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水晶蘭和錫杖花

水晶蘭和錫杖花


https://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140173423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1627.html

 

 


水晶蘭 (Wikimedia)



錫杖花 (Wikipedia)


單花錫杖花花蕾 (攝於Black Hill Park, Boyds, MD. June 11, 2013)


單花錫杖花 (攝於Black Hill Park, Boyds, MD. June 2012)



單花錫杖花近照 (攝於Black Hill Park, Boyds, MD. June 2012)


單花錫杖花果實 (攝於Black Hill Park, Boyds, MD. June 24, 2013)

單花錫杖花果實 (攝於Black Hill Park, Boyds, MD. June 24, 2013)

       
單花錫杖花乾燥果實(攝於Black Hill Park, Boyds, MD. June 24, 2013)

水晶蘭和錫杖花                               黃慶三 (08/25/2011)


水晶蘭屬 (Genus Monotropastrum) 和錫杖花屬 (Genus Monotropa) 為多年生開花植物 (而非蕈類)。原先它們被歸類於鹿蹄草科(Pyrolaceae),但目前許多學者將它歸到杜鵑科 (Blueberry familyEricaceae) 的錫杖花亞科(Montropideae)。原先的鹿蹄草科可分成兩個亞科,即錫杖花亞科(Monotropaceae)和鹿蹄草亞科(Pyroloideae)。兩亞科主要的區別為:鹿蹄草亞科為常綠多年生草本,共有330種植物;錫杖花亞科為「腐生生物」(Saprotrophs),植株無葉綠素,有1015種。水晶蘭和錫杖花均屬於錫杖花亞科。 鹿蹄草科目前也歸入杜鵑科。

「腐生生物」,即舊稱的「腐生植物」(Saprophyte)指的是從其他生物體,如屍體、動物組織、或是枯萎的植物身上獲得養分的生物。腐生生物無葉綠素,不能自己進行光合作用,也不能自己製造有機養分。以前認為腐生植物藉由吸收腐物的養分而成長,但現在已知這些植物,是間接寄生於其他植物身上。腐生植物根纖細,且多而密,互相交織成塊狀,根表面覆菌根 (Mycorrhiza),且根部需寄生在蕈類的子實體中,以吸收蕈類將腐葉或朽木分解後所得養分。亦即腐生植物寄生於菌根的真菌部位,由此間接吸收宿主養分。因為真菌並未獲益被視為一種「外寄生植物」或「菌媒介異營」(Mycro-heterotrophs)

就因它們的生長特性,所以水晶蘭或錫杖花的人工繁殖並不容易。無葉綠素的植物約有 3000 種,台灣的水晶蘭和錫杖花,還有台灣目前已知的三種原生種地下蘭花,均屬於無葉綠素的「腐生生物」或「腐生植物」。順便提一下,台灣三種原生地下蘭花包括「日本上鬚蘭」(Epipogium japonicum)、「泛亞上鬚蘭」(E. roseum )、及近年才在合歡山上發現的「無葉上鬚蘭」(E. aphyllum ) (請見拙著《台灣原生地下蘭》,20099月「台灣公論報」)

台灣的水晶蘭屬是台灣高山植物中比較特殊的一種,有兩個品種 (Species),即水晶蘭 (Monotropastrum humilie日語:銀竜草Ginryousou) 及阿里山水晶蘭 (M. macrocarpa) 。它們就像水晶般剔透,蘭花般高雅,而被取名為「水晶蘭」,但不是蘭花。莖無分枝,呈圓柱形直立。台灣最早的記載可能是日本學者早田文藏(Hayata)於1913年所發表,但是錯將其鑑定為單花錫杖花(Monotropa uniflora L.)。這兩種水晶蘭易於分辨,阿里山水晶蘭植株為純白色,全株光滑,柱頭白色,圓形;水晶蘭則為白色但稍帶淡粉紅色,其花瓣內側、花絲皆密生長毛, 柱頭紫色,也是圓形。兩者的果實均為下垂之漿果,子房外壁平滑無縱溝。

