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

紫藤 (Wisteria)

紫藤 (Wisteria)                           黃慶三 (rev. 03/20/2017)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454728011467657702/6919623404406752420

 
紫藤花架 (Brookside Garden, MD) 
 美國紫藤 (Wikipedia)
                       
日本北九州市河内藤園「紫藤隧道」*5


紫藤 (Wisteria,學名 Wisteria spp. Nuttall),豆科 (Bean familyFabaceae),紫藤屬 (Genus Wisteria)。紫藤屬有 8 種,為原生於美國東南部、及亞洲的日本、中國、及韓國的爬藤植物。而稱為 “Water Wisteria” 的「水羅蘭」,或「異葉水蓑衣」(學名Hygrophila difformis),則是常用於水族館的水生植物,和紫藤屬無關。
紫藤開花的季節,依品種而定。例如有些亞洲的品種,在春天當葉子剛長出時開花;美國紫藤 (American wisteria,學名 W. frutescens) 及日本紫藤或多花紫藤 (Japanese wisteria,學名W. floribunda) 則在仲夏或夏梢開花。下垂、總狀花序 (Raceme) 的花串,約 10 50公分長;花的顏色有紫色、藍紫色、粉紅、或白色,有些花更有芳香。種子長在豆莢裡,有毒。有人認為有些品種的花可煮食或做沙拉,葉子可泡茶,1當然也有人認為整株紫藤都有毒,不能食用。

紫藤的毒性來自兩種成份:凝集素 (Lectin) 紫藤素 (Wisterin glycoside)。它全株含有這兩成份,而以豆莢及種子含量最高,所以也是毒性最大的部份。凝集素會把血球凝集,造成危險的血栓 (Blood clot),可能導致中風 (Stroke)紫藤素是種皂苷或皂素 (Saponin),會造成嚴重下痢、胃腸炎、嘔吐、頭痛、脫水,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狗如食用它,也會造成類似的後果。2

大概是七、八年前,有位台灣來的女士,以為可以食用它的種子 (豆子),正想煮幾粒來「試試看」,但為了安全起見,先打電話來「確認」。這個「確認」省卻了她許多「頭痛」的嚴重後果。1993年,加州 San Jose 的一個Medical Center,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Toxicology報導一位50歲的女士,因好奇食用了10粒的紫藤種子。3 結果她患了頭痛、腸胃炎、嘔血、眩暈、精神混亂、繼發性多汗症、甚或昏厥。五至七日後,她仍覺得虛弱、疲倦、及頭昏。這文獻也記述意大利曾有兩位年青人,各食了五、六粒的種子後,也得了類似的胃腸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病徵 (Wisteria syndrome)。所以家有小孩 (或小孫子來訪)、且種有紫藤的家庭,需特別注意。

這種爬藤通常很耐寒,且成長頗快,因此有些地區認為它是侵佔型 (Invasive) 的植物。它可長在貧瘠的土地,但喜歡肥沃、潮濕、排水良好、中性至微酸 (pH 6.0 7.0) 的壤土。全日照至部份遮蔭,都能生長良好。4栽種地點可挖二至三呎直徑、十八至廿四吋深,並混以三分之一的堆肥或泥煤苔 (Peat moss),以改進土質。它可用硬材,即成熟枝 (Hardwood) 扦插,或用綠枝,即嫩枝 (Softwood) 扦插,也可用種子繁殖。但用種子繁殖的植株,通常需要一、二十年後才會開花--除非是「肯達基紫藤 (Kentucky wisteria,學名W. macrostachya),它衹要二至三年即可開花。所以最好選用已知開花、繁茂植株的扦插枝、根插條 (Root cutting),或以好的栽培種以嫁接法來繁殖。

