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的果實*
摘下的果實*
(*照片由 Michelle Gau提供)
市售成品
市售成品
破布子、破子、樹子、樹籽仔 (Bird Lime Tree、Sebesten-plum、Fragrant
manjack,學名Cordia
dichotoma Forst. f.) 屬於紫草科 (Borage Family,Boraginaceae),破布子屬 (Genus Cordia)。破布子屬約有 250 至300種 (Species),主要分佈於温暖的地區。台灣原產 (Native) 有兩種,為「台灣破布子」,或叫「金平氏破布子」 (C.
kanehirai Hayata 或C.
aspera G. Forst.
subsp. kanehirai (Hayata) H. Y. Liu)、以及「破布子」(C.
dichotoma)。6
「台灣破布子」為落葉小喬木,葉子披針形至卵形,兩面被毛;花白色,花萼具10條明顯縱稜,它僅見於蘭嶼和恆春半島的樹林中。7而它也常和菲律賓的「呂宋破布木」(C. cumingiana Vidal) 產生混淆,7,8,10 即有些人錯把「呂宋破布木」認為是「台灣破布子」。9 事實上,「台灣破布子」的葉子較為狹窄。10 「破布子」則為落葉中喬木,葉披針卵形至寬卵形,僅有背面脈上被毛;花黃白色,花萼無稜,產於全島低海拔向陽森林中;7核果近球形,直徑約1 公分 ,可食,無毛,具大量的粘液質。
「破布子」原產於台灣、琉球、馬來西亞、南中國,印尼、巴基斯坦等,1 也是台灣古老的作物,俗稱「樹籽仔」,曾是佐飯佳餚。但是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這種鄉間野味一度被人淡忘。近年來由於淡食及素食的興起,大家反而有返璞歸真的想法,重新發現破布子的價值,而帶動食用破布子的熱潮。台灣產於低海拔約1,100公尺 之處,而以台南縣之南化、玉井、楠西、六甲 、大內、東山,及嘉義縣大埔、義竹等山區鄉鎮生產最多。2 破布子在煮得稀爛時,它們就會一個個爆開,所以台語叫「破子」或「破布子」。3
台灣於每年六、七月間果實成熟時採摘。先泡在水中洗淨、取去枝梗,在鍋中煮約 40 至 50 分鐘。煮熟後,撈起趁熱攪拌,至果肉破裂半糊狀,並於攪拌過程當中,一邊添加食鹽,而後置於碗中壓縮、醃漬十天,即為成品。所加的鹽必需適量,鹽太多會太鹹,太少則無法凝結成塊。5 攪拌時,也可加上味素、大蒜、薑等調味料。另一個做法是粒狀成品,同樣煮上約 40 至 50 分鐘,撈起瀝乾,以蔭油浸漬,分裝於小容器,冷藏即可。至於做完破布子後留下黏糊糊的器具,要用剪下破布子果實後的枝梗來清洗。因它的枝梗最適合洗淨果實的黏液。11
破布子含高纖維,製為成品後,鹹中帶澀,可去油膩,促進消化,味道絕佳,為早餐稀飯、佐餐佳餚,或做魚、肉烹飪的佐料,煎蛋等,是家庭開胃小菜。果實也可做高級醬料的原料。它的木材可做房屋的建造、及農具用。
破布子藥效分為四部份:樹皮主治子宮頸炎、久年傷、肺出血、下消;根可止汗、高血壓;果實具鎮咳、緩下劑、解毒、整腸之功效;5 葉子可治感冒、中暑、食滯、消化不良、及腹瀉。4 在芒果盛產期,因吃太多芒果,有些人會產生過敏或長瘡,可吃破布子來「解毒」。因此一到芒果產期,也就是破布子成熟期。5 造物實在神妙,自然界裏很多都是搭配好的,一物剋一物,毒藥與解藥常常並存;而上面提過,破布子的枝梗,最適合洗淨果實的黏液,也是很奇妙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