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台灣百合 (Formosan Lily)



台灣百合 (Formosan Lily)                      黃慶三 (02/11/06Rev. 10/28/2020)


 
台灣百合 (Formosan Lily,學名L. formosanum) (攝於花蓮)
 (1st--花苞初現) 
  (2nd--花苞完全成型)
 (3rd--花朵開放)
 (4th--結實)
                                           
台灣百合從開花到結實,花莖的角度變化十分特殊,稱為「垂直開花」四步曲
(攝於南投)

 野小百合、細葉卷舟 (深紅花色)*
 野小百合、細葉卷舟 (橘紅花色)*
野小百合變種 (花黃色)*

   

                                                    
                                                    豔紅鹿子百合Flora Japan1870
                                                                     (Public Domain)

                                           
                                                                  糙莖麝香百合**
                        **《鐵砲百合》http://kplant.biodiv.tw/鐵炮百合/鐵炮百合.htm

                                    台東金針山單株開出 88 朵台灣百合 (請見左邊花苞 板狀扁平的地上莖)*
[*羅聖賢, 台灣原生百合種苗繁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2004 年彰化花卉博覽會花卉新科技海報展專刊。]


台灣百合 (Formosan Lily) 為百合科 (Lily FamilyLiliaceae),百合屬 (Genus Lilium)。百合科 共有230 (Genus),近4,000 (Species) 的植物,廣佈世界各地,以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分佈較多。其中百合屬 (Lilium spp.) 植物則約有96種,主要分佈於台灣、日本、中國、韓國、歐洲及北美洲等北半球地區,而以溫帶最多,台灣是其分布的南界。百合屬的 96種分怖情況為亞洲 59種,北美25種,歐洲12種。百合屬的特徵是地下部份具有鱗片狀的肉質鱗莖;而地上莖直立,大部分沒有分枝;葉子,不帶葉柄,一片或許多片長在同一節上。

百合花 (Lily) 與鬱金香 (Tulip)、風信子 (Hyacinth)、及水仙 (Daffodil) 同是頗有商業價值的球根花卉;而百合花則是全世界產值最高的一種,主要作為切花,少數則作為盆花或庭園之美化。百合的球根,其實是葉片變形而成的地下鱗莖,和蒜頭一樣,具有儲存養分功能;而像洋蔥般的鱗片,一層層相疊,如百片合成,一般認為這是「百合」名稱的由來。

分佈在台灣本島的百合科、百合屬原生 (野生) 植物有4 (其中一種為特有種)、及一個變種。這4種及變種包括野小百合 (細葉卷舟)、糙莖麝香百合 (鐵砲百合)、豔紅鹿子百合 (鹿子百合)、台灣百合 (高砂百合)、及小葉台灣百合 (台灣百合的變種)。它們又可依花的型態分成兩型:一為喇叭型,只有花被片的前端開口張開,基部組合成一長的圓筒,內面沒有斑點;二為反捲型,整朵花的花被片幾乎都張開、反捲,張開來的花被片內面常有顏色鮮豔的斑點。台灣野生百合的反捲型有艷紅鹿子百合、及野小百合;而喇叭型有台灣百合、及糙莖麝香百合。玆略述如下:                         
 
(1).  野小百合、細葉卷舟 (Slimstem Lily,學名 Lilium callosum Sieb. & Zucc.):它原生於亞洲東部,包括台灣、日本、中國、及韓國。通常長於河畔草原,或海拔 100 公尺至 900 公尺、石灰質斜坡草原上。八月開花,由蜜蜂傳粉。喜愛砂質壤土,微酸性、中性、至微鹼性、排水良好、多有機質、全日照或半遮蔭地帶。鱗莖煮過後可食用。可用種子繁殖,或用鱗莖小子球繁殖。台灣野小百合原產在苗栗卓蘭附近,因為環境被污染、破壞,而被懷疑已於台灣野外絕種 (日、韓仍有)

這種分佈面積狹窄的野小百合開深紅、及橘色、反捲型球形花,具少許斑點。台灣是全世界分佈的最南限,具有生態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卻也可能是台灣最早絕跡的原生百合。它最後一次的標本採集記錄,已是日據時代舊事。但2011/08/25一住名為巡山員,以《讓百合屬植物到齊吧!!! 野小百合》張貼的深紅野小百合照片,似乎野小百合在台灣又現蹤跡。25 其他也見到一、兩個類似報導。惟讀者們追問它們是否真正「野生」的植株時, 這幾位報導者都沒作答。依據 USA Pacific Bulb Society,它的花色有深紅、及橘色;而它的變種,L. callosum Siebold & Zucc. var. flaviflorum Makino,原產於琉球,則開黃花。24

