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蒲公英 (Dandelion)

蒲公英 (Dandelion)



蒲公英幼嫩植株




蒲公英黃花


蒲公英傘 (全部)


蒲公英傘 (部份--可清楚見到種子連接的小白傘)


蒲公英  (Dandelion)                                        黃慶三 (07/15/2012)
          


[前言:有位讀者讀拙作《山竹》(筆者部落格:
http://cshuang2.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7257.html ) 討論山竹「無性生殖」的特性時,提到「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進化 (Asexual and sexual evolution) 上的問題。蒲公英大多屬「無性生殖」,但一小部份則為「有性生殖」,且一些「無性生殖」花朵會生產精子,而和「有性生殖」植株的卵結合,產生「無性生殖」的新品系,的確極為奇妙有趣。不知蒲公英的生殖特性,和「無性生殖」進化到「有性生殖」的過程有否關聯?]

蒲公英、藥草蒲公英 (DandelionLion’s ToothBlow BallPuffball,學名Taraxacum officinale),菊科 (Asteraceae)蒲公英屬 (Genus Taraxacum),品種 (Species) 為繁複。例如有些分類學家認為它有大種 (Macrospecies) 34種,小種 (Microspecies ) 2,000種;但較保守者認為它只有60 (可能原因請見下述)

它原產於歐亞大陸 (Eurasia) 及北美洲 (北美洲有原生、及從歐洲傳入的品種--據說最初由「五月花」傳入),而它的兩個品種 T. officinale T. erythrospermum 為分佈於全世界各地的野草 (Weed)。它的屬名源由希臘文taraxos,意為疾病或不適 (Disorder)akos 意為醫治。品種名 officinale 則指它的醫療效用,因這品種過去常作醫藥用。英文 Dandelion 源自法文dent-de-lion意為「獅牙」(Lion’s tooth),特指它獅齒般的葉緣。

古以來,野草自然界裡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即它們會最早滋生、盤據被擾動的土地。因天災地變,例如火災、水災,山崩、地裂,太熱、太乾,導致一個地方的植物完全喪失,最早出現的綠意就是野草。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詩句,就是描述這景象。就因野草的覆蓋,才能避免風雨的浸蝕 (Erosion),表土不會因而流失,其他植物有立足之地;野草也供給一些野生動物、昆蟲食物、棲息之所,而讓天災地變前的生態,能有機會復原,繼續繁衍。

這些野草,當然包括蒲公英,完成了這重要的「使命」後,它們的種子就存留在地裡,等待下次的災變,週而復始,善盡其責。根據研究,一些野草的種子,可存活在地裡超過百年之久。別說野草,入侵性極高、原先引入美國作觀賞植物的「金雀花」,華盛頓州的資料指出,金雀花種子掩埋在土中 80 年後仍可發芽成長;奧林匹克國家公園 (Olympic National Park, Washington) 資料指出,它的種子存活期為 70 (請見拙作《金雀花(Scotch Broom)》http://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140173429)。曾聽說鄰居因庭院草皮 (Lawn) 生長蒲公英而被告上法庭的故事,不知這些蒲公英的種子確是從鄰舍吹來,或是原先建造房子、挖掘地基時 (或更早以前),就已掩埋於此?

蒲公英葉子從根部成圈長出,嫩葉富含營養。依據 The New York Times的報導, 它的維他命 A C為萵苣 (Lettuce) 的九倍,鐵含量為菠菜的三倍。它也富含鈣、鉀、及錳。蒲公英沙拉在歐洲很受歡迎,特別是法國、意大利、希臘等國。有人以為當猶太人出埃及、慶祝逾越節 (Passover) 時,為紀念在埃及所受的苦楚所食用的苦菜 (Bitter herbs) 中,蒲公英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聖經《出埃及記》12:8)

