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栗子 (Chestnut)

栗子 (Chestnut)

https://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140173449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2760.html 



                                                                                                                           栗子及葉子




                                                                                                             栗子及多刺果殼
                                                                                                                                                    烤熟的

                                                                                                                             栗疫病 (Public Domain)




栗子 (Chestnut)                                           黃慶三 (12/30/2010, Rev. 09/07/2022)

 

栗子、板栗 (Chestnut,學名Castanea spp.),山毛櫸科 (Beech familyFagaceae),栗屬 (Genus Castanea),約有八、九個品種 (Species),為落葉喬木或灌木,生長於北半球的溫帶地方。主要的種類可分為歐洲栗子 (European chestnut)、亞洲栗子 (Asian chestnut)、及美國栗子 (American chestnut)。它和也稱爲某種”Chestnut” 的七葉樹 (Horse-chestnut學名Aesculus hippocastanum)或者荸薺 (Water chestnut,學名 Eleocharis dulcis) 關係。七葉樹的種子類似栗子,但味苦,有毒,不能食用;荸薺可食用,係屬水生植物的球莖 (Corm)

 

歐洲栗子 (Sweet chestnut,學名C. sativa),又名西班牙栗子 (Spanish chestnut),只有一個品種;亞洲栗子則有好幾個品種,較常見的是日本栗子(Japanese chestnut,學名C. crenata) 及中國栗子 (Chinese chestnut,學名C. mollissima)美國栗子也有好幾個品種,主要分佈東北岸及東南部,較有名的是美國栗子 (American chestnut,學名C. dentate) 

歐洲種植及食用栗子有極長遠的歷史,特別在地中海、南歐洲附近山區、森林附近的村莊,因穀類難於種植,常常無法取得麵粉,栗子就成為這些村民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亞歷山大帝 (356~323 BC)、及羅馬人在發動諸多戰役時,就在歐洲遍植栗子;而在馬鈴薯傳至歐洲以前 (最先是1580 年代,1800 年後才較普遍 ),栗子常為某些地區之主食 (Staple food)。栗子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44 /100克剝好的生栗子),約為馬鈴薯 (17.5/100克削皮生馬鈴薯) 的兩倍以上。        

栗子成長的速度依品種而不同,例如中國栗子成長的速度中等,歐洲及美國栗子則成長快速。植株的大小,從 2~8 公尺高、灌木或小樹的矮栗 (American chinkapins學名C. pumila),到60公尺 (200 英尺) 高、樹幹直徑約 4.2公尺 (14 英尺) 美國栗子;日本栗子約 10公尺高,中國栗子約 15 公尺高,歐洲栗子則可長至約 30公尺高。亞洲栗子常有個主幹,而歐洲及美國栗子主幹則直立、粗壯,少分枝 (成長的美國栗子約在15 公尺或50 英尺以上才分枝)。又歐洲及美國栗子葉子有金黃、美麗的秋色。

在市場裡所見到、或街市路旁小攤販邊烤邊賣的栗子,都是已剝開外殼的種子。原先它是包在一個長有許多尖刺的杯形子器 (Cupule) 裡,所以是種多刺果 (Bur Burr)。這多刺果的大小依品種而不同,直徑約5 11公分。這種多刺果常是成對生長。當原是青綠的多刺果成熟時,會變成黃褐色而裂開成二至四片,露出棕色發亮的種子 (即栗子)。依照品種、變種、栽培種的不同,每個多刺果可能含有一至七粒的栗子。這多刺果裂開後,有的可能仍掛在樹上,但栗子先掉下來;或整個多刺果先掉下來,因地面的濕氣,使多刺果完全裂開。

栗子的上端有個帶毛的小尖點,底端則有個灰褐色的種臍 (Hilum) 痕跡。栗子有兩層皮,外面棕褐色、油亮、較堅韌的一層皮剝開後,是層較薄的表膜,稱爲「澀皮」(Pellicle)或「種皮」 (Episperm) 。澀皮緊貼著果肉,食用前,也得把它剝除乾淨。栗子的品質通常以大小、甜味、及澀皮是否容易剝離而定:1

