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金針花 (Orange Daylily)



金針花 (Orange Daylily)                    黃慶三 (08/17/09)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21.html
https://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144507408

                                            雨中台東太麻里金針山 (08/02/2009)
                                            金針花近照  


              

金針花、萱草、忘憂草、母親花 (Orange daylilytawny daylily,學名 Hemerocallis fulva),原屬於百合科 (Liliaceae),現已歸於萱草科 (Hemerocallidaceae),萱草屬 (Genus Hemerocallis)。屬名 Hemerocallis 是由希臘文 hemera,意為「一天」(Day),及 kallos,意為「美麗」(Beauty),所組成,即「美豔一天」,指它的花只開一天的意思,所以金針花又叫「一日美人」。種名 fulva 意為深黄、紅黃、金黃、或黃褐色 (Tawny) 的花色。英文的另一個俗名 “Ditch lily” 則特指 H. fulva ‘Europa’ 這變種,因它野生的地點大都是長在水溝旁。

《本草綱目》卷十六萱草篇引用《釋名》稱它為「忘憂」、《說文》稱它為「療愁」。古時候的男人,為了開創事業或出征打戰,常常遠離家鄉,不能按時回家問候母親。因萱草又叫忘憂草,孩子在離家出遠門前,便在母親居室 (北堂) 附近種上幾叢,讓母親忘卻憂煩,象徵性的給母親一種安慰,所以萱草又叫「母親花」(註:西洋的母親花是康乃馨,泰國則是茉莉花)。《本草綱目》提及周處的《風土記》云懷孕的婦女,佩帶金針花就會生男孩,所以又叫「宜男草」。

金針花原生於亞洲,從高加索東部、經希馬拉雅山至中國、日本、韓國、及東南蘇聯一帶。早先由亞洲傳入歐洲,後於十七世紀傳入北美洲。目前加拿大及美國最普遍的野生品種,為金針花 (H. fulva) H. fulva ‘longituba’ 這兩種。金針的根、莖、葉及花蕾都有可取可用之處。金針花有豐富營養成分,富含維生素ABCβ-胡蘿蔔素,鈣,鐵,磷,硒等礦物質,在亞洲不但是高檔的調理食品,也是傳統的中藥材之一。金針花有降火、潤肺效果,根莖則有利尿、消腫之效,也可用於忘憂之輔助藥;而金針含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

金針菜含水分 23.3﹪、蛋白質 8.5﹪、脂質2.5﹪、醣類59.5﹪、纖維4.9﹪、灰分4.5﹪;每 100 公克含熱量 254卡、鈣 340毫克、磷 208毫克、鐵 14毫克、維生素 A7000I.U.B10.16毫克、B20.71毫克、菸鹼酸0.8毫克。鐵質含量是菠菜 (2.7 mg/100g iron) 5,且含多量的鈣和維生素 C。所以金針花對於鐵質的補充、血液的補益效果極大;因含有鈣、磷,金針菜能營養神經虛弱,使人忘憂安眠 (因此叫「忘憂草」,其來有自也)

在歐美各國,金針主要是作為庭園觀賞植物用。金針愛好者甚至在各國成立金針協會,例如The American Hemerocallis Society,以利同好交換新品種、與栽培經驗訊息。專業或業餘金針育種家,也努力培育出許多品種。據資料記載,目前民間育成的金針品種已超過24,000種之多。因金針花的品種、花色非常多,素有「窮人蘭花」之美稱,有些品種適合作為盆花欣賞,值得加以進一步開發利用,讓台灣國內園藝界、花農、及愛好園藝的人士多一種選擇的機會。

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由多肉的根莖長出,約 40 150 公分高。葉子 50 90 公分長,1 3 公分寬;花 5 12 公分直徑,橘紅色,花瓣中心有較蒼白的線條。初夏至遲秋會開 10 20 朵花,常是一朵一朵逐漸開放,而每朵只開一天。果實是三瓣裂 (Three-valved) 的蒴果 (Capsule)2 2.5 公分長,1.2 1.5 公分寬。成熟時蒴果會裂開,散播出種子。

