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台灣榔榆、紅雞油 (Lacebark Elm)

 

台灣榔榆、紅雞油 (Lacebark Elm)                    黃慶三 (09/11/2024)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24/09/lacebark-elm.html

【筆者註:2022 年,筆者曾以《荷蘭榆樹病 (Dutch Elm Disease--DED) 》一文,1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22/09/dutch-elm-disease-ded.html

記述自從 1920年代,從法國就己引進美國的荷蘭榆樹病,當1973年傳播至美國西岸時,總共約有 4仟萬株的美國榆樹 (American elm,學名Ulmus americana) DED而死亡。至1976年時,全美國原有的、都會中做爲行道樹的77百萬株美國榆樹,祗剰下不到一半,實為美國榆樹一大浩劫。目前除了利用較具抵抗力的亞洲品種雜交,來產生新的栽培種外,離體培養的技術,也是頗具希望的方法。而這亞洲品種、原生於台灣的榔榆,別名紅雞油 (Lace bark elm ,學名U. parvifolia)、及西伯利亞榆樹家榆 (Siberian elmDwarf elm學名U. pumila) DED的抵抗力最强 2本文則描述這原生於台灣的榔榆這樹,以供參考。

 

台灣榔榆植株
台灣榔榆樹幹

                                                                                                                                      台灣榔榆葉子及翅果

榔榆、紅雞油 (Lacebark Elm ,學名Ulmus  parvifolia) 榆科 (Ulmaceae),榆屬 (Genus Ulmus) 分布在台灣、韓國、日本、及中國。它有兩個品種,即台灣榔榆 (Ulmus parvifolia "Taiwan")、及北海道榔榆 (U. parvifolia "Hokkaido" ) 。種名parvifolia 指它的小葉子,2 2 公分 (cm) 長,1公分寬。

原生於台灣的台灣榔榆高可達40 50 英呎  (偶而高達 70英呎) 2  而北海道榔榆有時稱為公主 (Princess elm) ,它在5年之間可長至1英呎高;30年則可達3英呎高,加上細小的葉子,爲理想的盆栽植物。2台灣榔榆的別名紅雞油,是因木材紅褐色,有油臘的感覺而來。由於突變 (Sports),有幾種矮生品種,即小葉榆,它們的生長速度比普通的榔榆樹慢,但它能產生更細的細枝,而常被用於盆景。3

 

台灣榔榆分佈在台灣全島溪流沿岸、和山脊的低海拔森林和灌木叢。它是落葉喬木,幹皮灰紅褐色,不規則雲片狀剝落,突出的小褐點是呼吸用的皮孔。4單葉互生,橢圓或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材質堅韌,為建築、車輛、家具之良材,亦可供園林及盆栽觀賞。橢圓形翅果,前端有小缺口,種子在中央突起,形如小飛盤。4 它有數個栽培品種,常見者如曙光榆(U. parvifolia cv. Aurea),萌芽期葉黃白色,後具覆白輪;五彩榆(U. parvifolia cv. Rainbow),葉具彩斑,嫩果可食,樹皮入藥,甘寒無毒,用能利水、通淋、消腫等。5

 榔榆對荷蘭榆樹病 (Dutch Elm Disease) 有良好的抵抗力。荷蘭榆樹病是一種由樹皮甲蟲傳播的致命真菌疾病。對日本甲蟲 (Japanese beetle)、及榆葉甲蟲 (Elm leaf beetle) 也有良好的抗性。2榔榆偶爾出現的疾病包括枯萎、腐爛、潰瘍病和葉斑病。當受到雪、冰或風的壓力時,樹枝容易折斷。許多園藝店 (Nursery) 常把台灣榔榆,和劣質的西伯利亞榆樹、或家榆 (Siberian elmDwarf elm學名U. pumila) 混淆。西伯利亞榆樹生長迅速、疾病纏身、壽命相對較短、木質脆弱。

台灣榔榆喜全陽或半遮陰,USDA Zone 5B – 10A。通常以插枝或壓條法 (Layering) 繁殖。以盆栽而言,爲了保持它的小葉及矯小植株,別使用太多氮肥。鑽蛀蟲 (Borer) 和咀嚼昆蟲 (Chewing insects) 似乎是影響這種植物的唯一害蟲。土壤過於潮濕的幼樹幹上可能會出現潰瘍病 (Cankers)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