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
(Edible Weeds) 黃慶三
(02/29/2020)
[筆者註:春天未到,後院、菜園、野地的「野菜」仍未長出,除了五張照片外,本文的其他照片就暫時從 Wikipedia 借用。]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20/02/edible-weeds.html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20/02/edible-weeds.html
依據時代雜誌
(Time Magazine,11/18/2019)
“Gathering Dinner Makes a Comeback” ,1人類平均攝取食物熱量的90%,來自 103種農產品,但其中60% 的熱量,卻來自只有4種作物:即麥、玉米、稻米、及馬鈴薯。倘使人們的主要糧食
(Staples) ,局限於數種作物,如因氣候、疾病、蟲害、天災、甚或戰爭等因素,導致這
4種作物,或其中數種,產量的銳減,特別是開發中的國家,將會引致缺糧的恐慌或饑荒。以科學、交通的進步,愛爾蘭大饑荒 (The Great Famine) 該不會重演,但由於地球暖化
(Global warming) 可能導致的氣候變遷、及一些地區長久的戰爭,而可能造成的後果,似乎難於預料。
假如人們能夠多加利用可食用的野菜
(Edible weeds),雖無法因而真正減輕缺糧的恐慌或饑荒,但食物多樣性的攝取,該可增進身體的健康,減少個人增補物
(Supplements),包括維他命丸等,的需求。事實上,有多種所謂的野草
(Weeds),包括生長在個人居所的後院、草皮、菜鋪、花園的一些「雜草」,常是可以食用的「野菜」。
這些「野菜」可能是較常見的蒲公英
(Dandelion,學名Taraxacum officinalee)、馬齒莧或豬母乳 (Purslane,學名Portulaca
oleracea)、鳥莧
(Pigweed,Slender
amaranth,學名
Amaranthus
viridis)、繁縷或鵝腸草(Chickweed,學名Stellaria media)2、冬莧菜 (Mallow,cluster mallow,學名Malva verticillata L. 及M. crispa);或較少見但頗富營養或風味的藜 (Lamb's quarters,學名Chenopodium album) 、大車前草 (Plantain,學名 Plantago major)
,異株蕁麻
(Stinging Nettles,學名Urtica dioica)、野芝麻(Purple
dead-nettle,學名:Lamium purpureum)等等。
玆把它們做個簡介,以作參考:
1.
蒲公英、藥草蒲公英 (Dandelion,Lion’s Tooth,Blow Ball,Puffball,學名Taraxacum officinale),菊科 (Asteraceae)、蒲公英屬 (Genus Taraxacum),品種 (Species) 頗為繁複。例如有些分類學家認為它有大種 (Macrospecies) 34種,小種 (Microspecies ) 約 2,000種;但較保守者認為它只有60 種。它原產於歐亞大陸 (Eurasia) 及北美洲 (北美洲有原生、及從歐洲傳入的品種--據說最初由「五月花」傳入,作為藥用) 。
蒲公英葉子從根部成圈長出,嫩葉富含營養,稍有苦味。韓國超市常有出售。依據 The New York
Times的報導,2它的維他命 A及 C為萵苣 (Lettuce) 的九倍,鐵含量為菠菜的三倍。它也富含鈣、鉀、及錳。蒲公英沙拉在歐洲很受歡迎,特別是法國、意大利、希臘等國。有人以為當猶太人出埃及、慶祝逾越節 (Passover) 時,為紀念在埃及所受的苦楚所食用的苦菜 (Bitter herbs) 中,蒲公英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聖經《出埃及記》12:8)。
蒲公英沙拉需在開花前採收,開花後就變苦、老化,不適做為沙拉。嫩蒲公英除可做沙拉、涼拌,也可炒食、燒湯等。蒲公英花可用來釀酒,其根也可做成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代用品。主根
(Tap-root) 可把較深處的養分吸取到表面的土壤,可讓其他植物利用。過去蒲公英在歐洲、北美洲、中國等地,常用做草藥,治療感染、膽及肝病,或做為利尿劑。
蒲公英
蒲公英花
2. 菊苣
(Common chicory,學名Cichorium intybus),菊科 (Asteraceae)、菊苣屬 (Genus Cichorium)。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開淡紫色小花,但偶而有白色、或粉紅者。原產於歐 洲,但已傳播、歸化於北美洲、及澳洲。它和蒲公英同科,花色和成長植株易於分辨,但 幼株葉的分辨則較難。菊苣葉子有時長有細毛,特別是背面葉梗,為其重要區別之處。
