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 (Amber) 黃慶三 (01/17/2021
Rev)
南美叉葉樹或孿葉豆 (by W.P. Armstrong)1
(https://www2.palomar.edu/users/warmstrong/ww0702a.htm)
琥珀 (Amber) 是從已經絕種的史前時代豆科 (Pea family,Fabaceae)、孿葉豆屬 (Genus Hymenaea) 植物, “Hymenaea protera”,在約三、四千萬年前所流樹脂,經過快速的地層掩埋、擠壓、與地熱的作用,經聚合 (Polymerization) 過程,單松烯類 (Monoterpenes) 及 倍半萜 (Sesquiterpenes) 揮發後,剩下非揮發性的雙萜 (Diterpenes),而變成化石。1 這種植物目前仍有極接近的後代,名為南美叉葉樹或孿葉豆 (West Indian Locust,學名H. courbaril)。屬名 Hymenaea 是由希臘神話的婚姻之神 (Hymen) 這字演變而來。因為這種樹有美麗、成對,像孿生的葉子 (請見上面插圖及下面描述)。
約五、六千年前,歐洲新石器時代的居民,曾在某些海灘、海岸發現金黃、半透明的小卵石。這些金黃半透明的小卵石,丟在火裡會燃燒,且會發出馥郁的清香;如果把它用毛皮磨擦 (磨擦生電),便會吸附小而輕的物件,像有魔力似的;同時,有些小卵石裡更藏有不同、完整的小昆蟲,更顯示出它有「魔術」,能把小蟲「吸」進石頭裡面。因此上古的人們,對於這種美麗、金黃半透明的小卵石,產生好奇,且以為它具有神祕魔力的琥珀,非常的珍愛。
琥珀和毛皮磨擦會產生靜電,這現象曾迷惑了西元前四百多年的柏拉圖 (Plato) 及亞里斯多得 (Aristotle)。雖然他們知道琥珀是由樹脂而來的,因為當時不能對「磨擦生電」的現象作合理的解釋,而更增加了琥珀的神秘色彩或「魔力」。所以琥珀的希臘文為
electron,即為現代英文 Electricity
的由來。
希臘神話裡,有個琥珀來源的故事。太陽神赫利阿斯 (Helios) 之子費頓 (Phaethon) ,有一天駕駛他父親的日輪馬車,因費頓無法控制拉車的馬匹,而太靠近地球,幾將地球毀於大火。為了挽救大地,主神宙斯 (Zeus) 以雷電擊死費頓,而使他掉落在俄利當那斯河 (Eridanus River) 裡。他的三個姊妹 (the Heliades) 就在他的墳墓邊日夜哭泣,而變成三棵長在河畔的白楊木 (Poplar) ,淚珠就成為樹木不斷流出的樹脂,滴在水裡,變成了一粒粒閃亮的琥珀。荷馬 (Homer) 就曾在他的史詩奧得賽 (Odyssey) 裡,提過琥珀做成的耳環及頊鍊。
古代歐洲人以為琥珀是山貓 (Lynx) 的尿硬化,2 或蜂蜜、甚或鯨魚的精液石化而成的。從前中國人傳說它是老虎死後的魂魄變成的,所以稱為「虎魄」。但事實上已如上述,它是遠古時代某種松樹流出的松脂,埋在地下,經高溫、高壓的作用,石化而來。有些樹木會分泌樹脂的原因,大概是一種樹木本身生產的化學驅蟲劑及殺蟲劑。由於它的味道及殺菌的成分,可以驅除蟲害或修補受傷的樹皮、枝幹,以免細菌、黴菌在傷口繁殖。就因這特性,琥珀過去在中、西藥方裡,都可入藥。琥珀是最佳的絕緣體,也是製作弦樂器,例如小提琴、胡琴,所需的材料。
琥珀的英文名字,該是由阿拉伯字 “amber” 而來,但它的原意為龍涎香 (Ambergis) 或「在海中漂浮」的意思。龍涎香是抹香鯨 (Sperm Whale,即 Herman Melville小說「莫比敵」”Moby Dick” 裡的大鯨魚) 的膽固醇演化而成、以保護胃壁的一種物質。因為抹香鯨的主食是一種有極尖銳、鳥嘴狀嘴巴的巨大烏賊 (Giant
Squids)。這尖利的嘴巴會刺激腸胃的內壁,因此抹香鯨生產這種物質,來保護胃壁、腸壁。
