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十大功勞 (Mahonia)

十大功勞 (Mahonia)                                      黃慶三 (09/25/2016)

                                                                                                                                     十大功勞植株 
                                                                      十大功勞花圃
                                                     十大功勞花串 (M. aquifolium)   
十大功勞果實


                        

十大功勞 (Mahonia,學名 Mahonia spp.),小檗科 (Barberry familyBerberidaceae) 十大功勞屬 (Genus Mahonia)。這屬約有70種,原產於台灣、日本、中國、北美、及中美洲。它全株 (根、莖、葉) 都可入藥,在中藥裡稱為黃柏或黃心樹。據說它有十大功效,因而稱為「十大功勞」。

屬名是為了記念費城的植物學家 Bernard McMahon,因他把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或稱 Corps Discovery Expedition18041806) 時,在美國西北角、太平洋岸邊所蒐集的樣本,「冬青葉十大功勞」、「奧勒岡葡萄」(Oregon grape,學名M. aquifolium),推廣、種植的緣故 (品種說明,請見下述)

這種灌木常青,有大、革質、亮麗、1050公分長羽狀複葉,大葉互生,每個複葉有57對小葉,小葉無柄。小葉4.5 6公分長,24公分寬,先端刺狀漸尖。葉緣略反捲,具 36枚齒牙狀鋸齒。早春開花,總狀花序,頂生,520公分長,黃色,有芳香。會結藍黑色漿果,富含維他命 C,可食用,但味頗酸,也可釀酒。

因全株有黃連素、小檗鹼 (Berberine),如食用過多漿果,會引起嘔吐、低血壓、降低心跳、昏睡、及其他不良反應。和同科的小檗屬 (Genus Berberis) 所生紅色或藍黑色小漿果一般,有些品種的果實,特別是「刺檗」(Common barberry學名 B. vulgaris) 的紅色果實,也可食用,富含維他命 C,但味酸,也含有黃連素、小檗鹼常用在伊朗食譜 (伊朗為最大產地),果實也可做果乾或果醬。因十大功勞屬和小檗屬沒有型態上 (Morphological distinction) 的特異分別,所以有些植物學者認為十大功勞該屬於小檗屬,而不必另成一屬。但需依靠DNA 仔細分析的推斷,才能決定。

除作藥用外,十大功勞常種為盆景觀賞、園藝植栽。4葉在中藥裡稱為「功勞葉」或「鐵八卦」。依據「醫學百科」及「中草藥大全」資訊,2,3藥用的「功勞葉」常取自 (1). 闊葉十大功勞 (Beale's barberry學名M. bealei)(2). () 葉十大功勞 (Fortune's
mahoniaholly grape學名M.  fortunei)、及 (3). 台灣十大功勞  (Japanese Holly Grape,學名M. japonica)。這三種植物的根 [(1). (2). 的根名為「茨黃連」、(3). 的根名為「刺黃柏」];莖 (名為「功勞木」)、及果實 (名為「功勞子」) 亦供藥用。

十大功勞全株清熱瀉火,消腫解毒。可治泄瀉,黄疸,肺癆,潮熱,帶下,風濕關節痛等。民俗療法用它來治感冒、支氣管炎、及牙痛等多種症狀。4 目前有西藥替代,用途不高。

玆把數種十大功勞植物簡介如下:

1.      台灣十大功勞  (Japanese Holly Grape,學名M. japonica DC.)學名雖是 M. japonica,並非原產於日本,而是原產於台灣。不過它在日本已種植、栽培數百年之久。台灣產於海拔 1,000~2,000 公尺處。4 常綠小灌木,灰褐色樹皮,葉深綠色,68對小葉,秋天變為紫紅色,木材黃色,高約 24 公尺。花黃色,花瓣六枚,雌蕊六枚,雄蕊一枚,花芳香。春、夏天會長黑紫色果實。

