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萵苣 (Lettuce)

萵苣 (Lettuce)                                            黃慶三 (07/30/2017)

 
各種萵苣 (Wikipedia) 
縐葉萵苣
                                                                                 蘿蔓生菜 
                                              
                                                                                                                   野萵苣幼株 (Wikipedia)
            野萵苣結子成株              
                                                          寒舍「油麥菜」(「大陸A菜」)
                                                       寒舍「油麥菜」(「大陸A菜」)

萵苣 (Lettuce,學名 Lactuca sativa) 菊科 (Daisy familyAsteraceae),萵苣屬 (Genus Lactuca)。它原生的範圍從地中海至西伯利亞地帶,但目前已分布至全世界。通常做為葉用蔬菜,尤其用為沙拉、三文治等,所以常稱為「生菜萵苣」,但也可做湯、清炒、沙鍋、燒烤等等,而莖用萵苣 (Celtuce--芹菜和萵苣的組合詞,Asparagus lettuce) 則培植它的嫰莖,可生吃或煮食。

它高及寬約1530公分。葉子有多種顏色,常呈不同深淺的綠至紅色,還有黃色、金黃、甚或斑葉的色澤;葉型則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及織地,從密生的抱合型,例如結球萵苣(Iceberg),至有缺口、干貝形、縐邊、或縐摺形等等

野萵苣、毒萵苣 (Prickly lettuceopium lettuce學名L. serriola) 為目前栽培萵苣 (L. sativa) 最接近的野生「親戚」。它原產於歐亞大陸 (Eurasia)可能是地中海邊緣附近的科斯島 (Cos)這個野生種的乳狀汁液 (Latex) 含有萵苣素 (Lectucerin)味苦,一種類似鴉片的麻醉劑物質,古埃及人、古羅馬人用它當作毒品和催眠藥來使用。但萵苣素不像鴉片,不會引致毒癮。1

古埃及人把原是莠草的野萵苣,培植成可用其種子來搾油的作物,而後更成為除了搾油外,也可用其脆嫩的葉子,做為蔬菜。萵苣於是傳播至希臘及羅馬。羅馬人稱它為 lactuca(lac意為乳汁,指其折斷的莖所流出的乳液;而種名sativa 意為播種或栽培)英文Lettuce則由lactuca演變而來。歐洲於1618世紀開始培植許多栽培種,有些18世紀中葉所描述的栽培種,至今仍然存在。

依據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文獻,2 1860年代,野萵苣迅速的傳播至北美及歐洲。
到處都可生長,例如路邊、鐵路、荒野、空地、耕地、菜圃、果園等等。它喜肥沃、乾燥的地點,但也能生存於較潮濕的地段。高27呎,一年或兩年生,開黃色小花。特點為折斷的株莖及葉梗會流出乳汁,以及葉背中肋有一排小刺 (所以稱為Prickly lettuce)。味稍苦,但嫩葉可煮食或做沙拉。有些猶太人用它做逾越節的「苦菜」(Bitter herb)。這野萵苣可能再與其他野生萵苣混種、培植,而成今日的許多種類、葉型的生菜萵苣。

2015 年報導,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WSU) 開始研究使用野萵苣乳狀汁液,做為橡膠的替代品。3 乳狀汁液含有5% 的橡膠成份 (橡膠樹則含有30%),但經過栽培改良手續,可望提高其含量。過去南美洲橡膠園受到葉子枯萎病 (Leaf blight) 的打擊,損失慘重;目前所靠亞洲橡膠樹的生產,這些橡膠樹多由覆製 (Clone) 而來,萬一也得了葉子枯萎症,或其他無法抵抗的疾病,生怕另一個打擊會更嚴重。到底天然橡膠比人工合成橡膠更有彈性,可持續更久、反覆的褶曲,而不變形或退化,且保持較低溫度。例如飛機起飛、降落的輪胎,需用天然橡膠來製作,以措安全。現在生產的天然橡膠,有三分之二用來製作輪胎。WSU希望在2023年時,能夠開始商業生產野萵苣橡膠。