為爬藤植物,可攀緣至 20 公尺高、橫向分佈約 10 公尺,主幹可至手臂粗細,所以除非有 10 吋以上樹幹直徑的樹木可供攀緣 (小樹會被紫藤勒死)4 必需準備堅固、寬敞的支架。如果支架够高,從下面望上觀賞下垂、隨風搖曳的長花串,極為賞心悅目。例如日本北九州市河內藤園 (Kitakyushu City Kawachi Fuji Gardens) 的「紫藤隧道」(Wisteria Tunnel),遐爾聞名(*http://www.tourismontheedge.com/hidden-places/asia/wisteria-tunnel-kawachi-fuji-gardens-japan)5這花園種有150株、開著彩般 (Pastel-colored) 白色、藍色、紫色、紫藍、粉紅、甚或黃色花串的植株,在精心綴置安排、隧道形的花架下,漫步其中,有如童話中的仙境。

種植紫藤常見的問題是不會開花。它們不開花的原因,除了因用種子繁殖而需極長的成熟期外,施用太多的肥料,特別是氮肥 (Nitrogen),也是原因之一。蓋紫藤有根瘤菌 (Rhizobia bacteria),可自行製造氮肥;所以成熟的植株,只需加點磷及鉀肥。為了「強制」(Forced) 它們提早成熟、開花,可刮傷或砍傷它的主幹、修剪根部、或限制澆水量 (Drought stress) 等等方法。其他不開花的原因可能是磷肥不足、陽光不足,還有品種本身的問題。

因為紫藤的花是開在去年生側枝的基部,所以早春時,可把側枝修剪至幾個基部芽 (Basal buds) 處,如此可增進花串的可見度。春天開花後,可把剛形成的豆莢除去,一方面因不讓它結子而省却能量,可能讓它再開花一次;再則種子有毒,剪除後免得小孩子誤食它。而為了「控制」植株的大小,春天開花品種可在仲夏把側枝剪短至20 40 公分長,初秋時再剪至 10 20 公分長;夏天開花品種的修剪,則需延後。如要修剪成樹形,可等主幹垂直往上長至四、五呎高後,把尖端剪掉,而後只留上端的側枝,以下至地面的側枝則全部剪除。
兹把一些品種簡介如下。這些品種有許多的栽培種,各有其花色或特性。因篇幅的關係,無法記述。
  1. 「日本紫藤」 「多花紫藤」(Japanese Wisteria,學名 W. floribunda) 1860 年由 George Rogers Hall 從日本帶至美國,從此成為很受喜愛的藤花或盆栽植物。藤子爬昇的方向是順時針。日本紫藤的開花習性,大概是紫藤屬裡最蔚為奇觀的一種。它有最長的花串 (50 公分以上,甚至 80 公分),在早春至仲春開白色、藍紫色、或藍色帶有葡萄花香的花串,花朵由基部逐漸開放。豆莢46吋長,覆有絲絨般短毛,內含一至三粒扁平、黑褐色種子。如用種子播種,則需極長的時間才會成熟開花 (一、二十年之久)。它喜歡潮濕的壤土及全日照,在美國可種在 USDA Zone 5-9 (-20 oF 30 oF)。它的壽命約 50 年。
  2. 「美國紫藤」(American Wisteria,學名 W. frutescens) 原生於美國東南部潮濕的林地,分佈於維吉尼亞州至佛羅里達州。藤子爬昇的方向也是順時針;它植株的大小約為亞洲品種的三分之二。遲春至早夏會開 5 15 公分長、藍紫色、芳香的花串。就因花串是所有紫藤中最短的一種,所以並非很受歡迎的品種。豆莢24吋長,外表光滑無毛,內含一至三粒扁平、黑褐色種子。就因植株、花串較「嬌小」,做為盆栽較易處理。它同樣可種在美國 USDA Zone 5-9
  3. 「肯達基紫藤」(Kentucky Wisteria,學名W. macrostachya) 植株大小、開花的習性極似美國紫藤,也是原生於美國東南部潮濕的林地,當然包括以它命名的肯達基州。因它極類似於美國紫藤,所以有人認為它是美國紫藤的亞種 (Subspecies)。它最大的特色是栽種二至三年後就會開花,是所有紫藤屬裡最早成熟的品種。它的栽培種 ‘Blue Moon’ 有絕佳的芳香。
  4. 「中國紫藤」(Chinese Wisteria,學名W. sinensis) 原產於中國,藤子爬昇的方向是逆時針,可爬至 20 30 公尺高。春天時開白色、紫色、或藍色,15 20 公分長的花串,花朵通常一串同時開放。它和日本紫藤一般,有葡萄花的香味,但香味較遜於日本紫藤,也沒日紫藤那麽耐寒。豆莢46吋長,覆有絲絨般短毛,內含一至三粒扁平、黑褐色種子。以種子繁殖時,約需 20 年才會成熟開花。它於 1816 年傳至歐洲及北美洲,同樣可種在美國 USDA Zone 5-9。壽命可達 100 年。