龍涎香和琥珀一樣,最初是在海灘上發現的一種不知來源,而加熱時會散發馥郁香味的物質。所以人們以為它是龍的唾液凝結而成的香塊,因此稱為「龍涎香」。直到十九世紀獵鯨時代 (Whaling
Era),人們才知道它的真正來源。剛從剝開的抹香鯨取出時,龍涎香是種黏稠、黑色、有臭味的液狀物;凝結後,才成似臘、有香味的固體。它可做香水的固定劑 (Fixative),而使香味能持續許久。目前已不許獵鯨,而改用人工合成的化學品來取代。不過海灘上,特別是暴風雨後,偶而還會漂來真正的龍涎香塊。
世界上最有名的琥珀產地,就在波羅的海區域,所以最早建立琥珀工業的國家,包括蘇聯、波蘭、英國、丹麥、和荷蘭等。波羅的海三小國,也有為數不少的大型琥珀生產工場,以立陶宛
(Lithuania) 最多,拉脫維亞 (Latvia) 和愛沙尼亞 (Estonia) 次之。經過紅外線的分析,波羅的海琥珀 (Baltic Amber) 樹脂的來源,是種已經絕種,屬於一種闊葉松柏科植物 (Conifer) 的南洋杉科 (Araucaria Family) 樹木分泌出來的樹脂。這種樹木的森林,在六千萬年前遍佈波羅的海區域。因地殼的變動,這個地區沒入海水中,埋在淤泥水下的樹脂,因而石化變成琥珀。所以每當風暴來臨,就常有琥珀被沖至沙灘,或浮遊於近海岸邊 (琥珀密度1.05 至1.10,3 海水密度 1.02至 1.03,所以琥珀可「浮游」於海水中)。古時候,常有漁民以細魚網去捕捉這些琥珀。立陶宛就有一個傳說。
這個傳說是述說一個「失去的愛」的故事。雷神波窟納斯 (Perkunas)
的女兒,茱瑞特 (Jurate),是條美麗的美人魚,住在波羅的海裡一個由琥珀造成的宮殿裡。有一天,一個名為卡司提提司 (Kastytis)
的漁夫,來到茱瑞特的海域捕漁。茱瑞特就派一個手下的美人魚,去通知卡司提提司別在她管轄的海域裡捕漁。他沒理會,所以茱瑞特祗好親自出馬。沒想到她一見到這年青、英俊、很有個性的卡司提提司時,竟然深深的愛上了他,而把他帶回她的琥珀宮殿來。當她的父親發現女兒愛上了一個凡人時,非常的生氣,竟然以雷擊打死了她女兒的凡人愛人,琥珀宮殿也因而摧毀了。同時她的父親又把她以長鍊永遠鎖在這琥珀宮殿的廢墟裡。因此每當風暴來臨的時候,琥珀宮殿的碎片就被沖到岸邊、沙灘上;而淚形的琥珀特別的珍貴,因為它是茱瑞特的眼淚所形成。
波羅的海琥珀依採集方式,可分為海珀 (Sea
Amber)、礦珀 (Pit Amber)、和湖珀 (Lake Amber) 三種。古時候在波羅的海的岸邊,就可蒐集到琥珀,風暴過後更有豊富的收穫。近代則以挖坑的方式,在約七十五至一百呎深度的地方,有層約三至六呎厚的「藍泥」(Blue Earth--事實上它是黑色、或灰黑色) 層裡,就有許多琥珀。湖珀出產量極少,目前可能已停止開採。
除了波羅的海附近,琥珀也出產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它是由約三千萬年前,一種己經絕種的、分佈在加勒比海 (Caribbean
Sea) 區域、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豆科,孿葉豆屬植物 (即H. protera) 的樹脂石化而成 (已如上述)。這種植物目前仍有極接近的後代,名為南美叉葉樹或孿葉豆 (即West Indian Locust,學名H. courbaril)。1 台灣於 1916 年引進栽培,4 材質重而堅韌,紋理似桃花心木,可用於建築、造船、和製造高級家俱;藥用上可對抗發炎、自由基、及細菌和黴菌的感染。
南美叉葉樹高大,樹幹會分泌黃色、含松烯 (Terpene) 的樹脂。硬化成塊的樹脂,常可在死去的粗大樹幹週圍挖掘出來。這種生的 (即未石化的) 樹脂,稱為「中美洲柯柏膠」(柯巴脂) (Central American Copal),可用來做亮漆及焚燒的香 (Incense)。另一種柯柏膠屬 (Copaifera) 的柯柏膠樹 (Copaiba,學名C.
