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黃花 (Goldenrod) 黃慶三 (10/09/2016)
https://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457738924
野地一枝黃花叢
一枝黃花花序
一枝黃花近照
低矮一枝黃花叢
一枝黃花 (Goldenrod,學名 Solidago spp.),菊科
(Aster family,Asteraceae),一枝黃花屬
(Genus Salidago),依據 USDA
Plant Database,1 這屬有77種 (例如佛吉尼亞州就有38個原生種),2 但也有人認為這屬總共超過 100種。3 因它們很容易產生混種、變種,所以確切的品種數目,常有不同的說法。主要原生於北美洲,數種原生於南美洲、及歐亞大陸。屬名 Salidago拉丁文 solidus/solio (whole)、ago (to
make) ,意為「使完整」(To
make whole or heal),指其醫療的藥效。4,5 內布拉斯加州 (1895年) 和肯達基州 (1926年),把「巨人一枝黃花 」(Giant goldenrod,學名 S. gigantea)
訂為州花。
它多年生,由木質的莖基 (Caudices) 或根莖 (Rhizome) 生長,莖 (Stem)可由匐伏狀至直立,其高度可由5公分高、至超過一公尺。絕大多數品種莖不分枝,但少數會在頂端分枝。莖和葉可從光滑無毛至具毛狀。葉通常是全緣,但也有細齒狀者;葉脈 (Venation)
有時是基三脈 (Trinerved venation-- 中脈兩邊各有一個基脈) ,而非菊科典形的羽狀葉脈 (Pinnate
venation)。
「一枝黃花」這屬名頗有禪意,但其命名的源由又是如何?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保育組的述說,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在藥物解說方面的 8 個部分中,解說諸名的由來,可為命名的參考。6 例如以人得名、以地得名、以色得名等等,或以數得名,如一枝黃花、二尖耳蕨、三叉蕨、四瓣馬齒莧、五葉參、六角草、七葉一枝花、八角楓、九節木、十大功勞 (請見拙作《十大功勞 (Mahonia) 》,http://cshuang2.blogspot.com/2016/09/mahonia.html)、百蕊草、千層塔、萬點金等。
花期為夏季至初秋,花瓣通常為金黃色,但有數種,例如「白色一枝黃花」(White goldenrod,學名 S. bicolor) 及「白色平頂一枝黃花」(White flat-top goldenrod,學名 S. ptarmicoides),則為白色。因其亮麗、耀眼的黃色花序,一枝黃花屬的許多品種、混種、或栽培等,常被種為觀賞植物。
原產北美洲的「加拿大一枝黃花」(Canada
goldenrod,學名 S. canadensis),1645年引進歐洲,1930年引進中國。因其繁殖性頗強,從花園逃逸野外後,在德國、中國等國家,常取代原生植物,而被認為威脅性頗大的入侵性物種。一枝黃花入侵性較強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有些品種會產生「化感作用」或「異種克生」的生物化學成份 (Allelopathic compounds),以影響或克制其他生物生長、生存、與繁殖,例如「加拿大一枝黃花」、及「海濱一枝黃花」(Seaside
goldenrod,學名 S. sempervirens),均會生產這種生物化學成份。7,8
因多種莠草及灌叢在夏梢、秋初時散播花粉,而造成一些人的花粉過敏、花粉熱 (Hay
fever)。一枝黃花屬的花期也正逢其時,因此有人認為一枝黃花屬就是花粉過敏源。一枝黃花屬植物的花粉比重較大,且較黏稠,經由昆蟲傳粉,而非風媒花,許多專家認為它不可能導致大規模的花粉熱。事實上,同是菊科、也是原生北美洲、夏梢、秋初開花的豚草屬
(Ragweeds,學名 Ambrosia
spp.)
