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蜀葵、一丈紅 (Hollyhock)

蜀葵、一丈紅 (Hollyhock)                                               黃慶三 (08/25/2017)Ref

 
單瓣蜀葵


單瓣蜀葵  (Michelle Gau提供)  

複瓣蜀葵 (Katie Tsai 提供)1

複瓣蜀葵 (Katie Tsai 提供)1


                                                      普通蜀葵 (Common hollyhock)
    (Koehler 1897)


                                                                                                                        藥蜀葵 (Marshmallow)
                                                                      (Wikipedia)


蜀葵、一丈紅 (Hollyhock,學名 Alcea spp.),錦葵科 (Mallow familyMalvaceae),蜀葵屬 (Genus Alcea)。錦葵科大約有751,0001,500種;蜀葵屬則約有 60原生於溫帶及熱帶亞洲及歐洲,而通稱為蜀葵 (Hollyhock)。一年、兩年、或短期 (34) 多年生,依品種而定。植株高大、直立不分,可達2 3公尺 (6.69.9英呎),且通常開紅色系列的花序,所以有「一丈紅」的俗名。依據 Dr. Jer-Yuan Tsai 在他的文章 ”Every garden gets to have hollyhocks.” 的報導,紐約地區曾見過 14呎高的蜀葵;加州更有20 呎高者。1

普通蜀葵 (Common hollyhock,學名 A. rosea) 為常見的品種,它的花色從白到深紅,包括粉紅、黃色及橘色。它常被描述為一年、兩年、或短期多年生,因它易於自然播種 (Self-seed),使人以為它是多年生。如果播種夠早,當年即可開花;如播種較遲,則需等到明年。它能生長於多種土壤,常可長至2.4公尺 (8英呎) 高。不同花色喜歡不同土壤,例如深紅系列喜沙質土壤,而淡色者則喜黏土質壤土。它的幼株常受蛞蝓 (Slug) 或蝸牛所嗜食。因它的葉子會得銹病 (Puccinia malvacearum) 而需使用殺黴菌劑

藥蜀葵 (MarshmallowMarsh mallow學名 Althaea officinalis) 同是錦葵科,但為 Althaea (Genus Althaea),和蜀葵屬極為接近,因此在一些分類系統中,它與Alcea屬同義 (因此也常譯成「蜀葵屬」)。原產於歐洲、非洲、及亞洲。它的葉子、花、及根常作藥用,屬名源由希臘文,althein,意為「治療」,中藥稱它「藥蜀葵」。傳統醫藥上,它用來舒緩黏膜的刺激,古埃及醫師用根所搾汁液來舒緩喉痛和咳嗽,中古時代也用來治喉痛,目前用作漱口水治喉痛,或治胃潰瘍。

古埃及約在4,000年前,除了作藥用外,也用藥蜀葵的根汁來做甜點。因藥蜀葵的黏液與水混合後,會形成濃濃的凝膠狀,混以蜂蜜而做成甜點,只有皇室及祭祀神明時才有機會享用,而演變為目前的棉花糖 (Marshmallow)。所以 Marshmallow 這英文字,源由水塘邊 (Marsh) 的錦葵科植物 (Mallow) 而來。1800年代初期,這甜點傳入法國,法國糖果店發現新方法而開始較多量的生產。當時仍用藥蜀葵的根,所以這甜點也兼有治喉痛的作用。但因製作費時,而改用植物膠或明膠* (Gelatin) 取代藥蜀葵的根,而能多量生產。(*註:明膠--或稱魚膠,是以動物皮、骨內的蛋白質,即膠原製成,帶淺黃色透明、無味,主要成分為蛋白質。)

1900年代初期,棉花糖傳至美國,而開始大量生產。1948Alex Doumak的專利,以圓管擠型 (Extrusion) 的程序製造。1950年後,也開始自動化,如今一個生產線每天可生產數千磅的棉花糖。現代使用的材料則為糖、水、空氣、發泡劑 (Whipping agent--常用明膠)及香料。1965 年美國的一個專利成份為明膠 1.8%,水 22.0%,蔗 45.72%,玉米糖漿 (Corn Syrup) 30.48%2

