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山竹

山竹


山竹圖案



山竹 (Wikipedia)

山竹                                                               黃慶三 (07/04/2012)
                                                 

紫山竹,俗稱山竹 (Purple mangosteenmangosteen,學名Garcinia mangostana),金絲桃科,又稱藤黃科 (Clusiaceae)藤黃屬 (Genus Garcinia)。為熱帶常綠喬木,原產於馬來群島 (Indonesia) 中的巽他群島 (Sunda Islands) 及摩鹿加群島 (Moluccas,即稱的香料群島)。目前分佈在東南亞地區,包括馬來群島、泰國、越南、寮國等,也種植於印度、巴西、宏都拉斯、及澳洲。泰國為山竹最大出產、輸出國。

山竹同屬的水果還有鈕扣山竹(Button mangosteen,學名G. prainiana)和檸檬山竹(Charichuelo學名G. madruno),但較為少見。台灣原產的福木、福樹(Common Garcinia,學名G. subelliptica)和山竹同屬。福木漿果扁球形,直徑3~4.5公分,果實初生時為綠色,熟時則為黃色,有如柑橘。果實腐熟後瓦斯的臭味,因此有「瓦斯彈」之別稱。其葉形、葉色(變黃時)極似古時日本江户時代一兩重金幣「小判」(10兩者稱「大判」),因此取名為「福木」(日文也寫做「福木」)意謂栽種此樹易發財得福。福木耐旱、耐盬,不易掉葉,是優良的濱海植物,可作防風林,也是優良之園景樹或行道樹,幼樹可做大型盆栽。其樹皮含三種黃色素,可作染料。但乳汁有毒。

在東南亞地區,榴槤被稱為「果王」(King of fruits,請見拙作《榴槤》,http://tw.myblog.yahoo.com/gardener-us),山竹則為「果后」(Queen of fruits,日人稱為「果物の女王」,即「水果之女王」),兩者合稱「夫妻果」。以中醫「藥性」的說法,榴槤性熱,作用為壯陽助火;山竹性寒,可降燥火,且兩者均在同一時期 (約六至八月間) 盛產,因此兩者可以互克、互補。

山竹成長緩慢,可長至 7~ 25公尺 (20~80 ) 高。樹皮 (內皮) 含有黃色、黏稠、苦味的乳汁。山竹不必傳粉授精即可結果、結子,為「無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又稱「無配子生殖」或「無融合生殖」(Agamospermy)。即在開花植物中,親體沒有經過精、卵的結合,而生產種子,因此有遺傳物質完全相同後代個體的生殖方式 (和「單性結實」不同--單性結實的果實通常無子)

果實圓形,未成熟時呈綠白色,成熟時,表皮 (外果皮) 深紅紫色,6~8 公分直徑。外果皮也含黃色、苦味的乳汁,富含多酚類 (Polyphenols),可抵抗細菌、黴菌的攻擊。果皮也含有紫色色素,剝食時不小心會沾污衣物及皮膚,不易洗淨。事實上,這種色素可作棉布、及絲布的天然染料。白色果肉 (內果皮) 為假種皮 (Aril),呈柑橘瓣狀排列,4~8片,甜美多汁,富含纖維。每瓣通常含有一粒種子 (也有無子者),種子需煮熟、烤熟才可食用。

它所結的種子約一吋 (2.5 公分) 長、5/8 (1.6 公分) 寬,略扁平,屬於「異貯型種子」(Recalcitrant seed),或稱「非正貯型種子」(Unorthodox seed) 。這種種子不能忍受乾燥 (所以不能貯存很久--例如山竹種子取出5天後即漸失去萌芽力)、低於攝氏10 (華氏 50 ),即不能貯存於冰箱裡、或結凍的低溫。這類果樹包括鱷梨 (Avocado)、芒果 (Mango)、荔枝 (Lychee)、可可 (Cocoa)、橡膠樹 (Rubber tree) 等。

這種「異貯型種子」,需在種子取出、仍然潮濕時即播種。亦即除非保持潮濕,種子完全乾燥後,就無法萌芽。反過來說,「正貯型種子」(Orthodox seeds) 在溫度越低,含水量愈少 (但不得少於5%) 或大氣相對濕度越低時,其保存的年限越長。一般農作物的禾榖類、豆菽類 (主要是豆科植物且以收穫種實為目的)、向日葵、棉、麻、大多數蔬菜類、牧草類等的種子屬正貯型種子

山竹喜愛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土壤。氣溫如果低於攝氏 4 (華氏40),成樹也可能凍死;高於攝氏 38 (華氏100),也不易存活。它需要氣候潮濕的環境,年雨量最少50英吋 (127公分),且沒長期的乾旱才行。通常用種子繁殖,插枝、壓條法繁殖的成功率極低。種子約3個禮拜才會發芽,樹苗極難移植 (最好別移植),通常79年,但常需1020年後,才會結果。泰國的經驗,平均12~20年才結果,但巴拿馬及波多黎各則有6年即結果的例子。

最初結實時,每株山竹年產量約200~300 粒果實;成熟株平均每年約500粒;以後逐年增加至約30年老時,1,000~2,000粒;45年時可能2,000~3,000粒;此後就逐漸少,但百年老株仍會結果。山竹的選購,需選擇頂端的柱頭裂片 (Stigma lobes) 愈多的果實。蓋柱頭裂片愈多,果肉的瓣數也跟著愈多,但種子愈少。顏色則選較深色、外皮開始有軟化的現象者。乾硬的外皮表示已採收過久,果肉可能開始乾癟。食用方法是把果蒂向下,以利刃沿果粒中部水平切開整個果皮 (別切入果肉),把上半部果皮掀開,露出成瓣排列的果肉 (請見上列山竹照片),再以叉子挑出果肉食用。

除鮮食外,山竹也可作成果汁,食品、水果業歸類「超級水果」(Superfruits)。超級水果指營養豐富、對健康有益的水果。但其定義仍然晦澀,沒有科學的標準,或在食品、水果業內一致公認的商業標準。USDA USFDA也沒「認可」(Endorsement) 這名辭。煮過的果肉加糖可做果醬;果皮富含果膠 (Pectin) ,以6% 的鹽水去除澀味後,也可製成紫色果凍。

千百年來,山竹的果皮、果肉、葉子、和樹皮都常用來做民間處方。例如果皮用來治療濃痰、膀胱炎、下痢、瘧疾、及發燒;葉子泡茶用來治療下痢、瘧疾、發燒、及鵝口瘡;樹皮可煎煮來治淋病、口腔病等。自然界中存在多種氧雜蒽酮Xanthone)衍生物,而山竹皮就含有多種這類的衍生物,而有消炎 (Anti-inflammatory) 的作用。就因山竹含抗氧化劑 (Antioxidant),且有消炎作用,健康食品業者聲稱這種水果可治療多種症狀,或增進呼吸系統、免疫系統、腸、關結、及心血管的健康;甚或聲稱它有抗癌、抗過敏反應等功效。 用山竹做果汁,一瓶25-盎士瓶裝要賣 US$25~37。惟這些藥效聲明,至今仍沒 (大規模) 臨床實驗來證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