除了上述的野萵苣外,其他的野生萵苣包括加拿大野萵苣 (Canada wild lettuce學名L. canadensis )柳葉萵苣 (Willowleaf lettuce學名L. saligna)草原萵苣 (Prairie lettuce Louisiana Lettuce學名L. ludoviciana )、高藍萵苣 (Tall blue lettuce學名L. biennis) 等等。它們的花色為藍色、淡黃、或兩者都有之。加拿大野萵苣、及高藍萵苣外觀頗似野萵苣,惟這兩種野生萵苣的葉緣平整,且葉背中肋無小刺。

生菜萵苣有幾個「類型」(Type),但最常見的可分成三類,即葉型 (Leaf)、結球型 (Head)、及直立型 (Romaine cos)。直立萵苣、長葉萵苣、蘿蔓萵苣 (Romainecos,學名L. sativa var. longifolia) 這名字,源由羅馬主教的菜園所種的品種;而它的另一名稱Cos,則是早期歐洲直立萵苣種子,來自於希臘的島嶼科斯島 (Cos)。這島嶼自從拜占廷時代,即是萵苣種植、出產的中心。

這幾個「類型」包含七個主要的栽培種群或組 (Group),每群或組又有許多的變種 (Varieties) 4

1.      葉片生菜 (LeafLooseleaf lettuce)—普遍種植的品種,主要做生菜、沙拉用。
2.      蘿蔓生菜、長葉萵苣 (Romaine lettuceCos lettuce)--葉長而直立,也是常做沙拉、三文治用,特別是凱撒沙拉 (Caesar salad)
3.      結球萵苣 (Icebergcrisphead)--美國最常見、種植的萵苣,原是適種於美國北部。耐搬運,但沒特別風味、或營養價值。
4.      奶油萵苣 (ButterheadBoston lettuce)--它有鬆散的葉片,甜美、青脆的口感。
5.      夏天酥脆萵苣 (SummercrispBatavia lettuce)--介於葉片及結球萵苣之間,植株較大,較不會抽苔,風味佳。
6.      莖用萵苣 (Stem lettuce)--主要生產其莖,用來炒食、燉煮用。
7.      油子萵苣 (Oilseed lettuce)--生產種子,作為食用油。

如以食用部分來分類,可將萵苣分成「莖用萵苣」 及「葉用萵苣」已如上述。台灣行政院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以葉片結成、及結球特性,細分成下列幾種:5

1.      結球型萵苣 (L. sativa var. capitata)--呈圓球或扁圓形 (Head lettuce)。依球外葉之發育情形可分成兩大類:
 (1)
包被型-球外葉包覆葉球頂 (Butterhead lettuce, greenhouse head lettuce)
 (2)
抱合型-球外葉不包覆葉球頂 (Crisphead lettuce, iceberg, outdoor lettuce)
      2.  不結球型萵苣--
           (1) 皺葉萵苣 (L. sativa var. crispa) -葉有深裂刻、葉面皺縮、葉綠皺折、或結成鬆  
                散的葉球 (Crinkle garden lettuce curled lettue, cutting lettuce, loose leaved lettuce)
  (2)
立生萵苣、直立萵苣 (L. sativa var. longifolia) 或散葉萵苣 (var. romana),葉全緣
                 或稍有鋸齒、葉長、直立或稍有捲心或捲心成圓筒形或圓錐形的葉球筒 (Celery
                 lettucecos lettuce、或Romaine lettuce)
  (3)
本島萵苣、台灣萵苣 ( L. sacriola var. sativa) 一葉長、直立、不捲心、葉尖為圓   
                  (Garden lettuce) ,即台灣俗稱 「妹仔菜」、「A菜」。
  (4) 劍葉萵苣 ( L. indica var. idivisa) -葉長、直立、不捲心、葉尖呈尖狀 (Indian salad)

它通常種植為耐寒的一年生植物,但炎熱的氣候使它易於開花。種植時,常因缺少一些所需養份而生長不良;同時它有一些蟲害、黴菌、病菌的問題,以及難於避免一些動物的嗜食。萵苣富含維他命 A 及維他命K,也含有一些葉酸及鐵質。依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文獻,「萵苣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可在人體內轉化為維他命A,是體內的抗氧化劑,具有維持上皮細胞結構正常、抵抗致癌物的侵入、延遲癌細胞的轉移、並可使正在變異的細胞轉為良性。」云云。6 因它常做為沙拉、生菜食用,所以也常引致細菌或寄生蟲的感染,例如大腸桿菌 (E. coli)、及沙門式菌 (Salmonella) 的感染。

