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3日 星期三

黎巴嫩雪松、香柏木 (Cedar of Lebanon)

 

黎巴嫩雪松、香柏木 (Cedar of Lebanon)                黃慶三 (02/23/2022)

https://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590266789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22/02/cedar-of-lebanon.html

                    黎巴嫩雪松 215年老植株               

                                                 (攝於達文西晚年居住的 Amboise, France)*   

黎巴嫩雪松 (Trew’s Plantae Selectae)

                                                                   (Harvard University) 1     

                                                                                                          黎巴嫩「神杉森林」 (Wikipedia)

                                                                                                                  黎巴嫩國旗 (Public Domain)
 

黎巴嫩雪松、香柏木 (Cedar of Lebanon,學名 Cedrus libani) 松科 (Pine familyPinaceae)雪松屬 (Genus Cedrus),分佈於黎巴嫩、土耳其、摩洛哥、及地中海沿岸山區。長青針葉樹。屬名Cedrus 爲拉 丁文,意為真雪松,」;品種名libani 黎巴嫩的一個山脈,在那裡法國植物學家 Achille Richard 最先描述這品種。這品種有四個變種,包括黎巴嫩雪松 (C. libani var. libani)土耳其雪松 (C. libani var. stenocoma)賽普勒斯雪松 (C. libani var. brevifolia)、及大西洋雪松  (C. libani var. atlantica)

 

台灣的園藝名稱它爲黎巴嫩雪松2 但中文聖經》則翻譯為「香柏木。依據趙榮台、陳景亭著聖經動植物意義彙編》,3香柏木」是指「黎巴嫩雪松」的木材。黎巴嫩雪松最高可長至120英呎,樹幹直徑可達8英呎,木質堅實、美麗、芳香、抗蟲、抗腐,除了可做良好的建材、家俱、船隻外,也常帝用來像徵莊嚴、有力、高貴、雄壯、與宏偉等。黎巴嫩雪松為黎巴嫩的國徽,國旗中央就是一株雄偉、美麗的黎巴嫩雪松。

 

哈佛大學「阿諾德植物園」(Arnold Arboretum) 園長Charles S. Sargent (園長期間1873-1927),花了60德幣馬克 (可能約等於今日 US$500),請一位住在土耳其的德國植物學家 Walter Siehe,在土耳其托魯斯山脈 (Taurus Mountain, Turkey) 集生長在高海抜 (6,250英呎或 1,900公尺)、能抗冷的黎巴嫩雪松的種子,使這高大、巍麗的樹種,能在冷冽寒冬的新英格蘭地區存活、藩衍。因此,約110磅、含有 “Good seeds” 的松球,於February 4, 1902 被送至波士頓的阿諾德植物園培養、種植。這是黎巴嫩雪松引進北美的源由。1

 

黎巴嫩雪松年輕植株的樹冠為角錐形,即枝椏上揚;隨年齡增長, 枝椏逐漸趨於水平,而樹冠也漸成寬雨傘型。年輕樹幹樹皮光滑,成年時呈深灰色,有裂紋。黎巴嫩雪松雌雄同株,樹齡25-30年後才會開花。花為單性花,雄花細長,約5-7公分長,淡褐色;雌花圓錐桶狀,初為綠色,8 12公分長、4 6 公分寬,成熟後逐漸變為褐色至紅棕色。果實飽含松脂,成熟果實有松脂斑,成熟需時一年。4 雌果可在樹上存留23年後,才會碎裂掉落。5

 

最早描述有關黎巴嫩雪松森林的吉爾伽美什史詩(The Epic of Gilgamesh),是已發現的最早英雄史詩,史詩所述的歷史時期在 2,7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 (Mesopotamian mythology) 的文學作品。史詩主要講述蘇美時代 (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爲全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 的英雄,吉爾伽美什 (Gilgamesh) 的傳說故事。他和好友恩奇都 (Unkidu) 到神明居住的黎巴嫩雪松森林,把守護雪松之林的巨型可怕樹怪,胡姆巴巴 (Humbaba) 殺死,把一些雪松砍下,特別是最高的雪松,一部份做成木茷,把其餘的雪松,順箸幼拉發底河 (Euphrates),運到尼普爾市 (City of Nippur),做成一個巨大的雪松城門/城牆的故事。6

 