植物,才是真正的「罪魁」。因一半以上和花粉有關的花粉過敏,都由豚草屬植物所引起。但長期接觸一枝黃花的園藝家、及切花、插花工作者,就有可能引起它的花粉過敏。
因為許多種類的一枝黃花,有著頗為類似的金黃花穗,且約在同時綻開,所以有些種類常不易分辨。它們由風力傳播種子,或由根莖繁殖,因此某個一枝黃花的部落群,常由同一母株所繁衍、散播。它們是短日照開花的植物,因此花期常在夏末或初秋。有些種類的一枝黃花,會生產多量的花蜜,特別在氣候溫熱、陽光、及水份充足的季節。它們的蜜源頗受蜜蜂、蝴蝶、蒼蠅、及黃蜂所喜愛。由它們生產的蜂蜜,常是顏色較深,風味較重。
在九月、十月期間,華府附近空地、高速公路及馬路兩旁、林緣、小徑,到處可見盛開的單株、三、五株、甚或成片如花海的野生一枝黃花;但一些花園或景觀園地,它也常是不可或缺的景觀花叢。因它金黃耀眼,取材容易,加上夏末、秋初花材種類的選擇較少,它常是切花、插花者所喜愛。所以一枝黃花該是莠草、或是觀賞花卉?這是見人見智的看法。過去北美地區常認為它是莠草,但歐洲則頗珍惜它,特別是所謂的「英式花園」(English
Garden),早就採用它為重要的花卉選項,北美地區則在1980年代後,才開始逐漸採納為花園的景觀栽培。
有些一枝黃花高度可由15公分
(6英吋) 高
(例如S. brachystachys)、9
至超過一公尺 (3.3英呎),但上述被兩州訂為州花的「巨人一枝黃花 」,卻可高至2.5公尺 (8.2英呎)。2 除了北極圈外,它幾乎分佈於全北美洲,以及墨西哥 (國) 東北部的新萊昂州 (Nuevo León)。通常一枝黃花可能有2至35朵、甚至60朵頭狀花序 (Flower head),但每株「巨人一枝黃花 」常可綻放更多的頭狀花序,有時可超過好幾百朵;這些黃花包括盤花 (Disc florets) 及舌狀花 (Ray florets)。「北美一枝黃花」(Tall goldenrod,學名S. altissima) 可長至1至2公尺高,莖帶細毛,每株可開至1,500朵的小花。這品種有時被認為是屬於「加拿大一枝黃花」的亞種。
各品種的一枝黃花都頗富營養,且有諸多健康上的益處。它全株都可利用,例如花可食用,加在沙拉上可增益瞻觀;新鮮或乾燥的花朵或葉子可泡茶 (可能有苦味);嫩葉可煮食有如菠菜,也可加在清湯、濃湯、或砂鍋裡。嫩葉也可汆湯後,冰凍保存,留待冬天或初春較少蔬菜時食用。
過去一枝黃花,尤其「加拿大一枝黃花」及「歐洲一枝黃花」(European goldenrod,Woundwort,學名
S. virgaurea),常用來治療皮膚病及小外傷,且用作利尿劑,治療腎臟的細菌感染及腎結石;還有用來治療肺結核、糖尿病、痛風、痔瘡、氣喘、關結炎等等。4,10 民間處方則用來嗽口,以治療口腔潰瘍及喉嚨痛。過去美國原住民則嚼食葉子來治療喉嚨痛,咀嚼其根來治療牙痛等等。「歐洲一枝黃花」有30個變種,約2英呎高,仲夏開花,非入侵性,其原生種、混種、栽培種在歐洲早就常種為景觀花卉。
乾燥的加拿大一枝黃花、或歐洲一枝黃花花序,可置於橄欖油、太陽花子油、或甜杏仁油 (Sweet almond oil) 4至6個星期後,濾去花渣,製成一枝黃花精油 (Essential oil)。這精油含有龍腦 (Borneol),有殺菌、促進血液循環、祛痰、及上述的一些藥效。使用一枝黃花藥草前,請先和家庭醫師資詢、討論,特別是孕婦、哺乳母親、小孩、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及腎臟病者。4 它的利尿作用,有時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甜一枝黃花」(Sweet goldenrod,Blue mountain tea,學名S. odora) 則是香草園(Herb garden) 常見的品種。它可長至 1.8公尺 (6英呎) 高。當把葉子揉搓後,會有香甜、茴香般的風味,可用它泡茶,而俗稱 “Blue mountain tea”。原生地區北從加拿大東南、新英格蘭,南至彿羅里達州,西至德州東部。開花前 (通常在八月份),把葉子取下風 (陰) 乾、收藏;要泡茶前,取一茶匙的乾葉子,以一杯開水沖泡五分鐘後即成;如加點薄荷葉,風味更佳。甜一枝黃花茶可治消化不良、發燒、及尿道的疾病。過去美國原住民,把它作為藥物的調味劑。
1773年的「波士頓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反對英國政府在殖民地徵稅(並藉此控制殖民地政府),以及反對英國東印度公司利用法案,壟斷北美的茶葉進口貿易,而引起的一場政治抵抗運動後,一些愛國者就以「甜一枝黃花」,加上藥水蘇 (Betony,學名Stachys officinalis)、新澤西茶 (New Jersey Tea,學名Ceanothus americanus)、以及紅花苜蓿 (Red clover,學名Trifolium pratense),而生產所謂的「自由茶」(Liberty tea),以取代進口的茶葉。甜一枝黃花因此變成為出售而栽種的農作物 (Cash crop),作茶的替代品,甚至遠銷至中國,且賣得好價錢。1996年,德拉瓦州 (Delaware) 把甜一枝黃花訂為「州香草」(State Herb)。
一枝黃花頗易種植生長。可在春天以根莖分殖,或於春季及秋季播種。喜全陽或半遮陰、排水良好、多腐植土、略為酸性的各種土壤。事實上,它可生長於貧瘠、多石礫、砂質、或黏土地帶,「海濱一枝黃花」更可生長於高鹽份地區、海岸邊。蟲害或疾病不多。鹿子通常不會嚼食它 (Deer resistant),耐旱,不必特別施肥。每四至五年可分株。花期長,把謝了的花序剪除,可促進再度開花。
林地野火後,或被翻擾地帶、空地、礦渣 (Minespoil) 堆積場等,一枝黃花常是最先出現的先鋒植物之一。所以可作礦場地帶回收、崩塌坡地植物的再生等等。如需購買種子作此用途,每磅加拿大一枝黃花種子,約含 4,600, 000粒。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