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4日 星期五

靛藍和牛仔褲的故事 (The Story of Indigo Dye & Denim Jean)

 

靛藍和牛仔褲的故事 (The Story of Indigo Dye & Denim Jean)

  黃慶三 (12/04/2020, 08/19/2023 Rev.)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20/12/indigo-dye-denim-jean.html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454728011467657702/6178740241149611402

木藍 (Indigo) (Wikipedia)
台灣特有種馬藍   (US Nat’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8
蓼藍 (Wikipedia) 
 歐洲菘藍 (Wikipedia)

金屬鉸釘 (Rivets) 牛仔褲

靛藍的生產 (French West Indies, 1667)


  

木藍 (True indigo,學名Indigofera tintoria),豆科 (Bean familyFabaceae),槐藍屬 (Genus Indigofera)。它的葉子含有靛苷或尿藍母 (Indican) 是最初用來生產靛藍 (Indigo dye) 這種深紫藍色染料的植物之一。Indigo 這字眼來自羅馬文 indican,意為來自印度。事實上,木藍過去被廣泛栽培種植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因此無法確定它的原生地,惟它已歸化於熱帶、亞熱帶亞洲,及部份的非洲。木藍又供藥用,依據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莖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根也可清熱解毒,止痛。1 它喜全陽,耐旱耐濕,USDA Zone 10 12,極易繁殖,有羽狀複葉,小葉913枚。蝶形花冠,花為淺紅色居多,總狀花序。

 

人們所熟悉牛仔褲 (Jean) 特別的藍色,就是用靛藍所染。這種紫藍色染料是種古老的染料。埃及古物指出這種染料在公元前1,600年就已存在,但2016年,在秘魯西海岸 Huaca Prieta 這地方,發現一塊 6,000年前,就使用南美洲原產槐藍屬植物 (Indigofera spp.) 靛藍所染的棉布。2 這是目前已知最早使用靛藍染色的布料,所以人類可能更早就知曉如何利用某些植物製作、使用這種染料。這些植物最重要的就是木藍 ( True IndigoIndigofera tintoria)

 

靛藍這種染料並不真正存在於植物本身,而是經過好幾個步驟,把原來存在於植物的靛苷或尿藍母淬取、加工、轉化成靛藍而來。這一系列的步驟,數千年來並沒改變。最重要的一環是把切碎的木藍葉子 (葉子含有最多的靛苷,24%),置於發酵桶,加入Indimulsin 這種酵素,把靛苷水解成吲哚酚 (Indoxyl) 及葡萄糖。

 

這時二氧化碳會被釋放出來,而桶內的水解液體會呈渾濁的黃色。約14小時後,水解液體將被移置於第二個桶子,並以木杓攪拌,使空氣進入,把吲哚酚氧化成靛藍素 (Indigotin)而沈澱於桶底。上面的澄清液虹吸去除後,沈澱於桶底的靛藍素就移至第三個桶子加熱,停止發酵。經過瀘、除去雜質、並乾燥成濃稠的糊狀物或粉末而成。出售的靛藍是粉末狀 (100% 靛藍) 或液態 (20% 靛藍)靛藍主要用於染棉布、棉紗,也可染羊毛、絲綢;地毯、手工藝品也常應用。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是第一位歐洲人仕描述印度人如何製作這種染料,但這種染料直到 16世紀時,才由印度及爪哇進口至歐洲。3 木藍的葉子先經發酵,這程序會散發有似屍體腐臭的味道。此外,歐洲的藍色染料原是使用歐洲本地產的菘藍、歐洲菘藍WoadDyer's woad 學名Isatis tinctoria)所製作 (請見下述) ,由印度進口的木藍靛藍染料,當然威脅到藍色染料製造業者的投資和已佔有的利益,因而觸發一場抹黑攻擊(Smear campaign)。

 

他們向染織業者謊説印度進口的木藍靛藍染料會破壞所染的衣物,又「謠傳」男人如果接觸到製作這種染料的植物,會變成性無能。歐洲國家的政府也了解原因、並「接受」這些傳聞。例如德國從1577年禁止這種「魔鬼的染料」(Teufelsfarbe--The devil’s dye) 進口超過了 100年;英了國則從15811660年禁止它的進口;法國的亨利四世於1598年禁止它的進口,甚至於1609年頒令,將處決使用這種進口染料的個人。3

