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台灣蒟蒻 (Taiwan Konjac)

 

台灣蒟蒻 (Taiwan Konjac)            黃慶三 (03/30/05)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25/02/taiwan-konjac.html

蒟蒻 (Amorphophallus konjac) (Public Domain)

  

約一年半前,當華府美國植物園 (U.S. Botanic Garden Conservatory) 的一株「巨魔竽」(Titan Arum,學名 Amorphophallus titanium) 開花時,筆者就以《世界上最大的花—Titan Arum》為題介紹這種奇葩。這種俗稱「惡臭先生」(Mr. Stinky) 或屍臭花 (Corpse Flower) ,目前最高的記錄是二OO三年五月德國波昂植物園 (Bonn Botanic Garden) 所開九呎高的一朵,球莖 (Corm) 一百五十六磅。難怪它有「世界上最大的花」的美譽。它屬於天南星科 (Aroid Family),魔芋屬 (Amorphophallus genus。這個屬名Amorphophallus 原意不雅,所以就不說明了)

 

「巨魔竽」和我們熟悉、常做成果凍的「蒟蒻」同科、同屬,只是不同種 (Species) 而巳。所以魔芋又稱蒟蒻。天南星科有好幾種植物是重要的食物來源。例如竽頭 (Taro,學名 Colocasia esculenta),象薯 (Elephant Yam,學名A.paeoniifolius即蒟蒻的一種),「蒟蒻」(Konjac,學名A. konjac),可可薯 (Cocoyam,學名 Xanthosoma sagittifolium),巨薯 (Giant Yam,學名Cyrtosperma merkusii) 等。

 

魔芋屬約有 130 種,主要分佈於熱帶、亞熱帶。也許許多台美人不一定知道,台灣也有四個原生種 (Native)。其中兩種更是台灣特有種 (即原來只有台灣才有的植物)。這四個原生種:

 

(1). 一為「台灣魔芋」(或稱爲亨氏蒟蒻、亨氏芋、石薯、山薯,學名A .henryi),為台灣特有種,通常年年開花,花期在四至五月之間;

(2). 二為「密毛魔芋」(或叫密毛蒟蒻,學名A. hirtus),也是台灣特有種,可能隔年才開花。大花苞頂端有長圓錐狀附屬物,上面佈滿紫色毛,所以中文才稱爲「密毛魔芋」;

(3). 三為「東亞魔芋」(學名A. kiusianus),分佈於台灣、日本、及中國;

(4). 第四種為「疣柄魔芋」(Elephant Yam,或叫雷公銃、巨花蒟蒻、南天星,學名A. paeoniifolius),分佈於東南亞。因它的葉柄上有疣狀突起,所以中文才稱為「疣柄魔芋」;而種名拉丁文為paeoniifolius是因葉子類似牡丹的緣固。在台灣地區,疣柄魔芋僅屏東縣有採集記錄,族群數量稀少。

 

至於大家比較熟悉、台灣也有農業種植的「蒟蒻」(Konjac,日語 ”konyaku”,學名A. konjac),則不是台灣的原生種。

 

台灣特有的「台灣魔芋」和「密毛魔芋」生長於台灣北迴歸線以南,高雄的壽山、柴山為其主要族群分佈地之一。但2002年前,台中縣太平市頭汴坑山區,發現了兩株台灣魔芋。這可能是台灣魔芋最北限的新記錄。「密毛魔芋」的花可說是台灣的大王花,因為它的花是台灣地區現有植物中花形最高大的。「疣柄魔芋」的花高約二十至三十公分,直徑則有二十五至四十公分之譜,所以它是台灣最大(直徑) 的花。

 

台灣的「東亞魔芋」則較普遍,分佈的地區也較廣。它主要產於台中縣谷關八仙山地區、及太平市頭汴坑山區。例如太平市附近的車籠埔,潭底農路,中埔產業道路等山區,都有「東亞魔芋」的群生地。因為「東亞魔芋」的數量較多,所以觀察、研究的資料也比較豐富。「東亞魔芋」性喜淺山坡、向陽、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尤其落葉有機質豐富的地帶。當土壤溫度及濕度漸升之時,為其適當生長季節;而入秋 (九月) 其植株即漸凋零,待來年春雷乍響之時,才又由地底竄出。所以「東亞魔芋」又有雷公銃、雷公屁、通天長鎗、臭狗鞭等的別名。當春雷乍響之時,蟄伏的魔芋大花苞 (包括Spathe Spadix,合稱 Inflorescence) 就由地底冒出,猶如一支長槍,所以才稱爲「雷公銃」、「通天長鎗」;又因它的花「香」有如魚腥或腐臭的肉類,所以又有「雷公屁」、「臭狗鞭」之俗名。魔芋的栽培,除了土壤需有豐富的有機質外,所用的肥料要含有較高的磷肥 (比如 15-30-15),以增進球莖的生長。