2.      阿里山十大功勞、玉山十大功勞 (Alishan mahonia,學名 M. oiwakensis) 為台灣特有種,1 屬於保育類藥用植物「黃柏」。嘉義林管處呼籲遊客,別任意採摘,以免觸法。產於台灣全境海拔 1,5003,500公尺山區,零星分佈。奇數羽狀複葉,小葉革質,硬,具刺狀齒芽。花黃色,漿果成熟時呈暗紫色。全株可作觀賞及藥用。

3.      闊葉十大功勞 (Beale's barberry學名M. bealei) 為常綠灌木,高可達8公尺。羽狀複葉互生,長3045公分,小葉410對,寬卵形或長卵形,長可達30公分,先端漸尖,邊緣各具28個大齒。漿果卵形,黑紫色,可達1.5公分長。原作景觀栽培,因逃逸至野外,它在美國東南部一些地方,從阿肯色州、彿羅里達州、至德拉瓦州等地,野外滋生。

4.      () 葉十大功勞 (Fortune's mahoniaholly grape學名M.  fortunei) 常綠灌木,高12公尺。多分枝,喜好偏酸性土壤,頗耐乾旱。小葉 810公長,12公分寬,葉緣每邊有515個軟質、柔韌刺齒。黃色小花具短柄,多數密生。花期春至晚夏。漿果球形,約0.8公分直徑,果熟期56月,成熟時藍紫黑色,表面被白粉。

5.      冬青葉十大功勞、奧勒岡葡萄 (Oregon grape 學名M. aquifolium) 為最小型品種,可長至約1公尺高、1.5 公尺寬。種名aquifolium意為「冬青葉」(Holly leaves)原生於北美西北岸,從東南阿拉斯加州、往南至北加州,為最耐寒品種 (USDA Zone 58)5 除原生種外 (Tall Oregon Grape)有多種栽培種,包括矮種 (Cascade or Dwarf Oregon Grape學名M. nervosa)、或匍伏狀者 (Creeping Oregon Grape學名M. repens,約2030公分高) 等。5早春開黃色、密集小花,成熟果實為圓形、黑藍色,狀似葡萄串,故俗名為「奧勒岡葡萄」,頗酸,可食用、釀酒。高原地帶美國原住民 (Plateau-Indian tribes)用它治療消化不良。植株淬取液可治皮膚炎,例如乾癬 (Psoriasis) 。樹皮及根可淬取黃色染料,果實則可製作藍色染料。不易凋萎、亮麗的葉子,常做插花材料。又冬青葉十大功勞為奧勒岡州州花。

其繁殖方法包括播種、半硬木插株、或分株繁殖。適合於 USDA Zone 59。喜部份遮陰,較寒冷地帶全陽亦可。適合於各種 (壤土、黏土、砂質) 略酸土壤,耐旱,但喜潮濕、排水良好地點。容易照顧,少蟲害,通常不需修剪。避免栽於強風地點。寒冷地帶冬天可加護根 (Mulch) 保護。


枸骨 (Horned holly學名Ilex cornuta) 為冬青科 (Holly familyAquifoliaceae)冬青屬 (Genus Ilex) 的常青灌木或小喬木。其葉「枸骨葉」也可做藥用,補肝腎,養氣血、袪風濕。葉片厚革質,四角狀長圓形、或卵形,49公分長、24公分寬,先端具3枚堅硬刺齒,兩側各具12 刺齒,背淡綠色;主脈在上面凹下,背面隆起。中醫也稱它為「功勞葉」,而常和十大功勞葉引起混淆。據說中醫稱「枸骨葉」為「功勞葉」,比十大功勞葉稱為「功勞葉」更早,而沿用至今,因此有時造成同名的困擾。

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菩提樹 (Bodhi Tree)

菩提樹 (Bodhi Tree)                                              黃慶三 (08/25/2016)



 
目前「摩訶菩提寺」的菩提樹 (Wikipedia)

 
印度「鹿野苑」菩提樹
(徐頌鵬攝於Sarnath, India)