台灣有種稱為「大陸妹仔菜」或簡稱「大陸妹」的新興萵苣,頗受消費者的歡迎。據說1999年南部地區農民 () 自中國引進後,由於初上市時,許多消費者不知是什麼菜,又聽聞菜販表示它來自中國大陸,有些消費者以其色澤翠綠,葉面「幼綿綿」,因此就稱它「大陸妹仔菜」或簡稱「大陸妹」,以別於台灣土產的「台灣妹仔菜」,「大陸妹」的稱號也因此不脛而走。2001年在臺灣南部已是相當普遍的家庭蔬菜,而主要栽培區在以葉菜類主產區的雲林縣二崙、西螺地區。

它屬於一種半結球萵苣,口感介於結球萵苣與立生萵苣(蘿蔓)之間。有些人認為「大陸妹」這名字另有其他的「含意」,而應改用它的原名「福山萵苣」。為了要有個正式的名稱,台灣市場把這蔬菜定名為「油麥菜」。不過「油麥菜」的名字在香港、澳門反而指的是台灣的台灣妹仔菜」或俗稱的「A菜」。

因喜歡它,有位住在美國的朋友每年都種植「油麥菜」,其種子來自台灣。他想查出它的英文名字或學名,可是查不出所以然。據他所述,台灣種子商店的「油麥菜」種子來自美國 (即由美國進口台灣,而非產自台灣或中國)。筆者試著以「大陸妹仔菜」或「福山萵苣」來查它的英文名字或學名,也是徒勞無功。曾e-mail請教上述台灣行政院農委會的農業改良場,台中場錢昌聖回覆 (July 28, 2017) 是:「大陸妹萵苣 經查詢後 並沒有特有栽培品種或是變種的學名。英文名為 crisp lettuce。」7 也許這品種沒正式鑑別、登記其學名吧?


順便提一下《格林童話》(The Brothers Grimm’s Tale) 中,「萵苣姑娘」(Rapunzel) 的童話故事。”Rapunzel” 是女主角的名字,她有一頭美麗而長的金髮,可從高塔垂至地面。德文 ”Rapunzel” 意為「萵苣纈草」(纈音協)、「羊萵苣」 (Lamb’s lettucerampion,學名Valerianella locusta var. olitoria),就是她母親懷她時想吃,而引致她父親到隔壁女巫家偷採,被抓,而發生以後的故事「萵苣纈草」原產於歐洲、北非及亞洲西部,最初由歐洲的農夫拿來做為動物的飼料,後來由法國路易十四的皇家園藝師推廣至全世界做為蔬菜。它葉子靠近地的基生蓮座葉叢 (個別葉子呈匙形),在溫帶地區作為冬季的綠色蔬菜。「萵苣纈草」頗富營養,例如它的維他命C含量為本文所述萵苣的三倍,維他命 A14倍,鐵質含量有似菠菜等等。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台灣相思樹 (Taiwan acacia)

台灣相思樹  (Taiwan acacia)                                          黃慶三 (06/22/05)


  
                     台灣相思樹「假葉」 
                  
               台灣相思樹金黃色球形小花

 夏威夷相思樹 (A. koa) 幼葉及假葉 (Wikipedia)


台灣相思樹、相思仔、香絲樹、假葉豆 (Taiwan acacia Formosa acacia Formosa koa 學名 Acacia confusa) 為豆科,相思樹屬、金合歡屬 (Acacia) ,原生於台灣恆春半島。相思樹屬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特別是澳洲及非洲。這屬約有 800 種至 1,000 種,台灣相思樹是其中的一種。這「相思樹」和唐朝詩人王維所作詩「相思」中的「紅豆」或「相思豆」雖同是豆科,但 「相思豆」 (Red-Bead Tree,學名 Adenanthera pavonina) 可不是「相思樹」生長出來的 (請見拙著:「相思豆」, OO五年六月廿三日,華盛頓新聞報,P. C2)