歐洲人把菊苣當做生菜沙拉,並非以野草看待。北美洲在
1700年代開始栽種菊苣,直到 1950 年代,當進口比自行種植較為便宜為止。因此菊苣逃逸荒野、路邊。也有人把它種為「輪耕」用,為頗優良的牧草,且利用它可驅除牲畜腸胃寄生蟲的特性,供牛羊食用。有些狗食 (Dog food) 也加有它。
野生菊苣的葉子含有苦味,而這苦味正是歐洲,例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臘、及土耳其等,某些地區喜好它的原因,正如東方人喜歡苦瓜的苦味一般。如把野生菊苣葉子汆燙,苦味將可減低,而後拌以蒜頭、鯷魚 (Anchovies)、或其他調味品,則可配為肉類主菜、或意大利通心粉的菜蔬。花也可食用,惟甚苦。
菊苣的苦味來自所含的「山萵苣苦素」(Lactucopicrin 或稱 Intybin),它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臨床上具有輕度的鎮靜、止痛、和催眠的效果。台灣著名的的野菜「鵝仔草」(鵝仔菜,山萵苣,Indian Lettuce,
Wild lettuce,學名Lactuca indica) 也含有這成份。
它有粗長、深入土中的主根,富含極苦的乳汁。這根烤過、磨細,可做咖啡的替代品或添加物。這種咖啡不含咖啡因
(Caffeine)。商業上,歐州特別栽種「根用菊苣」(Root chicory,學名 C. intybus
var. sativum) 這變種。
1970 年代發現菊苣的根含有高至 20% 的菊糖或菊根粉 (Inulin)。這種多醣類 (Polysaccharides) 是種溶解性膳食纖維 (Dietary fiber),可增進鈣的吸收,且促進腸肉「益生菌」 (Probiotics) 的成長,而被歸類於一種「益菌生」(Prebiotic) 。[請見拙作《益生菌 (Probiotics) 和益菌生 (Prebiotics)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13/10/probiotics-prebiotics.html。]
菊苣的根所含的菊糖這種天然甜味劑的甜度,只有蔗糖的十分之一,它可以緩慢的水解成果糖及葡萄糖,適合於糖尿病患者的食用,或加在優酪乳 (Yogurts) 中作為甜味劑,且作為益生菌的食物 (即「益菌生」)。
菊苣圖案
菊苣咖啡
2. 馬齒莧、豬母乳、馬齒牡丹
(Purslane,pigweed,學名Portulaca
oleracea),馬齒莧科
(Portulacaceae),馬齒莧屬 (Genus Portulaca)。台灣俗稱為豬母乳、寶釧菜。為一或二年生草本。稱為「豬母乳」的原因是台灣農村過去常用它做餵豬的飼料;而名為「馬齒牡丹」則是因它的花型類似牡丹。傳說唐朝宰相王允女兒王寶釧下嫁薛平貴,而和娘家斷絕關係,因此苦守寒窯十八載,等西征未歸的夫君,就經常以豬母乳充飢,所以台灣也稱它為「寶釧菜」。3小時候看歌仔戲,多次看到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這齣戲,記憶似乎猶新。
現今野生種己分佈於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為世界上排名十名之內的「有害野草」
(Noxious weeds) 之一。5 依據考古資料,在哥侖布抵達新世界之前,它已傳播至北美洲。馬齒莧開始也許是作為饑荒、野外求生時食用,何時開始被用作蔬菜則已無法可考。澳洲的原住民用它的種子做蛋糕
(Seedcake)。目前約有
40個栽培種 (Varieties),4在歐洲已有專供蔬菜之改良種,作為沙拉或煮食之用。也有人將馬齒莧洗凈,氽燙,切碎,曬乾,貯為冬菜食用。它亦可作藥用,主散血、解毒、殺蟲,治痢疾、毒蟲、毒蛇之傷等,種籽可明目除翳。美國較少作為食用,但過去常做動物的飼料,目前則來飼養生蛋雞,以減低雞蛋膽固醇的含量。4 目前在台灣一般市場也有人在賣這種白馬齒莧,而部份餐廳也有「寶釧菜」這道「新新菜餚」。
於醫學治療上,馬齒莧自遠古以來一直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及舒緩呼吸管道。狄俄斯可雷斯 (Pedanius Dioscorides,40-90A D) 的「本草原典」 (The Greek Herbal of Dioscorides) 中亦記載馬齒莧擁有抗炎及舒緩功效。「本草綱目」稱它為長命菜,它可「散血散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後虛汗」。
馬齒莧
馬齒莧
3.
