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馬兜鈴 (Dutchman’s Pipe)


馬兜鈴 (Dutchman’s Pipe)                       黃慶三 (05/20/2020)



                                                
                                                                                                       馬兜鈴(Plants Delight Nursery, Inc. 1)
                                                    
                                                                                                                      鐵線蓮狀馬兜鈴 (Public Domain)
                                                                                              巨花馬兜鈴花正面 (攝於 Longwood Garden, PA)    
                                                                                                   巨花馬兜鈴花背面   (攝於 Longwood Garden, PA)                   

馬兜鈴 (Dutchman's pipebirthwortpelican flower學名Aristolochia spp.) 馬兜鈴科 (Birthwort familyAristolochiaceae),馬兜鈴屬 (Genus Aristolochia) 馬兜鈴科有 500個以上的屬,而分於廣泛的的氣候區域。馬兜鈴這中文名,源由其果實有似掛於馬頸下的響鈴。它是多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它在白堊紀 (Cretaceous period142 65 百萬年前) 就已存在的孑遺開花植物。葉心形,生長快速,花型奇特,有如裝飾用的大煙嘴 (故名 Dutchman’s pipe) ,盆栽或地植,做觀賞植物。過去果實作為中藥,稱馬兜鈴,根稱青木香,藤為天仙藤。

馬兜鈴 (Ma Dou Ling Dutchman's pipe學名A. debilis) 多年生,可長至1公尺高、1公尺寬。喜全陽或半遮蔭,排水良好、肥沃的潮濕土壤。依據 Plants for A Future Database2  它抗細菌、抗徽菌、以及利尿。果實可治氣喘、防腐、鎮咳,止痛、抗發炎、蛇咬等等。根含馬兜鈴酸 (Aristolochic acid),抗癌,可和化療 (Chemotherapy) 放射治療(Radiotherapy合用。2


巨花馬兜鈴、巴西馬兜鈴 (Brazilian Dutchman’s pipe學名A. gigantean) 原生於巴西USDA Zone 1012。木質藤本,莖粗糙,可長達 7公尺 (20 英呎)。葉心形,互生,全緣。花期春至夏季 (原產地為夏天至冬天),花大,最大可至2呎長、1呎寬,單生,紫褐色,具白色波狀條紋。喜全陽或部份遮蔭,中等濕度、半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避免太乾土壤。需攀爬蓬架,如需要時,可於冬天或早春修剪。3 如氣溫會降至華氏30 (或說 50) 時,需移入室內。

鐵線蓮狀馬兜鈴、歐洲催生草European birthwort 學名A. clematitis)原產於歐洲,葉心形,花為淡黃色,管狀,有似產道 (Birth canal),或說有似子宮 (Uterus) 。依據過去的「形象學說 (Doctrine of Signatures--請見下述)迪奥斯科里德斯 (Pedanius Dioscorides--請見註1*) 指出這「催生草」 (Birthwort) 有助於婦女的生產,幫助排出胎盤 (Placenta)。因此自從古埃、古希臘、及古羅馬時代,直到「近世」Early modern period,即約公元 1500),它是頗普遍、常用的藥用植物。中藥也使用它

就因過去鐵線蓮狀馬兜鈴、或歐洲催生草的普遍使用,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賽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及克羅埃西亞等國,引起數以千計的 巴爾幹半島地方性腎病」(Balkan endemic nephropathy--BEN) 的發生。這和中草藥腎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CHN)後來改稱「馬兜鈴酸腎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如出一轍,同是中了馬兜鈴酸的毒素 (Nephrotoxin)。依據2019年五月資訊,4 巴爾幹半島0.5 4.4 % 當地人口得了 BEN 病症,而且大多數是農夫。依據 2012 年的一篇學術論文 (by Chung-Hsin Chen, et al.)5 因過去大量使用馬兜鈴中藥草,導致台灣成為世界上,患有最多上泌尿道的泌尿上皮癌 (Urothelial carcinoma, UC)

1590年,明朝李時珍出版的《本草綱目》(The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Pen-tsao Kang-mu)400年來,它是主要的中藥經典,也流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等地。1656被譯拉丁文,在維也納出版,而後又譯成意大利文、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本草綱目》「草之七」這目錄提到馬兜鈴:「時珍曰︰馬兜鈴體輕而虛,熟則懸而四開,有肺之象,故能入肺。主治肺熱咳嗽,痰結喘促,血痔瘡。」中醫認為馬兜鈴屬下的馬兜鈴A. debilis)、北馬兜鈴A. contorta)、木通(A. manshuriensis)以及防己馬兜鈴A. fangchi)等皆可入藥。
事實上,遠在迪奥斯科里德斯蓋倫Claudius Galenus--請見註2**) 時代的「形象學說 (Doctrine of Signatures) ,認為植物具有的形象特徵、或顏色,可提供人類利用植物之線索。十七世紀的植物學者柯爾斯 (William Coles 1626 1662) 更說上帝 (或神) 創造植物的形象,是讓人類知道這些植物對人類的特別作用。

馬兜鈴酸基因突變能力強度,是現今已知最強的致癌物質。由服用這類草藥導致的疾病在早期被稱為「中草藥腎病」,後來改稱「馬兜鈴酸腎病」已如上述。6 另有研究指出馬兜鈴酸經人體代謝後,將成為一種具有遺傳毒性的突變原,並可能引致癌症。7 因此歐洲及美國禁止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進口。8

馬兜鈴適於 USDA Zone 8 109 藤本,通常1015呎長,但有時可長至25呎長,因此需要花架,或直立支柱、枯樹供其攀爬。喜全陽或半遮蔭,潮濕但排水良好的土壤。因其「花香」有點腐肉之味,以吸引蒼蠅、甲蟲之類傳粉,因此最好種於下風之處。可用種子繁殖,春天先於室內播種萌芽,等室外氣溫華氏 60度以上才移植室外。或於早春剪取新芽,置於水中,天天換水,直到長有足夠鬚根才地植。土壤需保持潮濕,特別是盆栽者。春天時施肥,有需要時需修剪。它怕霜害,如氣溫可能降至華氏5060度以下時,最好移入室內。

*1: 迪奥斯科里德斯 (Pedanius Dioscorides),生於約公元40年至90年,古羅馬時期的
           希臘醫生與藥理學家,曾被羅馬軍隊聘為軍醫。其代表作《藥物論》(De materia
           medica ,即On Medical Material) 之後的1500 多年中,成為藥理學的主要教材,並
           成為現代植物術語的重要來源。
**2: 蓋倫Claudius Galenus),生於公元129200年,是古羅馬的醫學家及哲學
             家,其見解和理論是歐洲支配性的醫學理論,長達一千年之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