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茄的故事 (A Tomato's Story) 黄慶三 (02/24/07)(2012 revised)
紅蕃茄
一些「祖傳蕃茄」
樹蕃茄
樹蕃茄 (攝於秘魯)
狼蘋果
(PBS--Dogs in the Wild: Meet the Family, 02/11/2023 )
鬃狼 (咬著狼蘋果)
(PBS--Dogs in the
Wild: Meet the Family, Feb. 2023 )
蕃茄的故事 (A Tomato's Story) 黄慶三 (02/24/2007, 12/09/2012 Update)
蕃茄 (Tomato,學名Solanum lycopersicum,舊學名 Lycopersicon lycopersicum),茄科 (Nightshade family,Solanaceae),茄屬 (Genus Solanum),原生於中美、南美、及北美洲的南部,即從墨西哥至秘魯一帶。它是短期的多年生植物,但農業上通常以一年生來種植。可長至 1 至 3 公尺高,但需要支稱、或依附於其他植物上。同屬的植物中,大家最熟悉的是茄子 (Eggplant,學名 S. melongena) 及馬鈴薯 (Potato,學名S. tuberosum),以及其他有毒的植物,包括天仙子 (Henbane,學名Hyoscyamus niger)、曼陀羅花 (Mandrake,學名Mandragora officinarum)、曼陀羅 (Datura,Jimson weed,Thornapple,學名Datura straamonium)、及顛茄 (Deadly nightshade,Belladonna,學名Atropa belladonna) 等。這些有毒的茄科植物,大都含有莨菪烷類生物鹼 (Tropane alkaloids)。
例如外觀和蕃茄相似、而有毒的顛茄,其俗名 “Belladonna” 來自義大利文 “Bella Donna”, 意為美麗的女仕 (Beautiful lady),拉丁種名 ”belladonna“ 也是同樣的意思,因為中古世紀宮庭的女仕,在眼睛裡點上顛茄的萃取液,使瞳孔放大,而成為當時最流行的美麗「化粧」時尚。它也會造成視覺上的幻覺及飛行般的感覺,因而常和當時的巫術牽聯在一起。顛茄是西半球最毒的植物之一。它全株含有有毒的莨菪烷類生物鹼;成熟的小漿果,紫黑亮麗,颇為引人,且稍具甜味,對小孩子的危險性最大,小孩子吃上幾顆就會中毒;成人如果吃下一張它的葉子就會致命;而它的根則具有更高的毒性。、
公元約 700 年,南美洲的阿兹特克人 (Aztec) 及印加族人 (Incas) 就開始種植蕃茄。所以 “Tomato” 這字就源自阿兹特克語 (Nahuatl) 的 “tomatl”。十六世紀 (~1521 後) 征服墨西哥及秘魯的西班牙人柯爾特斯 (Hernan Cortez) 把蕃茄的種子帶回歐洲,而開始在地中海國家種植、繁殖起來。十七紀時它的英語名為 “Tomate”,以後才改稱 “Tomato”,顯然是受到大家較熟悉的馬鈴薯 (Potato) 這字的影響。這個時期的蕃茄大都是金黃色的,所以又稱為「金蘋果」(Apple of gold)。紅色蕃茄則是再經過許多年以後,才由兩位天主教的神父「介紹」給義大利人。因它屬於茄科,所以當時一般歐洲人,特別是北歐人,認為蕃茄有毒,但却欣賞它的美麗。
德國的民間傳說中,女巫就用曼陀羅花、及顛茄之類的毒草召喚「狼人」(Werewolf),即古傳說中可變為狼或可隨意變成狼形的人。這種變成狼的魔術就稱為 “Lycanthropy”。所以蕃茄的德語俗名就叫「狼桃」(Wolf-peach),而拉丁種名 ”lycopersicum” 也是「狼桃」的意思。就是這原因,十六、七世紀的歐洲人不敢吃蕃茄。十八世紀當林奈 (Carl Linnaeus) 以二名法 (Binomial) 把蕃茄命名為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時,就是考慮到這個民間傳說,而其字意即為「可食用的狼桃」4 (上面提過,目前的學名則為 S. lycopersicum)。
巴西有種和蕃茄同屬的「狼蘋果」 (Wolf-apple,Wolf-fruit,Fruit for Wolves,學名 S. lycocarpum) 灌木,果實黃色,像一個中型蕃茄,其俗名及學名的命名緣由,和狼人的傳說也有點關係;况且事實上,巴西鬃狼 (Maned wolf) 的食料中,「狼蘋果」佔其一半的緣故。據說狼蘋果可防治鬃狼腎贜的寄生蟲。但人類也可食用「狼蘋果」。
