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野牡丹 (Taiwan Melastome) 黃慶三 (07/30/2010)
http://cshuang2.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1009.html
http://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140173468
http://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140173468
(攝於南投縣 2010)

巴西野牡丹近照
(攝於南投縣 2010)
銀牡丹 (Silver Leafed Princess Flower,
學名:Tibouchina heteromalla)
(攝於南加州柑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2012)
銀牡丹 (Silver Leafed Princess Flower,
學名:Tibouchina heteromalla)

台灣野牡丹藤 (Medinilla formosana)
(攝於南投縣 2012)
學名:Tibouchina heteromalla)
(攝於南加州柑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2012)

台灣野牡丹藤 (Medinilla formosana)
(攝於南投縣 2012)
寶蓮花 、 珍珠寶蓮 (Medinilla,Rose Grape,學名:Medinilla magnifica)
(攝於Brookside Garden, Maryland 2015)
台灣的野牡丹 (Taiwan Melastoma) 黃慶三 (07/30/2010)
【筆者註:雖然 2010 年的「台灣生態之旅」沒特別介紹台灣的野牡丹,但生態之旅過後,筆者在南投縣的一個私人花園裡見到不少美豔的巴西野牡丹;而過去兩、三年,筆者也曾在阿里山、或其他山區、野外、私人花園,見到許多的野牡丹,包括下述的台灣特有種台灣野牡丹藤,以及來自菲律賓的寶蓮花。因此就介紹一下,和大家分享。】
野牡丹科 (Melastoma 或 Meadow Beauty Family,Melastomataceae或寫成Melastomaceae) 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灌木、或小喬木型的植物。它總共約有 200 屬 (Genus) 、4,500 品種 (Species) ,分佈於整個潮濕的熱帶圈,但約有三分之二的屬類或品種集中在新大陸 (New World,即美洲大陸) ,其他的則在東半球 (Old World,即歐、亞、非三洲) 。
野牡丹科植物的特徵為草本,灌木或喬木,枝條直立,攀緣或附生;枝條呈圓柱狀或四角形;它們的葉子比較特別,常十字對生,但也有單葉,或輪生,通常為3-9掌狀脈。花為含有雄花與雌花的兩性花、完全花 (Perfect flowers),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花瓣4-5瓣,花單生或複聚繖花序;雄蕊數與花瓣同數或為花瓣數的兩倍,等長或不等長;花絲明顯,通常彎曲和內曲。果實為蒴果胞間裂或漿果,種子通常多數;量多且形狀一致。
野牡丹和大家較熟悉的牡丹 (Peony,為Peony Family,Paeoniaceae) 這種植物毫無親緣關係。因為牡丹花大而豔,為花之富貴者,俗稱為「富貴花」,而野牡丹在眾多的野花中,也夠得上被視為美豔的富貴者,株株嬌美異常,為台灣夏季熱鬧的山野,更增添幾分誘人的色彩,因此具有「野牡丹」這種美稱。野牡丹花可煮食或油炸,成熟果實去皮後可生食,而且是一種多用途的藥用植物。中藥裡主治洩痢、肝炎、胃病、跌打腫痛、外傷出血、咳血、吐血、便血、月經過多、產後腹痛、乳汁不通、瘡腫、毒蛇咬傷,又能治關節炎、風濕、肺癰、小兒發育不良等等。
台灣目前的野牡丹科植物有12屬,20種,分別為大野牡丹屬 (Astornia --1種) 、深山野牡丹屬 (Barthea--1種) 、柏拉木屬 (Blastus--1種) 、金石榴屬 (Bredia--4種) 、野牡丹藤屬 (Medinilla--2種) 、野牡丹屬 (Melastoma--3種) 、羊角扭屬 (Memecylon--1種) 、金錦香屬 (Osbeckia--2種) 、耳藥花屬 (Otanthera--1種) 、厚距花屬 (Pachycentria--1種) 、肉穗野牡丹屬 (Sarcopyramis--2種) 、及蜂鬥草屬 (Sonerila--1種) 。
