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
阿勃勒花串 (三月攝於柬埔寨)
阿勃勒莢果 (四月攝於台南縣)
阿勃勒 黃慶三 (04/18/2011)
阿勃勒、黃金雨 (Golden shower tree,學名Cassia fistula) ,豆科 (Bean family,Fabaceae),決明屬 (Genus Cassia) ,原生於南亞洲,分佈於南巴基斯至印度之間。這屬約有 250 種 (Species) ,主要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地區。阿勃勒是泰國國樹並為國花,其金黃色花代表泰國皇室。種名 fistula 意為管狀,指其特有管狀的莢果。主要是做觀賞用植物,植物有些部份也做藥用。台灣係於 17世紀中葉由荷蘭人所引進,遍佈全台各地,常被栽種為行道樹或景觀樹。它和有輕瀉作用及明目的決明子 (Sicklepod,學名C. obtusifolia) 同屬,杜甫的《秋雨嘆》就曾提到「階下決明顏色鮮…開花無數黃金錢」的決明子。蓋決明子也開金黃的花朵。
阿勃勒可長至 10至 20公尺高,樹幹表皮灰褐色,內含可治療皮膚病、做紅色染料、及鞣革之單寧酸。它為一種落葉樹或半常綠樹,葉長15到60公分,偶數羽狀複葉。花金黃色,長在約20到40公分長的下垂總狀花序。 花的直徑約4到7公分,花瓣5枚,大小略等。當花瓣隨風飄落,就像金亮的花雨漫空灑下,因此被冠上「黃金雨」這美麗的別名。無論觀賞無數掛在枝頭、金色風鈴般的花串,或是因風飄下的黃金雨,均是美不勝收。
台灣的花期因地而異,例如中、南部盛花期在五、六月之間,且常是在開花後再長出葉子 (去年的葉子約在四月中開始凋落,準備開花);北部的盛花期則在六、七月間,而開花時可能都已長了葉子;而筆者則曾於三月間,在柬埔塞看到同時長滿茂密葉子及花串的阿勃勒。花落後,會結長 30 至60 公分、直徑 2 至 3 公分的長圓筒形,卻不裂開的莢果。這莢果呈細長的圓柱狀,有點像洋式臘腸,因此阿勃勒又稱為「臘腸樹」。初結的莢果呈綠色,約一年後,才成熟而轉呈黑褐色。因此今年花開時,去年的莢果仍然掛在枝頭上。
成熟的莢果,有著扁圓形、帶有褐色光澤的種子,包裹在有似焦糖、略帶甜味的果肉裡。這果肉可抑制種子發芽及預防腐壞。當完全成熟並掉落地上的莢果,在潮濕且適於種子發芽的環境下,果莢即自行斷裂腐化而露出種子。每個莢果含有 25 至100 種子。 種子帶有些許甜味,野外求生時可以食用,惟它有輕瀉作用,不宜多食。據說過去古埃及人曾用此來作瀉藥用。果肉也可做輕度瀉藥。普渡大學 (Purdue University) 的文獻指出用阿勃勒來治療的許多民間偏方。
這種花樹主要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有霜凍地區不能生長。以砂質壤土最佳,pH從 5.5至 8.7,排水、日照需良好。美洲通常長在彿羅里達州南部至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亞利桑那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 在 USDA Zone 9 內,比所需的 Zone 9.5稍冷涼些,所以必需把阿勃勒種在有西曬、靠近建築物、並有特別保護的地區才行。那兒的植物園有棵已種了 30 年的阿勃勒,每年在五月落葉後隨即開花,美麗別緻的黃花,廣泛的引起全校師生的興趣。3 惟因單株,無法異株傳粉 (Cross-pollination),沒能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