亞洲傳統上金針採收其花蕾,加工製造金針乾作蔬菜食用。它的主要栽培品種有:麝香萱草 (Dwarf yellow daylily學名H. minor Mill)、黃花或萱草 (Common yellow daylily學名H. flava L.)、長黃花 (Long yellow daylily學名H. citrina L.)、金針菜 (Common orange daylily學名H. fulva L.) 等,其中廣泛為台灣農民所栽培的是金針菜 (H. fulva L.) 這一種。

加工用的金針菜品種,適合於溫帶地區種植,喜好較冷涼的氣候。其開花受溫度、日照的影響很大,因此在台灣只能種植在北部海拔400公尺的山坡地,或中南部、東部等海拔8001,000公尺的山坡地,才能正常開花,獲得穩定的產量。台灣省栽培面積最多時,台東約1,000公頃,花蓮約 300 公頃,目前大約有600公頃,主要的產地在花蓮縣玉里鎮的赤科山、富里鄉的六十石山、以及台東縣的太麻里鄉的金針山等。

金針花栽培過去只利用其鮮蕾供蔬菜食用或加工製乾用,產期集中在每年8月上旬至9月下旬,每十公畝鮮蕾產量約1,000公斤。生鮮金針中含有秋水仙鹼 (Colchicine),如果一次食用多量,會使人產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不適之徵狀。所以鮮蕾食用前,先用水浸泡一小時以上,再用沸水燙熟煮透,破壞金針的毒性,並且注意一天不要食用超過二兩 (100公克) 比較好。乾金針因曾經過蒸煮、浸泡、日曬、加工,秋水仙鹼會被溶出、破壞,故而無毒。
根據簡錦玲著《台灣好蔬菜》,金針根部有毒,並具有蓄積作用,對腎、肝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應避免食用 (作藥用則另當別論)。惟英國一個Plants for A Future資料庫 (Database) 則認為生的及烹煮過後的根莖可食用;美國俄亥俄大學 (Ohio State University) 則指出全株,包括生鮮或煮熟根部,均可食用,但因株葉稍含毒性,應該避免食用多量

因鮮蕾採收後不易貯存,所以大部份經殺菁、烘乾或日曬,調製為乾金針,其含水量為 10% 以下,製乾率約為 10%。一般鮮蕾都用人工採收,需天天採收,否則花開蕾綻後,會降低商品價值,且機械無法替代人工採收。在工資昂貴,而加工乾製品受外來進口製品低價競爭影響下,台灣乾金針價格無法提昇,甚至不敷成本。過去傳統乾金針加工流程為增加產品香味,將金針花稍微曬乾 (日曬1 2小時),然後以少許食鹽搓揉,再裝於缸內壓緊,使其產生乳酸發酵 (2 3),再取出曬乾,但因其乾製品呈暗黑色,故又稱「黑金針」。

1983 年起,加工過程中農民習慣以浸泡1.2 1.4亞硫酸氫鈉 (NaHSO3) 14 15小時來取代蒸汽殺菁,經日曬或烘乾機乾燥後,於密閉燻硫室中燃燒硫磺燻蒸 (所需硫磺是乾花重的 0.2%) 來防腐、防蛀、及漂色,而使金針乾製品之色澤改善,呈較均勻之金黃色。燻硫後之金針菜需經 5% 甘油 (Glycerol) 5% 醋酸的混合液浸漬 4 5 小時除硫後,取出晾乾或曬乾。

