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之研究及應用
圖一:幹細胞形成的過程
劉德勇博士幹細胞講座
幹細胞之研究及應用 黃慶三 (11/15/2010)v1
「幹細胞」之研究目標
目前「幹細胞」(Stem cell) 之研究有兩個目標:
1. 建立新的、治療特定疾病的幹細胞系 (Stem Cell Lines) ;
2. 尋求某些可用的化學物品 (藥品) ,以幹細胞來做治療的方法。
劉德勇博士首先以一個虛擬的情況,來述說目前可能利用幹細胞來做實際治療的可行性:
某人的母親可能得了中風 (Stroke) ,於是趕快送進了醫院。不過主治的醫師認為她可能是患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為神經系統的一種毛病,即控制肌肉的運動神經 (Motor neurons) 有了問題。醫生就取些她的皮膚,用培養皿 (Petri dish) 來培養細胞,然後加入一些化學藥品混合液 (Chemical cocktail) ,使這些皮膚細胞轉變成運動神經。
這些轉變成運動神經的細胞,和她個人原有的運動神經相同,因此可以用來檢驗這些細胞是否含有 ALS 的缺陷。檢驗的結果,證明這位病人是得了 ALS,而非中風。醫生知道目前有種可以防治、或延緩這種病症的藥物,祗是這種藥物對於百分之廿病人的心臟有害。因此需要進一步的檢驗測試。
於是這群醫生和科學家又用另一種化學藥品混合液,把這病人的皮膚細胞轉變成「誘導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 。這種「誘導多能幹細胞」可以轉變成和這病人身上基因完全相似的各種細胞。利用某種化學藥品的誘導,這些 iPS 就轉變成一群心肌細胞 (Cardiomyocytes),而在培養皿裡形成一層薄、但會如心肌跳動的組織。醫生就將治療 ALS的藥物,用在培養皿裡的心肌細胞,並觀察它的反應。結果發現這藥物不會產生毒害。也就是說這病人可施用這種有效、但不會對心臟有害的藥物。這位女士被治癒而後返家是可預期的。
實際上目前要培養出一個 iPS 幹細胞系,需要極長的時間,有時甚至需要一年以上才行;同時現在尚無治癒 ALS 的藥物。不過上述這個虛擬的劇情 (Scenario) ,闡述了這群研究以幹細胞為治療工具的科學家們,已經達到某些真正、可以預期的成果:即可以改變細胞的「狀態」或「類型」(State) , 用來了解一些疾病的機制 (Disease mechanisms), 以及加速醫療藥品的發展及製造。
什麼是「幹細胞」?
所謂「幹細胞」是原始的、未特化的細胞,而保有轉化成其它細胞類型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得幹細胞能夠用來修護、甚或再生某種受到破壞的組織或器官。所以醫學研究者正全力研究,想利用幹細胞持有的潛力,來改變、改進人類某些疾病的治療方法。
幹細胞有種能力,利用「有絲分裂的細胞分裂」(Mitotic cell division) 及「分化」(Differentiate) 的方法,變成身體上各種不同、特別化的細胞。以哺乳類來講,幹細胞有兩種廣義的形式 (Types) :
(1). 「胚胎幹細胞」 (Embryonic stem cell—ESC) ,存在於囊胚 (Blastocysts) 的內
細胞團(Inner cell mass--ICM),可發育為不同的細胞,是所有細胞最初期的
形態,它們可以發育成為身體內200多種細胞類型中的任何一種。
(2). 「成體幹細胞」(Adult stem cell—ASC) 或「祖細胞」(Progenitor cell) ,存在
於成人的組織 (Tissues) 裡。它們存在成體特定的組織中,具有由幹原細胞形成
先驅細胞,再分化成具特定功能細胞的能力。例如骨髓幹細胞、造血幹細胞、
神經幹細胞等等。
玆把這兩種幹細胞形成的過程,略加說明如下:
A.「胚胎幹細胞」
(1). 胚胎的發育從受精卵 (Zygote) 開始,這個單一的細胞是個全能 (Totipotent) 細
胞,它可以產生、變成人體上的任何細胞。當受精卵經由輸卵管 (Fallopian
tube) 時,細胞開始分裂,形成球狀的桑葚胚 (Morula) 。亦即受精卵經過2 , 4 ,
8 , 16, 32 倍數分裂的細胞期之後,才形成有一空囊狀的「囊胚」。因此這
「囊胚」含有 32個胚胎幹細胞 。受精的卵大約五天後,形成的「囊胚」會進
入子宮 (Uterus) 。而這些聚集在「囊胚」的胚胎幹細胞 (即ESCs),會形成三層
(Layers) 。這三層包括「外胚層」(Ectoderm) 、「中胚層」 (Mesoderm) 、及
「內胚層」(Endoderm) ;
