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蒲瓜樹 (Calabash tree)

 

蒲瓜樹 (Calabash tree)                         黃慶三 (02/15/2022)

蒲瓜樹 (Calabash tree) 本不是很奇特的植物,但在11,000至13,000年前,原生北美洲的馬、駱駝、嵌齒象、地獺在美洲絕種後 (沒錯,馬、駱駝「原生」於北美洲),蒲瓜樹果實堅硬的外殼,沒這些巨型動物無法打破,攝食果肉 (及種子),而把種子藉排泄物傳播至遠方,新生的子代大都分佈在母樹附近,而局限於渺小地區的樹群,成為 “Living Dead” 而濱於絕種 (所以果殼難於打破的進化「政策」,「不合時宜」)。等美洲原住民繁衍,加上15世紀西班牙征服者,把馬匹再帶回美洲後,蒲瓜樹屬才不致於絕種 (只有人與馬能打破果殼)。

                                                https://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590254366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22/02/calabash-tree.html

蒲瓜樹(攝於Costa Rica)

波多黎各蒲瓜樹 (Public Domain)

 

十字蒲瓜樹 (Public Domain)
                                                                                               十字蒲瓜樹花、葉、剖開果實 (Wikipedia)


 

蒲瓜樹 (Calabash tree,學名Crescentia cujete) 紫葳科(Bignoniaceae)蒲瓜樹 (Genus Crescentia)。原產於非洲、中美、及南美洲。”Calabash” 葫蘆 (Calabash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別稱蒲瓜、匏仔 (台語),為一種爬藤植物,其果實也稱為葫蘆,所以 ”Calabash tree” 台灣園藝名稱爲「蒲瓜樹1 但也有很多別名,包括葫蘆樹、砲彈樹、鐵西瓜、瓠瓜樹等。屬名是了紀念意大利農Pietro Crescenzi (1233-1321),品種名則指它的原產地。

 

依據kplant.biodiv.tw網站,它於 1910 年就引進台灣,中南部略有種植,北部則甚少見,嘉義農試所有會結果植株,2 但過去約十年來似乎才在台灣流行」起來,做為觀賞植物。在熱帶它成年可開花結果,台灣則於夏季才開花結果。

 

蒲瓜樹屬有6個品種,園藝種植上較常見的則有3種,即廣為分佈於墨西哥至巴西的蒲瓜樹 (C. cujete)墨西哥南部至哥斯大黎加的十字蒲瓜樹 (Mexican calabash, Morro fruit學名C. alata)、及特產於波多黎各的波多黎各蒲瓜樹 (Higuero de sierra學名C. portoricensis)。蒲瓜樹果實圓球形,或稍呈橢圓形,直徑最大可達40公分;十字蒲瓜樹果實也是圓球形,710公分直徑;波多黎各蒲瓜樹果實則爲長甕形,約4英吋 (10公分)長。依據 US Fish & Wildlife Service波多黎各蒲瓜樹屬於濱危種 (Endangered)3

 

蒲瓜樹屬是種「幹生花植物」 (Cauliflory) (請見拙作:《幹生花植物 (Cauliflory) 》,http://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480676712 )4 依品種的不同,最大可長至約 10公尺高,通常會結球形、黃綠色果實。蒲瓜樹未成熟果實會分泌蜜露,吸引螞蟻,做為一種抗草食動物、昆蟲 (毛蟲) 的機制 (Anti-herbivores)。果實需 67個月才會成熟。果肉白色,含小毒,不適人類食用。果殼很硬,難於打破,但如打破後,因氧化作用,果肉變成黑色。所含種子則可食用,有甘草 (Licorice) 味,南美的一些國家,用它做成一種西班牙飲料,歐洽塔 (Horchata)

果殼很硬,難於打破的原因,是這種植物的進化使然,原用以避免一些當地巨型動物 (Megafauna),掠食它的種子。但當這些巨型動物絕了種,而發現果殼很硬,難於打破的進化政策」,不合時宜 (Anachronism) 。蓋它的果肉,含有抑制種子發芽的成份,如果殼沒由巨型動物打破,種子就不會萌芽;且果肉/種子沒被巨型動物食用,不能藉這些動物的排泄物而傳播至遠方。