因它們生存於土中,開花時,由根莖抽出花穗,伸出地面,才可見到。每年六月至八月雨量豐沛時,水晶蘭會破土而出,此時植株通常已含苞待放,一般見到的水晶蘭屬都是開花株。台灣的水晶蘭屬植物都分佈於海拔至約3000公 尺的森林內,特別在紅檜及冷杉林下。其族群數量在合歡、奇萊山區中,以合歡山西、北峰間的玉山箭竹林最多,同時也會和同科的錫杖花屬混生。杉林溪的森林公 園,及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的鞍馬山森林步道等,也常可見到水晶蘭。水晶蘭之分布較廣,包括蘇聯、日本、朝鮮、中國、臺灣、印度、尼泊爾、不丹、及緬甸皆有 之;阿里山水晶蘭則分布於臺灣及中國之浙江、西川、貴州、雲南、西藏、及緬甸北部。

台灣的錫杖花屬也有兩個品種,即錫杖花 (Dutchman's Pipe, Yellow Bird's-nest學名Monotropa hypopithys) 、及單花錫杖花 (Indian pipeGhost flowerCorpse plant 學名M. uniflora) 。五月前後,合歡山上可觀賞這兩種花。錫杖花植株有似煙斗,所以俗稱 Dutchman's Pipe”;其根叢生交織如黃色鳥巢,所以又稱 “Yellow Bird’s nest”。錫杖花植株呈淡褐黃色,花序一至多朵花,柱頭黃色,梅花形。單花錫杖花植株呈白色,10 30 公分高,鱗片似的葉子約 0.51公分長,花序只有1朵花,1 1.5公分長、3 8個花瓣,柱頭白色,梅花形,偶而也有淡粉紅、甚或深紅的品種,兩者的果實均為直立之蒴果,子房外壁具多條縱溝。屬名 Monotropa 由希臘文monos(單一)與tropos(旋轉)組成,意指莖頂 () 會向單一方向旋轉。

單花錫杖花原生於較溫暖的亞洲、北美洲、及南美洲北部。它們常生殖於潮濕的林蔭下,尤其是杉木林裡,和一小部份的紅菇科(學名Russulaceae)菇類生長在一齊。它們的分佈並不均勻,有些地方較普遍,例如北美洲東部某些地常可見到。因大都長在蔭暗的落葉林下,它們有時好久不開花,讓人不知它的存在;但有時却在沒預料的情況下,抽出了花穗,驚鴻一瞥,令人因「不期而遇」而驚喜。就因花穗常於不同地點怱然出現,而且蒼白、無色,有似幽靈或屍身般,因而它們有個英文俗名 “Ghost flower” “Corpse plant”

”Indian pipe” 這俗名則由於它有彎曲向下的單一花朵,植株就像支印第安人的煙槍。但當雌蕊授粉後,花朵就旋轉向上,且變成褐色,並保持這個姿態,直到果實成熟。所以它的學名Monotropa uniflora 單一花朵、且莖頂 () 會向單一方向旋轉」的意思 。它通常在初夏至早秋之間開花。

它的種子極為細小,種子本身並沒儲存養分,以供發芽之用。依靠一種真菌的幫助,即利用真菌協助分解產生的養分,才可在自然界發芽生長,就和蘭花種子在自然界發芽生長的機制類似單花錫杖花的花莖生吃無味,煮熟後味如蘆筍。10 花莖極為脆弱,容易折斷,折斷後轉呈黑色。北美洲的印第安人過去曾用花莖流出、凝膠似的汁液,治療眼疾。咀嚼它的花可緩和牙痛;搗碎的植株可敷治不易醫療的傷痛 (Sores) ;它的萃取液有殺菌力,曾被用來治療發燒及感冒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