5.      「美麗紫藤」(Wisteria x formosa) 的由來是因「日本紫藤」及「中國紫藤」在美國東岸地方逃逸至野外後,自然產生的混種 (DNA的分析證明)6 花串約 25 公分長。它保有兩個親本的特色,耐寒、芳香、及長的花串。美國地區主要分佈於東南地區,尤其佛羅里達州、及路易斯安納州。這個混種藤子爬昇的方向是逆時針22 為何一、一的紫藤混種是逆時針?原來有多個混種的紫藤,無法以其藤子爬昇的方向,作為品種判斷的特性或指標之一。23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南天竹 (Heavenly Bamboo)

南天竹 (Heavenly Bamboo)                                        黃慶三 (03/20/2017)



 
 南天竹新株 
                                                                     南天竹新葉
 
南天竹成株
   南天竹漿果近照


南天竹南天竺 (Heavenly Bamboo, Nandina,學名Nandina domestica),小檗科 (Barberry FamilyBerberidaceae),南天竹屬 (Genus Nandina),這屬為只有一個物種單型 (Monotypic genus)原產於亞洲東部,從喜馬拉雅亞山脈至日本。Nandina這名字源自日語 nan-ten的英語化而來。它於1804年引進美國,可存活於 USDA Zone 6-10;較耐寒栽培種可至 Zone 5

然它的中文園藝名或英文俗名為「竹」(Bamboo)因它的莖及繁殖散播的習性,有似竹子,但它可不是竹子 (竹子屬於禾本科--Grass familyPoaceae),而是一種可長至約2公尺 (6.6 英呎) 高、1.5公尺 ( 5英呎) 寬的長青灌木叢。 春天時,新葉呈粉紅至紅色,長成的葉子轉呈綠色,老葉則變紫紅後才掉落。五至六月開花,¼ ½ 吋直徑、成串的白花;秋梢會結亮麗、圓錐狀、紅色的小漿果,0.51公分直徑,可存留整個冬天,襯著綠葉、白雪,頗為可觀,常種為庭院、花園的觀賞植物。單株結果少,多株則結果多,該是異花授粉的緣故。但有些矮栽培種,例如 Nana’ (葉子在冬天呈紫紅),則不結漿果。寒冷地帶,例如冬天溫度低於華氏10度時,枝葉會枯死,明春由地下莖發芽再生。
它全株有毒,因它所含成份,分解後產生氰化氫 (Hydrogen cyanide),這種分解物有劇毒,如誤食過多,可能致命。又其紅色小漿果含有植物鹼,南天竹啡鹼 (Nantenine)通常對人類毒性不大 (除非攝食多量)對貓及食草牲畜卻有毒性,對鳥類如不食用過量則無害,所以鳥類可食其漿果,例如反舌鳥 (Mocking birds)、黃連 (Cedar waxwing)、及知更鳥 (Robin)種子經排泄物帶至遠方,幫助這種植物傳播繁殖。但如攝食太多時,鳥類也可能因氰化氫而受害 (請見下述)1 這種植物鹼曾用來做「搖頭丸」(Ecstasy台灣也稱為「快樂丸」) 的主要成份 MDMA (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的解毒劑 (Antidote)