 

魔芋屬只有一張巨大的複葉,而複葉又分裂成許多小葉子。葉子製造的養分,就貯藏在地下的球莖裏。成熟的魔芋,當它貯存了足夠的養分,這個巨大葉子就凋謝消失,而在一、兩個月的冬眠後,淡綠像支竹筍的花苞就冒出地面而開花。因為開花、結果需要極多的養分、能量,所以魔芋屬大都有隔年開花的習慣。當球莖成熟、夠大,而花苞還未長出以前,就是魔芋或蒟蒻採收的適當時機。例如蒟蒻 (Konjac) 種了五年後,球莖可長至手掌般大即可採收。魔芋的球莖含有頗高的植物鹼 (Alkaloids),有毒,所以不能直接食用。我們食用的蒟蒻,則是魔芋的球莖切片、曬乾、磨粉,並加石灰,把植物鹼除去後,所製成的產品。

 

我們熟悉的蒟蒻是前一陣子在東方超市常見的果凍。但因曾有小兒、老人食用時不小心而有噎住了的危險性,所以目前似乎東方超市都很少看到了。其實許久以來日本食品蒟蒻,就是由魔芋A. konjac 的球莖所製成的,而做成 “konyaku” 麵條、豆腐等等食品。A. konjac 的球莖約含有 87% 的水分, 13% 的固体質。而固体質中, 70% 為菊甘露聚糖 (Glucomannan)30% 為澱粉。

 

菊甘露聚糖是一種水溶性的纖維,沒有卡路里 (Zero calories);而乾燥粉狀的菊甘露聚糖加水後,可膨脹 17 倍,所以它常做成膠囊 (Capsules),而在飯前  45 60 分鐘前以水吞食兩、三顆;或做成粉末,每次食用 100 公克 (Gram) 左右。因它加水後可膨脹許多倍,所以容易把胃添滿,而有飽足的感覺,以為瘦身的方法之一。因它是一種水溶性的纖維,所以也會減少便秘的情況。此外據說它又有減低膽固醇、調節血糖的可能性。所以健康食品店常有菊甘露聚糖膠囊或粉末出售。台灣除了果凍外,則又製成各種素食成品,例如各種風味的蒟蒻干,素貢丸,魷魚羹,花枝等等。

 

魔芋花的特殊臭味,是為了吸引喜食動物腐屍的昆蟲來傳粉。當魔芋花成熟時,花体的溫度會昇高。例如上述「巨魔芋」花序的溫度,可從華氏六十度昇高至九十度之多,好把花「香」隨風飄送得更遠 (可至一哩、一哩半外) 吸引甲蟲前來傳粉。高雄壽山就曾觀察到在台灣魔芋花苞上有全身沾滿魔芋花粉的背斑閻魔金龜 (一種食糞性金龜,學名 Onthophagus taurinus White)。傳粉成功結成的果實,依種類的不同,成熟後有紅色、藍色、白色、橘黃等顏色。

 

台灣四個原生種中,疣柄魔芋結成紅色或黃色的果實,其他三種則為藍色。成熟的果實掉在地上後,就會長出新株。有人認為它可靠鳥類的啄食而把種子傳播更遠,但這可能性仍不確知。台中縣太平市有位農家的雞隻,曾因誤食魔芋果實而導致死亡。台灣的疣柄魔芋尚無結果 () 的記錄,但它的球莖會衍生許多小塊莖,可行無性繁殖。

 

食用百合 (Edible Lily)                            黃慶三 (07/16/2006)Ref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25/02/edible-lily-07162006ref-lily-family.html


卷丹 (虎皮百合
             麝香 (龍牙百合


百合科 (Lily FamilyLiliaceae) 共有230 (Genus),近4,000 (Species) 的植物,廣佈世界各地,以溫帶及副熱帶地區分佈較多其中百合科、百合屬 (Lilium spp.) 植物則約有96種,主要分佈於台灣、中國、日本、韓國、歐洲及北美洲等北半球地區,而以溫帶最多,台灣是其分布的南界其中亞洲 59種,北美25種,歐洲12種。1

 