(2). 麝香百合、鐵砲百合 (Easter lily,學名L. longiflorum  var. longiflorum) 從日本九洲、琉球群島、分布到台灣外島的彭佳嶼、龜山島與蘭嶼為止。而糙莖麝香百合 (Longflower Lily學名L. longiflorum Thunb. var. scabrum Masamune) 為復活節百合 (Easter LilyTrumpet Lily,學名 L. longiflorum的變種,也是台灣原生種。它們的不同為粗莖麝香百合莖被短毛,復活節百合的莖則光滑無毛糙莖麝香百合天然分布於東亞島弧,從日本、琉球群島、台灣本島、到菲律賓。糙莖麝香百合,花純白,又香又大。日本人把它稱做「鐵砲百合」,台灣原產在北部和東北部,由海岸到海拔 600公尺以下的地區。例如台北縣石門鄉麟山鼻 (台灣最北端的岬角之一的海濱,原本是北台灣鐵炮百合分布最多的地點,但在遊客濫採下,花況已大不如昔。

它喜高溫濕潤,為陽性植物,植株高3090公分,葉互生,常直立生長。花純白色、具有香氣,4 5月間開花,花被中肋無紅褐色條紋,鱗莖可供食用和藥用,可治咳嗽。野生的現在已經很少,倒是各地庭園裏常見其園藝品種。糙莖麝香百合的地上莖上面,長有粗糙的茸毛,所以才稱為「糙莖」麝香百合;這也是它和生長在日本及琉球的「麝香百合」原種 (L. longiflorum var. longiflorum) 主要的區別點。麝香百合原種從日本九洲、琉球群島、分布到台灣外島的 (基隆市) 彭佳嶼、(宜蘭縣) 龜山島、與 (臺東縣) 蘭嶼為止。

(3). 豔紅鹿子百合 (Fairy Lily學名L. speciosum Thunb. var. glorosoides Baker):為鹿子百合、長葉萱草 (Lance-Leaf Tiger Lily,學名L. speciosum) 的變種,為台灣原生種。台灣的百合中,豔紅鹿子百合的花朵長得最艷麗。它的花朵整個往下垂,六枚花瓣反捲且尾端朝上,露出花瓣中央的淺紅色、梅花鹿般的斑點。因花色秀麗,令人驚豔,因此被命名為「艷紅鹿子百合」。花瓣中段則模糊成酡紅一片,再加上六根纖長、頂著紅色花藥的雄蕊,頗為醒目。 

豔紅鹿子百合也稱為鹿子百合、豔紅百合、鬼百合、藥百合。種名中的specios- 是艷麗的意思,而變種名 gloz- 意為燦爛。雖然它也稱為鹿子百合,其實艷紅鹿子百合是鹿子百合 (L. speciosum) 的變種在臺灣數量不多、分布地點少,僅在臺灣北部北勢溪流域的台北縣石碇鄉皇帝殿、深坑一帶、及台北縣萬里附近。它的生長環境很特別,在只有些許土壤、長著一簇一簇禾草、海拔 150 600公尺的向陽石灰岩壁上。植株高60 120公分,它的地下鱗莖呈扁圓形,白色至黃褐色,鱗片頂端與它的花瓣一樣,具有紅色斑點。每年四月開花,七、八月最盛。

由於它具有藥用及觀賞的價值,早期被大量濫採,如今殘存的野生數量不多,急需保護。近年已有少量復育。依據英國一個花商網站,這種 gloriosides變種頗難種植照顧,建議只有對百合花種植有專長者,才購買、種植它。25

