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紅酒和無子葡萄
紅色無子葡萄
葡萄--紅酒和無子葡萄 黃慶三 (01/21/2010)
葡萄 (Grape,學名Vitis vinifera),葡萄科 (Vitaceae),葡萄屬 (Genus Vitis)。葡萄這種植物已存在約 1.3至 2億年之久,而與人類的關係,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Period)。幾千年來,野生葡萄都因其醫藥療效及營養價值,而被狩獵者及早期農夫採集;其歷史更與酒的歷史緊密纏繞在一起。上述學名V. vinifera 是指 (歐洲) 釀酒葡萄,原生於地中海地區、中歐、及西南亞洲,許多栽培種則由釀酒葡萄培植而來。美洲及亞洲也有多種原生葡萄。野生葡萄常稱為V. vinifera subsp. slvestris,雌、雄異株;栽培種稱為V. vinifera subsp. vinifera,雌、雄同株。
依據紐約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所謂「新石器時代」和地理位置有關。例如埃及從7000 BC 至4500 BC,希臘從 7000 BC 至 3200 BC,意大利從 5000 BC 至 2000 BC,北歐、東歐從 3000 BC 至1800 BC。根據在喬治亞 (George) 這國家古物的發現,目前已知最早釀造酒葡萄酒的年代,約在 8000 年前 (即 6000 BC);再來就是 7000 年前的伊朗 (Iran),及 6000 年前的阿美尼亞 (Armenia)。Cornell 大學利用基因分析,於 2010年發表論文,發現葡萄的人工栽植 (Domestication) 可追溯到 8000 年前的近東地帶。目前所知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年代,可能就已開始人工栽植葡萄了。酵母菌自然著生於葡萄顆粒的表面,可能也是最早人工培養的微生物 。因有它,人類才得以釀酒。
隨著歐洲列強的殖民,葡萄於 17 世紀傳至北美、非洲、南美、及澳洲等地。原生於北美的病蟲害「葡萄根瘤蚜」(Grape phylloxera) 於 1850 年代傳至歐洲,竟造成歐洲葡萄酒業空前的浩劫。這種極微小的蚜蟲,吸食根部、枝藤、及葉子的汁液,剝奪葡萄賴以成長、存活的營養,加上它唾液的毒性,因而造成葡萄植株的死亡。19 世紀末葉,許多歐洲的葡萄園因而破壞殆盡。因美國原生葡萄品種較有抵抗力,於是利用混種的方法,或以美國原生葡萄品種做為砧木嫁接的方式,來對抗這種病蟲害。由於葡萄根瘤蚜的適應或突變等因素,目前仍然無法完全避免這種蟲害的威脅。
過去曾有篇學術論文,報導法國某些地區的居民有高脂肪的飲食習慣,但比美國人有較低的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發病率,而歸功於他們每天飲用紅酒的習慣,因紅酒含有「白藜蘆醇」(Resveratrol,一種抗氧化劑) 的緣故,也因而衍生出「法國悖論」(French Paradox) 這名詞。[附註:冠心病因冠狀動脈被阻塞,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機能障礙和器質性病變。又有些人以為「紅酒」、「白酒」是由於釀酒葡萄本身的顏色而來,其實紅酒是葡萄連皮、帶蒂、帶子一起發酵釀出的酒,白酒則先瀘去葡萄渣再發酵的酒,而與使用葡萄的顏色無關。]
當美國 CBS 電視台於 11/17/1991 的 “60 Minutes” 廣播這則「法國悖論」的例子後,紅葡萄酒的銷售量劇增達 44%,甚至有些酒商要求准許在紅酒商標上加註 “Health food” 字樣。多年來,也常聽到一些親朋因而養成每天晚餐、睡前喝杯紅酒的習慣;許多「白藜蘆醇」健康食品或添加物,更趁機大做廣告,推銷出售這類成品。
但這個「悖論」基本上有兩個問題存在,而成為爭議的主因。第一個問題是只用一個「高脂肪飲食習慣」這因素來衡量造成患「冠心病」的結論並不可靠。其實造成這種疾病的直接、間接原因有多種,包括個人飲食 (高、低脂肪的飲食,蔬菜、水果、纖維的攝取等等)、生活習慣 (例如運動與否)、抽煙、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超重、及家族背景 (或許源自先天基因?) 等等有關。再則根據 1990 年至 2000 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 統計,指出法國人患心臟病的病例和其鄰近國家類似,即法國人不因多飲紅酒而少患這種心臟病,只是法國醫生「少報」這種病因而己。
