootinkberry Virginia pokerpokepigeonberryredweedred ink plant,及poke salat  (Salat 為德文,意為 salad) polk salad等,中藥則稱它垂序商陸」。全株有毒。它只由種子繁殖,鳥類為良好的傳播者。商陸一生週期可生產約50,000粒種子,種子約1/8英吋直徑,黑色,表面富光澤。種子在土中可存活長達40年,等環境許可才萌芽生長。1,2

“Pokeweed” 這名字,源由美國原住民語,意為「血」,指由它果汁製成的紅色染料。它生長於草原、荒地、路邊、林緣、或林地空曠處,也常出現於耕地、圍籬邊、花園、庭院等處,可長至2.43.7公尺  (812英呎) 高,0.91.8公尺  (36英呎) 寬。綠色的單葉 (Simple leaves),長於紅色或紫色,通常為中空的莖上,有大而白色的主根,其直徑可達46英吋。葉子1530公分 (612英吋) 長。花淡綠、至白色,會結成熟後呈深紫色、至幾乎黑色的漿果。

鳥類不受其毒性的影響,所以這漿果是一些鳥類的食物,也是一些不怕它毒性 (Mammalian toxins) 哺乳小動物,例如白足鼠 (White-footed mice)、浣熊 (Raccoons)、及負鼠 (Opossums) 的食糧。對農作物而言,它是一種不受歡迎的莠草。而它的毒性,尤其成熟的漿果,會造成人類家畜及動物的毒害。它的毒性,隨植株的成長而增加。而其成熟呈紅色、或紫黑色的漿果,小孩常會誤食而中毒。

雖然它具毒性,但春天當它1520公分 (68英吋) 高,嫩株仍綠時 (即未顯示任何紅暈前),其嫩株、嫩葉在經過2030分鐘滾煮,漉去煮水兩、三次後,可作沙拉 (即上述的 Poke salat Polk salad),農夫市場偶有販賣,味似菠菜或蘆筍,或作野外求生及饑荒時的食物。

美國原住民介紹這植物給第一批來美洲的移民,這些移民展轉介紹給歐洲人們,而成為當時歐洲頗受歡迎的蔬菜。3 它也是典型的南阿帕拉契山區食物 (Traditional Appalachian foods)。在長得更高更大時,就不宜做為菜蔬食用了。4 商陸曾用為民間處方,例如飲用根或葉子泡的茶,來治療肌肉痛,關結痛等等,但曾有嚴重中毒的前例。喝商陸漿果酒 (釀酒或著色用),或食用商陸漿果薄煎餅 (Pancake) 也有中毒的例子。

它的根毒性最大,莖、葉次之,再來才是果實。果實在較熱地區於夏天成熟,較寒冷地區則在秋天才成熟。成人食用10粒的漿果就會中毒,小孩食用一粒可能就有危險。5  綠色果實比成熟的紫黑果實更毒些。商陸中毒的症狀為心、嘔吐、肚痛、下痢、低血壓、尿失禁、口渴等。19世紀時,北美地區曾因它白色主根,被誤認為歐洲或美洲防風 (Parsnip,學名Pastinaca sativa,民間俗稱「芹菜蘿蔔」),或菊芋 (Jerusalem artichoke,學名Helianthus tuberosus) 而誤食中毒,但似無死亡的例子。

它的毒性來自草酸 (Oxalic acid)皂苷 (Saponins,包括商陸皂苷Phytolaccotoxin Phytolaccigenin),以及生物鹼 (Alkaloidphytolaccin)2 人們或家畜在中毒後的一兩天,就會慢慢復原。除非中毒很深,引致呼吸系統的麻痺,如不急救,就有可能喪命。依據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文獻,其毒性也可能引起基因突變而致癌,或婦女生出先天性缺陷胎兒。2 不過有些人食用它,也許源由一種刺激性,猶如一些日本人,喜好品嘗有毒的河豚魚 (Puffer fishFugu) 一般。4 當然,商陸的毒性,無法和河豚魚相比。
如需處理商陸株葉時,最好戴上手套,因其汁液的毒性可能透過皮膚,而進入血液。由於它紫紅莖株、白花、及成串,由綠、變紅、轉紫黑的漿果,頗為美麗可觀,它也種為觀賞用。又因所含商陸絲裂原 (或稱促細胞分裂劑) 等成份 (Pokeweed mitogens),它也用為醫、藥界的研究,例如在實驗室中,它的絲裂原作為凝結素 (Lectins)常被用來分離、純化醣蛋白。又漿果的紅色果汁,可做成印油或染料。


