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復活節百合」的由來 (The Origin of Easter Lily)

 

復活節百合」的由來 (The Origin of Easter Lily)    黃慶三 (11/06/2020)

[前言;「蔬果園藝交流在美洲」的版主 Sunny Growers見到不久前 po 上《清明花 (Easter Lily Vine) 》時,曾提到復活節百合 (Easter Lily) 就是原產於台灣及琉球的「麝香百合」(日文「鐵砲百合」) 。他提問說,這原產於台灣及琉球的「麝香百合」怎會變成西方基督教的「復活節百合」? Here is my 2-cents. 有興趣的話,請見 

https://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589450004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454728011467657702/6154059679739613937]

 

基督教「復活節」(EasterResurrection Sunday,四月的第二個星期天) 的節慶裡,教堂聖壇會以「復活節百合」(Easter lily學名 Lilium longiflorum) 來佈置,以慶祝耶穌的復活。而這復活節百合」,就是原產於台灣及日本琉球的「麝香百合」,日文稱為「鐵砲百合」。


                                                                                                                                                   復活節百合
                                                                                                                             聖壇上放置復活節百合
                                                                        

 復活節百合」,在基督教裡 (尤其美國),成為耶穌復活的像徵。復活節百合的鱗莖埋在地下,好似代表耶穌死後埋在墳墓裡。但這鱗莖會萌芽、茁長、又開出芬芳潔白、喇叭形的百合花,似乎在宣稱耶穌死而復活的神蹟。特別是這個鱗莖會每年週而復始,永不止息的生長、增生,更影射它無窮的生命力,代代藩衍、澤及普世眾生。喇叭型、無瑕、清新的白色花朵,猶似加百列天使長 (Angel Gabriel--負責為神傳訊息的天使長) 號角在督促、喚醒還未醒悟、歸家的迷羊。

                                                                   耶穌復活   (Noel Coypel, 1700) (照片來源 Public Domain)
                                       耶穌復活 (Hendrick van den Broeck, 1571-1572) (照片來源 Public Domain)

在拙作:《台灣百合 (Formosan Lily) 》,(https://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588716164, Or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19/12/formosan-lily.html ) 曾簡述麝香百合」如下:

 

麝香百合、鐵砲百合 (Easter lily,學名L. longiflorum  var. longiflorum) 從日本九洲、琉球群島、分布到台灣外島的彭佳嶼、龜山島與蘭嶼為止。而糙莖麝香百合 (Longflower Lily學名L. longiflorum Thunb. var. scabrum Masamune) 為復活節百合的變種,也是台灣原生種。它們的不同為粗莖麝香百合莖被短毛,復活節百合的莖則光滑無毛糙莖麝香百合天然分布於東亞島弧,從日本、琉球群島、台灣本島、到菲律賓。糙莖麝香百合,花純白,又香又大。台灣原產在北部和東北部,由海岸到海拔 600公尺以下的地區。例如台北縣石門鄉麟山鼻 (台灣最北端的岬角之一的海濱,原本是北台灣糙莖麝香百合分布最多的地點,但在遊客濫採下,花況已大不如昔。」

 

但由於原產台灣及日本琉球的「麝香百合」或「鐵砲百合」的傳播,而成為基督教復活節百合」的原因,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 (Lilium longiflorum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lium_longiflorum)略述如下:

 

麝香百合」或「鐵砲百合」在1777年被旅日的瑞典植物學家屯見里 (Carl Thunberg) 所記錄。它的球莖在 1819 年先被帶至英國,而後於 1853 被傳教士和水手帶至英屬百慕達。1880 年代有位女仕把一批種球從百慕達帶回費城,而大受歡迎,很快的成為復活節的節慶主題花。19世紀末,百慕達曾為復活節百合輸入美國的主要生產地。

 