蜀葵花單瓣或複瓣,極豔麗,可能單朵開放或成串,可種植於建築物旁、庭園、籬邊,低矮栽培種可盆栽,為頗受喜愛的觀賞植物。上面提到Dr. Jer-Yuan Tsai的文章裡,1也指出1921年由油業大亨Theodore Newton Barnsdall 的女兒Louise Aline Barnsdall 委任名建築師Lloyd Wright在洛杉磯設計建造、以她喜愛的花,取名為 “Hollyhock House” 的事跡,說,”I am not alone in loving hollyhock.””Hollyhock House” 目前成為博物館,2015 年被美國內政部提名為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通常採用播種、分株或扦插繁殖,USDA Zone 393 喜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富有機質的沙質壤土。它耐寒、耐鹽鹼、及部份遮蔭。保持充足的水分,可延長花期。因它易於雜交,不同品種、花色植株,應保持距離種植。種子成熟後易散落,應及時採收。花、根和種子可入藥,利尿通便,治痢疾、吐血、白帶、癰腫瘡毒傷等。

至於原產於北美洲的「溪岸野蜀葵」 (Streambank wild hollyhock,學名 Iliamna rivularis) 有淡紫紅色花朵,同為錦葵科,但和蜀葵不同屬 (Genus Iliamna)在流瀲紫小說,《后宮甄嬛傳》中,華妃曾用「一丈紅」教訓常在夏氏。這刑罰,主要是后宮用來懲罰犯錯的妃嬪宮人。想是蜀葵「一丈紅」的俗名,顧名思義,所以被借用為刑罰的名稱。但不知是真有其事,或是小說的虛構,因太血腥,懲罰的方式,不提也罷。

References:
1.      Tsai, Jer-Yuan, Every garden gets to have hollyhocks. Dr. Tsai’s Blog. July 9, 2017.
2.      Anderson, Paul, and Adolf Busemann, Method of Making Marshmallow. Patent #US 3206315 A. September 14, 1965.
3.      Hollyhock. Cornell University. Retrieved August 19, 2017.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花椰菜 (Cauliflower)

花椰菜 (Cauliflower)                          黃慶三 (08/15/2017)
 
 白色花椰菜
橘色花椰菜
綠色花椰菜
紫色花椰菜  

寶塔花椰菜 (Wikipedia)

                                                                                      
                                                                       
                                                         
 花椰菜、花菜 (Cauliflower, 學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十字花科 (Mustard familyCabbage familyBrassicales)蕓苔屬 (Genus Brassica),為甘藍 (Cabbage學名B. oleracea) 的變種。它原產於地中海地區。食用的部份為未成熟的花序 (Flower head,即 Inflorescence)。因它看來有似奶酪凝乳 (Cheese curd),所以英文稱其花頭或花序為 “Curd”。它有許多品種,包括祖傳 (Heirloom)、栽培、或變種。在北美地區,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就有幾百過去及目前種植品種的記錄。1

甘藍有許多變種,食用不同部位,例如本文介紹的花椰菜、及花莖甘藍 (Broccoli學名 B. oleracea var. Italica) 花用甘藍;結球甘藍 (Cabbage,學名B. o. var. capitate)、羽衣甘藍無頭甘藍 (Kaleborecole,學名 B. o. var. sabellica)芥藍菜葉 (Collard greens,也屬 B. oleracea var.acephalaGroup) 、芥藍 (Chinese kale也屬 B. o. var. acephalaGroup)紅俄羅斯羽衣甘藍 (Kale ‘Red Russian’學名 B. napus subsp. napus var. pabularia) 為葉用抱子 (Brussels sprout,學名B. o. var. gemmifera) 也屬葉用藍;苤藍或大頭菜 (Kohlrabi,學名B. o. var. gongylodes) 為莖用甘藍等等。這些十子花科蔬菜,在北美洲的俗名統稱 “Cole” crops