「相思樹」這名詞是怎麼來的呢?傳說中國戰國時代,宋康王趙偃看上了一個美麗的採桑女息氏 (一作何氏)。原來她是康王屬下韓憑的妻子,但是康王還是霸佔了她,又把韓憑送去做苦工。韓憑不堪其辱自殺身死,他恩愛的妻子也跳樓殉情。康王大怒,命人將兩人隔條路分葬。可是十天後,這兩座墳上各長出一棵大樹,枝椏相抱,樹根相連。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兩人的情愛,而將此樹命名為「相思樹」。樹上也飛來一對鴛鴦,據說就是他們兩人魂魄的化身。傳說中這兩棵樹是梓樹(請見拙作《梓木、雪茄樹 (Cigar Tree)http://cshuang2.blogspot.com/2015/08/cigar-tree-08312015-cigar-tree-indian.html)  而非台灣相思樹,但不知誰把它用在台灣相思樹上,也許寓意於台灣鄉土的懷念和相思罷。

台灣相思樹為常綠喬木,株高可達十五公尺。台灣的分佈,從平地至海拔 1,600 公尺都可生長。它的根系非常發達,又能耐風、抗旱,適應貧瘠地,是造林、防風林、綠化荒山、保護水土的良好樹種。但因它的根大多數為深性根,鬚根少,所以不耐移植。

為何台灣相思樹又叫「假葉豆」呢?因為成長的台灣相思樹的葉子,都是由葉柄澎大、演化而來的「假葉」。真葉只在種子發芽後的小苗或幼樹上才有。相思樹長大以後,真正的葉子消失,全部變成鐮刀狀的假葉。這是某些熱帶植物的特性。例如仙人掌的葉子演化為針刺,為的就是避免水分的蒸發。

台灣恆春半島又熱又缺水,為了保持水分,相思樹就以葉柄演化成假葉,外面又包層油脂,以減少水分的喪失。曾經有人觀察過一株移植、葉子全部被除去的台灣相思樹,為了生存,結果它又長出真葉來,以有效的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更多的養分;因為假葉裡的葉綠素較少,光合作用的機能較差。相思樹的葉子,可能含有抑制其他植物生長的化學成分 (Allelopathic effects) 因為相思樹林下,通常光禿禿的一片,寸草不生。所以相思樹林極易變成純林,沒有其他雜樹。

早期大家以為相思樹是日本人引進台灣的,其實它是台灣的原生種 (Native)。日人倒是極積極推動相思樹的造林,因為它是極佳的木炭樹種。相思炭的發熱量大,且不出油,煙很少,而且冒出來的煙不會刺激眼睛,很適合於室內溫酒、煮茶、取暖。這是它大受歡迎的原因。相思炭煙少,以它烘焙茶葉時,不會影響茶的味道,所以新竹、苗栗的茶山,過去也種許多相思樹,作為薪炭材。

過去瓦斯、電力不普及 (更早甚或兩者都還沒有),所以相思樹是台灣早期居民生活上,不可或缺的薪材。據說早些年,曾直接配給木炭,以作薪餉的一部份。「薪水」的「薪」字,其來有自。它也是良好的鐵路枕木,礦坑支架,及農具製作的好材料。所以台灣相思樹曾陪伴著先民,一步一腳印的走過來。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變遷,比如瓦斯、電力取代了木炭,水泥枕取代了木枕,農業己機械化,相思樹己被悄悄的忘記了。

其實除了上述可以造林、水土保持等等作用外,相思樹的木材呈粉紅色,極美觀,木質又細,所以也是上等家俱或工藝品的好材料。它的嫩芽可治跌打損傷,樹皮、樹根可做染料,當然它也是極佳的行道、園景樹。尤其五、六月間開花時,成千上萬金黃色球形小花,形成一片黃色花海,有如燦爛的黃金,極為可觀。它的根又有固氮的功能,可增進土地的氮肥。有首「五月相思花」的台灣歌曲,描述一位女孩,摘一支相思花插在耳後的可愛情景,令少男們思念。不禁也讓人懷念起相思樹的一切,以及台灣大地的芬芳。

