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蒲瓜樹 (Calabash tree)

 

蒲瓜樹 (Calabash tree)                         黃慶三 (02/15/2022)

蒲瓜樹 (Calabash tree) 本不是很奇特的植物,但在11,000至13,000年前,原生北美洲的馬、駱駝、嵌齒象、地獺在美洲絕種後 (沒錯,馬、駱駝「原生」於北美洲),蒲瓜樹果實堅硬的外殼,沒這些巨型動物無法打破,攝食果肉 (及種子),而把種子藉排泄物傳播至遠方,新生的子代大都分佈在母樹附近,而局限於渺小地區的樹群,成為 “Living Dead” 而濱於絕種 (所以果殼難於打破的進化「政策」,「不合時宜」)。等美洲原住民繁衍,加上15世紀西班牙征服者,把馬匹再帶回美洲後,蒲瓜樹屬才不致於絕種 (只有人與馬能打破果殼)。

                                                https://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590254366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22/02/calabash-tree.html

蒲瓜樹(攝於Costa Rica)

波多黎各蒲瓜樹 (Public Domain)

 

十字蒲瓜樹 (Public Domain)
                                                                                               十字蒲瓜樹花、葉、剖開果實 (Wikipedia)


 

蒲瓜樹 (Calabash tree,學名Crescentia cujete) 紫葳科(Bignoniaceae)蒲瓜樹 (Genus Crescentia)。原產於非洲、中美、及南美洲。”Calabash” 葫蘆 (Calabash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別稱蒲瓜、匏仔 (台語),為一種爬藤植物,其果實也稱為葫蘆,所以 ”Calabash tree” 台灣園藝名稱爲「蒲瓜樹1 但也有很多別名,包括葫蘆樹、砲彈樹、鐵西瓜、瓠瓜樹等。屬名是了紀念意大利農Pietro Crescenzi (1233-1321),品種名則指它的原產地。

 

依據kplant.biodiv.tw網站,它於 1910 年就引進台灣,中南部略有種植,北部則甚少見,嘉義農試所有會結果植株,2 但過去約十年來似乎才在台灣流行」起來,做為觀賞植物。在熱帶它成年可開花結果,台灣則於夏季才開花結果。

 

蒲瓜樹屬有6個品種,園藝種植上較常見的則有3種,即廣為分佈於墨西哥至巴西的蒲瓜樹 (C. cujete)墨西哥南部至哥斯大黎加的十字蒲瓜樹 (Mexican calabash, Morro fruit學名C. alata)、及特產於波多黎各的波多黎各蒲瓜樹 (Higuero de sierra學名C. portoricensis)。蒲瓜樹果實圓球形,或稍呈橢圓形,直徑最大可達40公分;十字蒲瓜樹果實也是圓球形,710公分直徑;波多黎各蒲瓜樹果實則爲長甕形,約4英吋 (10公分)長。依據 US Fish & Wildlife Service波多黎各蒲瓜樹屬於濱危種 (Endangered)3

 

蒲瓜樹屬是種「幹生花植物」 (Cauliflory) (請見拙作:《幹生花植物 (Cauliflory) 》,http://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480676712 )4 依品種的不同,最大可長至約 10公尺高,通常會結球形、黃綠色果實。蒲瓜樹未成熟果實會分泌蜜露,吸引螞蟻,做為一種抗草食動物、昆蟲 (毛蟲) 的機制 (Anti-herbivores)。果實需 67個月才會成熟。果肉白色,含小毒,不適人類食用。果殼很硬,難於打破,但如打破後,因氧化作用,果肉變成黑色。所含種子則可食用,有甘草 (Licorice) 味,南美的一些國家,用它做成一種西班牙飲料,歐洽塔 (Horchata)

果殼很硬,難於打破的原因,是這種植物的進化使然,原用以避免一些當地巨型動物 (Megafauna),掠食它的種子。但當這些巨型動物絕了種,而發現果殼很硬,難於打破的進化政策」,不合時宜 (Anachronism) 。蓋它的果肉,含有抑制種子發芽的成份,如果殼沒由巨型動物打破,種子就不會萌芽;且果肉/種子沒被巨型動物食用,不能藉這些動物的排泄物而傳播至遠方。

 