但如除硫處置不當,過量的亞硫酸鹽會危及健康,比如引發哮喘、呼吸困難,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引起消費者疑慮,而甘油對人類也是有毒及致癌物質;加上採收、乾燥製作人工成本極高,所以金針花乾燥製品,即傳統金針產業,逐漸式微。就因可能含硫,選購乾製金針菜時,應儘量挑選「賣相」較差、暗褐色的金針;愈鮮黃的,二氧化硫的殘留可能愈多。此外,煮食前應該先將金針浸泡在水中,根據研究指出,金針乾製品浸泡於25冷水中60分鐘,或45溫水中 20分鐘,二氧化硫 (SO2) 的去除率可達70%

因目前金針花乾燥製品產業逐漸式微,台灣金針農被迫逐漸轉型。一部份採收新鮮花蕾上市作蔬菜用;或不等它抽花蕾,而將嫩金針植株青刈,用以採收「碧玉筍」當蔬菜出售,而青刈後的植株,即以遮光軟化處理,生產「白玉筍」,或「萱黃」(生產「韮黄」一般的栽培處理手續) 高價擋蔬菜出售;或者任其開花,以吸引遊客觀賞,作為休閒農業用途,使得近幾年來,台東縣太麻里金針山,及花蓮六十石山,變成花東地區重要的觀光勝地。

原種金針花喜好較冷涼的氣候,其開花受溫度、日照的影響很大,因此台灣只能種植在北部海拔400公尺的山坡地,或中南部、東部等海拔8001,000公尺的山坡地,才能正常開花。台灣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自多年前,即著手進行金針品種改良,其間共選育出千鶴、紅鈴、粉黛、黃玉、紫后等五個觀賞品種,及「金針菜台東六號」蔬菜用品種,其共同特性為平地可穩定抽苔開花,而且花期為每年的四到六月,適逢母親節前夕盛開,如能配合推展休閒農業,則極具意義。「金針菜台東六號」花色橙黃,適合採食,為平地蔬菜栽培主要推廣品種,由於加工成品良好、產量極豐、花期避開颱風豪雨季節,可以減少栽培風險;又因平地栽培省工,可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兼具產期調節功效,因此自推廣後,普受農民喜愛。

如果金針用作植株青刈及軟化處理,有些新栽培種,例如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的品種HAK-18、及上述的「金針菜台東六號」,均適於平地或中低海拔地區栽培。因休眠期不明顯,嫩芽可供週年青刈或軟化栽培用,而每年可青刈及軟化各二次,即一年可採收四次,且其嫩芽及葉片寬大,品質佳,產量高;又其青刈或軟化產品如放置於低溫5環境下,可貯存2週之久,不影響其品質。
  1. 碧玉筍:金針栽培行株距45公分x 30公分,金針經過發育生長,可於第三年春季自株基平地面處青刈,剝去較老葉鞘、切去葉梢,生產「碧玉筍」。以5年生植株為例,每十公畝每次嫩鞘產量1,064公斤,每年3月及8月各採收一次碧玉筍。
  2. 軟化栽培:金針青刈後,立即於畦上施用市售商品有機質肥料,每十公畝400公斤,或自製堆積腐熟堆肥1,200公斤,施於株與株間,然後於畦上 60公分高覆蓋遮光布,作斷光處理。斷光軟化處理週期,春作14天、秋作18天可採收。一年分春作及秋作兩收,五年生植株軟化栽培產量,每十公畝每作生產嫩芽 (白玉筍」或「萱黄」) 354公斤
金針繁殖上很少使用種子;而混種 (Hybrid) 金針花通常不會結子,或者所結種子不會或不易萌芽。而有些變種,例如北美洲極普遍栽培的變種,就是叫 “Ditch lily” H. fulva ‘Europa’,為自花不孕 (Self-sterile) 的品種,不會產生種子,但靠根莖的片段繁殖;萱草 (H. fulva ‘Kwanso’) 的重瓣是由雄蕊轉變而成,這變種也不會結子,但靠匍匐莖 (Stolon) 和分株法來繁殖。