它是一年生蔬菜,用種子來繁殖。為寒冷季節的蔬菜,但又不能忍受太熱或太冷,而需保持約華氏60度的範圍,否則所長成的序會呈小而分離的個體,成為鈕扣 (Button) 似的許多小花序,而非一個完整的大花序。其實除了溫度的問題是最大的原因外,其他的環境壓力,諸如太乾、養份不足 (但太多氮肥也是問題)、種植地點太擠等等,都會造成分散的序。不過這分散的序也可食用,只是每株產量較少、且「賣相」不佳。就這緣故,花椰菜大都商業生產,家庭菜園較少種植。2,3

時代雜誌 (Time Magazine) 2017731日這期特別介紹花椰菜,4 說過去認為「被人厭倦的」(Boring) 的蔬菜,是目前被重新發發現的「時尚」。因它低熱量、低碳水化合物、富含維他命 CK、及B6,且用它所做的「花椰菜飯」(Cauliflower rice),只含白飯或糙米飯十分之一的熱量及碳水化合物。因此一些餐館就以它蒸、煮、烤,做成各種菜餚、切成薄片夾在三文治裡、剁碎撒在蟹肉餅上;而超市也販售以花椰菜做為澆頭的披沙 (Pizza toppings)、花椰菜飯、以花椰菜準備不同風味的冷凍食品;紐約市一家新開張、有名的素食餐館,更把它烤成「牛排」,也供給牛排刀叉使用,等等。

約十年前,農夫市場除了通常白色的花椰菜外,偶而可見到橘色、或紫色的品種。最近幾年,
超市就都可見到這些不同顏色的產品。它們不是人工著色的蔬菜,而是因基因突變,使它能
夠產生較多量的花青素、花色素 (Anthocyanin,一種抗氧化物),正如紅甘藍一般,而有不同
的花色。例如橘色花椰菜,1970年在加拿大被發現,但經過多年的培育,使它能產生更多的
 β-胡蘿蔔素 (Beta carotene),而有今日的產品。它含有比白色花椰菜25% 更多的維他命A5 
 
紫色的花椰菜是由意大利或南非的祖傳品種而來,即其顏色也是從花青素所產生,並非經
人工的基因改造 (GMO)6 綠色者則由白色花椰菜和花莖甘藍、莖()椰菜 (Broccoli學名 
B. oleracea var. Italica) 雜交而來,有家蔬菜公司稱它為 "Broccoflower" (Italica group × Botrytis 
group) 出售。它有兩種,即型似普通白色花椰菜,但呈綠色者;另一種則長成有尖塔似 (Spike) 
序的綠色花椰菜,稱為「寶塔花椰菜」(Romanesco cauliflowerItalica group × Botrytis grou)
 
上面提過,花椰菜較少家庭菜園種植,但如果想試種,下列為一些注意事項:2

(1). 選擇每天有6小時全陽的種植地點;
(2). 肥沃,富含有機質,並能保持水份的壤土,以避免生出分散的花序 (Buttoning)
(3). 土壤 pH值需在6.5 6.8之間;
(4). 春天種植時,需在春天最後霜期24個星期後移植 (最好別直接以種子播種),且準備在太冷時,以頭部切掉的塑膠牛奶罐來保護;秋天種植時,需於秋霜期68個星期前移植,且日溫需保持在華氏75度以下;
(5). 每株間距1824英吋,每行相隔30英吋;
(6). 如果要試著以種子來開始,需於預期移植的45個星期前播種,播約半吋深、間距36吋,需保持潮濕。

此外,下列是一些生長期間需注意的事項:

(1). 生長期間,別發生一些「意外」,例如太冷、太熱、太乾、太濕,而影響它的正常生長;
(2). 它每星期需11.5吋的灌溉水,雨量不足地區,需人工灌溉;
(3). 如有需要 (通常在半長成時),可加施氮肥;
(4). 花剛開時,常呈分散花序 (Loose head),但會慢慢長成完整的一朵,通常移植後約7585天才會長成 (需有耐心!)
(5). 當花序 (Curd) 長至23吋直徑時,以橡皮筋、透明膠帶、或細繩把葉子尖端綁在一起,圍住花序 (稱為「軟化」,意為「使變白」--Blanching),以避免太陽直射,而能長出白而美觀的花椰菜。「軟化」步驟後,約712天即可採收。有些栽培種的葉子會自行向內彎,圍住花序,這品種則不需人工「軟化」。

