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蓮霧 (Wax Apple)

蓮霧 (Wax Apple)

蓮霧植株
蓮霧
蓮霧果實



蓮霧                             黃慶三 (11/12/09)


蓮霧 (Wax appleWax jambu,學名Syzygium samarangense,同義字Eugenia javanica),桃金孃科 (Myrtaceae)蒲桃屬 (Genus Syzygium),為多年生常綠小喬木,原產地馬來半島。台語「蓮霧」的由來,是由印尼文 ”Jambu” 的音譯。印尼文、馬來語稱蓮霧為 “Jambu air” (意為 "Water guava"),這兒 “Air” 的意思為「水」,而非英文的「空氣」,發音也和英文不同。(註: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及菲律賓都使用馬來語系,但却各稍有不同)。但在蓮霧原產地的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一帶),中文稱之為「水蓊」。

蓮霧在台灣栽培歷史悠久,據說在十七世紀由荷蘭人自爪哇島引入,在全省各地的庭院及果園零星栽種,自始是次要的水果,至日據時代,全台栽培面積不超過160公頃。後來因品種改良及栽培技術改進,面積稍有增加。直至1976年,發現有機磷殺蟲劑「速滅松」或「撲滅松」(商標名Sumithion,化學名稱Fenitrothion) 能促進花芽提早萌發,栽培面積在1978年已增至 1,000公頃以上。由於產期調節技術之建立,加上政府鼓勵稻田轉作,1987年全台蓮霧栽培面積已增加至10,502公頃。此後因蓮霧產期調節的穩定性,還無法完全掌控,再加上檳榔收益好,面積就逐年遞減。1993年以後,面積一直維持在8,000~9,000公頃之間。

2002年台灣正式成為WTO會員之後,蓮霧受到其他進口水果替代性的競爭,價格下滑,再加上催花成功率普遍提高,即產量增加,全台栽培面積又緩步遞減中。依據2006年農業統計年報資料,台灣栽培面積為7,030公頃,主要的栽培縣市有屏東縣5,715公頃,高雄縣597公頃,宜蘭縣407公頃,嘉義縣123公頃,南投縣24公頃。4高屏產區以生產冬、春果為主;其他產區以夏果為主。近五年來蓮霧年產量約85,000公噸至95,000公噸。
台灣蓮霧的品種,多以果色來命名,目前常見的品種有下列五種:

(1). 粉紅種:也稱為「南洋種」,果皮呈粉紅色,果形最大,為早熟品種,是目前主要栽培品種,所佔的比例超過70%,其餘的則主要是自「粉紅種」變異的大果品系。臺灣南部地區的開花期約在2~3月份開始,花蕾形成至果實成熟的日數,視花期而定,在高溫期需90~100天,低溫則需140~160天。果實在涼爽的氣溫下發育,其果肉組織結實,種子退化,果實水份含量高,風味清甜;但在夏季高溫期發育時,果腔內常含 1~2粒種子,且高溫期裂果率高。

   黑珍珠」顏色雖黑,但也同是粉紅色種,只是由於種植地區的土質、環境,或運用特殊的種植技術 (請見下述),讓果實顏色變深、甜度變高。目前由粉紅種變異的大果品系中,至少有5~6個被選出來作經濟生產,其共同的特色是平均單果重在200~250公克,果皮的縱向稜紋明顯,裂果率在高溫期發生嚴重,這些品系之根系較不耐淹水,因此在沿海地區黏質土壤、或地勢低漥的果園,植株常有生長不良現象。

(2). 深紅色種:俗稱「本地種蓮霧」,果色甚美,果形最小,近果柄端稍長,耐貯藏,稍帶澀味,糖味低,為台灣栽培歷史最早的品種。

(3). 淡紅色種:果實縱徑比橫徑短,俗稱斗笠型,果形外觀及色澤均不佳,果肉常含種子1~2粒,為中熟品種,較無經濟栽培價值。

(4). 白色種:俗稱「新市仔蓮霧」,果形小,近果柄一端稍長,品質優良,有特殊的香氣。但因果粒小、產量低,且為晚熟品種,栽培者有限。

(5). 綠色種:俗稱「二十世紀蓮霧」,起初在高雄縣路竹鄉栽培成功,果粒大,又稱「凸臍蓮霧」。甜味高,果肉常含有2~3粒種子,為晚熟品種。因較容易落果,易萌徒長枝 (Sucker),栽培不普遍。

蓮霧是溫、熱帶果樹,喜好濕潤及肥沃土壤,而最適宜生長和結果的溫度是攝氏25~30 (華氏 77~86 )。果實發育日數受氣溫變化、日照、水份、養分的影響。台灣南部之自然發育正常花期在3~5月,北部則為5~7月;而南部盛產期都集中為5~7月,北部為7~9 月。此時正逢多種水果的旺季,價格不甚理想。過去就因蓮霧果實的收成期集中在夏季,又逢雨季,果實品質欠佳,不耐貯藏,因此栽培面積甚少。但由於栽培技術的突破,從夏季的開花結果,調節花期到冬季收成,蓮霧品質極佳,不但色澤紅的發黑,甜度高,頗獲消費者喜愛,價格也高漲,於是有了「黑珍珠」及「黑鑽石」的稱號,也成了台灣重要之經濟果樹。