因此,金針通常採用分株法來繁殖,即將叢生狀的植株挖起,去掉三分之二葉片,用小刀分割成數塊,每一塊帶有數個小植株,即可分別定植。但金針植株一年一株只能產生數個新芽體,用傳統分株法繁殖,其速度過於緩慢,對新品種之推展甚為不利。為促進金針繁殖速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曾研發成功數種組織培養法,對於金針種苗量產甚有助益,其中以花部組織培養法,特別是雄蕊花絲的組織培養法成功率最高。

它對土壤的適應性頗廣,自砂質至粘質壤土均可,pH 6 7性喜潮濕,全陽或稍有遮陰。家庭花園金針花最好在春天或秋天種植。當然其他時候也可種植,但避免乾旱季節。種植前,土壤必需加入足够有機質,而植株的間距約 18 24 吋。種植深度為冠狀部 (Crown,即葉片接近根部、呈白色的部份) 正好低於土面。種好後,需連續保持潮濕六至八個禮拜。種植後可加護根 (Mulch)。避免使用高氮肥料,因高氮會使莖葉生長過於茂盛,影響花芽形成,可選用5-10-15 6-12-12的肥料。雖然金針花極耐旱,但足够水份有助於植株及花芽的生長。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山茱萸 (Dogwood)







山茱萸 (Dogwood)                                             黃慶三 (12/19/2023 Rev)


                                                                                                                   寒舍「大花山茱萸」

  寒舍後院粉紅「大花山茱萸」
寒舍「大花山茱萸」果實



 日本山茉萸 (攝於長木公園)
 
香甜的「日本山茉萸」果實 (攝於華府)


香甜的「日本山茉萸」果實 (攝於華府)

 「大花山茱萸」「日本山茉萸」混種 
(Celestial Dogwood) (攝於華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Celestial Dogwood 果實(攝於華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太平洋」或「西方」山茱萸 (攝於西雅圖)


「墨西哥山茱萸」(攝於華府)


「墨西哥山茱萸」近照  (攝於華府)
                                                                                                                                   康乃爾櫻桃山茱萸花 
                                                                                                                         (於 Brookside Garden, MD)

 康乃爾櫻桃山茱萸果實

台灣山茱萸

(Chen Amida 攝於宜蘭福山植物園)

瑞地歐西亞山茱萸 (Redosier Dogwood--攝於波蘭)

  侏儒山茱萸」(Wikipedia) 

 「侏儒山茱萸」果實 (攝於緬因州)

寒舍後院 大花山茱萸秋葉

     

大花山茱萸、大花四照花 (Flowering dogwood,學名 Cornus florida),山茱萸科 (Dogwood familyCornaceae,山茱萸屬 (Genus Cornus),種名 (Species) florida 為開花的意思。原產於北美州東部,從加拿大東南、分佈至彿羅里達州北部,向西則至堪薩斯州、及德州東部,而墨西哥 (國家東部又有間斷分部 (Disjunct) 的亞種,墨西哥山茱萸 (Mexico dogwood,學名C. florida subsp. urbiniana異名 C. urbiniana),其花極為獨特美麗 (請見照片及下述)。大花山茱萸是美國北卡羅萊那州、及維吉尼亞州的州花。台灣也有原產、不同品種的台灣山茱萸 (學名C. kousa subsp. chinensis,也請見下述)

山茱萸在北美東岸很受喜愛的花樹,而大花山茱萸更獨受鍾愛。這種落葉小喬木成長緩慢,樹齡十年約5公尺 (16.5英呎高,最後可長至約 10 公尺 (33 英呎高。每年三、四月間,初葉仍未萌芽前,白色或粉紅的大花山茱萸,即開滿一樹的花朵,猶似成群翩翩蝶影,在微風中顫動、飛翔。粉紅色栽培種 (Cultivar) 皆被種植于個人庭院、與公園;但野生白色山茱萸,卻可在林蔭邊緣發現。它被喜愛的原因,不祇花朵美麗,花期亦長,深紅亮麗的果實,從深綠變成火紅的秋葉,加上樹木成熟後如鱷魚紋的樹幹,都深俱吸引力,同時樹木枝椏的造型,更是庭院極佳點綴。