百合花又名強瞿番韭山丹,亦素有「雲裳仙子」之稱。特別是白色的百合花,由於其外表高雅純潔,自古就是西方宗教、文學、藝術表徵、傳說 、或歌誦的對象。希臘神話說,百合是天神宙斯 (Zeus) 之妻、女神希拉 (Hera) 的乳汁滴在地上而變成的;也有說是夏娃偷吃禁果,被趕出伊甸園時,傷心悔恨流下的淚水處長出來的花朵等等傳說。聖經裡提到許多次;它也代表耶穌的復活;天主教以百合花為聖母瑪麗亞的象徵,而梵諦岡、法國則以百合花為國花。12

 

就因花朵美麗高雅,百合花極有商業價值的球根花卉,且是全世界多種球根花卉中產值最高的一種,主要作為切花,少數則作為盆花或庭園之美化;同時,有許多品種的球莖可以食用或做中藥用。所以春、夏天可以觀賞它美麗的花卉,秋末則可享受它甜美、有益健康的球莖,實在是很有栽培價值的一種花卉。但並不是每一品種的百合都可以食用,因為有些百合鱗莖含有較高成份生物鹼 (Alkaloids) 而味苦,不適宜做為菜餚。

 

百合的根部著生球狀的「鱗莖」,是由葉鞘變形而來的肥厚鱗片,為養份貯藏的器官。因為長得像球狀,所以俗稱為「種球。百合的鱗莖跟蒜頭或洋蔥類似,但最外面沒有外皮膜包覆,其形狀有球形、扁球形及圓錐形等;而外表顏色因種類之不同而有白色、黃色、紫紅色等。就因百合鱗莖含有多種生物鹼、澱粉、蛋白質、脂肪等物質,所以營養價值高;而在常用中藥上,它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用,經常食用可保健康。百合供作藥材使用時,是經過乾燥加工處理,可長期保存;而新鮮或冰凍保存的百合鱗莖甘甜、味美,也適合調理成為可口的佳餚。例如涼拌生食,或蒸、炒、煮等方法,或做成甜食、甜湯,變化出色、香、味俱佳的百合餐點,屬於營養之保健食品。

 

供食用的百合種類,主要有 (1). 原產於日本九洲、琉球群島、及台灣外島的「龍牙百合」 (它又稱爲「麝香百合」、14,15 復活節百合」,Easter LilyLilium longiflorum )(2). 原產於中國的「川百合」(L. davidii)(3). 原產於亞洲東部的「卷丹百合」(Tiger lilyL. tigriunmsyn: L. lancifolium);及 (4). 最著名的甘肅「蘭州百合」(L. davidii var willmottiae) 等四種。但其中蘭州百合為川百合之一變種。龍牙百合因鳞片狹長肥厚,約四至五公分長,尖灣向上,似傳說中的龍牙,故名 牙百合」。6  其實前三種都略帶苦味,所以常兼藥用。7 最著名的蘭州百合則甘甜而無苦味,且鳞片白色扁平,肥厚宽大、纖維少,潔白如玉,也最名貴;但以產量來講,卷丹百合種植、生產最多。6

 

此外,「山丹」(Korean Lily, L. pumilum),及「野百合」(L. brownii) 也種來做食用及藥用。8 日本也有食用百合品種,即「日本百合」(Lily of JapanL. japonicum)9 這些食用百合之中,包括川百合、卷丹百合、蘭州百合、及山丹,具有共同特徵,即其花朵顏色均為橙色系列;麝香百合為白色;野百合花朵及地上莖的外表為紫褐色 (所以種名才稱爲brownii);日本百合花朵的外表也為紫褐色。橙色的卷丹百合的花亦可生食或煮食。13 

 

台灣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曾引進蘭州百合來試種,但它不適應台灣的水土氣候,種球生長緩慢,且不易肥大,無經濟效益。蓋蘭州的緯度較高,接近美國北卡羅來納州(USDA Climate Zones 7 and 8,即平均最低溫為華氏  0 20),所以台灣天氣太熱。台灣原生的野小百合、細葉卷舟 (Slimstem LilyL. callosum Sieb. & Zucc.),糙莖麝香百合、鐵砲百合 (L. longiflorum Thunb. var. scabrum Masamune),及台灣百合 (Formosan LilyL. formosanum Wallace) 鱗莖,煮熟後都可食用,10 但因帶有苦味,口感較差,無法迎合大眾口味。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才由荷蘭進口切花用品種進行篩選,從上百個品種中篩選出適合鮮食,且可以在台灣栽培的品種,並且建立一套繁殖技術,利用鱗片來大量繁殖種球。11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花蓮美侖大飯店也曾共同舉辦一場記者發表會,其目的是希望將農業研究成果,結合觀光活動,來共同推動地方產業的發展。新鮮的食用百合鱗莖,由花蓮美侖大飯店師傅,調理出「蓴菜百合球」、「百合龍貝肉」、「百合香酥腿」、「百合素雙冬」、「百合肉片湯」、「百合蓮子湯」等等數道可口佳餚。19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又於二OO六年四月廿七日,辦理過「花蓮區百合料理創意競賽」,由花蓮、宜蘭的料理好手組成十五隊參賽。結果五結鄉農會拔得頭籌;另從其他九十道百合料理中,選出「百合握壽司」、「金魚百合明蝦」、「彩蝶迎春」等等創意佳餚。