1967年左右,屏東縣林邊鄉養漁業 (魚塭) ,在過度抽用地下水而使地下水鹽化、地層下的
海岸廢地,不能種植水稻,却意外地種出了小、但又黑又甜的美味蓮霧。又經行政院農
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運用多年的實驗研究成果,實地教導農民蓮霧園管理技術,終於果
農種出果大又多汁,具有特殊風味,且深受市場喜愛的「黑珍珠」蓮霧。

屏東縣枋寮鄉,由士文溪和內寮溪入海口沖積的近海平原,滿佈著黏密不透水的黑色、被
稱為「土肉地」的黏土。種在這種黏密、不透水地方的蓮霧,發根困難,又經常積水、不透
氣,樹勢很難生長茂盛,因而讓蓮霧果樹感到生長的威脅,於是粉紅種蓮霧就長出又黑又甜的「黑珍珠」果實來。此外,鹽水也是生長黑珍珠的另一個因素。在屏東海岸邊,在蓮霧結果套袋之後,每分地要運來10噸的海水灌園,成了種出黑珍珠的另一奇招。

在砂質地種植黑珍珠蓮霧,則需利用斷根 (在催花前2~3週,在樹冠內緣約40~60公分處,以中耕機斷根)、樹幹環刻剝皮 (催花前35~45天,在主幹距地30公分處左右,行幹基錘打或環狀刻傷,寬度約2~2.5公分)、罩黑網 (在催花前30~45天,以95%的遮光網罩蓋或包圍樹冠,催花前再掀開)、果園浸水 (在沿海地區粘土的果園採用較多,一般在催花前1.5~2個月全園浸水,每浸3個星期放水2~3天,再浸水3星期)、理光頭似的強剪枝 (請見下述)、灌鹽水、和鬚根輕微肥傷等等方法,讓種植在砂地上的蓮霧也能有好成果。這些培育的「手段」,都會讓蓮霧果樹感到生長的威脅,艱辛地存活,才會長出又黑又甜的果實來。但是這種對果樹生長的抑制,需有分寸,萬一下手太重,可能會造成幾年沒有收穫,甚至果樹會完全枯死。

台灣蓮霧的產地幾乎全集中在炎熱的高屏地區,其中有八成是位在屏東縣內,拜「黑珍珠」之賜,種植最廣。目前枋寮是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有1,300公頃,連同佳冬鄉和林邊鄉,成為台灣黑珍珠蓮霧的核心產區。在這片屏南海岸邊的狹長地帶,就有兩千多家的蓮霧果農。因為大屏東果菜運銷合作社的成功推展,屏北也開始以「黑金剛」蓮霧聞名全台。

高雄縣的六龜鄉也有大規模的種植,已經廣達600公頃。因山區環境的高日、夜溫差,以及更長的生長期,讓六龜種出了口味特別的「黑鑽石」蓮霧。黑鑽石蓮霧於 1987年由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技術指導、改良、推廣之新品種,果形大、無子、果色深紅、甜度高、果肉多汁及脆度佳等多項優點;不過比照黑珍珠,甜度稍低,顏色也沒有那麼黑。黑鑽石的體型是屬於超大型的蓮霧,三個總重可超過一台斤 (六百公克),一個蓮霧比大男人的拳頭還大一些;一粒的身價,將近新台幣一百元。

天候較為涼爽的宜蘭卻是台灣第三大的蓮霧產區,在日據時期就已經普遍種植,現在還有近400~500公頃的種植面積,品種也以粉紅色南洋種為主。宜蘭那邊的蓮霧口味和價格都比較平實,不黑不甜,反而保留較多屬於蓮霧水果的原始風味。但宜蘭果農目前也在試種不同的新品種,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

蓮霧喜好濕潤、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土壤,pH 值以5.5~6.5最佳,但土壤從微酸性到微鹼性 (pH= 5.5~7.8) 均適合。種植前,需進行土壤檢測,確定無重金屬或有毒物質的污染,且需日照充足,無霜害,少風害的地方。蓮霧因葉片大,水分蒸發量也大,所以平常需保持土壤濕潤,果園需設在供水方便的地方。灌溉水的品質也需經檢測,確認無遭受污染。又蓮霧雖然耐濕,但排水不良的果園常會造成根系生長受阻,使樹勢衰退。果園週邊需設60~100公分深的排水溝,以利園區排水、或集水後抽離。坡地蓮霧果園,則需依據地形及坡度的大小,設置平台段、山邊淺溝、及作業道,並保持草生狀態,而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措施。