它的英文名為 “Dogwood” 的源由有二,一說為英國人用山茱萸樹皮調製藥方,來治狗的疥癬;另一則說早期美洲移民,以山茱萸硬韌枝椏做烤肉的串肉針 (Skewer,其早期英文字為 “Dag”),這 “Dag wood” 以後就被誤稱為 “Dogwood” 了。

大花山茱萸花小,為兩性花,花瓣四片,黃綠色,花瓣長4公釐,繖形花序,由大約20朵花密集生長而成。花序周圍有四片大型的白色苞片,但常被誤認為「花瓣」。苞片近圓形,長約3公分 (1.2英吋),寬約2.5公分 (1英吋),在苞片頂端通常帶有明顯的凹痕。

這十字形的四片花苞,加上花苞尖端有個小半圓,其週圍又有鐵銹般的痕跡,所以山茱萸免不了和十字架及耶穌引起聯想。傳說從前山茱萸樹原有橡樹般大小,木材質地堅韌,很適於做十字架。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山茱萸木感到極度的悲傷和沮喪。耶穌臨終時很憐憫山茱萸的感受,因此他答應山茱萸再也不會長得高大,而被繼續用做十字架。

山茱萸大概有 20  (Species) 以上。上述的大花山茱萸衹生長在美國東岸,因西岸的環境、氣候不適於它的生長。同樣是環境、氣候的因素,祇生長在西岸北部森林中的太平洋或西方山茱萸 (Pacific dogwoodWestern dogwood, 學名 C. nutallii,它有四至八片白色或淺藍色的花苞),無法適應東岸的氣候,甚至西岸非森林區的居家庭院,也難適應。

大花山茱萸的繖形花序在夏梢秋初時節,會結亮麗、橢圓、約半吋多長的小紅果,通常是六個聚生一簇。果實成熟時,不祇鮮豔引人,同時也是鳥類喜好、極富營養的食物。當山茱萸的果實經過鳥類消化系統之後,果肉被消化,種子就隨鳥類排泄物被傳播各處。如果摘取新鮮的種子種植時,必須先把它的果肉剔除,因為果肉含有抑制發芽的成分。山茱萸種子發芽的時間通常需要個月至 18 個月以上。大花山茱萸的果實沒毒性,但子大、果肉極少,且味道不佳,不適人們食用。

大花山茱萸性喜陽光充足、潮濕、排水良好、酸性 (pH 5.5 6.5)、肥沃的土壤。如果種在已施肥的庭院,山茱萸並不需要特別施肥,只需在三月及十一月施以氮肥,以促進它的成長。惟須避免炎熱、乾旱、或寒冷的衝擊,更別隨便修剪它的枝葉 (除非生病或很礙瞻觀)。因為這些「壓力」(Stress) 常易於得病。它有六種較常見的疾病,致命的是一種傳染性黴菌病 (Dogwood anthracnose),除非及早發現、治療,這種傳染性黴菌病通常無法可治,特別是野生大花山茱萸,常因此整叢 (Stand) 病死。