(4). 台灣百合 (Formosan Lily,學名L. formosanum Wallace):台灣百合,別名野百合、山蒜頭、山百合、師公鈃 (鈃音形,長頸的酒器),日本人稱它為「高砂百合」(日語「高砂」即指台灣),為台灣特有植物。產於全島,北自基隆,南至屏東、台東,從海岸到海拔 3,000 公尺高山都有,是最香且分佈最廣的種類。花長漏斗形,花瓣外側有六條紫紅或赤褐色條紋。在春暖花香的四月裏,便由海濱和低地山坡開始逐漸開放,一直到七、八月間,在中、高海拔山區仍可見到它盛開。花的大小和著花多少,和鱗莖的大小有關,通常是鱗莖愈大,花朵也愈大、愈多。小葉台灣百合 (學名L. formosanum Wa1lace var. microphyllum) 為台灣百合的變種,分佈範園狹隘,僅特產於台灣北部沿海地區,族群稀少。
 台灣百合性喜砂質、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微酸至中性 (pH 5.5  7.0) 的壤土。屬陽性植物,喜溫暖
濕潤,耐陰、耐旱,也耐貧瘠。由於分佈地點的土壤、氣候、高度等環境的不同,而有差異性
的族群形態,以適應其生長的環境。例如在終年迎著海風的台北縣石門鄉麟山鼻,台灣百合
只長至 2030 公分高;而在雜草、灌木叢生的 (台中縣) 梨山,台灣百合為求得所需的日照,
可以抽到兩公尺高以上。能屈能伸的台灣百合,花莖、葉片、甚至埋藏土裡的鱗莖都因地制宜,
出現大小、粗細不一的地方色彩。

台灣百合從開花到結實,花莖的角度變化十分特殊,稱為「垂直開花」。花苞初現時和花莖所成的角度是零度 (即花苞垂直向上);花苞完全成型時,花莖迥轉 180 (即花苞變成垂直向下);花朵開放時,會倒仰 90 度;結實時,則又回復為零度。這種「垂直開花」的特性,有其重要的原因。如果花朵一直垂直向上,它的漏斗形花朵,勢必積水;但若只朝下生長,又不利於昆蟲授粉。這可能就是台灣百合開花、結實時,花莖會轉圈圈的緣故吧。

我們看到的百合花,通常都有六片花被。其實,其中只有三片是真正的花瓣,另外三瓣是由花萼變態、長大而成。台灣百合開花後,靠著昆蟲異花傳粉。花期過後,經過約 30 天的成長,果莢成熟,稜縫開裂,長著薄翅的、四百到一千多粒扁平狀種仔,飛灑而出,隨風遠颺。台灣百合種仔比一般百合種仔都輕,擴散距離更遠,因此成為台灣四種原生百合分佈最廣的一種。種子壽命蠻長,把它貯藏一段時間再播種,仍然能夠萌芽生長。它還具有「種子播種當年開花」的特性,這是其他百合所不及的。因此,日本和歐美各國都廣為栽植,做為培育新種時的重要母本。除了輕飄飄的種仔可隨風飄遠,繁殖新株外,它也可用地下鱗莖鱗片及小子球來繁殖,更是台灣百合繁殖、拓展,強韌生命力的來源。

當台灣百合種子成熟、釋放過後,地面上的百合植株隨之枯黃殘敗,僅剩藏在地底的白色鱗莖。靠著鱗莖,明年再度發芽、長成新株。鱗莖可以連續繁殖數年,而且一個鱗莖母球,更可以繁殖出數十個小子球。靠著地底的鱗莖及小子球,台灣百合可像竹叢般連綿蔓延;加上隨風飄散的種仔,有時可以成千、上萬的植株長在一處。還有「種子播種當年開花」的特性,六月盛花期時,台中大肚山南面台地邊緣、約四公頃面積的平台上,就長著、開著上萬株的台灣百合,而為喜愛自然、植物、特別是台灣百合者,最喜愛的去處。

台灣百合不僅美麗,花及鱗莖可煮食,鱗莖更可以入藥,作為解毒與鎮咳的藥引。在野外緊急求生時,花及鱗莖可用來充飢。台灣百合的鱗莖部份性平、味微苦,具有潤肺止咳、寧心安神等效用。鱗莖通常可煮食,花可油炸、蒸食燉湯、炒食及做甜湯。

台灣百合在建國黨於 1997 年初所舉辦的台灣國花選拔活動,包括玉山杜鵑 (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玉山薄雪草(Leontopodium microphyllum)、高山山蘿蔔 (或叫玉山山蘿蔔,Scabiosa lacerifolia)、玉山籟蕭 (Anaphalis nepalensis)台灣繡線菊 (俗稱台灣珍珠梅,Spiraea formosana)、玉山金絲桃 (Hypericum nagasawai)、玉山石竹 (Dianthus pygmaeus)、台灣一葉蘭 (Pleione formosana)、和台灣欒樹 (Koelreuteria elegans subsp. formosana) 等,共10個台灣特有品種花卉中,被選為台灣國花   