台灣野牡丹科植物雖然只有12屬、20種,但有許多植物為台灣特有種,如大野牡丹屬的大野牡丹 (Astronia formosana) 、金石榴屬的小金石榴 (Bredia gibba) 、圓葉布勒德藤 (Bredia hirsute var. rotundifolia) 、布勒德藤 (Bredia hirsute var. scandens) 、金石榴 (Bredia oldhamii) 、野牡丹藤屬的台灣野牡丹藤 (Medinilla formosana) 、蘭嶼野牡丹藤 (Medinilla hayataina) 、耳藥花屬的糙葉耳藥花 (Otanthera scaberrima) 、及厚距花屬的台灣厚距花 (Pachycentria formosana) 等9個品種或變種。
1980 年代,台灣引進巴西野牡丹 (Glory Bush,Princess-Flower,學名:Tibouchina spp.) ,栽植於庭園供觀賞用。它們為綿毛木屬 (Genus Tibouchina) ,這屬約有 350 種 (Species) 。它們可能是小樹、灌木、小灌木叢、蔓性的品種,或可經修剪長成小喬木。原產於墨西哥雨林、西印度群島、及南美等地,但主要原產於巴西。它豔紫色的花朵及毛茸的葉子,可增添花園或庭院的特色,也可盆栽置於陽臺觀賞,或在寒冷地區,冬天可移入室內。喜好全陽,潮濕、稍具酸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可用嫩枝仟插,或用種子繁殖。
就因野牡丹屬類繁多,就撿數樣簡單介紹一下,以和讀者們討論分享:
(1). 野牡丹藤屬 (Genus Medinilla) 約有 150 個品種,它們都原生於東半球,包括非洲 (2個品種)、馬達加斯加 (70個品種) 、南亞洲、至西太平洋的群島。這屬名是紀念馬里亞納群島 (Mariana Islands--在西太平洋) 的總督J. de Medinilla 而來的。它們是長青的灌木或藤本,葉子對生或輪生,有些則互生;花為白色或粉紅,花瓣4-5瓣,花單生、繖形,或常成圓錐花序 (Panicles) 。雄蕊數與花瓣同數或為花瓣數的兩倍,等長或不等長;花絲明顯,通常彎曲和內曲。
台灣特有種的台灣野牡丹藤、或叫玉牡丹、蔓野牡丹、藤野牡丹、臺灣酸腳杆 (Taiwan medinilla、Formosan medinilla,學名:Medinilla formosana) ,為多年生常綠蔓性灌木,株高約50~150cm,枝略圓,具剛毛。葉輪生或對生,葉為五出脈,分成二部份,一個靠近基部,一個離基部較遠;葉先端尾狀漸尖,基部鈍形,長15-21cm,寬5-8cm,葉柄短。早春開花,花序頂生,繖形至圓錐花序;花軸長8-9 cm;花萼球形,長3 mm;花瓣4,長7 mm;雄蕊 8,等長。子房貼生於花萼筒;果為漿果,圓壺形,長6mm,寬5.5mm。分布於南部海拔300公尺地區森林,栽培管理容易,以泥炭土:珍珠石:蛭石=1:1:1的介質並配合50-60%的散光下,即可生長良好。待側枝有4層葉片時即開花,花先由粉紅花苞逐漸變成紫色,再變深紫色。全年皆可開花,以10-11月為盛花期,室內觀花期長達四個月,是擺飾大方的盆栽極品。常見於恆春半島、屏東壽卡、南仁山區、台東大武等地。可做庭園點綴、盆栽、果枝做花材。
(2). 金石榴屬 (Genus Bredia) 的布勒德藤 (Bredia hirsute var. scandens) 也是台灣特有種,分佈於本島較潮濕的林道,海拔500-1,600 公尺地區。小灌木,莖明顯被毛,葉卵形,先端漸尖,葉基心形,鋸齒緣,葉長4-14 cm,寬2.1-5.5 cm;花序為頂生聚繖花序;花梗密集被腺毛和多細胞毛。花萼4裂;雄蕊8,4長4短,較長的雄蕊包括花藥,長6-7 mm,雄蕊較短者包括花藥,長為3 mm。
(3). 原產於台灣、日本、菲律賓、華南的「野牡丹」(Asian melastome,學名Melastoma candidum),別名山石榴、金石榴、金榭榴、九螺仔花 (或狗螺仔花)、不留行、埔筆仔、活血丹等等,為野牡丹屬 (Genus Melastoma),是台灣常見灌木,植株高可達1.5公尺高。台灣分布於全島低海拔的山野、次生林中,為「酸土指示植物」。即野牡丹叢生所在,該處就是酸性土壤。花期6~7月,3~7朵成聚繖花序。花由 5枚,通常是紫紅色,的大花瓣,加上10枚黃色花藥的雄蕊構成,而雄蕊5長5短,煞是奇特;也有白花野牡丹,同樣有10枚黃色花藥的雄蕊。