(2). 外胚層會分裂成產生皮膚、毛髮、感官的器官、神經及神經膠質細胞 (Glia
cell) 的「祖細胞」(Progenitor cell);
(3). 中胚層分裂成產生紅及白血球細胞、血小板、骨骼、軟骨、肌肉、心臟及血液
循環系統、脾臟、結締組織 (Connective tissue) 、生殖器官、及泌尿系統的
「祖細胞」;
(4). 內胚層則分裂成產生肺及呼吸系統、內分泌腺 (Endocrine gland) 、肝胰臟、
及消化系統的「祖細胞」。
這形成的過程,可用圖一來說明:
(請見上面的 「圖一」)
圖一:幹細胞形成的過程
B. 「成體幹細胞」
成體幹細胞由已成長的生物個體組織、或器官取得,而保有兩個持性:
(1). 可以分裂而產生和自體相同的細胞;
(2). 可以分裂而產生不同於自體的細胞,叫做「體幹細胞」(Somatic stem cell) ,以
及「生殖幹細胞」(Germline stem cell) 。
成體幹細胞大都是譜系限制 (Lineage-restricted) 的「多潛能幹細胞」(Multipotent),而以它們組織的來源來區分,比如「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脂肪源性幹細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 及「內皮幹細胞」(Endothelial stem cell) 等。許多年來,成體幹細胞常以骨髓移植的方法,來治療白血病 (Leukemia) 及骨/血液癌症。
幹細胞的功能
如依功能來分類,幹細胞則可分別如下:
(1). 全能幹細胞 (Totipotent),受精卵在形成胚胎過程中,四細胞期之前,任一細胞
皆是全能幹細胞。它們具有發展成獨立個體的能力,也就是說能夠發展成一個
個體的細胞,就稱為全能幹細胞。
(2). 多功能幹細胞 (Pluripotent),是全能幹細胞分裂而成的「後裔」。它們雖無法
發育成一個個體,但具有可以發育成多種組織能力的細胞。
(3). 多潛能幹細胞 (Multipotent),只能分化成特定組織或器官等特定族群的細胞
(例如血細胞,即包括紅血細胞、白血細胞、和血小板)。
(4). 專一性幹細胞 (Unipotent),只能產生一種細胞類型;但它具有自行更新屬性,
將其與非幹細胞區別分開。
幹細胞的倫理道德爭議
所謂幹細胞的倫理道德爭議問題,實際上僅限於胚胎幹細胞 (即ESC)的部份,而不涉及其他種類的研究,例如成體幹細胞(ASC),以及新發展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這兩部份。ESC的問題關鍵,在於胚胎幹細胞獲取的過程。依照目前的技術,獲取胚胎幹細胞需要在囊胚 (Blastocysts) 階段時破壞胚胎,以提取內細胞團(ICM)。此步驟在許多反墮胎團體(Pro-life)人士看來,是種生命的破壞,即「殺」掉了一個生命。為了避免倫理道德的爭議,新的獲取胚胎幹細胞技術正在開發中,特別是新發展的「多能誘導幹細胞」,不會產生倫理道德的爭議問題。
胚胎幹細胞、及成體幹細胞的優、缺點可比較如下:
|
胚胎幹細胞
|
成體幹細胞
|
優點
|
.增生能力強
|
.可自體取得,移植時無免疫排斥問題
|
|
.分化能力強
|
.不會產生畸胎瘤 (Teratoma)
|
| |
.無倫理道德問題
|
缺點
|
.可能產生畸胎瘤
|
.增生能力弱
|
|
.有倫理道德的問題
|
.分化能力有限
|
| |
.數量稀少
|
多能誘導幹細胞
至於新發展的「多能誘導幹細胞」(iPS),則是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 (Kyoto University) 的 Takahashi及Yamanako革命性的新發現。他們利用轉錄因子 (Transcription factors) ,OCT3/4,SOX2,KLF4,及MYClf4,把老鼠及人類的「體幹細胞」重新編程 (Reprogramming),而成為類似胚胎幹細胞的「多功能幹細胞」,而能轉變成身體內任何種類的細胞。祗是這方法所使用的MYClf4 是種致癌基因 (Oncogene) 。
2007 年,哈彿大學 (Harvard Stem Cell Institute) 年青的Konrad Hochedlinger 以化學複合物,來取代利用過瀘病毒基因,以作骨髓、血液、及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的手續。2010 年 9月 Oda等以OCT3/4,SOX2,KLF4 (不用致癌的 MYClf4) ,把人類第三個智齒取得的「骨髓基質幹細胞」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重新編程為有 30 ~100 倍高效率的 ”Wise Stem Cells” 。