台南公園的菩提樹 (台灣已知最老的一株
(Wikipedia)
菩提樹無花果
 (徐頌鵬攝於Sarnath, India, 2007)


砲彈樹

           
【筆者註:「菩提樹」(Bodhi tree) 是因釋迦牟尼在其樹下打坐、悟道,而成佛教的神聖之樹,稱為菩提樹」。有些人則以為「椴樹」(Linden tree) 就是菩提樹」,其實兩者為完全不同樹種,可能因為舒伯特的名曲 “Der Lindenbaum” (《椴樹》) 在台灣被譯成菩提樹》,而產生混淆的緣故 (請見拙作《椴樹 (Linden Tree) 》,http://cshuang2.blogspot.com/2016/08/linden-tree.html

菩提樹 (Bodhi TreeSacred fig,學名 Ficus religiosa),桑科 (Fig or mulberry familyMoraceae),無花果屬或榕屬 (Genus Ficus)。即和熱帶、 亞熱帶頗普遍、大家較熟悉的榕樹 (BanyanFicus spp.)、食用無花果 (Edible Fig學名 F. carica) 同屬,通稱為「無花果樹」。菩提樹原產於印度次大陸、中國西南、及中南半島。菩提樹的梵文原名為「畢缽羅樹」(Pippala vṛksha—vrksha意為 “tree”),而「菩提」(Bodhi) 為梵文的音譯,意為「悟」、「道」,或「覺悟」(Enlightenment awaken)

因釋迦牟尼 (約公元前566年至486年,確時年份不知) 在一株「畢缽羅樹」下,打坐、了解事物的本質,不昧生死輪迥,導致覺悟與智慧而成佛。所以那株「畢缽羅樹」得名為「菩提樹」(梵文Bodhivṛksa)。因此這棵菩提樹有許多別名,包括神聖之樹、佛樹、覺樹、道樹、思維樹、印度菩提樹等等。

它是乾季落葉的半長青大樹,可長至30公尺(100英呎) 高、樹幹3公尺 (10英呎) 直徑。葉心形,有獨特形狀、頗長的滴水尖 (Drip tip),約25至公分長。滴水 () 尖常是雨林植物,為了適應多雨的環境,使雨水能迅速滑落葉面,以避免在濕熱雨林環境中,生長霉菌或細箘。葉長1017公分,812公分寬;葉有長柄,約610公分長。就因葉面寬長,加上長柄,即使在感覺上無風吹動時刻,葉子也會不停、輕輕的顫動。佛教徒或印度教徒認為這是有「佛」、或「神」(Devas) 居住其中的緣故。

菩提樹可用種子、插枝、或空中壓條法繁殖。依據大英百科全書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1傳統上並非所有的Ficus religiosa樹都可以稱為 “Bodhi Tree”,而僅限於由釋迦牟尼打坐、成佛那株,傳衍下來的後代,才是「真正」的 “Bodhi Tree”。因此以 DNA而言,只有從釋迦牟尼打坐、成佛那株,經插枝 (分枝)、或空中壓絛法繁殖下來的後代,才能稱為「真正的菩提樹」。

釋迦牟尼得道後,在「鹿野苑 (Sarnath, India) 為他最先的五個弟子 (五比丘) 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 (信奉佛教的弟子皆統稱為僧伽) 也在此成立。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 (均發生在某種樹下) 之一,其他三個聖地為藍毗尼 (Lumbini),為釋迦牟尼出生地 (在一株「娑羅樹」下--Sal tree,學名Shorea robusta)菩提迦耶 (Bodh Gaya) 釋迦牟尼悟道之處 (在「菩提樹」下);及拘尸那羅 (Kushinagar),為佛陀涅槃之處 (在兩株「梭羅樹」下--Reevesia,學名Reevesia pubescens)