它喜肥沃、潮濕壤士,pH 3.7 6.42而不喜砂土,需避免栽植於強風地段。除此之外,它可適應各種不同環境,全陽或半遮陰,病虫害少,常可活至百年之久。南卡州就有沒特別照顧,而超過100年老的植株。3可用種子或地下莖繁殖,惟種子需數年才會萌芽。2 依靠地下莖的成長,它可緩慢的逐年擴張、成長。在北卡、田納西、喬治亞、彿羅里達、德州3 等州,被列為入侵植物。它可忍受炎熱及寒冷的氣侯,長青,無需修剪,且病虫害少,所以為頗易照顧的景觀植物。其枝葉、紅色小漿果可做插花材料。因植株所含化學成份,免子、鹿、及等都不會嚼食它。


就因它的入侵性,以及對鳥類的毒性,例如20094月,喬治亞州 Thomas County有成打的黃連雀,因攝食多量南天竹漿果,而中氰化氫之毒死亡的前例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Veterinary Medicine International雜誌,Dec. 9, 2010專文報告)1 Hilloboro, OregonTulalt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District 5 主張別再種植南天竹做為景觀植物,且需逐漸限制其生長、散播,甚或去除已種植生長的植株。

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夏威夷豆 (Macadamia Nut)

 夏威夷豆 (Macadamia Nut)                     黃慶三 (3/30/2017)

 
夏威夷豆花苞  (Susan Tong 提供


夏威夷豆花樹  (Susan Tong 提供)

夏威夷豆花串近照  (Cassandra A. Simmons 提供)

                    
夏威夷豆果實、特殊胡桃鉗 (Gina Lai 提供)


夏威夷豆、澳洲堅果 (Macadamia NutHawaii nut,學名 Macadamia spp.),山龍眼科 (Protea familyProteaceae),澳洲堅果屬 (Genus Macadamia),原產於澳洲的新南威爾士州 (New South Wales) 及昆士蘭州 (Queensland)

它為常綠喬木 825公尺 (2680) 高。葉子由34片環生,呈披針形、倒卵形、或橢圓形,6 30公分 (210英吋) 長,3 13公分 (1 5英吋) 寬,全緣或多刺的葉緣。花有四個花瓣,白色、粉紅、或紫色,芬芳,呈細長的串狀花 (總狀花序),約530公分 (210) 長。堅果硬,為木質、球狀的蓇葖果,0.51英吋直徑,內含一或兩粒種子。

它有四個品種,玆略述如下:1

1.      光殼澳洲胡桃、三葉澳洲堅果 (Smooth-Shelled Macadamia學名M. integrifolia )--種名integ意為「全部」、folia意為「葉子」,即葉子全緣。可長至25公尺 (82.5 英呎) 高。花乳白色,環生的葉子有三片,新葉綠色,果皮 (Husk) 光滑,成熟時果皮不裂開。它是澳洲主要的商業種植品種。

2.      殼澳洲胡桃、葉澳洲堅果 (Rough-Shelled Macadamia,學名M. tetraphylla)--種名tetra意為「四」、phylla意為「葉子」,即它有四片環生、帶刺葉緣的葉子。可長至20公尺 (66英呎) 高。新葉及花粉紅色,果皮粗糙,成熟時果皮開裂。在澳洲的商業種植有限,加州及肯亞 (Kenya) 則多有種植,特別是它和上述光殼種的混種。粗殼種種仁生產率和含油量都低於光殼種,產品質地和風味也比不上光殼種,且加工產品易變成褐色。