它喜微濕、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H 4.78,全陽或遮蔭處。USDA Zone 2-113通常它用種子繁殖,但也可人工以切成約6英吋長主根繁殖。冬天時,地面部份枯萎消失,來春再行發芽成長,開花結實。因其根粗大,不易移除而斷裂,留在土中部份的主根,會再萌芽生長。它也不怕野火,火燒後,其根可萌芽再生。依據 Florida Plant Encyclopedia,由於食用其枝葉昆蟲的傳播,商陸可能成為幾種植物濾過性病毒的宿主,而再傳染種植於附近的茄科百合科及石蒜科 (Amaryllis familyAmaryllidaceae) 等植物。3

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龍眼 (Logan)

龍眼 (Logan)                          黃慶三 (11/20/2017)



                                                                                                      樹上的龍眼                                                            

                                                                               

                                                                                                                                         龍眼近照

                                                        
                                                              黃皮 (Susan Tong)



龍眼桂圓 (Logan ,學名Dimocarpus longan ),無患子科 (Soapberry familySapindaceae)龍眼屬 (Genua Dimocarpus),常青,原生於南亞洲。目前它種植於台灣中國南部泰國北部柬埔寨寮國越南印度錫蘭澳洲等美國主要種於夏威夷及佛羅里達州。它和荔枝 (Lychee學名 Litchi chinensis)紅毛丹 (Rambutan學名 Nephelium lappaceum) 等同。因去殻後的果實,半透明的果肉裡,隱約可見圓形紅黑色的種子,猶似眼珠,故名「龍眼」而成熟期正是桂花飄香的季節,所以又名「桂圓」,而風乾帶殻,或剝離的果肉,亦稱為「桂圓」。

通常它可長至9-12公尺 (30-40英呎) 高。它喜全陽,可適應各種排水良好肥沃深厚的土壤,尤其沙質壤土, pH 5.5 6.0。選擇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別太靠近建築物或高壓線,避免大雨後會積水的地點。雖對霜害敏感,但可短暫忍受結冰 (2 °C 28 °F) 的氣溫。葉子長橢圓形,通常48英吋長,2英吋寬,羽狀複葉,互生,每葉有69個小葉,深綠色。USDA Zone 8-10

1715年,龍眼引進台灣。1 因實生種變異頗大,台灣早期果農選出栽培的本土化品種,已異於原先引進者。據調查,台灣龍眼品種多達50種以上。2 茲把一些本土化品種,簡介如下2,3
(1). 粉穀:為早期果農選出的實生變異品種,果實黃褐色,果粉多於其它品種,產量高,且適於生食及加工。依據行政院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2主要栽培區約90%以上均屬「粉穀」種,產區遍佈全台,主要產期在8月上旬。
(2).  紅殼:南部地區果農選出的實生變異品種,果殼深褐色,故名。
(3).  青殼:也是南部地區果農選出的實生變異品種,果實較小,果肉薄,主要產地於台南    縣南化鄉及高雄縣內門鄉。
(4).  五月眼:早熟,產期6月中下旬。
(5).  大粉殼、水貢:屬於大果品種,果期略晚於粉殼。
(6). 十月龍眼:中南部山區特有,也屬大果系,為台灣最晚熟品種,產期在10~12月中旬,價格高,但栽培不易,隔年結果性頗尋常,因而只零星栽植。

其他還有福眼溝坪台中竹崎菱角雞屎、及番路等品種為了分散產期,需選擇早晚熟品種,分區栽植,以賣得較高價錢。又為了方便管理採收,植株的矮化,及果實品質的提升,也是當前改進的課題。