 

但是進口染料所染成紡織品的色牢度 (Color fastness--經受外部因素,例如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水漬、汗漬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 可挑剔,所以18世紀時,印度的木藍靛藍在歐洲風行一時。過去古印度曾出口木藍靛藍染料至古埃及、希臘、羅馬;而一些文明國家,例如中國、日本、美索不達米亞、埃及、英國大帝國、中部美洲、秘魯、伊朗、甚或非洲一些國家,以前也都使用這種染料。

1342 年,跨大西洋奴隸貿易還未建立之前,葡萄牙人曾詳細記錄了西非的紡織生產、織物染色和布料貿易。數百年後,當該地區的人們被迫爲奴隸,販賣至美洲時,他們也將靛藍種植、染料製作的知識帶到了美國。於是這種種植及染料製作的知識,由奴隸們應用於原生於美國的卡羅萊納靛藍 (Indigofera caroliniana) 及紫花靛藍 (I. lespotsepala)4 而南卡羅來納州 (South Carolina) 靛藍作物的商業種植的成功,還得歸功於伊麗莎·盧卡斯·平克尼 (Eliza Lucas Pinckney)

 

1740年當伊麗莎才 18歲時,她指示奴隸們種植當時任州長的父親送來的、來自加勒比海或西印度群島的品種野木藍 (I. suffruticosa)。這種野木藍能生產更多的染料,而成為首選的生產植物。她以靛藍作物作為嫁妝,嫁給了查爾斯·平克尼 (Charles Pinckney),他們也與其他種植園 (Plantations) 主分享了他們的種子。

 

這種勞動密集型靛藍的生產,取決於被奴役的非洲人勞力,以及原先對靛藍製作的經驗和知識,於是靛藍染料產量猛增。在酷刑的脅迫下,被奴役的人們提供了知識和勞動力,使地主們 (Slave owners) 變得富有,但也讓許多被奴役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1775 年,南卡羅來納州每年出口超過 100 萬磅的靛藍。那時靛藍也常被稱爲藍色金子 (Blue gold),可替代錢幣 (Currency) 使用。4所以這些奴隷當時也被美名為黑象牙(Black Ivory)

 

目前有些卡羅來納州、南羅來納州非裔美國人,甚或一些白人,認爲這是他們過去頗具歷史意義的傳統 (Heritage)。因此,該地區的一些農民、紡織染色師和織物藝術家,正在倡導靛藍作為取代石油染料的可持續性 (Sustainable)、再生性 Regenerative) 的替代品。 隨著越來越多的居民了解靛藍的重要性,他們開始種植這種植物,並嘗試其多種用途。隨著農作物的複蘇,例如南羅來納州沿海地區 (俗稱 “Lowcountry” “Low country”,過去曾經以其奴隸制農業財富、稻米、和靛藍而聞名。從人口結構來看,目前仍然以非裔美國人社區為主),正處於意想不到的靛藍藍色復古」風尚之中。4

 

過去工業革命時,許多工人穿著藍染工作服,引致更多靛藍染料的需求,加上李維·史特勞斯Levi Strauss)在 1853年在美國舊金山創立了生產牛仔褲的李維斯特勞斯公司 (Levi Strauss & Co) 。雅各·戴維斯 (Jacob Davis) 是斯特勞斯的一名客戶 (本業是裁縫),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條 (Rivet) 粗布斜紋褲,在容易破損的口袋、拉鏈處加上釘,這就是後來李維·斯特勞斯店裡出品的藍色牛仔褲。二人在1873年為這種新式褲子申請了專利,頗受歡迎,也促成靛藍染料的大量需求但因使用植物淬取這種染料費時費事,且會造成污染的問題,如果能以人工合成,將是一大盛事。

 

化學家們開始尋求人工合成這種染料。1870年德國化學家拜爾 (Adolf von Baeyer) 研究靛藍的化學組成,而於14年後發明了人工合成靛藍。他因發明人工合成的方法,而於1905年得到諾貝爾獎。3 1890年瑞士的教授休曼(Karl Heumann)另闢溪徑,改用別的合成方法,1897 年德國化學巨擘 BASF公司放棄了拜爾法,改用休曼法進行生產。1901 年德國的福萊格(John Pfleger)又改良了休曼的方法,而有諸多優點。目前靛藍幾乎全是由人工合成,不過仍有少數人堅持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才用木藍這種植物來染色

