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馬纓丹 (Common Lantana)

馬纓丹 (Common Lantana)                           黃慶三 (07/05/2015)








   
一些不同花色的馬纓丹


馬纓丹、五色梅、臭金鳳 (Common lantana, Wild sage,Spanish flag,學名Lantana camara),馬鞭草科 (Verbena familyVerbenaceae)、馬纓丹屬 (Genus Lantana),原產於中南美洲,約有 150品種。1 “Lantana” 這名字的由來,則因其花,類似莢蒾屬的綿毛莢蒾 (Wayfaring tree,學名 Viburnum lantana) 的緣故。台語也有稱它為「發瘋花」、或「打破碗花」者,但筆者不知名稱的源由。

最初由荷蘭的探險家從中南美洲帶回歐洲種植、栽培,而迅速的從歐洲傳至亞洲、及大洋洲 (Oceania,中南太平洋諸島之合稱),台灣則約於1645年由荷蘭人引進,2除了作為盆栽、庭園種植、樹籬外,繁殖力強,已野生化,普遍見於全台低海拔山野、墓園、路旁及海邊地區;灣於2009年也發行 NT$3.50的馬纓丹郵票。就因它是入侵性頗高的植物,目前約有 60個國家有之,而且持繼增加中。因馬纓丹不耐遮蔭,因此它無法生存於森林中 (尤其原始森林),而只長在林緣處。

花色有紅、黃、白、粉紅、及橘色,因地點、年齡、和植株成熟度而異。通常一簇花外圍較老的花,和內圍較年輕者花色不同,而為夏天增添紛繽彩色,且它是蜂鳥和蝴蝶喜歡的蜜源。3,4,5,6 花色素苷 (Anthocyanin) 常呈亮麗的紅、藍、紫色等 ( pH而定),以吸引傳粉的昆蟲。有些花授粉後,花色也會產生變化,例如馬纓丹花授粉後,通常由黃色、粉紅,變成橘色、深紅。這變化告知「傳粉者」,它已授粉,花蜜、花粉也被吸食、帶走,無需再「白費功夫」。

馬纓丹成熟果實呈深紫色,亮麗,每株可生產約 12,000粒。鳥類喜食它多汁的果實,而廣為傳播,插枝亦可繁殖。它喜多陽、炎熱、土壤稍為酸性的地帶。幼株或新栽植者需保持潮濕,長成後則可耐旱,庭園的栽植,平均每週澆水一次即可。

馬纓丹有許多栽培種,包括較新的矮生種、匍匐性、蔓廷性等品種,而適於各種種植方式,例如盆栽、花壇、吊籃等等,而最佳的改良為不實 (Sterilized) 的品種。1 通常馬纓丹所結果實需剪除,更多的花才會繼續開放;而這些不實的新品種,就因不結果實,而能持續的開花。

全株含刺激性異味 (別名「臭金鳳」),鹿子不會食用 (Deer proof)。但如侵入農耕區,它可能長成深厚灌木叢,佔據農地,減少收成。且枝葉及果實有毒 (未成熟果實毒性較高)其毒素為Lantadene A and B3 牛、羊、馬、狗、兔子、天竺鼠等,誤食會引起中毒;人們誤食造成慢性肝中毒,有發燒、衰弱、嘔吐、腹瀉、步履不穩、呼吸急促、昏迷、黃疸等症狀,2 它對貓也有毒性4


因它特殊的臭味,馬纓丹可以驅蚊。非洲坦尚尼亞 (Tanzania) 曾做過實驗,比較房子四週種有馬纓丹者 (231 ) 、及不種植者 (91),瘧蚊 (Malaria mosquito) 侵入房子的比率。其結果為前者比後者的減少率:學名為Anopheles gambiae瘧蚊 56%,另種瘧蚊A. funestis則為 83%,非瘧蚊的數目也較少。5 惟馬纓丹入侵性高,會侵佔農地,且它有毒,攫食的牛、羊會中毒等已如上述,更糟的是非洲地區會傳播睡病蟲 (Sleeping sickness) 的舌蠅、釆釆蠅 (Tsetse fly,學Glossina sp.) 會棲息於馬纓丹花叢中 (北美該不會有此問題)