1.      歐洲栗子 (C. sativa)--高品質的歐洲栗子通常顆粒大,澀皮容易剝開,味甜美;但有些栽培種則風味平淡、甚或苦澀,且澀皮不易剝離。對於栗皮病、栗疫病 (Chestnut blight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請見下述) 抵抗力不佳。

2.      美國栗子 (C. dentate)--通常較小 ( 5 ) ,但味甜美,且比歐亞栗子更甜美,其澀皮極易剝除,但對於栗皮病抵抗力不佳。它和亞洲栗子雜交的混種則有高抵抗力,且生產的栗子極甜。至於美國矮栗 (Chinkapins,有數個品種) 的栗子小而甜美,但沒用做商業種逑

3.      日本栗子 (C. crenata) --有些品類的顆粒相當大 (可至 40 ),但味道不一定可口,且澀皮通常不易剝除,但對於栗皮病抵抗力佳,所以常做雜交用。

4.      中國栗子 (C. mollissima) --栗子大小依變種、栽培種而定,通常小於日本栗子,有些栽培種味甜美,澀皮也容易剝離,對於栗皮病抵抗力良好,所以也常做雜交用。

栗皮病、栗疫病 (Chest blight) 是一種使栗子樹幹裂開,而導致樹幹死亡的黴菌病,名爲栗枝枯病菌、板栗枯萎病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1904 ,美國從日本引入日本栗子苗木時,意外將這病菌引入北美 (於隔年1905美國植病學家分離出來並確認這疾病)10過去美國東岸從緬因州到喬治亞州、西至密西西比州的阿巴拉契 (Appalachia) 地區爲例,這森林裡,美國栗子是最多、最普遍的樹種,有許多是高達 60公尺 (200 英尺) 、直徑 4.2 公尺 (14 英尺) 的巨木。 依據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May 2022)9 100多年來,約有4 (4 billion) 株的美國栗子,即約該地區 ¼ 的硬木森林,被這種栗枝枯病菌所感染而死亡,摧毁了美國板栗樹木產業,不祇板栗栗子消失了,板栗的木材也消失了。這種黴菌的孢子 (Spores) 從成株龜裂樹皮的縫隙入侵 (所以不會感染沒龜裂樹皮的幼株),產生草酸 (Oxalic acid) ,破壞輸送養份、水份的組織,而導致植株的死亡。

這損失可謂為西方歷史上最大的植物浩劫。可幸的是這種黴菌不會傳染至根部,所以小樹可從樹樁發芽再生、結果,而保存它們的基因。從 1930 年起,美國運用雜交的方式,栽培出能抵抗這種疾病的新種,而逐漸的使美國栗子樹林再生。但運用雜交的方式復育頗爲緩慢,這復育工作仍在進行,希望在最近的一、二十年內可告完成。澳洲於2010 9 月發現有些區域的栗子也得到了這種黴菌病,目前正設法根除這些病株及撲滅病菌。澳洲那些區域的栗子生產,可能還得再等 10年了。

目前科學家們知曉有九個基因區域 (Regions) 共同合作,提供栗皮病的反制。問題是這些基因區域如何安排,才能達到正確有效的抵制這種黴菌的侵害? 1990年代,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SUN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 in Syracuse, NY Charles Maynard Bill Powell 着手研究這個問題。有天 Powell 知曉有個小麥的基因,可生產草酸氧化酶 (Oxalate oxidase,簡稱 OxO),而增進蕃茄的抗病能力。

