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 星期四

 

台灣蒟蒻 (Taiwan Konjac)                                                      黃慶三 (03/30/2005)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24/07/taiwan-konjac-03302005-amorphophallus.html

 

蒟蒻 (Amorphophallus konjac) (Public Domain)

 

 

約一年半前,當華府美國植物園 (U.S. Botanic Garden Conservatory) 的一株「巨魔竽」(Titan Arum,學名 Amorphophallus titanium) 開花時,筆者就以《世界上最大的花—Titan Arum》為題介紹這種奇葩。這種俗稱「惡臭先生」(Mr. Stinky) 或屍臭花 (Corpse Flower) ,目前最高的記錄是二OO三年五月德國波昂植物園 (Bonn Botanic Garden) 所開九呎高的一朵,球莖 (Corm) 一百五十六磅。難怪它有「世界上最大的花」的美譽。它屬於天南星科 (Aroid Family),魔芋屬 (Amorphophallus genus。這個屬名Amorphophallus 原意不雅,所以就不說明了)

 

「巨魔竽」和我們熟悉、常做成果凍的「蒟蒻」同科、同屬,只是不同種 (Species) 而巳。所以魔芋又稱蒟蒻。天南星科有好幾種植物是重要的食物來源。例如竽頭 (Taro,學名 Colocasia esculenta),象薯 (Elephant Yam,學名A.paeoniifolius即蒟蒻的一種),「蒟蒻」(Konjac,學名A. konjac),可可薯 (Cocoyam,學名 Xanthosoma sagittifolium),巨薯 (Giant Yam,學名Cyrtosperma merkusii) 等。

 

魔芋屬約有 130 種,主要分佈於熱帶、亞熱帶。也許許多台美人不一定知道,台灣也有四個原生種 (Native)。其中兩種更是台灣特有種 (即原來只有台灣才有的植物)。這四個原生種:

 

(1). 一為「台灣魔芋」(或稱爲亨氏蒟蒻、亨氏芋、石薯、山薯,學名A .henryi),為台灣特有種,通常年年開花,花期在四至五月之間;

(2). 二為「密毛魔芋」(或叫密毛蒟蒻,學名A. hirtus),也是台灣特有種,可能隔年才開花。大花苞頂端有長圓錐狀附屬物,上面佈滿紫色毛,所以中文才稱爲「密毛魔芋」;

(3). 三為「東亞魔芋」(學名A. kiusianus),分佈於台灣、日本、及中國;

(4). 第四種為「疣柄魔芋」(Elephant Yam,或叫雷公銃、巨花蒟蒻、南天星,學名A. paeoniifolius),分佈於東南亞。因它的葉柄上有疣狀突起,所以中文才稱為「疣柄魔芋」;而種名拉丁文為paeoniifolius是因葉子類似牡丹的緣固。在台灣地區,疣柄魔芋僅屏東縣有採集記錄,族群數量稀少。

 

至於大家比較熟悉、台灣也有農業種植的「蒟蒻」(Konjac,日語 ”konyaku”,學名A. konjac),則不是台灣的原生種。

 

台灣特有的「台灣魔芋」和「密毛魔芋」生長於台灣北迴歸線以南,高雄的壽山、柴山為其主要族群分佈地之一。但2002年前,台中縣太平市頭汴坑山區,發現了兩株台灣魔芋。這可能是台灣魔芋最北限的新記錄。「密毛魔芋」的花可說是台灣的大王花,因為它的花是台灣地區現有植物中花形最高大的。「疣柄魔芋」的花高約二十至三十公分,直徑則有二十五至四十公分之譜,所以它是台灣最大(直徑) 的花。

 