目前南新澤西州的Vineland市種植蒲公英出售,做為沙拉或蔬菜,而自稱為 ”The Dandelion Capital of the World” 。這農產品每年為當地賺取 US$300,000~$400,000。蒲公英沙拉需在開花前採收,開花後就變苦、老化,不適做為沙拉。嫩蒲公英除可做沙拉、涼拌,也可炒食、燒湯等。蒲公英花可用來釀酒,其根也可做成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代用品。主根 (Tap-root) 可把較深處的養分吸取到表面的土壤,可讓其他植物利用。過去蒲公英在歐洲、北美洲、中國等地,常用做草藥,治療感染、膽及肝病,或做為利尿劑。

這種植物屬於「短日照」植物,即晚間超過12 小時時,才會結蕾開花。它會開 3~5公分直徑黃花,由很多細花瓣組成。花莖空心,折斷時會流出白色乳汁。成熟之後,花變成一朵白濛濛、圓球形、「透明」的蒲公英傘,含有許多一粒種子的瘦果 (Achene) ,每粒瘦果連著一組冠毛 (Pappus),可隨風飄起,像支小白傘。許多小孩、甚或成人們常以吹散蒲公英小白傘為樂。借著小白傘,蒲公英的種子可隨風傳播至遠處。為了保護學童及人們的健康,加拿大的一些省份及市區制定一些法規 (By-laws),禁止在草皮使用某些殺蟲劑及除草劑。校園及公園地帶的草皮,在春、夏時節,將可見到金黃遍地的蒲公英。

當拔除蒲公英時,如果主根斷裂,存留土中,新的植株可從存留的根部從新成長。但通常大多數的蒲公英都行無性生殖 (Asexual reproduction),即在開花植物中,親體沒有經過精、卵的結合,而生產種子,因此有遺傳物質完全相同後代個體的生殖方式。這類蒲公英含有三倍體 (Triploid),即有三組的染色體 (24個染色體)。但「無子香蕉」由有子的野香蕉混種而來 (請見拙作《香蕉­--無子香蕉》,http://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140173413,http://cshuang2.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3109.html,
或華盛頓新聞,2012年一月) 是二倍體 (Dipolid) 的兩種有子野香蕉混種後,產生三倍體的無子香蕉,卻無法像三倍體的蒲公英,進行無性生殖;但因無子香蕉無子,也無法以種子繁殖,所以市面上出售的無子香蕉,需靠營養繁殖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小部份蒲公英則有二倍體,即有 16 個染色體,而行有性生殖 (Sexual reproduction),生產具有雙親特性的後代,增進對環境競爭、適應、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就因它具無性、及有性兩種繁殖方式,蒲公英成為極「成功」的野草之一。

有趣的事為其品種分佈地區,及二倍體和三倍體產生的「混種」。依據Union County College, N.J. Ombrello的記述,中歐及南歐的藥草蒲公英 (T. officianale ),絕大多數有二倍體,而行有性生殖的模式;北歐地區的藥草蒲公英,幾乎都有三倍體而行無性生殖。惟荷蘭、捷克共和國等地區,二倍體和三倍體的藥草蒲公英則並存。更奇特的情形是一部份的三倍體 (即進行無性生殖) 藥草蒲公英,會生產花粉,其精子為二倍體。當這二倍體的精子和原是有性生殖藥草蒲公英的卵結合後,會產生新的、無性生殖品系的後代。

因這原因,新的三倍體後代,不斷的被繁殖出來。這些新的、有較高適應性的後代,可在當地擴張、繁殖,或是被引入新的地區,例如北美洲,而不斷的繁殖擴張起來。可能基於此因,學術界對三倍體蒲公英的品種 (Species)、次種 (Subspecies)、甚或變種 (Variants) 的區分,常有分歧的意見。

無性生殖不必尋求配偶 (無論是植物、動物),而可很快的增殖下去。有性生殖則必需有配偶,而且浪費了許多精力求偶,其結果不一定成功,即使成功,誕生後代的數目增加率也比無性生殖者少而慢。但通常所謂較「高等」的動、植物都是有性生殖,以進化論來講,有性生殖該是進化的「趨勢」。蒲公英大多數為「無性生殖」,小部份為「有性生殖」,有人認為因為有性生殖耗費較大,所以蒲公英有返回「無性生殖」的可能性 (Dr. Dorak of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不知經由 DNA 的分析或其他分析方法,能找出確實趨勢或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