officinalis) 及吉柏 (C. guibourthiana),也會生產中美洲柯柏膠。
當歐洲人焚燒乳香 (Frankincense) 及沒藥 (Myrrh) [請見拙作《乳 香 和 沒 藥 (Frankincense & Myrrh)》,https://cshuang2.blogspot.com/search?q=乳香和沒藥+%28Frankincense+%26+Myrrh%29
]5 來敬神的同個時代,中、南美洲的美洲原住民,就焚燒中美洲柯柏膠來敬神。依據紅外線的分析,多明尼加琥珀 (Dominica Republic Amber) 的來源,極接近南美叉葉樹的樹脂,及中美洲柯柏膠。至於從地下挖出、已硬化 (但未石化) 的「東非柯柏膠」(East
African Copal),是由和南美叉葉樹同屬的非洲叉葉樹、疣果孿葉豆 (East African copal,學名H. verrucosum) 所生產的樹脂所形成。它就常用來做珠狀飾物 (Bead jewelry)。
琥珀和柯柏膠 (柯巴脂) 有什麼不同呢?柯柏膠是還沒硬化、石化的樹脂,而非琥珀。但有些不肖商人有時就訛稱柯柏膠為琥珀。柯柏膠 “Copal” 這字是由西班牙字 “copalli” 而來,意為香 (Incense) ,因為它常用為敬神的香。柯柏膠通常只埋在地下幾百年至數千年而已。例如非洲及南美洲有所謂的「兩百萬年柯柏膠」,其可靠性大有問題。目前最古老的柯柏膠礦是在日本,但也只有三萬三千年老而已。柯柏膠做成的飾物,幾年後當它的揮發性油蒸發消失後,表面就會產生裂痕。
多明尼加琥珀的產量,僅次於波羅的海區域。當哥侖布第二次來美洲時 (1493),就曾提過多明尼加琥珀。在 1970 年代以前,多明尼加的琥珀大都運到歐洲去處理,因而常和波羅的海的成品混在一起,而使多明尼加琥珀少為人知。目前多明尼加政府已禁止未加工處理的琥珀出口。多明尼加琥珀,平均每一百顆就有一顆含有昆蟲或植物等的「內含物」,這數目約為波羅的海琥珀的十倍。一個推測是生產樹脂的原木 (即接近南美叉葉樹或孿葉豆樹) ,會分泌特別多量的樹脂,而捕捉許多的「內含物」。多明尼加琥珀通常出產在崎嶇、陡削山脊上的砂質岩 (Sandstone)
或泥板岩 (Shale) 裡,只能靠人力及騾子攀登上去開採,然後小心的用手把琥珀粒從岩塊中「挖」出來。
因為琥珀是松脂變成,所以加熱至攝氏 150 度時會軟化;攝氏 350 至 375 度會融解,像油脂似的,且釋放出白色、有松脂香的濃煙;攝氏 375 度以上就會燃燒,產生黃色火焰及濃煙,而留下很少量的灰燼。所以古時候德國人曾用它來做焚燒的香,因此琥珀的德文為
“Bernstein”,意即會燃燒的石頭 (Burn
Stone)。琥珀的化學分子式為 C10H16O,以重量計,碳約佔百分之八十,而氧及氫各佔百分之十。硬度在 2.0 至 2.5 之間,比重則為 1.05 至 1.10。3礦物學上,琥珀稱為 「Succinite」,
是由拉丁文 succinum 而來。2
琥珀依顏色的不同,大概可分為紅色的「血珀」或「櫻桃琥珀」(Cherry
Amber);黃色透明而澄澈者稱為「金珀」(Golden
Amber);透明度差、且含有微小氣泡者,因其顏色似蜜、質感如蠟,所以為「蜜蠟」(Honey
Amber);白色的是「骨珀」;還有介於透明、及不透明之間的「花琥珀」。佛經中,琥珀與金、銀、珍珠、珊瑚、瑪瑙、琉璃並列為「七寶」。世界上沒有兩顆相同的琥珀,所以有人說,任何人擁有的一顆,都在幾千萬年前就已「結緣」,這是多麼奇妙的緣份! 琥珀象徵長壽和快樂,也是十一月的生日石 (Birth stone)。
從石器時代,琥珀的交易就開始了。先從波羅的海的國家,擴張至中歐及東歐,而遠達埃及(在四千五百年至五千五百年前埃及法老王的墳墓裡,就有陪葬的琥珀)、及地中海的國家。而和羅馬帝國及其屬國的交易,更形成了所謂的「琥珀路」(Amber
Route)。因塞爾特人 (Celts) 特別喜愛琥珀,所以通往波羅的海國家的「琥珀路」,就是塞爾特人最先所開啓。
羅馬帝王尼祿 (Emperor
Nero,公元 37 至 68 年) 似乎特別喜歡焚香。他在宗教儀式時,常焚燒以噸計的乳香 (當時乳香價值與黃金相埒)。5 他也派遣遠征隊,路過當時鮮有人知、由日耳曼族部落居住的區域,而到達到有「北地黃金」(Northern