此外,來自紅酒的白藜蘆醇所費不菲,科學家們將白藜蘆醇的好處與其價錢比照後,對於其實質效果仍表懷疑。一杯紅酒所含的白藜蘆醇極少,僅約一毫克 (mg)。又白藜蘆醇不衹存在於紅酒或某些品種的葡萄,一些水果、花生、及蓼科 (Polygonaceae)、蔓蓼屬 (Genus Fallopia) 的虎杖 (Japanese knotweed,學名Fallopia japonica) 也含有它。事實上,市面上出售的白藜蘆醇多是用虎杖的根提煉出來的,而非葡萄的副產品。虎杖原生於亞洲,為美國、加拿大、及歐洲的外來入侵性野草。它的根會破壞建築物地基、道路、擋土牆、防洪設施等等,及侵佔原生植物的生長空間,美國 50 州中,39 州有之。
由於2006年哈彿大學醫學院及其他研究機構,共二十多位學者在《自然》雜誌發表的論文 [”Resveratrol improves health and survival of mice on a high-calorie diet.” Nature,444, 337-342, 16 November 2006],指出「白藜蘆醇」可讓餵食高熱量食物的實驗室老鼠,增進健康及壽命,多年來引發許多研究,期望用以延長人類壽命;健康食品廠商更趁機炒做。
但 David Stipp在 2012年 1月《科學人》雜誌的闡述 [“A New Path to Longevity”,Scientific American, 306, No. 1, 32-39, January 2012.],指出「白藜蘆醇」沒能增長正常飲食實驗室老鼠的健康及壽命,反是從復活島 (Easter Island) 泥土中細菌所產生的化學物質 Rapamycin,可以增長實驗室正常飲食老鼠的壽命,而成為目前許多科學家努力研究的對象。[註:Rapamycin (Sirolimus) 是種免疫抑制新藥,1999 年得到 USFDA 批准,可讓腎臟移植者使用。近來的研究發現,它藉由抑制血管新生,來抑制原發性與轉移性腫瘤生長。]
紅
酒含有少許的養份,適當飲酒可增進血液循環,對某些女士而言,紅酒有紓緩經痛作用,為增添生活情趣而喝點紅酒,也是蠻羅曼蒂克的想法。但非人人都適合飲
酒,例如有些人喝了後反而會引起頭痛,痛風患者忌飲紅酒,至於高血壓、心臟病、肝炎、糖尿病患者,紅酒對身體的刺激可能大於好處,似乎盡量少飲為妙。依據 10/5/2010 American Cancer Society資訊,酒精為致癌物,且喝的酒愈多,得癌症的機會也愈大。一般酒杯容 量約為150毫升 (ml或 cc),有人建議每次酌酒量為2/3杯,即約100毫升,或不超過 150毫升為宜。
除了釀酒外,葡萄也是極受喜愛的水果之一。它味美、營養豐富,除了鮮食,也做成果汁、果醬、葡萄乾等等。葡萄是低「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食物的升糖指數是代表食用某一食物後,使血糖濃度升高的程度。) 的食物。依據哈彿大學醫學院 "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 for 100+ foods",葡萄 GI 值為 43 至 49 之間,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葡萄的種子富含多種對健康有益的多酚類 (Polyphenols),維他命 E 等,但許多人不喜歡連子嚼食,因此無子葡萄廣受歡迎。
其實無子葡萄的存在已很久遠,但最初如何而來、從何處開始的問題,卻沒確切的答案。可是人們相信,大概數千年前,在現今的阿富汗地帶,由於突變而產生了無子葡萄。因它無子,繁殖的方法則由插枝或嫁接的方式。目前常見的無子水果有葡萄、西瓜、香蕉、鳳梨等,其無子 (Seedless) 的生產機制 (Mechanism),通常經由兩個方法:
1. 單為結實、單性結實 (Parthenocarpy)— 是指天然或人工作用下,使胚珠不經授粉而結
果的現象。即胚珠未經受精的情況下,子房產生發育,而形成無籽果實 (Seedless
fruit)。單性結實偶爾也會在自然界以突變的形式出現。例如 ( 無子) 香蕉、鳳梨。
2. 略精結實、種子敗育 (Stenospermocarpy)-- 單性結實發育出來的果實是真正無籽的;而
通過略精結實 (種子敗育) 發育出來的果實,雖經授粉、受精,只是當種子仍是很小的
時候,發生了胚胎中途夭折,而使種子保持很小和敗育的狀態,但果實仍能繼續發育
成熟。種子敗育像單性結實一樣,偶爾也會在自然界以突變的形式出現。例如無子葡
蔔、無子西瓜、焦核荔枝品種糯米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