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

勿忘我花 (Forget-Me-Not)

勿忘我花 (Forget-Me-Not)                            黃慶三 (06/30/2015)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15/07/forget-me-not.html

                                                                       勿忘我花叢
 勿忘我花近照

  林地勿忘我花                    水或真勿忘我花       


    犬舌勿忘我花              夏日或海角勿忘我花              



勿忘我花 (Forget-me-not,學名 Myosotis sp.),紫草科 (Borage or Forget-me-not familyBoraginaceae),勿忘我屬 (Genus Myosotis),一年生或多年生。它們分佈極廣,原是北美、歐洲、亞洲及紐西蘭的野花。屬名源自希臘文,意為「鼠耳」,因其葉子形似之。這屬約有200個品種,雖然植株外型、大小有所不同,但春季會開約1公分直徑或小些、五瓣平展、紫色 (偶而有白色、及粉紅變種),黃心的小花。常呈蠍尾狀聚傘花序,葉互生,藍紫的花色,經常混合其他顏色的花卉栽培,例如陪襯鬱金香、水仙花之類,頗受歡迎。依據 08/04/2024一篇短文,勿忘我花的花語爲「永恒的記憶」、「請不要忘記我」1


「勿忘我」這雅緻名字,源由中古世紀德國的傳說。一位騎士出征前,與其愛人在河邊散步,看見水邊長了一串藍紫色、很可愛的小花。這位騎士就俯身下去摘採,想送給這位美麗的女孩。可是他不小心竟然掉進水流很急的河裡去了。因他穿著盔甲,無法浮起,於是把手上摘的花串向岸邊的愛人擲了過去,叫了一聲 “Vergiss mein nicht!” (“Forget me not!”) 就被水沖走了。這花名就因而流傳下來。女士們常佩戴這花,表示她們的忠貞及不變的愛。又中古世紀時,藍色常代表忠貞,這藍色的小花,可能也因之得名。
另個德國的傳說則是當上帝給許多花命名時,有棵未被命名的小花叫道:「上主啊,請別忘了我。」上帝回答說:「好吧,你的名字就稱為 ”Forget-me-not”。」有個說法則是英國亨利四世即位前曾說,佩帶這種花的人會令人難忘,因而這花就被稱為「勿忘我」。

勿忘我花經常在詩篇、小說裡被歌詠,男女用來互表情愛,有許多設施、組織,甚或網站也常取用這名字,阿爾卑斯山勿忘我花 (Alpine Forget-Me-Not,學名 M. alpestris) 更是阿拉斯加州的州花。因為它羅曼的克的字義明顯不過。

除了阿爾卑斯山勿忘我花可種在較乾旱的岩石庭園 (Rock Garden) 外,其他品種都需要潮濕的土壤。而水或真勿忘我花 (Water Forget-Me-Not True Forget-Me-Not, 學名 M. scorpioides) 更可種在約兩吋深的水裡。目前種植在花園裡的大都是林地勿忘我花 (Woodland Forget-Me-Not,學名 M. sylvatica)。水或真勿忘我花的花串末端捲曲如蠍尾,所以又稱為蠍子草 (Scorpion grass);過去曾傳說它可解蠍毒,實際上並無科學根據。勿忘我花的一種 (M. symphytifolia)曾被用來熬成糖漿以治肺部的疾病。2 因為紫草科都含有生物鹼 (Alkaloids) 或累積了硝酸鹽 (Nitrates) 而有毒性,使用時需小心。