 

過去用來製作紫藍色染料的植物 (藍染植物),除了上述的木藍外,還有下列三種:

 

(1). 馬藍山藍Assam indigo ,學名Strobilanthes cusia),是一種爵床科(Acanthus familyAcanthaceae),馬藍屬 (Genus Strobilanthes) 草本植物,它的枝椏可用來淬取深藍色染料。這染料加入薑黃(Turmeric學名Curcuma longa),可製成綠色染料;加入紅花Safflower學名Carthamus tinctorius),可製成紫色染料。因它含有 0.4 1.3%的靛苷,經水解、氧化後,可製成靛藍這種深紫藍色染料。

 

它的葉和根可入 () 藥,清熱解毒、抗病毒、涼血、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稱為「板藍根」。5 板藍根其實不只指一種植物,它可以是馬藍的根莖,或是北方的十字花科植物菘藍。6 除了藥用,馬藍是早期臺灣所使用的藍染植物的原料之一,因而現在仍有大量的族群逸生野外。臺灣中、北部,尤以台北附近極為常見。台灣特有的台灣馬藍 (Pink Strobilanthes學名S. formosanus) 能製作藍色染料。

 

 (2). 蓼藍、靛青(Japanese indigo,學名Polygonum tinctorium Syn. Persicaria tinctoria),蓼科(Buckwheat familyPolygonaceae),蓼屬 (Genus Polygonum) ,原生於歐洲東部及亞洲。一般作染料用的是它的葉,葉子含有靛苷或尿藍母,這種天然的藍色色素,遇水就會分解,氧化後就會變成靛藍。

 

它曾是亞洲東部重要的染料,直到印度的木藍染料引進後,特別是人工合成的靛藍進口後,蓼藍現在已經幾乎都沒有栽培作染料了,但它也可作藥用,有解毒、解熱與殺菌的功效。唯目前小型、手工 (Home made) 做靛藍的方法,不用古代第一步發酵的方法,而是用溫水或熱水把新鮮的葉子 (不曬乾) 泡出 (Soaked) 色素,加空氣攪拌 (Aerated) ,然後加氨 (Ammonia) 或鹼,把 pH 提高至9後,把靛藍沈澱分離,類似古代印度利用木藍 (True indigo) 來淬取的方法,葉子不必曬乾。7

 

有句成語「青出於藍」,源由荀子 (約公元前 316年至235) 的《荀子勸學篇》:「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古時候人們稱「藍色 」為「青色」,而成語中的藍字即指「蓼藍」這種植物。這成語的原意是指蓼藍能提煉出藍色,卻比蓼藍本身更藍,所以原指人經學習才能變得更優秀,但目前常用來指後輩勝於前輩,或弟子勝於老師

 

(3). 菘藍、歐洲菘藍WoadDyer's woad 學名Isatis tinctoria),屬十字花科 (Cabbage familyBrassicaceaeor Cruciferae) 植物。莖、葉可以做藍色的染料,根可入藥,即「板藍根」,有清熱解毒,去火潤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5

 

上面提到李維·史特勞斯在 1853年在美國舊金山創立了生產牛仔褲的李維斯公司,以靛藍染料染色、並加上金屬 () 鉸釘 (Rivets) 而創出更耐用的工作階層 (Working men) 的「牛仔褲」(Blue jeans)取得專利而大受歡迎。1934年,為女仕設計的「工作服」(Lady Levi’s) 也開始上市。牛仔褲 」不祗促進靛藍染料的需求,爾後也逐漸推出不同的設計,有些甚至成了「時髦」(Fashion) 的裝束,或代表特別意義的服飾。

 

牛仔褲 (Denim jean) 這英文字的Denim Jean,其原出處略述如下。牛仔褲是用一種厚而粗之斜紋棉布「嗶嘰」(Serge),即所謂「牛仔布」(Denim) 裁製。斜紋布「嗶嘰」的法文 sergé de Nîmes,意即「來自尼姆的嗶嘰」(Serge from Nimes--Nimes為法國南部的尼姆市),因為那個時代,紡織品常以第一個紡成的城市來命名。因此 “de Nimes” 成為英文的 “Denim”。而 “Jean” 這英文字則源自意大利熱那亞 (Genoa) 這城市的法文Genes