1800年代中葉,龍眼引進澳洲1800 年代後期至泰國1900年代初期,則引進夏威夷及佛羅里達州。但最初引進新世界的龍眼,並非良好的品種。例如1903年,美國農業部由中國南部引進佛羅里達州的品種並不優良,因此根本沒引起多大興趣。直至1954年,邁阿密的William Whitman夏威夷引進的 ‘Kohala’ 栽培種,1958年才開始生產顆粒大,子小,果肉厚芳香,而頗受歡迎的龍眼。4,5 夏威夷 ‘Kohala’ 栽培種的由來,也許和台灣本土化、早期果農選出的優良實生變異品種一般。目前南加州也種植 ‘Kohala’ 這栽培種。這栽培種每年結果情況常不穩定。

泰國龍眼 ‘Biew Kiew’ 這栽培種也是個好的選擇。在夏威夷,它比 ‘Kohala’ 這品種的生產較穩定。‘Biew Kiew’ 在一月開花,八、九月才成熟,為較晚熟者。果實圓,大,褐綠色,果肉甜,脆,有好風味,甜度比 Kohala’ 高些。果殼較厚,但可保存較久。這栽培種有大小年,它有時也會生叢枝病 (Witch’s broom disorder)。它需較冷的氣候來促進開花。泰國Sri Chompoo這栽培種也比 Kohala’ 的生產穩定些,但它也要較冷的氣候來促進開花。

龍眼定植後,嫁接、或插枝苗,通常23年就會開花,實生苗則可能需6年才會開花,且實生苗果實品質難於預測。但龍眼仍常用播種繁殖,然後以實生苗作砧木,再進行嫁接栽培。嫁接常採用舌接 (Whip grafting, splice or tongue grafting) 法,這方法在台灣有80% 的成功率。4 龍眼的結果情況常不穩定 (有大小年),即並非每年都結果,有時只結頗少的「年冬」。

 花期隨氣溫而定。以台灣為例,南部約在3月底,越往北越遲,最慢約在5月初。花期早晚也因品種而異,但台灣栽植的龍眼,上面提過,主要栽培區約90%以上均屬「粉穀」種,因此花期不因品種因素而相差太大。2

花黃色,成串,開在枝椏的尖端,為圓錐花序,花串418吋長。每個花序,包含雄花雌花及雌雄同體的三種花。花開的順續是雄蕊先開,接下來的是兩性花的雌花,最後才是兩性花的雄花。5 為了結出較大的果實,有時可把花串剪掉 ¼

龍眼花蜜色澤金黃透亮,為品質頗佳的蜂蜜。為了催花,氯酸鉀 (Potassium chlorate)常用來噴灑在龍眼樹上。氯酸鉀為強氧化劑,有毒,會對龍眼樹造成「壓力」(Stress),使用過多,有時會引致植株的死亡。

龍眼可生食,做罐頭,曬成龍眼乾做零食、甜點、甜湯等等。新鮮龍眼常以硫黃薰過,以保
鮮防腐,這硫黃成份,可留在殼上枝條上數個星期。做成罐頭的龍眼,常加二氧化硫做
防腐劑,及使它不會變色。
 
有種名為黃皮 (Wampi學名Clausena lansium ) 的水果,其果實乍看之下,有如龍眼。黃皮
為芸香科 (Rue or Citrus familyRutaceae) 黃皮屬 (Genus Clausena)常綠小喬木,高38公尺,
原生於南亞洲。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513枚。小葉卵狀橢圓形或卵形,薄革質,
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花為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兩性,黃白色,有芳香。
果為漿果,闊卵形、橢圓形或圓形,成熟時淡黃至暗黃色,表面密披細毛或略披毛,具油點,
果肉乳白色,半透明。長約13公分,寬約12公分,內有種子14顆。
 

黃皮果實含有果膠、有機酸、豐富的維生素 C。它的根、莖、葉、果實、、和種子均可作藥用。黃皮除鮮食和作醫藥用之外,還可以加工製成很多產品,例如黃皮乾黃皮糖黃皮果醬黃皮飲料製精油榨油等。它適於生長的氣溫為 20 30℃,喜愛土層深厚,質地疏鬆,通氣良好,呈中性之砂質、或黏質壤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