這些在13,000 11,000年前在美洲絕了種的巨型動物,包括馬、嵌齒象 (Gomphotheres)大地懶屬 (Megatherium)駱駝等。賓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演化生物學家丹尼爾·傑森 (Janiel H. Janzen) 把這種因自然因素,例如過去因巨型動物絕了種,引致蒲瓜樹屬的難於傳播,新生的子代大都分佈在母樹附近,而局限於渺小地區的樹群,稱為 “Living Dead”5 假如因氣候變遷、乾旱、森林火災,特別是人類毁林 (Deforestation) 的行徑,這 “Living Dead” 的樹叢,很可能就因此滅絕、消失。所以傑森才造出(Coined) “Living Dead” 這名詞。

 

目前在原產地,能够打破蒲瓜樹果殼的動物是人、及馬 (馬用足蹄踏破,食用果肉)。依據October 3, 2017 Adam Rutherford, “A New History of the First Peoples in the Americas.”6 DNA 的分析指出美洲原住民,居住於美洲約 20,000年。始祖馬,出現於五千七百萬年 (57 million year) 北美洲,時值始新世 (Eocene)而現代馬則在四百萬年前的上新世 (Pliocene) 出現,所以北美洲一直是馬和馬類動物起源和演化中心。

 

23百萬年前,現代馬藉著「白令陸橋」(Bering Land Bridge) 的陸塊,來回傳播於美洲及歐亞洲 (Eurasia) 7,8 這些北美洲原生的馬匹,和原生於北美的駱駝、膜 (Tapir),都在13,000 11,000年前,即更新世 (Pleistocene) 後期,因冰河時期及人類的出現而消失。15 世紀初,西班牙征服者Conquistador)才又把馬匹帶回新大陸。由於馬匹「回流」美洲,能承續過去巨型動物散佈種子的功能,加上人類則因利用蒲瓜樹屬果實做爲容器、裝飾用品、樂器等,而使蒲瓜樹得以延續下去。

 

順便提一下,駱駝在四千萬至五千萬年前 (40 50 million years ago) 原產於北美洲,而在3百萬至4百萬年前,才經過巴拿馬地峽(Isthmus of Panama)而傳播至南美9 但可能 23百萬年前,現代馬藉著「白令陸橋」(Bering Land Bridge) 的陸塊一樣,來回傳播於美洲及歐亞洲 (Eurasia)可是駱駝也和過去馬匹一樣,13,000 11,000年前,因冰河時期及人類的出現而消失(美洲)。巴拿馬地峽是美洲中部的一個地峽,從哥斯大黎加邊界,延伸至哥倫比亞邊界,全長約640公里。這一條狹長的谷地,阻礙了南、北美大陸之間,動、植物群的相互交流 (植物則可借動物排泄物而傳播至遠方)。但約3百萬至4百萬年前,當北極接近海面冰流及格陵蘭冰流形成後,巴拿馬地峽閉合,因而南、北美大陸連成一片,由此造成兩洲之間動物,可自由來往、交流,所以具有重大的古生物學意義。

 

蒲瓜樹屬喜温暖、潮濕、但排水良好、全日照或部份遮陰、及富含腐植土的環境,USDA Zone 10 1210 土壤pH 6.6 8.5,可用種子、插枝、或空中壓絛法繁殖。種子 10 15 天可萌芽。11鐘型向下、晚間開放1 2天的幹生花,主要靠蝙蝠來傳粉。蒲瓜樹屬除了可做做觀賞用,成熟果實可做容器、雕飾用、做成打擊樂器砂槌 (Maraca) 等。樹皮、葉子、果實等過去有頗長歷史,做爲民間處方,可退熱、祛痰、鎮咳、鎮痛、抗炎、止血、利尿、瀉下等等。12 菲律賓馬尼拉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的老鼠實驗,指出它的果汁有降血糖的作用。13

2022年2月2日 星期三

雞冠花 (Cockscomb)

 

雞冠花 (Cockscomb)                                  黃慶三 (02/02/2022)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22/02/cockscomb.html

 

雞冠花 (Public Domain)
雞冠花瓶插

三群栽培種:Cristata Group (L-雞冠) Plumosa Group (C-羽毛) Spicata Group (R-麥穗)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1

台灣青葙(台灣特有種) 2 
                                                                                                                                  台灣青葙 (百度百科) 3

雞冠花 (Cockscomb,學名Celosia argentea var. cristata,舊學名Celosia cristata),莧科 (Amaranth familyAmaranthaceae)雞冠花屬 (Genus Celosia) ,約有60個品種。4 USDA Zone 2 115 它們可作食用或觀賞用。依據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1這屬大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但有些地區爲短期多年生,原產於非洲北美及南美。但依據 Texas A&M University,雞冠花的原產地並不確知,惟於18 世紀時期,北美就已種植欣賞它的美麗。4

 