日本山茱萸 (Kousa dogwoodJapanese dogwood, 學名C. kousa則對這種傳染性黴菌病免疫,即使它和大花山茱萸的混種 (Hybrid),也有同樣的免疫力。因此目前美國種植日本山茱萸或其混種的日益增多。它的花期通常始于五、六月,同時樹上已長滿了葉子,此乃其迥異之點。二OO三年八月上旬,筆者一家逛紐約市中央公園時,仍可見到盛開著的日本山茱萸。它的另項特色是果實像圓形的荔枝,約一吋直徑。成熟後紅豔可愛,且可食用,風味極佳,有點像釋迦的味道,也可釀酒。祇是子多、肉少,如果未熟或過熟,風味就差了。
筆者從前一直不知台灣也有山茱萸,直到二OO五年十月,參觀宜蘭的福山植物園 (Fu-Shan Botanical Garden),見到兩棵沒開花、但標示著山茱萸科 (Cornaceae的「四照花」,學名為 Benthamidia japonica (Sieb. & Zucc.) Hara var. chinensis,原產地為台灣及中國。它的葉子、樹形極像日本山茱萸,但依據植物園管理人員所述,這兩株山茱萸從沒開過花。返美後,依據多樣文獻的查證、描述,及其植株、花、和果實的照片,它成熟的果實也像荔枝,可食用,及釀酒;加上B. japonica (Sieb. & Zucc.) Hara var. chinensis 這學名就是 C. kousa subsp. chinensis 的同義字,由這幾點看來,它該是日本山茱萸的變種或亞種。不知台灣是否還有其他品種的山茱萸?

除了日本山茱萸的果實可食用外,康乃爾櫻桃山茱萸 (Cornelian Cherry Dogwood,學名C. mas黃色小花乃是其特有花色,而其鮮紅果實亦可食,味似櫻桃,但這帶有酸味的果實,可做果汁、果醬等。它主要產於中、南歐,華府的美國國家植物園 (U.S. National Arboretum) 就種有樣本;又在華府 National Cathedral 附近路邊種為行道樹;Wheaton, Maryland Brookside Garden也種有五、六株。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紅梗或金黃枝椏的瑞地歐西亞山茱萸 (Redosier Dogwood,學名 C. sericea)。它們赭紅或金黃的枝椏,特別在冬天落葉後,映著雪光,成為花園、庭院賞心悅目,極為出色的叢樹。

上述「墨西哥山茱萸」也有四個白色苞片,但其尖端結合在一起 (Fused bracts),而成為燈籠或皇冠似的造型,奇特而美觀。它的葉子帶點藍色,而且除了燦爛赭紅的秋葉外,葉子可以停留至感恩節以後才掉落,比其他山茱萸有更長的秋葉觀賞期。因此它是美國極為特殊、稀有的一種觀賞用花樹。比如說華府美國國家植物園的「山茱萸區」(Dogwood Collection) 祗有兩株,較大的一株1992年種植,約 22 呎高、16 呎寬。而美國全國只有少數幾個植物園有之。因此,華府國家植物園網頁所敍述,只有「少數幸運的訪客」能够見到這種奇特的山苿萸花,筆者算是幸運者之一。


「侏儒山茱萸」 (Dwarf dogwoodBunchberry dogwood 學名C. canadensis只有三至十吋高,每株只開一朵白色或粉紅的花 (苞片),直徑 3 4 公分。約二十多年前夏天,有幸在阿拉斯加的戴內利國家公園 (Delani National Park) 馬肯利 (Mt. McKinley) 山腳下的湖濱,無意中見到好大一片密密、麻麻,盛開的粉紅侏儒山茱萸 (可惜一些美麗的照片都已遺失)。

當時並不知道有侏儒山茱萸,只見花、葉極像山茱萸,卻只有五、六吋高,有如粉、綠交織的大地毯,襯著纖塵不染的藍天及湖影,好似走進愛麗絲夢遊記的仙境。心中希冀認識此特種植物,乃回到公園入口的紀念品店查問,才初步了解這麼奇特的山茱萸。幾日後被邀去一個私人湖畔夏日小屋划船渡假,後院也是一地的粉紅侏儒山茱萸。在屋主同意下,挖了四、五株回馬利蘭州。可惜種了一年多就枯死了。「侏儒山茱萸」成熟的果實可以食用,但未成熟者,可能引起一些人腸胃的不適。雖然它孅孅蹤影從阿拉斯加、加拿大往南,直到馬利蘭州西部都有,可是至今再也無此巧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