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馬纓丹 (Common Lantana)

馬纓丹 (Common Lantana)                           黃慶三 (07/05/2015)








   
一些不同花色的馬纓丹


馬纓丹、五色梅、臭金鳳 (Common lantana, Wild sage,Spanish flag,學名Lantana camara),馬鞭草科 (Verbena familyVerbenaceae)、馬纓丹屬 (Genus Lantana),原產於中南美洲,約有 150品種。1 “Lantana” 這名字的由來,則因其花,類似莢蒾屬的綿毛莢蒾 (Wayfaring tree,學名 Viburnum lantana) 的緣故。台語也有稱它為「發瘋花」、或「打破碗花」者,但筆者不知名稱的源由。

最初由荷蘭的探險家從中南美洲帶回歐洲種植、栽培,而迅速的從歐洲傳至亞洲、及大洋洲 (Oceania,中南太平洋諸島之合稱),台灣則約於1645年由荷蘭人引進,2除了作為盆栽、庭園種植、樹籬外,繁殖力強,已野生化,普遍見於全台低海拔山野、墓園、路旁及海邊地區;灣於2009年也發行 NT$3.50的馬纓丹郵票。就因它是入侵性頗高的植物,目前約有 60個國家有之,而且持繼增加中。因馬纓丹不耐遮蔭,因此它無法生存於森林中 (尤其原始森林),而只長在林緣處。

花色有紅、黃、白、粉紅、及橘色,因地點、年齡、和植株成熟度而異。通常一簇花外圍較老的花,和內圍較年輕者花色不同,而為夏天增添紛繽彩色,且它是蜂鳥和蝴蝶喜歡的蜜源。3,4,5,6 花色素苷 (Anthocyanin) 常呈亮麗的紅、藍、紫色等 ( pH而定),以吸引傳粉的昆蟲。有些花授粉後,花色也會產生變化,例如馬纓丹花授粉後,通常由黃色、粉紅,變成橘色、深紅。這變化告知「傳粉者」,它已授粉,花蜜、花粉也被吸食、帶走,無需再「白費功夫」。

馬纓丹成熟果實呈深紫色,亮麗,每株可生產約 12,000粒。鳥類喜食它多汁的果實,而廣為傳播,插枝亦可繁殖。它喜多陽、炎熱、土壤稍為酸性的地帶。幼株或新栽植者需保持潮濕,長成後則可耐旱,庭園的栽植,平均每週澆水一次即可。

馬纓丹有許多栽培種,包括較新的矮生種、匍匐性、蔓廷性等品種,而適於各種種植方式,例如盆栽、花壇、吊籃等等,而最佳的改良為不實 (Sterilized) 的品種。1 通常馬纓丹所結果實需剪除,更多的花才會繼續開放;而這些不實的新品種,就因不結果實,而能持續的開花。

全株含刺激性異味 (別名「臭金鳳」),鹿子不會食用 (Deer proof)。但如侵入農耕區,它可能長成深厚灌木叢,佔據農地,減少收成。且枝葉及果實有毒 (未成熟果實毒性較高)其毒素為Lantadene A and B3 牛、羊、馬、狗、兔子、天竺鼠等,誤食會引起中毒;人們誤食造成慢性肝中毒,有發燒、衰弱、嘔吐、腹瀉、步履不穩、呼吸急促、昏迷、黃疸等症狀,2 它對貓也有毒性4


因它特殊的臭味,馬纓丹可以驅蚊。非洲坦尚尼亞 (Tanzania) 曾做過實驗,比較房子四週種有馬纓丹者 (231 ) 、及不種植者 (91),瘧蚊 (Malaria mosquito) 侵入房子的比率。其結果為前者比後者的減少率:學名為Anopheles gambiae瘧蚊 56%,另種瘧蚊A. funestis則為 83%,非瘧蚊的數目也較少。5 惟馬纓丹入侵性高,會侵佔農地,且它有毒,攫食的牛、羊會中毒等已如上述,更糟的是非洲地區會傳播睡病蟲 (Sleeping sickness) 的舌蠅、釆釆蠅 (Tsetse fly,學Glossina sp.) 會棲息於馬纓丹花叢中 (北美該不會有此問題)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