歐洲人最初不敢吃蕃茄的原因,除了因「狼人」的傳說,加上人們認為蕃茄屬於有毒的茄屬,而會引起腦炎及胃癌外,還有在 1500 年代,較富有人家所用白鑞 (Pewter) 食用器皿,即由錫 (Tin) 及鉛 (Lead) 合金製成的餐飲用具,在酸性食物 (蕃茄) 的
作用下,會把它極高含量的鉛溶解出來而造成鉛中毒,且因而常導致死亡,更使他們相信蕃茄不能食用。因當時人們並不確知為何造成鉛中毒的原因,正如古羅馬帝國貴族及上層社會,使用白鑞酒杯、食用器皿而造成鉛中毒,而直接、間接的導致帝國崩潰一樣。但是較窮苦的人家,特別是地中海週圍的國家及南歐的民眾,例如
西班牙、葡萄芽、及義大利的低階層工人、農民,只有木製杯盤可用,因此食用酸性的蕃茄、蕃茄醬,不會導致鉛中毒的現象。但是蕃茄也逐漸北傳,所以北歐人則直到 1800 年代才開始食用它。
1783 年法國大革命時,法國貴族們不敢食用蕃茄,而這些戴紅帽子 (Red Cap) 的暴民,為了證明對革命的忠貞,所以就特別吃紅色的食物。因此紅色的蕃茄成為他們選用的水果,餐食也常吃以紅蕃茄做的燉菜及沙拉,以後它們也成為這群嗜血暴民的喜愛菜餚。
英國人則一直認為蕃茄有毒,只能做園藝欣賞用。所以當初英國移民來美時,也把蕃茄帶回美洲,但衹做觀賞用。雖然美國南部新奥爾良 (New Orleans) 的法國人後裔 (Creoles) 在 1812 年就開始以蕃茄來做加秋葵 (Okra) 莢之雞肉湯 (Gumbo),以及用米加上各種不同疏菜、及肉或海鮮做成的 “Jambalayas”,而緬因州的一些人也很快的採用新鮮蕃茄來做海鮮,但大多數美國人仍然深有戒心。
可是美國傑佛遜總統 (Thomas Jefferson) 從前在巴黎時就吃過蕃茄,所以知道它可以食用。因此在他 1781 年寫的 “Notes on the State of Virginia” 中,就提到蕃茄是他的維吉尼亞州家裡菜圃 (Kitchen garden) 裡一種平常的作物。1809 年退修後,就在他的 ”Monticello Estate” 開始種植蕃茄,直到去世 (1743-1826)。
1830 年九月廿六日,強森上校 (Colonel Robert Gibbon Johnson) 在麻省賽倫市 (Salem, Massachusetts) 的法院前石階上,當著眾人吃下一整籃人們認為有毒的黃色蕃茄,但沒中毒,而證明它可以食用。 但是得等到 1850 年代,蕃茄的食用,才在全美國普遍起來。以後成為家戶喻曉的罐裝蕃茄湯 ”Campbell’s Soup” 公司,就在1869 年成立。目前美國是世界第一的蕃茄生產國家,主要出產地佛羅里達州、加州、及喬治亞洲。1998 年時,美國種植蕃茄的農地約有 330 百萬英畝;加上約 35 百萬户的後院菜園 (Backyard garden) 種植它。依1998 年的统計,美國年產10.87百萬噸的蕃茄;而全美人口平均每人每年食用約 76 磅的蕃茄。其他蕃茄主要生產國家包括中國、土耳其、義大利、及印度。
美國人每年食用蕃茄的數量逐年增加,從1986年的 63.61磅,到 1998 年的76.12磅,而2007年估計為 76.35磅。主要原因是它富含維他命及礦物質,特別是蕃茄紅素或茄紅素 (Lycopene) 可能減少多種癌症,特別是攝護腺病變、攝護腺癌 (Prostate cancer)、和胃癌的可能性,且有益於眼睛的健康。依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UC Davis) 的調查,蕃茄是西方國家日常食物的水果或蔬菜中,最重要的維他命及礦物質的來源。通常是愈紅的蕃茄,所含的蕃茄紅素則愈多;而煮過的蕃茄才能把存在於蕃茄皮的蕃茄紅素釋放出來。
為何直到1800 年代,北歐及北美的人們才開始食用蕃茄呢?最重要的原因是1800 年代是歐洲人,特別是貧窮的民眾,大量移民到美國,他們的風俗習慣,當然包括食用蕃茄的「料理」,也隨之而來。又據說皮沙 (Pizza) 是在 1880 年代,在義大利拿坡里 (Naples) 發明的。為了慶祝義大利瑪格麗特皇后 (Queen Margarite) 的蒞臨,拿坡里的一家餐館,就做了以義大利國旗的紅、白、綠三種顏色的皮沙—紅用紅色的蕃茄醬,白為白色的莫則瑞拉乳酪 (Mozzarella cheese),綠色則用九層塔 (Basil)。於是「瑪格麗特皮沙」(Pizza Margarite) 這道食品就這麽誕生了,而且愈來愈普遍;蕃茄則是皮沙不可或缺的材料。