野葵或冬莧菜(Mallow,cluster mallow,學名Malva verticillata L. 及 M. verticillata var. crispa),錦葵科 (Mallows family, Malvaceae) ,錦葵屬 (Genus Malva) 。花有五瓣,0.8 公分大小,白、粉紅、或紅色。它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所列可食用的「五菜」,即葵菜、韭菜、豆葉、野蒜、蔥等五種蔬菜之一。在漢朝以前,野葵是頗重要的葉用蔬菜。元朝王禎的《農書》提到,在其他作物無法種植的荒年,野葵是最好的選擇。
它容易生長,可忍受貧瘠的土壤,及較冷涼的氣候
(因此又名冬莧菜) ,且可自播。煮食時,它可使湯汁變稠,有如勾芡。墨西哥超市常有出售。
野葵幼株 (Huang HL Shirley 提供)
野葵成株 (Huang HL Shirley 提供)
4. 藜 (Lamb's quarters,學名Chenopodium album),頗富營養,含有高成份的鈣、紅蘿蔔素、維他命 A、B 及 C。葉子可當生菜沙拉、煎蛋等。6,7因含有較高成份的草酸(Oxalic acid),食用量需節制。秋天收集的種子,富含蛋白質、維他命A、鈣、磷、及鉀,考古證據指出,它的種子在鐵器時代 (Ion age) 就混在榖類中食用。目前種子可做藜片粥、磨成粉做麵包等。又種子可在一兩天內發芽,做成豆芽菜,味美又營養。葉子及種子也可用來餵家禽。嚼碎的葉子可敷蟲咬、擦傷、日灸 (Sunburn)、甚或減輕關節炎的疼痛。它的花粉,對有些人可能有敏感 反應。
依據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8 幼嫩的全草、果實或種子可入藥。全草可治發熱、咳嗽、痢疾、腹瀉等;果實或種子可治小便不利、水腫、皮膚濕疹等。
藜幼株
藜種子
5. 野莧菜、荇菜、莕菜、幸菜
(Wild amaranth,amaranth,學名 Amaranthus
spp.) 是很常見的蔬菜,為莧科
(Amaranthaceae)、莧屬
(Genus Amaranthus),原產於熱帶美洲及印度,目前已知的約有
60 種 (Species)。它有各種顏色的葉子,即從紫色、紅色、至金黃色等。1.莧菜已被種植、食用約 8,000年,它的種子曾經是馬亞 (Maya,2000BC-1697)、阿玆特克 (Aztec,1428-1521),及印加 (Inca, 1438–1533) 文明的主要糧食 (Staples) 之一。
在荒地、路旁常可見到的台灣原生種野莧菜、豬莧、鳥莧
(Pigweed,Slender
amaranth,Green
amaranth,學名
A.
viridis),
其嫩莖、嫩葉、及穗、種子皆可食用,是良好的救荒植物之一;且全株都可做藥用,清熱解毒,治痔瘡腫痛、經痛、痢疾、蛇蟲螫傷等。台灣另個原生種刺莧、野刺莧
(Prickly amaranth,Thorny
amaranth,Thorny
pigweed,學名A.
spinosus) 更能耐貪瘠的土地,也可食用及入藥,藥效類似。9
它的種子富含纖維、蛋白質,還有錳、鎂、磷、及鐵質,還有抗氧化劑
(Antioxidant)。記得小時候,媽媽不知用多少時間去蒐集鳥莧種子,去外殼後炒香加糖,煎成薄餅。這是記憶中,第一次嚐到這麼香甜可口的甜點!
野莧菜
野莧菜
6.