(4). 寶蓮花,又名珍珠寶蓮 (Medinilla,Rose Grape,學名:Medinilla magnifica) 原產菲律賓,和台灣野牡丹藤同屬,1992 年引進台灣。寶蓮花,葉中肋及主脈成突出明顯之象白色,自葉腋處生出下垂狀的圓錐花序,花梗長達 20-30 公分,全年開花。其特色為碩大長卵形粉白花苞,每個花苞漸漸開放,到花謝時共約 2 個月時間,因此是送禮高貴的盆花,相較於小家碧玉型的台灣野牡丹藤,寶蓮花可說是珠光寶氣的貴婦型。台灣目前主要產地為宜蘭縣員山鄉,年產量在 5,000-6,000 盆。寶蓮花適合生長於溫熱潮濕的環境,忌烈日曝曬,宜以50% 的散光栽培,土壤不宜太濕,喜愛肥沃、疏鬆的腐葉土或泥炭土,不耐寒,冬季溫度不可低於16℃。可剪下頂梢半木質化枝條扦插,栽培到成株為兩年時間。花由於嬌柔碩大,澆水不可直接噴灑花朵,否則花朵綻放期縮短。生長期病害主要為炭疽病、蟲害主要為粉介殼蟲,其防治可比照一般花卉炭疽病及粉介殼蟲防治方法處理。
(5). 台灣引進的巴西野牡丹 (Glory Bush,Princess-Flower,學名:Tibouchina spp.) ,野牡丹科、綿毛木屬 (Genus Tibouchina) ,已於上面簡述過。它的高度依品種的不同,約 0.5~1.5 公尺,具有多數枝條。小枝直立或斜上昇,多為對生。小枝呈方形,具有毛茸。葉為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有時亦有卵狀披針形。依品種的不同,葉長 5~13 公分,寬 3~6 公分,先端漸尖或鈍,基部心形或圓,全緣或細鋸齒緣,邊緣有毛茸。總狀或圓錐花序,花序長 4~9 公分,也有毛茸。花 5~10 枚,花五瓣,碩大而明顯,開放時直徑 5~6 公分,紫紅或豔紫色。雄蕊極具特色,初開時白色,1~2 天後變為紫紅色;又雄蕊10 根,分兩型,長短各半,花絲具關節,上段成彎勾,是為另一特色。
(6). 銀絨野牡丹、銀牡丹 (Silver Leafed Princess Flower,學名:T. heteromalla,Syn:
T. grandifolia),原產巴西,植株高度1~2公尺。枝條直立,嫩莖四角形有翼。對生葉片巨大,卵圓形,長 8~18分,寬 6~9 公分,兩面密生銀白色絨毛,觸摸如絨氈的質感。花序自莖頂伸出,長度可達30公分;花朵在幾個常見的巴西野牡丹中最小,花徑約 3~3.5 公分而已;圓形花朵有5瓣,花瓣初開時豔紫色,後變為紫紅色。花蕊淺紫色,開花期夏至秋季,花朵開一天即謝,但夏至秋季,花謝花開絡繹不絕。喜好全日照環境,日照充足葉片銀色越明顯,反之則葉色變綠。落葉前葉片變成橙紅色,非常耀眼美觀。略具耐旱性,可待介質表面乾燥再澆水。施肥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肥料。秋季可採用軟枝扦插或高壓法方式繁殖。性喜高溫,生長適溫攝氏 15~25 度,不耐霜雪。華府附近的溪畔花園 (Brookside Garden, Wheaton, Maryland) 的暖房就種有一株。
T. grandifolia),原產巴西,植株高度1~2公尺。枝條直立,嫩莖四角形有翼。對生葉片巨大,卵圓形,長 8~18分,寬 6~9 公分,兩面密生銀白色絨毛,觸摸如絨氈的質感。花序自莖頂伸出,長度可達30公分;花朵在幾個常見的巴西野牡丹中最小,花徑約 3~3.5 公分而已;圓形花朵有5瓣,花瓣初開時豔紫色,後變為紫紅色。花蕊淺紫色,開花期夏至秋季,花朵開一天即謝,但夏至秋季,花謝花開絡繹不絕。喜好全日照環境,日照充足葉片銀色越明顯,反之則葉色變綠。落葉前葉片變成橙紅色,非常耀眼美觀。略具耐旱性,可待介質表面乾燥再澆水。施肥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肥料。秋季可採用軟枝扦插或高壓法方式繁殖。性喜高溫,生長適溫攝氏 15~25 度,不耐霜雪。華府附近的溪畔花園 (Brookside Garden, Wheaton, Maryland) 的暖房就種有一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