印度國王阿育王 (Ashoka,公元前304 232) 在公元前約260年,即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約300年後,於目前印度比哈爾邦 (Bihar) 的菩提迦耶 (Bodh Gaya),釋迦牟尼當時打坐的菩提樹下,建造了「摩訶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摩訶菩提寺最初那株菩提樹稱為「斯里摩訶菩提樹」(Sri Maha Bodhi)

摩訶菩提寺最初那株菩提樹,曾於公元前第二世紀被砍掉,但重新種植;重新種植的這株於公元600年再次被砍,但又重新種植。目前摩訶菩提寺的菩提樹,為最初於公元前288年栽種那株的直接後代 (即「真正」的菩提樹)4  玄奘 (602年-664) 記述當時 (公元629) 他在印度所見的那株菩提樹及欄杆。摩訶菩提寺也曾經毀壞又重建,目前的建築物為印度笈多王朝 (Gupta period,公元320年至540) 第六世紀所重建。2002 年這建築被UNESCO 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World Heritage Site)

阿育王的兒子及女兒,在公元前288年曾把摩訶菩提寺原始菩提樹分枝帶至錫蘭 (Sri Lanka) 的古都「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 種植,而這株菩提樹被稱為「再也斯里蘭卡摩訶菩提」(Jaya Sri Maha Bodhi)。這株菩提樹被証明為目前「最古老的被子植物或開花植物」(Flowering plant,即Angiosperms)3其分枝後代普遍的存在於錫蘭島。

菩提樹是無花果樹,雖稱為「無花」果 (Fig),其實有花,為隱形花序或隱頭花序 (Syconium),即花開在甕形的花托 (Receptacle) 裡,其中內部布滿了小花。就因肉質花托接近閉鎖,無花果真正的花必須切開才能看見,即外表「見實不見花」,而稱為「無花果」,即無花果的「果實」是一種花序 (Inflorescence) 的變形。菩提樹雌、雄同株 (Monoecious)5 即花序含有雌花及雄花,其果實11.5公分直徑

通常我們所謂或所食用的「無花果」稱為 ”Common Fig” “Edible Fig” (學名 F. carica ),和菩提樹同科、同屬。拙作《無花果 (Edible Fig) (http://cshuang2.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8584.html http://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snapshot-view/140173379 ) 一文中,曾介紹這種果實,也特別敘述「無花果」與「無花果小蜂」的「義務性互利共生」(Obligate Mutualism) 重要機制。因這機制的存在,而使約1,000種的無花果樹結果、延續後代、且成為熱帶雨林中,許多靠果實為生動物,最重要的食物來源。

印度的民間處方,常用菩提樹治療多種病症。例如樹皮用作抗細菌、抗過瀘性病毒、作收歛劑、治下痢;葉子用來治皮膚病、抗蛇毒素、調節婦女的週期等。6 孟加拉人則用來治療多種疾病,包括癌症、發燒及傳染病。果實用作瀉劑,樹乳用作滋補品,磨成粉的果實,則用來治療氣喘等。6

台灣也有人把熱帶、亞熱帶的「砲彈樹」(Cannonball tree,學名Couroupita guianensis) 稱為菩提樹,而其奇特美麗的花 (6公分直徑) 說為「菩提樹的花」。7,8 其實菩提樹是無花果樹如上述;而砲彈樹的果實 (砲彈) 可大至直徑8 10英吋 (2025公分),形似名符其實的古「砲彈」,而不是菩提樹的小小的、直徑只有11.5公分的無花果」。成熟的砲彈樹應是每年開花,而非「傳說中的菩提樹和菩提花!據說唐僧也只見過一次,好神奇」;或「極其罕見的菩提樹和菩提花」。(出處請見下註*)


*註:請見 新唐人電視,《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菩提樹和菩提花!據說唐僧也只見過一次,好神奇。》,NTDTV.COM2015-06-26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6/26/a1145920.html,及 藍谷的窩,《極其罕見的菩提樹和菩提花,見者得福》,2015http://a886t.pixnet.net/blog/post/356172639-極其罕見的菩提樹和菩提花,見者得福。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