台灣相思樹的種子稱為「相思子」,黑褐色,表面包了一層堅硬的蠟質。所以聽說相思子可保存 40 年,而仍有發芽的能力。播種前,先以熱水浸燙軟化種皮後,再播種。它喜愛陽光,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最佳。幼株春、夏、秋各施肥一次,生育的適當溫度為華氏 70 85 度。野火燒過後的相思子,很容易發芽。又相思樹也可以插枝法繁殖。相思子有毒,誤食會造成頭痛、噁心、腹痛、心跳加快,甚至死亡。


因為台灣相思樹枝幹比較彎曲,且多分叉,以致木材利用價值較低。台灣林業局引進樹形優良、生長迅速的同屬樹種的「直幹相思樹」,樹幹通直,可高達 25 30 公尺;也引進了「耳莢相思樹」,也可高達25 30 公尺,而對環境適應性更強。這兩種的天然混合種,更融合了雙親的優點。只是長久以後,對原生的台灣相思樹、或其他樹種有何衝擊或影響,目前可不得而知了。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小蒼蘭--兼談乙烯 (Freesia & Ethylene)

小蒼蘭--兼談乙烯 (Freesia & Ethylene)                         黃慶三 (12/24/06)

https://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520278237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454728011467657702/2487255242117848224


   

小蒼蘭,就是台灣花市中的素蘭、香素蘭或香雪蘭、洋晚香玉 (Freesia,學名 Freesia hybrida Freesia x hybrida),為鳶尾科 (Iris FamilyIridaceae),小蒼蘭屬 (Genus Fressia)花型秀氣,帶有清新香甜的香味,為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有十四至十六種 (Species),原產於非洲。而其中十二種原產於南非蓋普省 (Cape ProvinceSouth Africa)1包括不久前 (2001 ) Goldblatt & Manning 發現的 F. fucata 這一品種。3 其他的二至四種則分佈於熱帶非洲,其一原產於赤道北面的蘇丹 (Sudan)小蒼蘭的屬名是為了紀念一位德國醫生,Friedrich Heinrich Theodor Freese (1795-1876),學生時,他研究非洲的植物。

 

小蒼蘭屬曾被錯誤的歸類,以及遲遲才受到欣賞的過去。小蒼蘭18世紀在南非首次發現,而從 1766年起,它被歸類於劍蘭屬 (Genus Gladiolus),直到 1866 年才正確的、歸類於自已的小蒼蘭屬。3 等到1874 年,當黄色小蒼蘭 (F. leichtlinii) 被發現後,才受到世界園藝界的注意。不過還得等到 1878 年,當白色小蒼蘭 (F. alba) 很快的從英國傳播至整個歐洲及北美洲時,這白色小蒼蘭造成了一個令人激動的新聞,幾年來,幾乎所有歐洲及北美洲園藝界的書刊,都常刊登有關它的文章、報導或記載。

 

此後直到目前,小蒼蘭屬的許許多多混種、栽培種也很快的出現在園藝店、花店及大小花園裡。目前,任何可以想像得到的花色混種、栽培種都有,而共有數百種。這些混種主要是由白色小蒼蘭 (F. alba)、黄色小蒼蘭 (F. leichtlinii)、淡粉紅色小蒼蘭 (F. corymbosa)、以及深黃色小蒼蘭 (F. corymbosa) 交配、培育出來的。3 讀者也許注意到小蒼蘭通稱的拉丁學名為Freesia hybrida Freesia x hybrida,而拉丁文hybrida即「混種」 (Hybrid) 的意思。這些混種有單瓣,也有複瓣的,7 而通常單瓣者香味較濃。9

 

小蒼蘭和也是原產於南非的劍蘭,或唐菖蒲 (Gladiolus) 同是鳶尾科。相對於劍蘭的高大、挺拔,小蒼蘭卻顯得相當的纖細、柔弱。但小蒼蘭却把它的持質表現在迷人的香味上。花期春至夏季,可供切花、盆栽和花壇種植,而常作為天真無瑕 (Symbolic of innocence) 的象徵。它特有的清香,高雅迷人,不論在室內的任何角落,都不會讓人忽略它的存在。據說這清香有抑制交感神經亢奮、降低血壓的功能。2 所以由小蒼蘭抽取的精油,常做為香水、乳液、及面霜和沐浴精的原料。2,9