除了上述的一些勿忘我花外,較常見的包括田野勿忘我花 (Field Forget-Me-Not,學名 M. arvensis)、亞洲勿忘我花 (Asian Forget-Me-Not,學名 M. asiatica)、亞速爾群島勿忘我花(Azores Forget-Me-Not,學名 M. azorica)、黃色或變色勿忘我花 (Yellow or Changing Forget-Me-Not,學名 M. discolor)、闊葉勿忘我花 (Broad-Leaf Forget-Me-Not,學名 M. latifolia)、海灣勿忘我花 (Bay Forget-Me-Not,學名 M. laxa)、春日勿忘我花 (Spring Forget-Me-Not,學名 M. verna) 等等。

犬舌勿忘我花 (Hound’s-Tongue Forget-Me-Not,學名 Cynoglossum sp.) 同屬紫草科,但不同屬,而非真正的勿忘我花 (Myosotis sp.)。祗是它的花極相似,同時種子比真正的勿忘我花便宜,市面上有時出售它的種子作為替代品。「犬舌」這名字緣由葉子較寬闊,而類似狗舌的緣故。較常見的品種有 C. nervosum, C. amabile, C. officinale 它可適應乾或溼的土壤,種子有倒刺,可以勾在動物皮毛上或人們的衣服而傳播。土壤不可太肥沃,不然它會長太多的葉子而顯得腫臃。它的「侵佔性」很強,如果花園裡種有此種花時,必需小心防範,否則它將佔據整個花園。

夏日或海角勿忘我花 (Summer or Cape Forget-Me-Not,學名 Anchusa capensis) 也屬紫草科,原產於南非。莖長有許多亳毛。它的花也似勿忘我花,祗是花朵稍大些。意大利人把A. italica的葉子當蔬菜;它的花及葉子有鎮痛、利尿的作用,也可止咳。


勿忘我花的繁殖大都用種子,但亦可用分株或插枝法。性喜陽光,但小部份遮陰也相宜。通常種一年後,種子掉在地上,明年春天會發芽,而不必再人工播種。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鱷梨 (Avocado)

鱷梨 (Avocado)                                            黃慶三 (05/30/2015)

                                                                        鱷梨植株 


                                                                                                                                                鱷梨葉子 


                                                                                                                                                鱷梨幼果

                                                                         Hass 鱷梨

  

 [筆者註:南加州有位親戚,後院種了一棵鱷梨,30年來從沒結果。兩年前他在樹幹釘了兩根鐵釘,去年結了四粒果實,但只一粒存留成熟。今年 (2015) 五月結了 80+的果實,但不知有多少粒可存留成熟? 依據果皮顏色及形狀,它可能是最常見的 Hass品系。]

鱷梨、酪梨 (AvocadoAlligator Pear,學名Persea americana),樟科 (Laural familyLauraceae),鱷梨屬 (Genus Persea),可能原產於墨西哥南部,但在歐洲人發現美洲以前,從墨西哥的里約格蘭德 (Rio Grande) 以南,至秘魯中部均有種植。Avocado” 名字源自美洲印地安語,意思是「睪丸」(Testis)因型態類似,且常常二顆一起掛在樹上;過去美洲原住民也因而認為男人吃鱷梨有催情的作用,就如Viagra

主要有三個品種:瓜地馬拉 (GuatemalanP. nubigena var. guatamalensis )、墨西哥 (MexicanP. americana var. drymifolia ),西印度 (West IndianP. americana var.americana),以及這三個品種的混種、栽培種等。其他相關品種為Coyo (P.schiedeana)、及 Anay (Beilschmiedia anay)。中文稱為「鱷梨」是由於某些品種的果皮有似鱷魚;台灣稱它「酪梨」,想是果肉猶似乾酪 (Cheese)最古老的鱷梨食用証據,為墨西哥 Puebla 州的 Coxcatlán Cave山洞所發現、約公元前一萬年的殘留物。

鱷梨於19世紀由墨西哥傳至加州,而在暖冬地區的南加州、佛羅里達州、及夏威夷均可生長良好,但需離海岸稍遠些;較內陸的沙漠地帶,則不適宜。南加州有59,000英畝的鱷梨果園,佔全美國產量的95%,其中San Diego County約佔 60%San Diego County Fallbrook鱷梨果園而出名,和墨西哥的 Uruapan市各自稱為 "Avocado Capital of the World"Fallbrook 和南加州 Santa Barbara County Carpinteria市每年都舉辦 “Avocado Festival”。又鱷梨是加州的州果 (State Fruit)