青葙、野雞冠 (Feather cockscomb學名C. argentea) 則是雞冠花屬模式種* 屬名 Celosia 源由希臘文keleos,意爲燃燒,指它紅似火的花色;品種名argentea 意爲如銀的或銀色的,指這植物閃亮白色的花苞及萼片。雞冠花、青葙花序常可開810個星期之久,可種為觀賞用,做切花、乾燥花。花色繁多,包括紅、乳白、淡黃、黃、金黃、橘色、玫瑰色、粉紅、酒紅、紫色、紫紅、及深紅,更有雙色者。

 

依據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5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6青葙的變種通常可分為三群 (Groups),包括 (1). Cristata Group, (2). Plumosa Group, (3). Spicata Group。群名 Cristata group 指其花序似雞冠般 (Cockscomb)Plumosa Group指其花序像羽毛 (Plumed) Spicata Group則指其花序有如似麥穗 (Wheat celosia)。因此過去的學名 C. cristata = C. argentea var. cristataC. plumose = C. argentea var. plumosa;及 C. spicata = C. argentea var. spicata。當然有些文獻仍然使用過去的學名。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的分類則除了上述三群外,又有 (4). Chidsii Group,以及(5). Nana Group7 Chidsii Group (即音譯的蔡爾兹氏群) 有球形、似腦形珊瑚的花序;Nana Group 則指一些群中的矮化種 (Dwarf)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8 University of Vermont 9  則只分四群,而沒有 Nana Group。因此這屬的植株,可從6吋高的矮化種,至3呎高的品種/栽培種。較高的植株有時需要支持,尤其開有大而繁厚花朵的品種,或種於多風/招風的地點。

 ,

青葙的原變種 (C. argentea var. argentea),又稱為 Lagos spinach 10 Quail grass 等,除了觀賞用,幼嫩的莖、葉、及花串可燉煮,做爲蔬菜。當植株還是幼嫩時,頗為可口;但開花後就稍含苦味。11,12 它是奈及利亞 (Nigeria) 最普遍食用的蔬菜之一,因味似菠菜,也稱爲 Nigeria spinach在墨西哥 () 被廣泛的種植,稱爲天鵝絨花 (Velvet flower) ;南美北部、熱帶非洲、西印度群島、亞洲南部、東部、及東南部,爲原生或引進的野花,也栽種為頗富營養的蔬菜。在奈及利亞俗稱它為 “soko yokoto”,意爲使夫君福相且歡欣(Make husbands fat and happy)

 

依據 World Vegetable Center13 它的葉子富含 β-胡蘿蔔素 (β-Carotene),高的葉酸 (Folic acid) ,中等的維他命 E C,中等的鈣及鐵,而蛋白質含量 4.7% (豆類含量 21 25%)就因易於種植照顧,少病蟲害,就像野草」一般,且頗富營養,味似菠菜,有人認爲它將成爲常被期望 (Often-wished-for) 種植的蔬菜。

 

依據 Plants For A Future 網站,11 雞冠花可作藥用,可治下痢、眼晴充血、低血壓、毒蛇咬傷、眼花等。青葙的種子頗细小,扁球形,黑色有光澤。一英啢 (Ounce) 含有約43,000 粒。它準穀物 (Pseudocereal),和禾本科的穀物 (Cereal)一樣,可以磨成粉或是像穀物一樣食用,也可搾油。種子也供藥用,青葙的種子中藥稱做青葙子,煎服有清肝、明目、及強壯的功用。14,15 依據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1 雞冠花雖原產於北美、南美,但 Texas A&M University 4指出美洲原住民,並没使用它做藥用的記載或資訊。美洲原住民似乎很會利用自然資源,許多藥草 (Herb remedies) 的選用,大概是累積千、萬年來嚐百草」的經驗 (**),也許忽略了雞冠花?

 

台灣有種青葙原生種,稱爲「台東青葙」或「台灣青葙」(C. taitoensis Hayata),爲台灣特有種。716根據記載,屏東與台東是當初記錄到的地點,數量稀少。17和普通青葙的區别在於台灣青葙葉片較長,花被片藍色。3  模式標本採自台東,因此稱爲「台東青葙」。

 

它喜全陽,潮濕但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土壤。通常用種子繁殖,也可插枝。插枝約34個禮拜可長根。依據 Texas A&M University,當土壤温度高於華氏60度時,4 種子可直接播於花床裡。種子播約1/41/2 吋深,保持潮濕。如在華氏7580度下,約710天可萌發。12雞冠花最好種於花園內,如要盆栽,需選2呎高以下的品種,且盆子需够大,因根滿盆 (Root-bound) 時,常會抑制它的生長。