3.      澳洲胡桃 (Small-Fruited Queensland nut學名M. ternifolia)--種名terni意為「三」、folia意為「葉子」,即環生的葉子有三片。可長至18公尺 (60英呎) 高。新葉及花粉紅色,核果小,果皮光滑,果肉味頗苦。

4.      布盧姆澳洲胡桃  (Bulburin Macadamia,學名M. jansenii )--它在1991年由Ray Jensen在昆士蘭州的布盧姆國家公園 (Bulburin National Park, Queensland) 所發現,因此命名為jansenii’。可長至8公尺 (26英呎) 高。它有三片環生、全緣的葉子。花乳白色,新葉綠色或粉紅,核果小,果皮光滑,果肉含有氰苷 (Cyanogenic glycosides)有苦味,稍具毒性,不適食用。它成長慢,屬於瀕危品種 (Endangered species),因它衹在布盧姆國家公園的一小地區發現了60株。野火或疾病,很有可能消滅整叢樹林。

澳洲胡桃在18401860年間,就被發現及做植物學上的分類、辨識,但它在澳洲卻沒引起多大的注意。1881它被引進夏威夷島 (Big Island of Hawaii),但直到 1924年,才開始在夏威夷島 Round Top大規模商業種植,許久以來 (直到2006年後) 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產地,也因而常稱為「夏威夷豆」。原產地的澳洲,則在見到夏威夷的成就後,1950年才開始商業種植。2

經過夏威夷大學 (University of Hawaii) 多年的研究,而培植出風味頗佳的夏威夷豆樹。當樹齡約7年時,開始生產夏威夷豆;但約1012年後,才會達到生產的巔峰。生產壽命約75100年。當果實完全成熟時,會掉在地上,然後才蒐集 (人工或機器)、處理,而非以人工從樹上摘取。夏威夷果農認為果實掉在地上才是完全成熟,用手從樹上摘取者,因不一定完全成熟,品質較差。夏威夷一年之間,約有八至九個月 (即七月至明年三月),成熟的果實會掉落。多雨季節,每四個禮拜蒐集一次;乾季則可等待久些才蒐集。澳洲大規模農場,則用機器收集。

通常一株樹每年可生產約65磅。蒐集後,需於24小時內去果皮 (Husking)。如不即時去除果皮時,可能產生黴菌 (Mildew),而使內殼 (Shell) 變色,果肉有黴味,且乾燥變硬的果皮,較難剝除。去果皮後,帶內殼的夏威夷豆需遮陰風乾二至三個星期,使水分降低,同時讓其產生油份。沒產生油份的夏威夷豆乾澀,食之有如椰子肉,風味不佳。風乾後的夏威夷豆需經剔除、檢選 (Culling) 手續,淘汰內殼裂開、畸型、有蟲洞、或顆粒太小者。夏威夷豆的等級,常以豆肉與內殼的重量比 (Crack-Out)為準,例如36%以上為上等,28% 35%為中等。風乾的夏威夷豆送至倉庫儲存時,先經華氏104 110 度、48 小時或更久的烘乾,直到水分降至約1%、果肉酥脆為止 (需多次取樣、去內殼、試吃酥脆程度)3

剝內殼時,需以每平方英吋300磅的壓力才能剝開,是核果中最難剝開的一種 (“The toughest nut to crack”)。因其堅硬的內殼,除了人類使用特別設計、製造的「夏威夷豆鉗」 (即通常用來剝開胡桃、大胡桃、榛子、巴西堅果等的胡桃鉗均無能為力),動物中只有少數有能力咬破這硬殼,例如體形最大的紫藍金剛鸚鵡 (Hyacinth macaw),能以其有力的尖喙,咬開硬殼而食其果肉。松鼠、老鼠喜食夏威夷豆,可用它銳利的門牙 (Incisors) 咬開硬殼,且常在夏威夷豆完全成熟、內殼變硬前,就先嘗為快;吃不完的又「貯存」(Squirreling away) 起來。因此加州住家後院、家園種有夏威夷豆者,常在果實完全成熟前就採摘,以免被松鼠、老鼠等捷足先登。