黎巴嫩「卡迪沙山谷」(Kadisha ValleyQadisha Valley) ,也稱為聖谷(the Holy Valley) ,因  “Kadisha” 亞蘭語(Aramaic也稱阿拉美語) 意為 (Holy)7在這聖谷」裡有26 座超過1,000年老的修道院 (Monasteries)。在這「聖谷」的上方,有個傳奇的黎巴嫩雪松林,稱爲「神杉森林」或「上帝的香柏木」(the Cedars of God),為古老黎巴嫩雪松松林存留下來的一些巴嫩雪松依據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Norfolk, VA)15僅有少於 3% 古老嫩雪松松林存留下來。這些存留下來的一些巴嫩雪松,共有375株,據說有兩株超過3,000年老,十株超過1,000年,其餘的也都有數百年老。

在舊約聖經時代,黎巴嫩的平原和山區都長有密集壯觀的雪松樹林,目前只有黎巴嫩北部的奧·馬克馬爾山 (Mount Al Makmal) 高處的山坡上,才能發現巨大森林的殘存部分,即「聖谷」。以色列人頗喜愛巴嫩雪松,所以以色列人把它帶至耶路沙泠建造他們的第一神殿 (957 BC)、及第二神殿 (575 BC)。因此黎巴嫩的雪松,幾乎被以色列人砍伐殆盡。1876年,在英國伊莉沙白女王資助下,就已開始的復育與保護。近年來,土耳其積植極展開種植工作,每年種植約五千萬株小苗;黎巴嫩則較強調自然復育的工作。4

 

聯合國於1998 年把「神杉森林」或「上帝的香柏木」列爲聯合國敎科文組織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世界遺產 (World Heritage Site)8 UNESCO指出聖經裡有103次提到黎巴嫩雪松;但根據台灣「五餅二魚網站 (5plus2edu.org.tw) 4 聖經裡有75處經文提及黎巴嫩雪松;基督教角聲佈道團--美西北地區分會則只說70多次9  

 

聖經裡,提及黎巴嫩雪松的一些例子如下:

 

(1). 用於痲瘋病潔淨禮儀之中 (利未記14:4-7)

(2). 用於聖殿及王宮建造之用 (撒母耳記下5:11, 7:2-7《列王紀上5:6-106:9-36,     《歷代志下2:3-83:5.)

(3). 在聖經中,香柏樹常被詩人及先知用來作為完美、向上的象徵 (例如詩篇92:12b104:16何西阿書 14:6b)

 

上述提及的「亞蘭語」(Aramaic) 是以色列閃族人的一種語言,和希伯來語 (Hebrew) 及阿拉伯語 (Arabic) 同屬一個語族。閃族人起源於阿拉伯半島、和敘利亞沙漠的遊牧民族。相傳是大洪水時建造方舟的挪亞之子閃 (Shem) 的後代,而「亞蘭」這字眼,是來自挪亞之孫、閃的兒子亞蘭 (Aram)10

 

亞蘭語有 3,0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少數存留上千年的古老語言之一。舊約聖經以斯拉記 ( Ezra) 》在440 to 300 B.C. 有部份是以亞蘭語寫成;同樣的,但以理書 (Daniel) 》在約164 B.C. (近代學者的觀點;但典型學者認爲是第六世紀 B.C.)部份是以亞蘭語寫成。11 亞蘭語是耶穌基督時代猶太人的日常生活用語,因此一些學者認爲耶穌就以亞蘭語傳道,6 而以通行於東地中海的普通希臘文記錄下來。《馬可福音》15:34 記述耶稣在十字架上斷氣前,所說的亞蘭話:**到了下午三點鐘,耶穌大聲喊:『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什麼離棄我?』

 

黎巴嫩雪松喜全陽,潮濕,但排水良好,喜好稍爲酸性的土壤,用種子繁殖。USDA Zone 6-712 成年株枝椏常呈水平生長,最低的枝椏也常會碰到地面。生長緩慢,依據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12以及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13最初的20年,每年平均可能只會長一英呎高 (20年老樹約20英呎高) 。給與時日,通常可長至4060英呎高,但120英呎大概是最高的了。13 不喜被移植,不能忍受空氣污染;13 但很少病蟲害。尖端枯萎病 (Tip blight) 及腐根病 (Root rot) 爲可能的病害。12,13

 