然而在1898年,一種病毒完全毀滅了百慕達的百合產業。日本取而代之成為復活節百合的主要生產國,每年曾外銷三千萬種球至美國,直到1941年日本攻擊珍珠港而中斷。事實上,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退伍老兵Louis Houghton買了一箱種球到奧勒崗州,從此復活節百合在美國落地生根。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從溫哥華到加州長灘的整個太平洋西岸,約有1200家廠商種植百合。但如今只剩約十家廠商仍在生產復活節百合,生產美國市場上約95%的復活節百合。

            

聖經裡有多次提起「百合花」,例如舊約《列王紀上》(1 Kings) 7:22--百合花形狀的柱頂安在銅柱頂上。 這樣,造銅柱的工程完成了。而《雅歌》(Song of Solomon) 更多處提起了百合花,因「它是一本愛情的歌集,以詩的體裁描寫一個男子和一個女子互相傾訴愛慕之情。」

 

例如《雅歌》2:1--我是沙崙的野玫瑰,是山谷裏的百合花。2:2--我的愛人在女子中,正像荊棘裏的一朵百合花。2:16--我的愛人是我的,我是他的。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羊群,4:5--你的雙乳像一對羚羊,像孿生的小鹿在百合花中吃草。5:13--他的兩頰像花圃那樣可愛,種滿了香草。他的嘴唇像百合花,給沒藥汁潤濕了。6:2--我的愛人到自己的園子去,花床盛開著鳳仙花。他在那裏牧放羊群,採摘百合花。6:3--我的愛人是我的,我是他的;他在百合花叢中牧放羊群。

 

在基督教裡,百合花涵蘊著教義上似乎淺近、卻是頗為深奧的哲理。新約《路加福音》12:27,耶穌說: 「看看百合花怎樣生長吧。它們既不工作又不縫衣,可是我告訴你們,甚至像所羅門王那樣的榮華顯赫,他的衣飾也比不上一朵野花那樣的美麗。」


所羅門王的王袍 (Vassil, 2008)

(照片來源 Public Domain)


中世紀時期的基督徒常拿「聖母百合」(Madonna Lily ,學名L. candidum)來供奉聖母瑪利亞 (種名candidum 意為純白色),而得到這個「聖母百合」的名稱。「聖母百合」可能在3,000年前就被種植、培育。

 

基督教「百合花」的由來,有幾個傳說。最早的傳說是當亞當和夏娃因犯罪而被上帝趕出伊甸園時,夏娃因悔恨流了淚。這些淚珠滴在地上,而長出了百合花。


亞當和夏娃犯罪,被逐出伊甸園

(Sistine Chapel—by Michelangelo, 1509)

(照片來源 Public Domain)


 《路加福音》1:26-38 描述天使長加百列「聖母領報」或「天使報喜」(Annunciation) 的故事。這故事述說天使向童女馬麗亞 (Mary) ,將由聖靈 (Holy Sprit) 懷胎耶穌基督的故事。以後一些畫家就依就聖經的敘述,想像、描畫這個「聖母領報」或「天使報喜」的一幕,天使手中獻給馬麗亞的白色百合,就象徵聖母的童貞。


                                                                         天使長加百列「天使報喜」(Leonardo da Vinci, 1501) 

                                                                 (照片來源 Public Domain)

                                                                        天使長加百列「聖母領報」 (Paolo de Matteis, 1712)
                                                             (照片來源 Public Domain)

  

在耶穌被出賣的前一晚,他在橄欖山的客西馬尼園 (Garden of Gethsemane) 迫切的禱告,希望上帝把這 (被釘十字架的) 苦杯移去。依據《路加福音》22:44,「在極度傷痛中,耶穌更懇切地禱告,他的汗珠像大滴的血滴落在地上」。當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埋葬、三天後時復活時,人們認為復活節百合就從耶穌祈禱時,所滴下的汗珠長出來。因此復活節時,在基督教教堂內,環繞聖壇的高壇 (Chancel,為牧師及唱詩班所據的地方),就常以百合花裝飾。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祈禱(Heinrich Hofman, 1886)  

                                                             (照片來源 Public Domain)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祈禱 (El Greco, 1590)
                                                               (照片來源 Public Doma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