台灣的「東亞魔芋」則較普遍,分佈的地區也較廣。它主要產於台中縣谷關八仙山地區、及太平市頭汴坑山區。例如太平市附近的車籠埔,潭底農路,中埔產業道路等山區,都有「東亞魔芋」的群生地。因為「東亞魔芋」的數量較多,所以觀察、研究的資料也比較豐富。「東亞魔芋」性喜淺山坡、向陽、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尤其落葉有機質豐富的地帶。當土壤溫度及濕度漸升之時,為其適當生長季節;而入秋 (九月) 其植株即漸凋零,待來年春雷乍響之時,才又由地底竄出。所以「東亞魔芋」又有雷公銃、雷公屁、通天長鎗、臭狗鞭等的別名。當春雷乍響之時,蟄伏的魔芋大花苞 (包括Spathe Spadix,合稱 Inflorescence) 就由地底冒出,猶如一支長槍,所以才稱爲「雷公銃」、「通天長鎗」;又因它的花「香」有如魚腥或腐臭的肉類,所以又有「雷公屁」、「臭狗鞭」之俗名。魔芋的栽培,除了土壤需有豐富的有機質外,所用的肥料要含有較高的磷肥 (比如 15-30-15),以增進球莖的生長。

 

魔芋屬只有一張巨大的複葉,而複葉又分裂成許多小葉子。葉子製造的養分,就貯藏在地下的球莖裏。成熟的魔芋,當它貯存了足夠的養分,這個巨大葉子就凋謝消失,而在一、兩個月的冬眠後,淡綠像支竹筍的花苞就冒出地面而開花。因為開花、結果需要極多的養分、能量,所以魔芋屬大都有隔年開花的習慣。當球莖成熟、夠大,而花苞還未長出以前,就是魔芋或蒟蒻採收的適當時機。例如蒟蒻 (Konjac) 種了五年後,球莖可長至手掌般大即可採收。魔芋的球莖含有頗高的植物鹼 (Alkaloids),有毒,所以不能直接食用。我們食用的蒟蒻,則是魔芋的球莖切片、曬乾、磨粉,並加石灰,把植物鹼除去後,所製成的產品。

 

我們熟悉的蒟蒻是前一陣子在東方超市常見的果凍。但因曾有小兒、老人食用時不小心而有噎住了的危險性,所以目前似乎東方超市都很少看到了。其實許久以來日本食品蒟蒻,就是由魔芋A. konjac 的球莖所製成的,而做成 “konyaku” 麵條、豆腐等等食品。A. konjac 的球莖約含有 87% 的水分, 13% 的固体質。而固体質中, 70% 為菊甘露聚糖 (Glucomannan)30% 為澱粉。

 

菊甘露聚糖是一種水溶性的纖維,沒有卡路里 (Zero calories);而乾燥粉狀的菊甘露聚糖加水後,可膨脹 17 倍,所以它常做成膠囊 (Capsules),而在飯前  45 60 分鐘前以水吞食兩、三顆;或做成粉末,每次食用 100 公克 (Gram) 左右。因它加水後可膨脹許多倍,所以容易把胃添滿,而有飽足的感覺,以為瘦身的方法之一。因它是一種水溶性的纖維,所以也會減少便秘的情況。此外據說它又有減低膽固醇、調節血糖的可能性。所以健康食品店常有菊甘露聚糖膠囊或粉末出售。台灣除了果凍外,則又製成各種素食成品,例如各種風味的蒟蒻干,素貢丸,魷魚羹,花枝等等。

 

魔芋花的特殊臭味,是為了吸引喜食動物腐屍的昆蟲來傳粉。當魔芋花成熟時,花体的溫度會昇高。例如上述「巨魔芋」花序的溫度,可從華氏六十度昇高至九十度之多,好把花「香」隨風飄送得更遠 (可至一哩、一哩半外) 吸引甲蟲前來傳粉。高雄壽山就曾觀察到在台灣魔芋花苞上有全身沾滿魔芋花粉的背斑閻魔金龜 (一種食糞性金龜,學名 Onthophagus taurinus White)。傳粉成功結成的果實,依種類的不同,成熟後有紅色、藍色、白色、橘黃等顏色。

 

台灣四個原生種中,疣柄魔芋結成紅色或黃色的果實,其他三種則為藍色。成熟的果實掉在地上後,就會長出新株。有人認為它可靠鳥類的啄食而把種子傳播更遠,但這可能性仍不確知。台中縣太平市有位農家的雞隻,曾因誤食魔芋果實而導致死亡。台灣的疣柄魔芋尚無結果 () 的記錄,但它的球莖會衍生許多小塊莖,可行無性繁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