 

依品種大小,植株距離 1016吋。土壤 pH 6 6.512剛種植時,土中可混入均衡的肥料,例如10-10-10,以利成長;以後每個月,可施用含磷較高的肥料,以促進開花。12 幼株可摘心,促進分枝的生長。從播種至開花,約需90 (種於温室內則810個禮拜)4剪除凋謝的花序,可促進再度開花。鹿子不喜嚼食,病蟲害少,但需注意白粉病 (Powdery mildew)。它可自播 (Self-seeding)

 

切花或做乾燥花,需等花序完全成熟後,在早上當晨露乾燥後進行。切花需每兩天換一次水。做乾燥花可先把葉子摘除,68個花莖以橡皮筋綑成束,置於乾燥、通風、陰涼處,倒掛兩、三個禮拜,或等乾燥爲止。6 乾燥花最少可保持6個月,爲良好的插花材料。

 

雞冠花的「花語」(Florigraphy,即 Language of flowers) 是「紈袴子之行為、服飾、形跡 (Foppery) ,以及真摯永恆的愛,不褪色的愛(Unfading love)18,19 筆者對「花語」沒研究, “Floppery” 「花語」可能雞冠花的豔麗多彩,有如花花公子的服飾或矯行? 雞冠花的乾燥花,可保持其鮮豔色彩六個月以上,因而代表 Unfading love”?

 

和雞冠花同科的莧菜英文 “Amaranth” 或學名 Amaranthus 是源自希臘文 amarantos,意為「永不凋謝」(的花)。西元前約 600 年的希臘寓言作家伊索 (Aesop) 所著的《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就以玫瑰和莧菜來比較短暫 (Fleeting--指玫瑰) 及永存 (Everlasting--指莧菜) 的美麗。以後一些詩人,就常用莧菜來描述或比喩「不朽」 (Immortality)。古希臘人認為莧菜有特別的治療效果,同時也是不朽的像徵,因此常用來裝飾神像和墓園。

 

「花語」該屬於密碼學 (Cryptography) 之類,以花卉擺設或插花來傳達某種訊息,而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 (1837-1901) 頗為盛行,不久也傳至美國。例如新娘手捧的花束,選用的花卉 () 多有其特有涵意。婚禮完畢後,新娘會將花束過肩,向後拋给一群單身婚齡女仕。人們相信,接到新娘抛出花束的女子,將是下一個步入婚姻的幸運兒。

 Kate Middleton 2011 和英國王子 William再婚時,所拿的新娘花束是鈴蘭 (Lily of the Valley)。英國 200年老的報紙 The Guardian “Kate Middleton's Homegrown Bouquet of Lily of the Valley Follows Royal Code.” Title來報導,20Sub-title Bride chooses seasonal flowers that could have been plucked from an English country garden and OK'd by Queen Victoria.”。也就是說英國王室似乎頗注重Queen Victoria 時代就流行的花語The Guardian 解釋鈴蘭的花語爲 ”Trustworthy",似乎可指她自己及王子。有個 Allflorists.co.uk 網站的《Flower Meanings18 (《花語錄) 則解釋爲 “Return of happiness”。這解釋頗爲恰當 (這是她的再婚),加上 The Guardian ”Trustworthy"的說法,難怪是”OK'd by Queen Victoria” 了。

事實上,「花語」可能更早就已被文仕、詩人創造使用,來表達諸多情懷、意境。例如舊約聖經《雅歌》,或稱為《所羅門王之歌(Song of Solomon),新郎用野玫瑰、百合花、沒藥、沉香、一座關閉的花園等等,描寫他的新娘;新娘則用蘋果樹、奔向她來的羚羊等影射她的良人。依照台灣聖經公會出版的現代中文譯本經》簡介,雅歌》是一本愛情的歌集,以詩的體栽描寫一個男人和一個女子互相傾訴愛慕之情。猶太人認爲本書在描寫上帝和他選民***的關係;但基督徒則認為是在描寫基督和教會的關係。』云云。人們相信《雅歌》,或《所羅門王之歌》是所羅門王在位期間 (公元前971 931) 所著。

 

* 1模式種Type species Species typica),為生物分類學術語,又稱屬型種    ,指建立某個新時所依據的種,即該屬的載名種。

**2依據October 3, 2017 Adam Rutherford, “A New History of the First Peoples in

                    the Americas.”20 DNA 的分析指出美洲原住民,該已居住超過 20,000年。

***3選民指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