 

原先尼姆市的紡織業者,想彷造意大利熱那亞出名的燈心絨布 (Cotton corduroy) 所做的褲子,但卻無法織出燈心絨布。幾經試做,並沒成功,卻錯有錯著的織出「牛仔布」,即斜紋布「嗶嘰」8 而熱那亞所織的燈心絨布稱為 Jean Jeane (上述的法文Genes”) 5兩字合在一起就成「尼姆市的燈心絨布」(即英文 “Denim jean”) 。牛仔布紡織時,緯線 (Weft woof,即橫經之線) 穿過二絛或更多經線 (Warp) 而成,所以布料頗堅牢,可做牛仔褲。經線以靛藍染色,緯線則不染,因此牛仔布的一面為為藍色,另一面則是白色。

 

1950 年代以前的美國,牛仔褲 」原稱 “Waist overalls” (衹穿至腰部的工作褲) ,或簡 “Overall” ,通常只有藍領工人才穿它。但1950 年代,牛仔褲 」的文化卻在美國時興起來,變成有種「爆炸」(Exploded) 性的「尚」。先是好萊塢的名星占姆士迪恩 (James Dean)、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及瑪麗蓮夢露 (Marilyn Monroe) 在幾片電影上穿戴牛仔褲 」而演飾為「壞蛋」或「不合時宜的人」。

 

1955 年占姆士迪恩《養子不教誰之過》(Rebel Without a Cause),描述一名青少年在新到洛杉磯後轉入新高中,認識了一名好友及女朋友後的故事。1953 年馬龍白蘭度《飛車黨》(The Wild One) 中扮演反叛的摩托車幫派領袖約翰尼·斯特拉伯勒,成為大眾流行文化中一個永恆的經典形象。1961年瑪麗蓮夢露主演的《亂點鴛鴦譜》或《不合時宜的人》(The Misfits) ,一群不合宜的人,在上演一場像是鬧劇,但也可能是悲劇的故事。

 

此後,1950年代「垮掉派文化」(Beat culture)的反文化和反唯物主義的披頭族Beatniks、及1960 1970年代的反抗習俗和當時政治的年輕人嬉皮Hippie  hippy),都穿上「牛仔褲」,並持續表達他們的「反叛」精神,而成為年青人反文化的像徵。所以1970 年代的「牛仔褲」,成為年青人反抗當時「權威」 (Authority) 及「行為準則」(Code of behavior) 的抗爭形象。1960 1970年代正是美國一大群「嬰兒潮」 (1946 1964出生的 ”Baby Boomers”) 長大成青、少年的時代。有趣的是原是代表「反叛」精神的裝束,1980年代卻轉變成美國 (年青人) 日常的衣服行頭 (Wardrobe) ,因為他們的祖父母、及父母認為穿著「牛仔褲」是種很「 (Cool) 的韻事。

 

此外,和牛仔褲有關、值得特別一提的美國1963年歷史事件。當兩位傳教士拉爾夫·阿伯內西 (Ralph Abernathy) 小馬丁·路德·金恩(常簡稱為「金博士」--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在1963412日,於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市 (Birmingham) 為抗議種族隔離的示威遊行時,他們兩位都穿牛仔褲。8 1963823日華府的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大遊行 (「金博士」作我有一個夢想-- “I Have A Dream” 的演講那次),許多遊行者也都穿牛仔褲。

 

1965年春天,阿拉巴馬州康登市 (Camden) 街道上出現一系列的示威遊行,訴求非裔美國人的投票權。在這些遊行示威群眾中,有七、八位外州來的傳教士,穿著藍色牛仔裝 (例如牛仔夾克及長褲),覆在他們的教士所穿帶之硬白領 (Clerical collars) 上。這藍色牛仔裝,不管是牛仔褲、工裝褲 (Overalls)、或裙子,在在表示這些非裔美國人過去當奴隸或佃農所穿的工作服,也代表團結一致的藍領階級工作人群,也展示男女的平等因它是男人、女人都可穿、代表「反叛」精神裝束的「牛仔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