蓮霧的繁殖以空中壓條法 (Air layering) 最為普遍,其次為嫁接及扦插。繁殖時間除了春季最佳之外,其他季節亦可。嫁接時先培育強壯的砧木,接穗取自節間短、枝條充實的部位。種植3年即開始結果。成熟的果樹在每批果實採收後,進行更新修剪。由於修剪程度的不同,分為重剪、中剪、輕剪等三種。各種修剪程度的植株,要重新培養大量且健康的葉片,除需供應大量的有機肥外、也需補充氮、磷、鉀肥料、及微量元素。

重剪、中剪、輕剪等三種修剪方法略述如下:

(1). 重剪 (理光頭)--此方式乃將一年生的枝葉剪除超過80﹪以上,造成葉片大量更新,所以需在催花前約6個月進行,讓植株有足夠的時間長成茂密的樹冠,才有利於催花。理想的修剪時期應在2~3月份。

(2). 中剪 (半剪)--其修剪量較重剪者少,約40~60﹪,且其修剪時期亦較晚,一般在3月下旬至6月間進行。修剪時將採果後的結果枝、老葉、弱病枝、徒長枝優先剪除。

(3). 輕剪 (傳統式)--一般只在採收後,將前期的殘果枝或是部份徒長枝剪除,輕微的疏剪茂密的樹冠。

催花處理時,一般催花藥劑以50% 速滅松乳劑為主,行全園噴佈,亦有在藥劑中加入尿素者。因速滅松屬於有機磷殺蟲劑,對施用者及生態皆有安全疑慮。2006 年中興大學碩士論文實驗結果顯示,磷酸二氫鉀 (KH2PO4) 應可取代速滅松,應用在蓮霧催花的處理。果樹催花成功後,至果實成熟採收止,此時期之營養管理 (即施肥) 關係果實品質之優劣,可簡單分成三個階段來補充養分。

蓮霧為防裂果、及果蠅、鳥啄、寒害、或生產無農藥污染之高品質蓮霧,目前果農幾乎選用質優的摻藥耐水紙袋,於幼果期 (小銅鐘或吊鐘期) 即套袋。套袋前需全園徹底防治一次病蟲害。如人工允許,則在套袋的前一小時再對果實噴一次殺菌劑,等果實外表乾燥時即套上。套袋需配合疏果,每個紙袋最多留5~6個果實。蓮霧採收時,成熟度的判斷,以果窪 (即果臍,為果頂的四片殘留萼片) 展開、及出現該品種特有的色澤為依據。
選購蓮霧以果窪展開,色澤亮麗、果實飽滿,沒有外傷及裂果情形者為佳。蓮霧果窪展開愈大即表示愈成熟,若是果窪未展開呈密合狀態,即表示未成熟;而各萼片需與果頂面等高,並不突起,即果實以果頂 (窪的一端) 為底放置時,可平穩不倒。又果粒應沉重、結實,無虛胖現象,即無過多海綿體組織、或種籽存在,確保果肉肥厚、多汁特性。

依據台灣行政院衛生署所編定之〈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所作蓮霧成分分析,每100g蓮霧中,含有熱量34 Kcal,水分90.6g,粗纖維0.6g,膳食纖維1.0g,維生素C 6.0mg,鈉25mg,鉀340mg,鈣28mg,鎂13mg,磷35mg,鐵1.5mg,及鋅0.2mg。熱量極低的蓮霧是減重者的最佳水果良方,蓮霧本身涵有高水分,果實、葉、及種子為解熱劑,根為利尿劑,在中醫食療理論上,蓮霧性味甘平、無毒、潤肺、止咳除痰、解熱、利尿、鎮靜神經之功效。南太平洋的飛枝群島 (Fiji Islands) 使用蓮霧為藥用植物,尤其樹皮含有齊墩果醇酸 (Oleanolic acid),為一種可克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的化合物。

1980~1990年代,台灣又自泰國、越南、印尼引進新的品系(),在鳳山園藝試驗所進行試種觀察。其中自泰國引進的一個品種 "Thub Thim Chan",又稱 "Thong Sam Se",翻成中文是「紅寶石」的意思,於2000年於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嫁接試種後,陸續有結果,其果形較長、經初步的評估,其裂果率5~10%,較現有的品種夏果高達60~75%的情形明顯較低。由於又紅又不易裂果,深受果農及消費者的歡迎。

新品種「紅寶石」的植株較不易徒長,枝條較柔軟,樹型冠幅較小;果皮薄、縱向隆紋明顯、汁液多,果肉白色且較厚,但其風味略遜於粉紅種。因果皮較薄,採收及分級時,容易受到指甲戳傷;貯運的過程,需以果套保護,以減少失水及果皮擦壓傷,影響櫥架壽命。由於著色較快,因此需加強成熟度的判斷。而這「紅寶石」品種的生產季節以夏果為主,冬春季的果實仍以粉紅種及大果品系為宜,才不致因低溫造成嚴重的損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