每一株百合花朵的數目,依百合種類及地下鱗莖大小而有不同;而台灣百合常有十幾、二十朵簇擁在單株花莖頂端上。過去南投就有農家栽種的台灣百合,一株開出五十朵的紀錄;台東金針山更有一株開出 88朵的紀錄;而蘭嶼也曾有一株開 52 朵花的糙莖麝香百合。一株開出許多朵花的原因,因為無性生殖分出的每個鱗莖都發芽生長,而每個發芽鱗莖的地上莖彼此太過緊密靠近,因而使這些地上莖聚合、聯體,而形成一支寬廣、板狀的特大號地上莖,而開出幾十朵花來。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衛矛、鬼箭羽 (Burning Bush)


衛矛、鬼箭羽  (Burning Bush)              黃慶三 (11/30/2019)

衛矛秋色
衛矛春夏綠色葉子
 衛矛葉子秋色近照 
「草莓灌木」(Strawberry bush) 成熟裂開種子

 恆春衛矛 (台灣特有種)  


日本衛矛



衛矛、鬼箭羽、鬼見愁 (Burning bush, winged spindle tree,學名Euonymus alatus) 衛矛科 (Staff-tree familyCelastraceae) 衛矛屬 (Genus Euonymus) ,原產於俄國東部、韓國、日本、及中國中北部。它的四方形枝條常長有翅般的構造,其種名 alatus 即意為「有翅的」(Winged)。這落葉性的灌木,如不修剪,可長至15 20呎高,其寬相等。它的冬芽有四個楞,有似古代矛頭或箭頭一般,帶翅的枝條有似箭羽 (箭羽稱為「衛」),因此這植物的中文園藝名為「衛矛」(尤其落葉後,其形狀看來較相似)。中藥名為「鬼箭羽」,該是出自它的形狀及功能吧 (請見下述)

春夏時,綠色的葉狹長或橢圓形,約3吋長,秋天時變為火紅,因此有 Burning bush 的英文俗名,頗為可觀。五月時,開黃綠色、四瓣、不醒目、約 6 mm直徑的小花;秋天結約 1/3吋、紅色果莢。成熟的果莢會裂開,露出包有紅色假種皮 (Aril即俗稱的果肉,例如荔枝、龍眼可食用的部份) 的種子。果莢通常含有 13粒種子,但有時為4 粒。有些鳥類喜食這假種皮,而經過鳥類消化系統排出的種子更易萌芽,而幫助傳播其種子。

它於1860年左右傳至美國,通常種成排作圍籬或觀賞用。除了春夏碧綠的枝葉,秋天火紅如野火焚燒的點綴,最是受到激賞,而廣被種植於公路邊、郵局、購物中心 (Mall)、商業及工業用地、公園、住家的造園景觀等。加上它容易種植生長,Invasive Plant Atlas of the United States1指出它在北美東部成了入侵性植物,許多東部的州都有它入侵性的報告。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2指出它是 “Midwest noxious weed: do not plant” 目前它的分佈圍,從新英格蘭至佛羅里達州北部、墨西哥灣岸區、及中西部,例如伊利諾、密蘇里州等。

在衛矛植株下,常長有成百的幼苗,成為所謂的  “Seed shadow”;當這種植物長成後,會成為濃密的灌木叢,而取代原生的植物。因此麻省 (Massachusetts) 3 及新罕布夏 (New Hampshire) 4,禁止它的「進口」及銷售。儘管其入侵性,它仍頗受歡迎,加上某些鳥類喜食它的紅色果實,而把種子到處傳播,且種子頗易發芽,能適應多種類型的土壤,又能容忍半遮蔭,甚或全遮蔭的地帶,因此容易建立新族群,擴張其分佈。為了控制它的擴張分佈,依據新罕布夏州農業局,10 幼苗可用手拔除;成長的植株可用鏟挖去;生長成片者,則可噴灑除草劑去除。

除了通常的品種,它也有較嬌小的類形 (Form) ,例如 E. alatus ‘Compactus’ 可長至4 10呎高;而最初袖珍形者為 E. alatus ‘Rudy Haag’1963年時,由肯達基州的 Rudy Haag所培育而來。它只有 35呎高,常長成圓形;成長緩慢,它四方形枝條的翅般構造,較不明顯,甚或不存在。幾乎不結子。秋色較接近粉紅色,但也有火紅者。更矮的類形為E. alatus ‘Odom’ (Little Moses),只長至2.5 3呎高;秋色為火紅,比平常種類有多出二至三個禮拜的觀賞期;這類形很少結子。8