 

小蒼蘭通常在冬天及早春開花。芳香、管狀、通常四至八朵的小蒼蘭花朵及花蕾,會長在和垂直向上的花梗約成 90 度的一枝 9 18 吋長的穗狀花序 (Spike) 上。在花店選購時,最好選有七朵以上、花梗長而直的為佳。小蒼蘭的花色頗多,從白、紅、黄、紫,到淡紫、藍色、橘黃、粉紅、赤紅都有。花梗約一呎至一呎半長,植株纖細的花梗,通常需要特別支撑。

 

小蒼蘭的纖細、清香,加上雅緻的小花和明亮的色彩,不祇是花店常見的切花,也是家庭花園、盆裡常見的栽花。尤其從花園裡,剪幾支剛開放、新鮮的小蒼蘭,插在花瓶裡、玻璃杯內,襯著明窗淨几,滿室生香,最是令人陶醉。它喜歡中性、微酸的土壤,在美國小蒼蘭可種植於 Zone 9 (冬天溫度華氏 20 25 ) Zone 11 (冬天溫度華氏 40 度以上) 的區域。4 秋天時種下球莖 (Corm),相距二至四吋,約兩吋深。球莖萌芽後,每個月可施一次 5-10-5 的肥料。

 

性喜凉爽、濕潤,排水良好、並日照充足的環境,即每天需要至少四小時的直接日照,而最適宜的温度在白天為華氏 68 度至 72 度,晚上則約華氏 55 60 度,越冬的最低温度為華氏 38 40 度。4 在台灣需待天氣轉涼後的十一月初即可種下,約4個月後抽出花莖、開花;冬、春開花後,葉子變黃、枯萎,而開始夏季的休眠 (Dormant)。所以在較炎熱的地區,它的球莖必需儲存於華氏 50 (攝氏 10 ) 的冰箱,冷藏 30 40 天後,才能打破休眠。

 

小蒼蘭可用播種或球莖分殖。播種繁殖需於種子成熟後,即行盆播。四至五個禮拜可萌芽。3 幼苗在冬季時,需移入室內越冬。有的品種第二年即可開花,但通常需等到第三年。球莖的分殖,可把球莖挖出,儲存於乾冷地方,秋天時種植。依子球莖的大小,需培養 1 2 年後才能開花。小蒼蘭也極適合盆栽,可用三份河沙,混合一份酸性堆肥,種在六至八吋的盆裡,置於通風、至少半天日照的地點,平均每七至十天充分澆一次水,切忌過濕,以避免球莖的腐爛。盆栽的小蒼蘭約每三年需要重新種植,把增生的子球分殖。雖然以種子播種會比以球莖分殖晚上一至兩年才開花,但用種子培養的植株,較少疾病。7 

 

牧草蟲 (Thrips) 及蚜蟲 (Aphid) 可造成葉子極大的損害,尤其蚜蟲更可能傳染過瀘性病毒,例如黴菌乾腐病會傷害到球莖。蛞蝓 (Slug) 和蝸牛也會吃掉葉子。3鐮刀萎蔫病 (Fusarium wilt) 是小蒼蘭另一種可能的病害。5 它是因鐮刀菌屬侵入寄主植物的維管束,造成寄主細胞失去滲透作用,加上病原物分泌黏質多糖類造成導管阻塞,可使寄主水分運輸受阻,逐漸引起病株發生不可逆轉的 (即無法挽救的) 萎蔫枯死。10 感染萎蔫病的病株,必需連根拔起,並適當處置,以免感染其他健康的植株。

 

小蒼蘭的瓶插壽命通常約 4 7 天。6 而它對乙烯 (Ethylene) 及氟 (Fluoride) 較敏感。5氟是為了預防齲 () 齒而加在自來水裡。如果氟的含量太高,澆在小蒼蘭的葉子時,可能會造成葉子的灼傷;而用來插小蒼蘭切花的水,最好不要用加氟的自來水。因有些成熟的水果 (比如成熟的蘋果、香蕉)、蔬菜都會釋放乙烯,11,12 所以小蒼蘭切花儲存、運送時,要避免和水果、蔬菜混在一起 (請見下面有關乙烯的討論)