2014年,這兩位科學家成功的把小麥基因植入美國栗子內,把這基因改良的栗子,以一位工程司、且熱心支持這工作的 Herbert Darling的名字,把它命名為 Darling 58。這改良的栗子在他們的試驗林地,證明可以抵制這黴菌的侵害。他們請求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以及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允准他們把Darling 58開放種植。八年後他們仍在等待。蓋誰可種植、以及那兒可以種植基因改造的農作物,在美國有著極嚴謹的規定。

因為栗屬的品種都極接近,所以容易雜交而栽培出好品質或特色的栗子。例如大都數歐洲種植的栗子,都是歐洲栗子和日本栗子的雜交種;日本及韓國的商業種植,大都選用日本栗子和中國栗子的混種;美國則採用美國栗子和亞洲栗子的混種,以增加栗皮病的抵抗力。

栗子苗通常在 3~5 年後就開始結果,有些改良過栽培種的栗樹,植株成熟後,每年每英畝可生產 455~682 公斤 (1,000~1,500 ) 的栗子。美國的栗子生產才在起步階段,且大都數是十多年前才開始、3 10 英畝面積、部份時間 (Part-time)、甚或是嗜好性質 (Hobbyist) 的小農戶。在美國的栗子農場,通常需要種植 13年後,收支才能平衡。依照2007 Census of Agriculture 的數據,2 美國有 1,200農戶,種植共 3,300 英畝的栗子。美國於2003 年進口4,500公噸的歐洲栗子,1 20074,056公噸,20094,876公噸 (價值一千二百萬美元)3 主要是從南意大利進口,其次是中國及南韓。目前美國栗子的生產量,少於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1%)2006年全世界產量為454,000公噸。4  

栗子性喜全陽、潮濕但排水良好、土層深厚、pH 5.5~6.0 的土壤。因它要異株傳粉,所以家庭種植需要兩株以上 (單株不會結果),且因主要是靠風媒傳粉,兩株必需相距不遠 (比如間距 6公尺或20英呎);商業種植則常選用不同栽培種混合種植,以期得到較高著果率及較高的品質。如果土壤養分缺硼 (Boron) 或磷,則不易著果。栗子冬眠時期,寒冷的氣溫可促進較佳果實的生產,所以下雪天氣對栗子樹是有益無害的。栗子和橡樹 (Oak學名Quercus spp.) 同科,所以它的木材類似橡木,有時難以辨別,且栗子木材含有較高成份的單寧酸或鞣酸 (Tannin),會比橡木更耐腐。在人工化學鞣酸製作以前,栗子或橡木樹皮的鞣酸,就用來軟化處理皮革。

 

栗子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僅含微量的脂肪,且不像大胡桃 (Pecan,學名Carya illinoensis) 或核桃 (Walnut學名Juglans spp.) 含有高成份的脂肪 (Fat)其熱量也只是花生及腰果 (Cashew,學名 Anacardium occidentale--請見拙作《腰果》,2008 4 月台灣公論報)5 的三分之一。栗子也是堅果類 (Nuts) 中惟一含有高成份的維他命 C (40 mg C/100 g生栗子),且不含膽固醇 (Cholesterol)。它有極佳的蛋白質成份,可媲美蛋中的氨基酸 (Amino-acid)。它有時被稱做「長在樹上的穀類」,因為它和糙米 (Brown rice) 有類似的營養價值。栗子可烤食或煮食、磨成粉做麵包、麵條、甜點等等,自古就是極受歡迎的食品。

 

每一客栗子 (Serving114克或 4 英啢重,約六顆),含有約 30克的碳水化合物及5~6克的纖維質,而它的醣值 (Glycemic Index—GI) 54  60 (不同資料來源)6,7 係屬低、中等醣值的食物 (低等GI=0~55中等GI=56~69,高等 GI>70),而糙米飯 GI = 55,馬鈴薯泥 (Mashed potato) GI=70烤馬鈴薯 (Baked potato) GI=86。由於含有高纖維、維他命、及礦物質,如鉀、錳、磷、鎂等,所以栗子可做為糖尿病患者所需碳水化合物的選擇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