* 1昂布瓦斯 (Amboise, France) 位於法國中部,而以昂布瓦斯城堡 (The Château d'Amboise) 而聞名,這城堡於2000年被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1516年,李奧納多·達文西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1519) 在法國法蘭索瓦一世 (Francis I) 邀請下,進住在昂布瓦斯城堡。達文西1519 年逝世,埋葬於昂布瓦斯城堡的·于貝爾小教堂 (The Chapel of Saint Hubert)。筆者有幸於2019年前去瞻觀。

 

** 2《馬可福音》15:34耶稣大聲喊的話是「亞蘭話」的註解,是根據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14,更新傳道會,Milltown, NJ.

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蒲瓜樹 (Calabash tree)

 

蒲瓜樹 (Calabash tree)                         黃慶三 (02/15/2022)

蒲瓜樹 (Calabash tree) 本不是很奇特的植物,但在11,000至13,000年前,原生北美洲的馬、駱駝、嵌齒象、地獺在美洲絕種後 (沒錯,馬、駱駝「原生」於北美洲),蒲瓜樹果實堅硬的外殼,沒這些巨型動物無法打破,攝食果肉 (及種子),而把種子藉排泄物傳播至遠方,新生的子代大都分佈在母樹附近,而局限於渺小地區的樹群,成為 “Living Dead” 而濱於絕種 (所以果殼難於打破的進化「政策」,「不合時宜」)。等美洲原住民繁衍,加上15世紀西班牙征服者,把馬匹再帶回美洲後,蒲瓜樹屬才不致於絕種 (只有人與馬能打破果殼)。

                                                https://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590254366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22/02/calabash-tree.html

蒲瓜樹(攝於Costa Rica)

波多黎各蒲瓜樹 (Public Domain)

 

十字蒲瓜樹 (Public Domain)
                                                                                               十字蒲瓜樹花、葉、剖開果實 (Wikipedia)


 

蒲瓜樹 (Calabash tree,學名Crescentia cujete) 紫葳科(Bignoniaceae)蒲瓜樹 (Genus Crescentia)。原產於非洲、中美、及南美洲。”Calabash” 葫蘆 (Calabash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別稱蒲瓜、匏仔 (台語),為一種爬藤植物,其果實也稱為葫蘆,所以 ”Calabash tree” 台灣園藝名稱爲「蒲瓜樹1 但也有很多別名,包括葫蘆樹、砲彈樹、鐵西瓜、瓠瓜樹等。屬名是了紀念意大利農Pietro Crescenzi (1233-1321),品種名則指它的原產地。

 

依據kplant.biodiv.tw網站,它於 1910 年就引進台灣,中南部略有種植,北部則甚少見,嘉義農試所有會結果植株,2 但過去約十年來似乎才在台灣流行」起來,做為觀賞植物。在熱帶它成年可開花結果,台灣則於夏季才開花結果。

 

蒲瓜樹屬有6個品種,園藝種植上較常見的則有3種,即廣為分佈於墨西哥至巴西的蒲瓜樹 (C. cujete)墨西哥南部至哥斯大黎加的十字蒲瓜樹 (Mexican calabash, Morro fruit學名C. alata)、及特產於波多黎各的波多黎各蒲瓜樹 (Higuero de sierra學名C. portoricensis)。蒲瓜樹果實圓球形,或稍呈橢圓形,直徑最大可達40公分;十字蒲瓜樹果實也是圓球形,710公分直徑;波多黎各蒲瓜樹果實則爲長甕形,約4英吋 (10公分)長。依據 US Fish & Wildlife Service波多黎各蒲瓜樹屬於濱危種 (Endangered)3

 

蒲瓜樹屬是種「幹生花植物」 (Cauliflory) (請見拙作:《幹生花植物 (Cauliflory) 》,http://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480676712 )4 依品種的不同,最大可長至約 10公尺高,通常會結球形、黃綠色果實。蒲瓜樹未成熟果實會分泌蜜露,吸引螞蟻,做為一種抗草食動物、昆蟲 (毛蟲) 的機制 (Anti-herbivores)。果實需 67個月才會成熟。果肉白色,含小毒,不適人類食用。果殼很硬,難於打破,但如打破後,因氧化作用,果肉變成黑色。所含種子則可食用,有甘草 (Licorice) 味,南美的一些國家,用它做成一種西班牙飲料,歐洽塔 (Horchata)