「多能誘導幹細胞」有許多類似「胚胎幹細胞」的地方,包括形態 (Morphology)、胚胎幹細胞標記的表達模式 (ESC marker expression) 、全盤的基因表達 (Global gene expression) 、後生狀態 (Epigenetic states) ,以及它可以在試管中 (in vitro) 、或在活的有機體中 (in vivo) 演變形成三層 (Layers) ,即「外胚層」(Ectoderm)、「中胚層」 (Mesoderm) 、及「內胚層」(Endoderm) 。
又「多能誘導幹細胞」可
持續不變的作細胞培養增生,且只要得到正碓的指示,它可維持發展成某種特定的細胞,諸如神經、腸道、肌肉、骨骼、軟骨等等細胞。又如果病人本身的基因帶有
缺陷而引起某種疾病時,這缺陷可以修復,而不會干擾到、或損壞其他的基因,且可先證明它已修復後,才開始讓它複製增生。
它也可以用來比較由基因或非基因變壞的情況,指出引起這兩種病症的過程,而正確的使用藥物來治療。病人的細胞可一方面在試管或玻璃試皿中培養、觀察、實驗,同時也可移植到老鼠身上,來試驗它們各方面的互動情況,例如肥胖症 (Obesity) 病人的「下丘腦神經元」(Hypothalamic neuron) 如何與肥細胞 (Fat cell) 互相傳遞訊息;或是患有心藏病病人的肝細胞、肥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如何互相傳遞訊息等。
尋求疾病治療的途徑
研究幹細胞的長遠目標,是把幹細胞移植於體內,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但目前主要的困難是如何引導移植於體內的幹細胞,不管是胚胎幹細胞 (ESC) 或誘導多能幹細胞 (iPS) ,分裂轉化成特定組織細胞,來達到這個目的。
就以年長者腿部淤血的復原,常需較長的時間的例子來說,這種較遲緩復原的原因,是否因為年紀變大而產生一些修補復元能力的缺陷,抑或年長者失去某些「青春」的因素而造成的後果?
哈
彿大學曾經以單獨的年長老鼠肌肉傷口復原的速率,以及把年長及另一年青老鼠的血液循環系統聯繫在一起後,年長老鼠傷口復原速率,來做觀察比較,發現年長老
鼠在後者的情況下,即和另一年青老鼠的血液循環系統聯繫在一起者,復原速率快得多。但如果這年長老鼠和另隻也是年長者的血液循環系統聯繫在一起時,它的復
原速率則沒增快。反之如果受傷的是年青的老鼠,它單獨自行復原的速率,以及把它和年長老鼠的血液循環系統聯繫在一起者來比較,這年青老鼠復原的速率沒因而
延緩。這現象指出年青老鼠血液中存有某種「因素」(Factor),當這「因素」進入年長老鼠受傷肌肉時,會「喚醒」年長老鼠受傷肌肉的幹細胞,而加速傷口的復原。
另外的實驗也證明,當年老動物的器官,接觸到年青者血液時,會恢復 (Restore) 或促進不同組織「祖細胞」(Progenitor cell) 的功能,即不衹上述例子的肌肉組織,而包括脾臟、肝臟、腦部、及心臟等「祖細胞」的功能。這種能夠激發內在的潛力,而增進組織修復的途徑 (Pathway) 或方法,是目前亟需探討及研究的課題。這種能夠增進內在修護組織機能的機制,若能完全了解、掌控後,有天將可以有效的應用在細胞療法 (Cell Therapy) 上。運用幹細胞體內平衡 (Homeostatic) 自我修護的機能,將能維護每個人身體的健康。
此外,就因「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發現,可以較容易的製造某種疾病特有的幹細胞,來試驗藥物對這種特定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所需臨床實驗的規模及實驗期間,將可大為縮減。也就是說這種幹細胞可能用來加速新藥品的發明,也降低研發所需的成本。
結論
目
前我們認為「誘導多能幹細胞」和天生的「多能幹細胞」,比如「胚胎幹細胞」,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它和天生的「多能幹細胞」真正的同異程度,仍在研究觀
察中。同時鑑定那種化學藥品的誘導,會使「誘導多能幹細胞」轉變成某種特定組織的細胞,特別是大規模、多方面的應用,乃是目前的難題 (Bottleneck)。對疾病病理有較深入了解、及病患特徵表型 (Phenotype) 知識豐富的研究性醫院,將可在這方面多加研究和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