到底蕃茄是水果 (Fruit) 還是蔬菜 (Vegetable) 呢?這爭論 (Debate) 並不單純是植物學上的問題,而是和一個美國稅法的問題有關。美國為了應付逐漸增加的國際貿易,1883 年,國會通過了關稅法 (Tariff Act of 1883),規定所有進口蔬菜必需繳交10% 的進口稅,所以蕃茄也是需打稅的進口蔬菜之一。幾年後,一個進口商尼克斯 (John Nix) 以植物學上的「定義」來挑戰這稅法,即蕃茄是水果而非蔬菜,所以不必繳交進口稅。就因他理由的正當性,整個案件在 1893 年被送到最高法院去裁决。法官的裁决則說,理論上蕃茄是由爬藤植物所生的「水果」,但它却是和一直被當做蔬菜、也是由爬藤植物所生「水果」的小黄瓜、南瓜、菜豆、和碗豆一般,而和馬鈴薯、胡蘿蔔、…、白菜花、甘藍、芹菜等等沒什麽不同。所以蕃茄是「蔬菜」,必需繳交進口稅。又在1981 年時,為了應對雷根 (Regan) 政府「學校午餐專案」(School Lunch Program) 預算的裁减,美國農業部 (USDA) 宣稱蕃茄醬是「蔬菜」。
最近幾年來,常可在農夫市場 (Farmer’s market) 看到各種形狀、特別是各種不平常 的、不同顏色的「祖傳蕃茄」 (Heirloom tomatoes)。例如顏色有紫紅、淺黄、金黃、白綠、斑馬條紋、桃色、綠色 (成熟後)、象牙色、帶藍、及混色等等;形狀更是有特大或極小、深溝、粗皮、梨形、圓球、楕圓、扁平、尖瘦、水珠、甚或不規則等等,頗有目不暇給、令人驚嘆、大開眼界的感覺。筆者大約只試吃過六種、八種,有的沒什麽特別味道,但有些則有其獨特的風味。
「祖傳」的定義是什麽呢?最基本的定義是它們必須是由「自然傳粉」(Open pollinated),即由風媒、蟲媒等傳粉,而非人工傳粉的品種 (Cultivars);再則是有關這品種流傳的年數,有的說是 50 年,有的說是 100 年,而由祖先或家庭流傳下來,而具有其獨特的基因 (Genetically unique)。提到「年數」的原因,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1945),美國為了商業上大量生產的需要,就有許多人工混種的培植,因而常忽略、甚或失去了許多基因特性品種的繁殖及栽培。所以有人就認為合乎「祖傳」的品種,必需至少是 1940 年以前就存在的才算數。
依據國家地理雜誌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2012年12月 (Vol.222, No.6) 的報導,番茄的基因 (Genes) 數目比人類還多出7,000個。眾多的基因,可讓不會移動的生物,例如植物,易於適應不利的環境因素。番茄的基因有 92% 和同屬的馬鈴薯雷同。由於了解番茄的基因,使它的繁殖、栽培更為容易。
其他一些和蕃茄有關的小故事:從前搬進一間新屋時,要放一個蕃茄在壁爐上之架子 (Mantel),這樣不衹可以趕出邪靈,且可保證事業騰達。過去用成熟紅蕃茄來做針墊 (Pincushion),所以以後的針墊大都是蕃茄型、且是紅色的;即使不是形像蕃茄,至少是紅色的。因為蕃茄苗不能忍受煤氣,所以過去園藝店温室 (Greenhouse) 裡,就用蕃茄苗來測試煤氣保温器是否「漏氣」,就像鑛坑用金絲雀 (Canary) 來測試坑裡是否有致命 (爆炸性) 的煤氣一般。根據 1996 年“Guiness Book of Records”,最大的蕃茄有 7 磅 12 英啢。過去每個義大利家庭都有自己做蕃茄醬的食譜,即沒有兩種蕃茄醬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西西里島人 (Sicilian) 有句俗語:「他常是不同於他人,就和蕃茄醬一般」(He is always different, like a sauce.)。1978 年好萊塢推出的電影 “Attack of the Killer Tomatoes”,被 USA Today 選為有史以來、最佳十片電影之一,但其製作費用才美金 $90,000。依據彰化縣政府農業局的報導,臺灣是在 1928 年時,蕃茄才由日本人引入種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