Gold) 之稱的北方出產地,蒐集約六噸的琥珀回朝。2 羅馬學者蒲林尼 (Pliny the Elder,公元23 至 79 年) 曾記載這個事蹟,以後証明這是羅馬史上,一個極重要的歷史事件。就因尼祿王的「勇往」北上,而更開拓了北向貿易的範圍。最後這「琥珀路」又和東方的「絲路」聯結起來,而成為極重要的貿易路線。
因為琥珀常含有史前的昆蟲,加州大學昆蟲學家 George
Poinar Jr. 的研究團隊於 1992 年,就從多明尼加琥珀裡找出了三千萬年前 (25-40 Million) 熱帶蜂的 DNA 碎片。6 作家 Michael Crichton 就根據這個令人驚異的發現,而寫出最暢銷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這本書。導演 Steven Spielberg 就根據這故事,拍成當時最賣座的電影。同於 1992 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ew York City) 的 David
Grimaldi 和 Rob
DeSalle,也從多明尼加琥珀裡,分析出三千萬年前白蟻 (Termite) 的 DNA。還有 1993 年,California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的Raul Cano,也從黎巴嫩琥珀 (Lebanese
Amber) 找出一億兩千萬至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前的穀象蟲 (Weevil)
DNA。這些發現指出,昆蟲類經過這幾千萬年,甚或超過一億年以來,似乎都沒有很多的改變或進化,而可存活到現代,可是為何其他動物卻需極多的演變和進化來適應和延續,到底是什麼原因?根據
Smithsonian Institution資訊,7 目前世界上有 900,000種昆蟲,比任何其他生物的種類都多出許多。
蘇俄聖彼德堡 (St.
Petersburg) 南部約二十五公里的普希金 (Pushkin) 市,有座凱瑟琳皇宮 (Katherine Palace),宮裡有個「琥珀室」(Amber Room) ,有時被稱做「 世界第八奇跡」。8它是十八世紀時,普魯士國王 King Frederick William I 所建造。它的牆壁由各色的琥珀拼成,且嵌上極精緻的琥珀彫刻;門及窗都以琥珀做框;而一些櫥窗裡更擺滿小而名貴的琥珀藝術品。整個琥珀室,共有十萬件各形各式的琥珀。以目前的價值來估計,這個「琥珀室」約值兩億五千萬美金 ($250
Millions)。
那個朝代,各國的貴族、王公,都以建造豪華、別緻的房子及宮殿,來供述 (Make a
statement) 他的權勢、財力、及有多好的藝術眼光、教育程度等。當時俄國沙皇彼德 (Czar
Peter) 見了這「琥珀室」後非常欣賞,於是普魯士王就贈送給他,而搬至聖彼德堡的冬宮。1755 年,沙皇又轉送給他的女兒,而搬到凱瑟琳皇宮裡。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攻入莫斯科時,納粹軍隊把這琥珀室撤下,搬回德國的王堡皇宮
(Koeingsberg Palace)。1944 年,當德軍節節敗退時,又把「琥珀室」撤下包裝,擬運到一個安全地點儲存起來,可是從此下落不明。也許在運送途中毀於戰火,或是其他原因,再也找不到蹤跡。目前在凱瑟琳皇宮展示的「琥珀室」,乃是複製品。
寫得極好👍
回覆刪除Nicks Fu, 多謝!
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感謝作者分享!學習到這些知識用很舒服、順暢的方式。
回覆刪除這篇《琥珀 (Amber) 》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思維之旅。從琥珀的生物學起源談起,延伸至其在歷史、神話、文化中的多重面貌,展現了其豐富的橫向聯結能力。令我欽佩的是,如何將這些看似零散的信息串聯起來,形成一幅跨越史前至現代的知識文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