果殼很硬,難於打破的原因,是這種植物的進化使然,原用以避免一些當地巨型動物 (Megafauna),掠食它的種子。但當這些巨型動物絕了種,而發現果殼很硬,難於打破的進化政策」,不合時宜 (Anachronism) 。蓋它的果肉,含有抑制種子發芽的成份,如果殼沒由巨型動物打破,種子就不會萌芽;且果肉/種子沒被巨型動物食用,不能藉這些動物的排泄物而傳播至遠方。

 

這些在13,000 11,000年前在美洲絕了種的巨型動物,包括馬、嵌齒象 (Gomphotheres)大地懶屬 (Megatherium)駱駝等。賓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演化生物學家丹尼爾·傑森 (Janiel H. Janzen) 把這種因自然因素,例如過去因巨型動物絕了種,引致蒲瓜樹屬的難於傳播,新生的子代大都分佈在母樹附近,而局限於渺小地區的樹群,稱為 “Living Dead”5 假如因氣候變遷、乾旱、森林火災,特別是人類毁林 (Deforestation) 的行徑,這 “Living Dead” 的樹叢,很可能就因此滅絕、消失。所以傑森才造出(Coined) “Living Dead” 這名詞。

 

目前在原產地,能够打破蒲瓜樹果殼的動物是人、及馬 (馬用足蹄踏破,食用果肉)。依據October 3, 2017 Adam Rutherford, “A New History of the First Peoples in the Americas.”6 DNA 的分析指出美洲原住民,居住於美洲約 20,000年。始祖馬,出現於五千七百萬年 (57 million year) 北美洲,時值始新世 (Eocene)而現代馬則在四百萬年前的上新世 (Pliocene) 出現,所以北美洲一直是馬和馬類動物起源和演化中心。

 

23百萬年前,現代馬藉著「白令陸橋」(Bering Land Bridge) 的陸塊,來回傳播於美洲及歐亞洲 (Eurasia) 7,8 這些北美洲原生的馬匹,和原生於北美的駱駝、膜 (Tapir),都在13,000 11,000年前,即更新世 (Pleistocene) 後期,因冰河時期及人類的出現而消失。15 世紀初,西班牙征服者Conquistador)才又把馬匹帶回新大陸。由於馬匹「回流」美洲,能承續過去巨型動物散佈種子的功能,加上人類則因利用蒲瓜樹屬果實做爲容器、裝飾用品、樂器等,而使蒲瓜樹得以延續下去。

 

順便提一下,駱駝在四千萬至五千萬年前 (40 50 million years ago) 原產於北美洲,而在3百萬至4百萬年前,才經過巴拿馬地峽(Isthmus of Panama)而傳播至南美9 但可能 23百萬年前,現代馬藉著「白令陸橋」(Bering Land Bridge) 的陸塊一樣,來回傳播於美洲及歐亞洲 (Eurasia)可是駱駝也和過去馬匹一樣,13,000 11,000年前,因冰河時期及人類的出現而消失(美洲)。巴拿馬地峽是美洲中部的一個地峽,從哥斯大黎加邊界,延伸至哥倫比亞邊界,全長約640公里。這一條狹長的谷地,阻礙了南、北美大陸之間,動、植物群的相互交流 (植物則可借動物排泄物而傳播至遠方)。但約3百萬至4百萬年前,當北極接近海面冰流及格陵蘭冰流形成後,巴拿馬地峽閉合,因而南、北美大陸連成一片,由此造成兩洲之間動物,可自由來往、交流,所以具有重大的古生物學意義。

 

蒲瓜樹屬喜温暖、潮濕、但排水良好、全日照或部份遮陰、及富含腐植土的環境,USDA Zone 10 1210 土壤pH 6.6 8.5,可用種子、插枝、或空中壓絛法繁殖。種子 10 15 天可萌芽。11鐘型向下、晚間開放1 2天的幹生花,主要靠蝙蝠來傳粉。蒲瓜樹屬除了可做做觀賞用,成熟果實可做容器、雕飾用、做成打擊樂器砂槌 (Maraca) 等。樹皮、葉子、果實等過去有頗長歷史,做爲民間處方,可退熱、祛痰、鎮咳、鎮痛、抗炎、止血、利尿、瀉下等等。12 菲律賓馬尼拉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的老鼠實驗,指出它的果汁有降血糖的作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