 

這些在13,000 11,000年前在美洲絕了種的巨型動物,包括馬、嵌齒象 (Gomphotheres)大地懶屬 (Megatherium)駱駝等。賓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演化生物學家丹尼爾·傑森 (Janiel H. Janzen) 把這種因自然因素,例如過去因巨型動物絕了種,引致蒲瓜樹屬的難於傳播,新生的子代大都分佈在母樹附近,而局限於渺小地區的樹群,稱為 “Living Dead”5 假如因氣候變遷、乾旱、森林火災,特別是人類毁林 (Deforestation) 的行徑,這 “Living Dead” 的樹叢,很可能就因此滅絕、消失。所以傑森才造出(Coined) “Living Dead” 這名詞。

 

目前在原產地,能够打破蒲瓜樹果殼的動物是人、及馬 (馬用足蹄踏破,食用果肉)。依據October 3, 2017 Adam Rutherford, “A New History of the First Peoples in the Americas.”6 DNA 的分析指出美洲原住民,居住於美洲約 20,000年。始祖馬,出現於五千七百萬年 (57 million year) 北美洲,時值始新世 (Eocene)而現代馬則在四百萬年前的上新世 (Pliocene) 出現,所以北美洲一直是馬和馬類動物起源和演化中心。

 

23百萬年前,現代馬藉著「白令陸橋」(Bering Land Bridge) 的陸塊,來回傳播於美洲及歐亞洲 (Eurasia) 7,8 這些北美洲原生的馬匹,和原生於北美的駱駝、膜 (Tapir),都在13,000 11,000年前,即更新世 (Pleistocene) 後期,因冰河時期及人類的出現而消失。15 世紀初,西班牙征服者Conquistador)才又把馬匹帶回新大陸。由於馬匹「回流」美洲,能承續過去巨型動物散佈種子的功能,加上人類則因利用蒲瓜樹屬果實做爲容器、裝飾用品、樂器等,而使蒲瓜樹得以延續下去。

 

順便提一下,駱駝在四千萬至五千萬年前 (40 50 million years ago) 原產於北美洲,而在3百萬至4百萬年前,才經過巴拿馬地峽(Isthmus of Panama)而傳播至南美9 但可能 23百萬年前,現代馬藉著「白令陸橋」(Bering Land Bridge) 的陸塊一樣,來回傳播於美洲及歐亞洲 (Eurasia)可是駱駝也和過去馬匹一樣,13,000 11,000年前,因冰河時期及人類的出現而消失(美洲)。巴拿馬地峽是美洲中部的一個地峽,從哥斯大黎加邊界,延伸至哥倫比亞邊界,全長約640公里。這一條狹長的谷地,阻礙了南、北美大陸之間,動、植物群的相互交流 (植物則可借動物排泄物而傳播至遠方)。但約3百萬至4百萬年前,當北極接近海面冰流及格陵蘭冰流形成後,巴拿馬地峽閉合,因而南、北美大陸連成一片,由此造成兩洲之間動物,可自由來往、交流,所以具有重大的古生物學意義。

 

蒲瓜樹屬喜温暖、潮濕、但排水良好、全日照或部份遮陰、及富含腐植土的環境,USDA Zone 10 1210 土壤pH 6.6 8.5,可用種子、插枝、或空中壓絛法繁殖。種子 10 15 天可萌芽。11鐘型向下、晚間開放1 2天的幹生花,主要靠蝙蝠來傳粉。蒲瓜樹屬除了可做做觀賞用,成熟果實可做容器、雕飾用、做成打擊樂器砂槌 (Maraca) 等。樹皮、葉子、果實等過去有頗長歷史,做爲民間處方,可退熱、祛痰、鎮咳、鎮痛、抗炎、止血、利尿、瀉下等等。12 菲律賓馬尼拉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的老鼠實驗,指出它的果汁有降血糖的作用。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