台灣有種淡綠葉衛矛、恆春衛矛 (Hengchun euonymus學名E.  pallidifolia)為台灣特有種,原生於恆春半島。11 它為直立灌木,多分枝,約3公尺高。葉革質,長橢圓或闊橢圓形,全緣,常綠 (該是沒有璀燦的秋色)。花期三至五月,花生葉腋,花4瓣,淡黃色。果實為蒴果,成熟時紅黃色,3 4 瓣裂,內含34 粒種子。種子四角形,長 0.7~0.8 公分,包覆於紅色假種皮內,為低海拔地區的庭園觀果樹種。12

日本衛矛 (Japanese spindle-treeEvergreen euonymus學名 E.  japonicas) ,原產於東亞地帶,包括台灣的蘭嶼及綠島也是常綠直立灌木,可達 5 公尺高,具多數分枝,圓柱形。花黃綠色或淡黃色,四瓣,花期 6 7 。果實為蒴果,扁球形, 0.70.8 公分直徑,成熟時四瓣裂,每瓣有種子 1 枚,假種皮為紅色。可做庭院觀賞用,或作綠籬,也可入藥。13

衛矛曬乾的帶翅嫩枝可入藥,中藥名為「鬼箭羽」,它含酚酸類。依據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藥理作用為降血糖,調節血酯,及抗腫瘤。5 主治經閉、痛經、月經過多、蟲積腹痛、疝氣、瘡腫、跌打傷痛、毒蛇咬傷、燙火傷等。A+醫學百科則稱它有破血通經、解毒消腫、及殺蟲之功效。6 日本衛矛根可活血調經袪風濕痛經風濕痹痛;莖皮及枝可袪風溼強筋骨活血止血等。13
和它同屬、但不同種的「草莓灌木」(Strawberry bush, 學名 E. americanus),其果莢為紅色、約1.5公分寬、有似長疣般的表皮。成熟時紅色,分裂成五片,種子包覆在紅色的假種皮中。有些鳥類喜食它,而幫助傳播種子。這草莓灌木假種皮對人類有毒,食用它可能引致嚴重的下痢。7 北美楓香樹 (Sweetgum學名 Liquidambar styraciflua) 的幼苗枝條,也有翅般的構造,有時會被誤認為衛矛。

衛矛容易生長於中等濕度、排水良好的各種土壤,土壤pH 6.0 7.5,全陽至半遮陰,甚或全遮陰處,但遮陰處的秋色則不明顯。USDA Zone 4-8,能忍受高溫及乾旱。可用仟插、或種子繁殖,易於移植,可承受經常的修剪,有時可重剪 (修剪至0.52呎高)。它能忍受都會的空氣污染,所以是都市綠化的選項之一。它可種成單株、成簇、或圍籬,甚或盆栽。它沒嚴重的病蟲害,惟需注意葉蟎 (Spider mites)。土壤太潮濕或排水不良,則可能引致枝葉枯萎病 (Twig blight)。澆水時,澆在根部,避免從植株頂端澆下,也可減少它得到枝葉枯萎病的機會

儘管其入侵性,衛矛仍是頗受歡迎的景觀植物,該是緣由其火紅的秋色。麻省 Town of Lexington 的一個非盈利組織  “Citizens of Lexington Conservation (CLC)”,因此建議多種其他美國原生、頗富秋色的植物,或許可用來取代入侵性衛矛的種植。玆把它們略述如下,以作參考。

(1). 高叢藍莓 (Highbush blueberryVaccinium corymbosum):葉子在春天為紅綠色,夏天為藍綠色,秋天則是亮麗的紅色、橘色、和紫色。
(2). 紅梗山茱萸 (Red-osier dogwoodRed-twig dogwoodCornus sericea)46吋長橢團形的葉子,秋天呈紅色。
(3). 灰枝山茱萸 (Gray dogwoodCornus racemosa)1.5 吋長的葉子,秋天呈不算很明亮
       的紅色。
(4). 光滑山茱萸 (Silky dogwoodCornus amomum)35吋長的葉子,在秋天呈紫色及
       紅色。
(5). 紅山楸梅 (Red chokeberryPhotinia pyrifolia):春夏暗綠的葉子,在秋天呈橘紅。
(6). 大果越桔、大果蔓越莓 (The American cranberry bushViburnum opulus):春夏時,2 
      4吋長暗綠的葉子,在秋天轉呈紅色。
(7). 美洲山柳 (Summer sweetClethra alnifolia):原是暗綠的葉子,在秋天轉呈亮麗的黃
      色及橘色。以及
(8). 黃果山胡椒 (SpicebushLindera benzoin) :春夏時 3 5吋長的綠葉,在秋呈亮麗
       的金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