請注意有個接近 “Cauliflower” 的英文字眼 “Cauliflory”,這是指「幹生花植物」,而非「花椰菜」。請見拙作《幹生花植物 (Cauliflory) 》:http://cshuang2.blogspot.com/2017/01/cauliflory.html

http://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480676712

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破布子 (Cordia)

破布子 (Cordia)                          黃慶三 (04/24/07)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17/08/cordia.html

摘下的果實
 
                                                                    摘下的果實*
                                                       (*照片由 Michelle Gau提供)

 
市售成品
                                                                          市售成品


破布子破子樹子樹籽仔 (Bird Lime TreeSebesten-plumFragrant manjack學名Cordia dichotoma Forst. f.) 屬於紫草科 (Borage FamilyBoraginaceae)破布子屬 (Genus Cordia)。破布子屬約有 250 300 (Species),主要分佈於温暖的地區。台灣原產 (Native) 有兩種,為「台灣破布子」,或叫「金平氏破布子」 (C. kanehirai Hayata C. aspera G. Forst. subsp. kanehirai (Hayata) H. Y. Liu)、以及「破布子」(C. dichotoma)6

台灣破布子」為落葉小喬木披針形至卵形,兩面被毛花白色花萼具10條明顯縱稜,它僅見於蘭嶼和恆春半島的樹林中7而它也常和菲律賓的「呂宋破布木(C. cumingiana Vidal) 產生混淆,7,8,10 即有些人錯把呂宋破布木」認為是「台灣破布子」。9 事實上,「台灣破布子」的葉子較為狹窄。10 破布子」則為落葉中喬木葉披針卵形至寬卵形僅有背面脈上被毛花黃白色花萼無稜,產於全島低海拔向陽森林中7核果近球形,直徑1 公分可食無毛具大量的粘液質

破布子原產於台灣、琉球、馬來西亞、南中國,印尼、巴基斯坦等,1 也是台灣古老的作物俗稱樹籽仔」,曾是佐飯佳餚但是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這種鄉間野味一度被人淡忘近年來由於淡食及素食的興起大家反而有返璞歸真的想法重新發現破布子的價值,而帶動食用破布子的熱潮台灣產於低海拔1,100公尺之處而以台南縣之南化、玉井、楠西、六甲、大內、東山,及嘉義縣大埔、義竹等山區鄉鎮生產最多。2  破布子在煮得稀爛時它們就會一個個爆開所以台語叫破子」或「破布子」。3

台灣於每年六七月間果成熟時採摘。先泡在水中洗淨、取去枝梗,在鍋中煮 40 50 分鐘。煮後,撈起趁熱攪拌至果肉破裂半糊狀,並於攪拌過程當中,一邊添加食鹽,而後置於碗中壓縮醃漬十天即為成品。所加的必需適量,鹽太多會太鹹太少無法凝結成塊。5 攪拌時,也可加上味素大蒜薑等調味。另一個做法是粒狀成品,同樣煮上約 40 50 分鐘,撈起瀝乾,以蔭油浸漬分裝於小容器,冷藏即可。至於做完破布子後留下黏糊糊的器具,要用剪下破布子果實後枝梗。因它的枝梗最適合洗淨果實的黏液11

破布子含高纖維,製後,鹹中帶澀,可去油膩,促進消化,味道絕佳,早餐稀飯佐餐佳餚,或做魚、肉烹飪的佐料,煎蛋等,是家庭開胃小菜。果實也可做高級醬料的原料。它的木材可做房屋的建造、及農具用。


破布子藥效分為四部份樹皮主治子宮頸炎久年傷肺出血下消根可止汗高血壓果實具鎮咳緩下劑解毒整腸之功效5 葉子可治感冒中暑食滯消化不良、及腹瀉。4 在芒果盛產期,因吃太多芒果,有些人會產生過敏或長瘡,可吃破布子來解毒」。因此一到芒果產期也就是破布子成熟期5 造物實在神妙,自然界裏很多都是搭配好的,一物剋一物,毒藥與解藥常常並存;而上面提過,破布子的枝梗,最適合洗淨果實的黏液,也是很奇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