依據 FreshPlaza: Global Fresh Products and Banana News 4/14/2015報告,4  2015年全世界的夏威夷豆產量約為 160,000公噸,其中南非 48,000公噸,為世界第一;澳洲則為40,000公噸,屈居第二。巴西、加州、哥斯大黎加、以色列、肯亞等等也有出產。夏威夷雖然過去曾為世界上最大的產地,品質極佳,但自從2006年生產過剩,價格低落後,產量也開始下降。USDA Hawaii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所做 2015年產量估計為21,000公噸。5

食用夏威夷豆的益處,大概可歸類如下述:

1.      夏威夷豆果肉含有6575% 脂肪,68% 糖份。而所含脂肪,有80%單元不飽和脂肪 (Monounsaturated fat),其比例比橄欖油還高出6%
2.      它含類黃酮化合物 (Flavonoids)--雖然他們不被認為是維生素,但是在生物體內的反應裡,被認為有營養功能,曾被稱為「維生素P」,例如具有抗氧化或抗發炎反應功效,也被認為可以抵抗或是減緩腫瘤的形成。它也含有生育酚 (Tocopherols,或稱為TCP)是主要表現出維生素 E活性的一類化合物。
3.      不加鹽夏威夷豆不含膽固醇,低鈉,富含礦物質。
4.      一英啢夏威夷豆 (11) 含有2公克 (Grams) 蛋白質。
5.      夏威夷豆含維生素A B1B2B3 (菸鹼酸)、及鐵質。
6.      它也含ω3脂肪酸 (Omega-3 fatty acids),可降低心臟病及高血壓的風險。

夏威夷大學栽培推廣多種不同的夏威夷豆栽培種,而在加州「稀有果樹種植者」 (CRFG)6 網站也有介紹 許多不同的栽培種,例如適於家園種植,「開粉紅花」的 ‘Beaumont’ 雜交種;加州商業種植的 M. tetraphylla 'Cate';高產量的M. integrifolia Dorado 或樹形高大、產量多的 M. integrifolia 'James' (每棵樹每年可生產60 磅以上的夏威夷豆) 等。

雖然夏威夷豆種子易於萌芽繁殖,但實生苗常需812年才成熟,且品質難以控制,所以通常在春天或秋天以嫁接法繁殖。嫁接者,有時在兩年後即開始結果。它的生長適溫爲攝氏1530 (華氏6086),最佳生長溫度則為攝氏25 (華氏80)。攝氏10度以下會停止生長,高於攝氏30度則生長嚴重受阻。它喜全陽,惟在炎熱地點,部份遮陰對它卻有好處。需避免種植於多風地點,因脆弱的枝椏易因風折斷,尤其長滿果實、承重較大時節。

它可生長於多種土壤,包括砂土,火山岩土等,土壤要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 5.56.56 種植間距約10公尺 x 10公尺 (33 x 33英呎)。不耐高鹽分地段,或灌溉水含高鹽分。它可忍受某種程度的乾旱,但收成會因而減少,品質也可能較差。通常每半年施 5磅的低氮肥料 (含氮量1%)。當樹齡約710年後,才會生產商業價值的產量;但一旦株植成熟,它可繼續生產超過100年之久。種植兩種不同的栽培種,可因異花授粉 (Cross-pollination) 而增加它的產量。夏威夷豆樹的根部不深,風暴可把它吹倒;且根部易受疫黴屬根腐病 (Phytophthora root disease) 的感染。

夏威夷豆對狗有毒性,但中毒原因 (即其毒性) 並不清楚;貓則沒這種病例的報告。依食用量及其體重,狗食用後約12小時內,會產生虛弱、後肢麻痺、無法站立的現象,甚至肌肉顫動、嘔吐、關節痛、及腹痛等。通常約2448小時後可復原,嚴重者需止痛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