繁縷或鵝腸草(Chickweed,學名Stellaria media),過去台灣鄉下常以它餵雞、鴨、鵝等家禽,所以俗稱鵝腸草或雞兒草。它很幼嫩,富含維他命 C。它可蒸煮、做沙拉、或清炒,味似菠菜。日本人在新年期間,以七草
(Nanakusa) 煮羹或粥 (稱為七菜粥、七寶羹),其中之一的蔬菜即為繁縷,以借為一家帶來好兆頭。民間處方也有用繁縷治療皮膚癢、及呼吸系統的疾病。惟這植物含有皂苷 (Saponins),食用多量會有毒性。
葉子橢圓形,全緣,葉面無毛,但背面有時有細毛。花約 1/4英吋直徑,有五片白色雙瓣花瓣 (Bifid petals--所以乍看有似10個花瓣) ,5個花萼,及一個淡綠子房在花心。
繁縷或鵝腸草
繁縷或鵝腸草花
7. 異株蕁麻 (Stinging Nettles,學名Urtica
dioica): 因它長有刺人的細刺,且大部分蕁麻種類中含有蟻酸 (Formic acid)、色胺和組胺,不小心被刺時,疼痛難當,需要經過一至兩日的時間這種疼痛才會消除。但當把異株蕁麻泡在水裡或煮熟後,除去蟻酸等成份即可食用。它不祗可口,且富含營養,包括維他命 A、C、紅蘿蔔素、鐵、鉀、鈣、及錳等,且可幫忙減輕過敏的反應。除了煮食,它也可做成 (無酒精的) 飲料
(Squash 城cordial)。澳洲的民間處方以它泡茶,以減輕腎臟、尿道、胃腸、皮膚、感冒、痛風等的不適。實驗指出異株蕁麻根的淬取液,有抑制攝護腺癌增生的可能性。10
至於台灣的「咬人貓」(Biting nettle,學名U. thunbergiana) ,同屬不同種,但含有蟻酸、草酸和酒石酸,若碰觸到莖葉的尖銳刺毛,針刺將注入這些成份而疼痛難當,所以名為「咬人貓」。它和異株蕁麻同屬,該也可食用。其新鮮葉片搗成汁液,可治毒蛇咬傷。全株有活血、祛風、及止痛等功效。
異株蕁麻
咬人貓
8.
紫野芝麻(Purple 或
Red Dead-nettle,學名Lamium
purpureum),唇形科 (Mint family,Lamiaceae),野芝麻屬 (Genus Lamium)。因野芝麻外觀有似異株蕁麻,但沒異株蕁麻尖銳刺毛來「咬人」,所以英文俗名稱為 “Dead-nettle”。這屬約有 50種,常長在草原、林緣、路旁、菜園及花園 (寒舍菜園常見之)。幼嫩野芝麻的葉子可作沙拉及炒食,剁碎的幼嫩枝葉也可做成沾醬。它富含大根香葉烯 D
(Germacrene D) 精油,而有抗菌及抗蟲害的特性。11
紫野芝麻
紫野芝麻
9.
大車前草 (Plantain,學名
Plantago major)
生長在草皮、荒地、路旁等等,受到人們擾動的地區。據推測,它是由清教徒從歐洲引入北美洲,因最初這植物就出現在這些歐洲移民定居處的週遭,所以北美原住民把它稱為「白人的足跡」。這植物的根會把變硬的土壤分裂、鬆化,但卻能把土石護住,不會造成沖蝕 (Erosion) 的現象。
它幼嫩的葉子可做沙拉,較老熟的葉子可燉煮。它含鈣質及其他礦物質,100 克葉子所含胡蘿蔔素,相等於一棵大胡蘿蔔的含量。它的種子細小,不易收集,但可磨成粉,來替代麵粉。大車前草的淬取液有傷口治療的作用、抗發炎、抗氧化、止痛、輕微抗菌性等等。因此搗碎的葉子,可敷治外傷、疼痛、及蟲咬等。其根則傳統上用來治療傷口、發炎、及呼
吸系統的感染。
大車前草
大車前草
採集野菜時,有幾個重點必需注意:
1.
正確認識植物--採集時,必需確認所摘野菜是無毒、可食用、自己所想要的植物。不確知的植物可別採集。例如毒參(Hemlock,poison
parsley,學名Conium maculatum)是古希臘用來處置死刑犯的毒藥--蘇格拉底 (Socrates) 即為一例。
毒參
毒參
2.
採集地點--自家後院、菜園、花園當然可以採摘
(如不使用殺蟲劑、除草劑等);有些郊野、公共地區也許可以採摘,但一些公園、社區,特別是國家公園,通常禁上植物、花草的採集。
3.
注意環境的污染--避免採集地區是過去垃圾掩埋場、舊礦場、甚或工業廢物掩埋場的回收地區
(Reclamation land);或者採摘地區不久前曾使用農藥
(殺蟲劑、除草劑、甚或肥料)、城市逕流 (Urban runoff) 地區,或鄰近有許多汽車住來路線等等。
4.
有否敏感反應--野菜並非一般經常食用或接觸的蔬菜,尤其花粉對某些人可能有敏感反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