 

又插花時,別把小蒼蘭和水仙 (Narcissus)黃水仙 (Daffodil)、或海芋 (Calla lily)、或其他天南星科 (Arum familyAraceae) 的切花搭配,插在一起,6因這些花的花梗切口流出的汁液 (Sap),含有氧化鈣的結晶 (Calcium oxalate crystals),這結晶對其他的切花都有毒,18 因而會縮短小蒼蘭、或其他插在一起花朵的瓶插壽命。18,19 有個方法是先把這種含有氧化鈣結晶的切花先個別插在水裡,隔夜後再和其他的切花搭配。但如果插兩、三天後,這種花的花梗需再修剪時 (請見拙作「海竽」,二OO六年十二月十四日,華盛頓新聞,P.C2),氧化鈣的結晶仍會再流出來,而影響其他撘配的切花。另個方法則是把這種含有氧化鈣結晶的花,連根拔起,清洗掉污泥後,全株和其他的切花搭配就行了。18 但如果葉子必需修剪,其修剪部位必需高於插花的水面,因泡在水裡葉子的切口,仍會流出氧化鈣結晶,而造成同樣的問題。

 

小蒼蘭及一些花卉、水果、蔬菜必須避免的乙烯,化學式為 C2H4,是一種無色、但稍俱甜味的氣體,為植物產生的一種植物賀爾蒙 (Plant hormone)16 它是影響植物生理過程的一種結構最簡單的化學成份之一。例如當果實內在的乙烯濃度達到 0.1 1.0 百萬分之一 (ppmPart per million1 ppm = 0.0001% ) 時,就會引起果實成熟的 (且無法停止) 的生理變化。乙烯又稱爲「死亡」或「成熟」賀爾蒙,因它扮演植物成長過程中,許多「管制」上的角色,包括支配生長、發育、成熟、結果、以致凋亡等等。而水果、蔬菜、及花卉又都含有吸收大氣中自由 (Free) 乙烯分子的感受體 (Receptor)。所以空氣中較高濃度的乙烯,會引起植物落葉、落果、花瓣脫落的現象。17 自然界裡,乙烯都由植物生產;但人工的來源,除了用酒精以催化的除水劑除水、或由石油裂解而得外,汽車引擎的內燃機,用植物本身或其產品的焚燒等,也會產生一小部份的乙烯。

 

水果中較會生產乙烯的有:極高者 (Very high) 有蘋果、百香果 (Passion fruit)、及冷子蕃荔枝 (Cherimoya—和凰梨釋迦同屬);高者 (High) 有杏 (Apricot)、鱷梨 (Avocado)、厚皮甜瓜 (Cantaloupe)、木瓜、亞洲梨、桃子、油桃 (Nectarine)、及樹蕃茄 (Tree tomato);中等程度者 (Medium) 有香蕉、李子、芒果、鳳梨、無花果、荔枝、麵包果、波羅蜜 (Jackfruit)及蜜瓜 (Honey dew melon) 等;其他的水果衹會釋放較低 (Low) 的乙烯。15 而蔬菜類中,馬鈴薯、葉子及根莖蔬菜會產生不同濃度的乙烯,小黃瓜 (Cucumber)、菇類、秋葵 (Okra)、青椒、辣椒會產生中等程度的乙烯,蕃茄則會產生較高的濃度。16 蔬菜中較會吸收乙烯的則有芥菜 (Brassicas),綠葉蔬菜、菜豆 (Bean)、胡蘿蔔、小黃瓜、茄子、碗豆 (Pea)、青椒、及蕃茄等。13

 