 

普遍、而適於華府地區栽種的選擇,該是卷丹百合及麝香百合。卷丹百合,即俗稱的虎皮百合 (Tiger Lily),因橙色花卉上的斑點有似虎斑 ,可耐寒至第四區 (USDA Climate Zone 4,即平均最低溫為華氏 -30 -20度;而華府地區為 Zone 7,即平均最低溫為華氏 0 10)。卷丹百合在八、九月開花,九至十月結子,但在美國它的種子不會成熟。所以除了用鱗莖播種繁殖外,它的葉腋 (Leaf axils) 會結小球莖 (Bulbils) ,可供播種繁殖之用。這些小球莖可於夏天採收播種,長出的子株等十八個月後才移到室外定植。如果小球莖不採收,它會掉下而自行發芽成長。用小球莖播種的卷丹百合,可在三年後開花。實際上種植食用百合的農戶,常把花蕾摘掉,為的是讓鱗莖能長得更肥大。卷丹百合不怕黴菌的感染,但它可能成為「帶菌者」,16 而把黴菌傳染給其他的百合品種。所以最好別把其他品種和卷丹百合種在近鄰。 

 

在美國極普遍、花園路邊常可見到的 “Daylily”,看來略似無斑點的卷丹百合,就是可做為菜餚的「金針花」。英文雖稱爲 “Daylily”,它可不是百合屬,而是萱草屬 (Hemerocallis spp.)Hemerocallis 這希臘字意指一天及美麗,也就是說金針花只開一天,也是英文俗名 “Daylily” 的由來。它的花 (金針花)嫩葉 (金針筍)、及根莖 (Tuber) 均可食用。據說H. fulva 這品種風味甚佳。

 

麝香百合原產於日本九洲、琉球群島、及台灣外島的基隆市彭佳嶼、宜蘭縣龜山島、和臺東縣蘭嶼而成的島弧。2因為它有不定期開花的特性,所以常常利用溫室而被「強制」(Forced) 於復活節開花,而成為 “Easter Lily” 所以家裏花園種的 “Easter Lily” 不見得會在三、四月的復活節開花,而通常是在六、七月的夏天時節才開。

 

1880 年代,麝香百合的球莖大都由百慕達群島 (Bermuda) 進口來美國,作為復活節百合,所以它的俗名又稱爲「百慕達百合」 (Bermuda Lily,特別是L. longiflorum var. eximium)。二十世紀初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取代了百慕達群島,而成為美國的主要來源。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就開始自行培植,而成了世界上最主要的出產國,日本再也無法和品質最好的美國麝香百合來競爭。目前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五的盆栽復活節百合,就出產在加州和俄勒岡州 (Oregon) 交界附近、幾哩長的沿海地區的十家農場裡 (1995 年的產值為 $37.4 百萬美元)。因為土壤、氣候極適宜它的生長,加上不斷的研究和改進,而使這地區成為世界復活節百合的首都 (The Easter Lily Capital of the World)17

 

百合喜歡砂質、潮濕而排水良好、稍為酸性、富有機質的壤土。全日照,或部份遮陰的地點均可。在較寒冷地區,可於初秋、中秋播種;較溫暖地區可等到秋梢。種球需埋 15 25 公分深。又早春時,百合必需避免兔子或蛞蝓 (Slug) 的噬食。當春天的嫩芽被噬食以後,它的鱗莖就不會長大,同時會失去整棵植株的活力。忌連作,最好與禾科、豆科輪作,而避免和蒜、洋蔥等輪作。必需注意的是麝香百合、卷丹、東方百合等,整株的任何部份對貓都是有毒的。如果貓兒吃了百合植株的任何部份,縱使其量不多,貓會開始嘔吐,因為它的腎臟受損。如果在 36 72 小時不予救治的話,它可能就因腎臟失去功能 (Kidney failure) 而死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