我們常把蕃茄、香蕉、鱷梨,柿子等放在折封起來的紙袋、塑膠袋,就可以加速它們成熟、軟化而能早點食用的作法,就是一個實用的例子。因這些水果自身釋放的乙烯,因袋子包裝的限制,而使乙烯濃度增加,而再吸收回去,刺激水果本身產生更多的乙烯,使水果加速成熟的緣固。愛吃柿子的朋友,常等不及它的軟化 (柿子本身祇會釋放較低的乙烯,但對乙烯的敏感度則高)15 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它們和幾粒蘋果 (蘋果會釋放極高成份的乙烯) 裝在紙袋、塑膠袋子裡,沒幾天柿子就會成熟、變軟而可食用了。

 

所以乙烯的作用可以加速水果、蔬菜、花卉的成熟、老化、以致於腐爛。冰箱雖因低温而延長水果、蔬菜、花卉保存的期限,但冰箱封閉的環境,也造成乙烯的累積,而加速它們的成熟、老化、及腐敗。就因乙烯的作用,所以冰箱裡的豇豆 (菜豆String bean)、萵苣 (Lettuce) 會產生凹陷 (Pitting) 及褐色傷斑 (Russetting Brown spots);花椰菜 (Broccoli)、小黄瓜、及抱子甘藍 (Brussels sprouts) 會變黃;胡蘿蔔 (Carrot) 會變苦等等。13

 

這種冰箱的作用,和所謂「冷藏卡車」,船隻,或蔬、果冷藏儲存設備,都會產生同樣的結果。所以蔬菜、水果買回來後,或從菜園、果園採摘後,要把會釋放乙烯的水果、菜蔬分別用袋子包裝起來,才放在冰箱裡;相對的,較會吸收乙烯的菜蔬,最好也用袋子裝好,以減少接觸乙烯的機會。蕃茄則別放在冰箱裡。蕃茄成熟採收後,最好儲存在華氏 60 (攝氏 16 )、避免直接日曬的室温裡,一放冰箱就失去它原有的風味了。13 

 

在農業生產、及農產品商業應用上,乙烯則扮有極重要的角色。乙烯在這方面的應用,和過去不少發現或發明一樣,是在無意中發現的。15,17 過去檸檬果園常把摘下來的綠檸檬 (即還未成熟、變黃的檸檬,提早採收,以增長產品因採收、收集分類、裝箱、運送所需的時間),暫存於用煤油燃燒的暖氣爐 (Kerosene heater) 保暖的小屋 (Shed) 裡,等檸檬開始均勻的變黄、成熟時,才送至市場出售。當有個檸檬果園採用新式的暖氣設備,以取代從前的煤油暖氣爐時,這些綠檸檬並沒在預期的時間內變黄而能出售。研究的結果才發現,因煤油燃燒所產生的少量乙烯,使綠檸檬提早變黄、成熟 (上面提過,0.1 ppm 的濃度就開始發生作用)

 

就因這個發現,目前香蕉、香瓜、柑橘類 (特別是果皮去青)、蕃茄等等,15 都可以還在青綠色時,就採收、整理、装箱、運送;同時還未成熟的果實,才能經得起這麽多的人工、甚或機器的處理、搬運手續,而不會造成損傷。就單以採收後的可能儲存日期來講,例如稱爲 “Mature green” 顏色時就採收的綠蕃茄為 21 28 天,淡紅者為 7 14 天,而全紅後的蕃茄就衹能保存 2 4 天而已。14 這些還在青綠色時就採收的水果,還可等到要出售前,依它銷售的需要情形,才以乙烯「人工薰熟」後再上架。例如「成熟室」空氣中混以 100 150 ppm的乙烯濃度,綠蕃茄在 24 48 小時就「成熟」變紅了。16 所以從超市買回、看來紅豔欲滴、令人食指大動的蕃茄,吃起來却不見得可口,絕不能和自家栽種、枝上成熟的蕃茄相比,就是這個緣固。

 

當然,以乙烯來促成水果成熟的手續,有農產品生產、銷售所需的經濟因素。例如因未完全成熟就採摘的水果,減少許多處理、運送過程中的損壞;且以乙烯人工促熟會有均勻的色澤及成熟度,增加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並減少因過熟而腐爛的少數,影響整批產品的銷售等,且可省却許多檢選、處理腐爛少數的人工等等。例如有個出口香蕉的報告說,以乙烯人工促熟的方式,可減少約 50% 的香蕉損失,以及省却不少的人工費用等。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