它有超過成千的栽培種,但商業種植只選用其中的數打品種,最普遍的為 “Hass Avocado”,約佔全世界產量的 80%。它是 1935年南加州 La Habra Heights Rudolph Hass所栽培、專利的品種。這品種有中等大小、卵形、紫黑色的果實,果肉富有堅果味,含油量約 19%。這瓜地馬拉品種的混種,可忍受至攝氏零下一度 (華氏 30) 的低溫。

鱷梨的植株可長至20公尺高,葉互生,常綠,葉長1225公分。花小,黃綠色,約0.51公分。果實梨形、蛋形、或球形,綠色或黑紫色,為大漿果 (Berry),含有一粒種子。商業種植於熱帶、或地中海氣候地區,南加州為一極大產區。因開花的特性 (請見下述),雖然有小部份可自花傳粉,但主要需靠他花傳粉 (Cross-pollination),因此需要種植兩棵以上、且不同型 (Type) 鱷梨,以期結果。

冬末至初夏之間開花,成熟植株可能開出200300個黃綠色小花的花串 (Panicles),而超過百萬朵的小花。但每個花串只會結一至三粒果實。它的開花習性較為特殊,稱為「同步雌雄異熟」(Synchronous dichogamy)。每朵花的壽命為兩天,但其雄花及雌花「開放」的時間卻各有不同,而有A (Type A) B (Type B) 兩種 (請見附圖--資料來源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gricultural & Natural Resources—Avocado Information. Retrieved May 13, 2015. http://ucavo.ucr.edu/Flowering/FloweringBasics.html)2


                       

(1). A型:上午花初開時為雌花 (即雌蕊張開、準備接受雄花花粉),約2 4小時後,雌蕊閉合而不再接受花粉。第二天下午,同一朵花的雄蕊張開,準備傳送花粉。

(2). B型:第一天下午雌花初開,約2 4小時後,雌蕊閉合。第二天上午,同一朵花的雄蕊張開,準備傳送花粉。

由於這種A型及B型的開花特性,鱷梨可以「避免」自花傳粉,也因此需同時 (至少) 栽植兩種不同型的果樹,由異花授粉,結出果實。在某種情形下,有時因授粉不完全而會生產小、細長、無子的鱷梨,稱為 “Cuke””Cocktail”、或 ”Finger” 鱷梨。

依據 UC Riverside 資訊,2 A型鱷梨包括 HassGwenLamb HassPinkerton、及Reed等栽培種 (GEMHarvest這兩種仍在觀察試驗中)B型鱷梨則包括BaconEttingerSir PrizeSharwilFuerteWalter Hole、及Zutano等栽培種 (Marvel、及Nobel這兩種仍在觀察試驗中 )。目前B型鱷梨多為綠皮種,產量較少;而仍在觀察試驗的Marvel、及Nobel則為像 Hass的紫黑品種,產量較高。

鱷梨的繁殖通常採用接枝法 (Grafted)。接枝種苗定植後,可望於 121 (2 4)2 後開花、結果,而約5年後,可臻成熟。如以種子繁殖,實生苗需513+ 3 (8 20) 1 才會開花、結果,且其品質無法預測,有時甚而根本不會開花結果。因此商業種植均採接枝者,接種所需品種,確保品質及產量。依據加州 Ventura County 自從 1956 年來,主要培養、出售柑橘及鱷梨果苗的 Brokaw Nursery 資訊,4 鱷梨的接枝技術不易掌握,且和氣候有關,即使專家也不一定全部成功。

土壤 pH值約 6 - 6.5開花結果時,需要充足的水分及養分。鱷梨有三個同時進行的生長循環週期 (Growth cycles)。目前它需供給正在成熟果實的營養,且準備明年結果的營養需求,同時又得長出新枝、及準備第三年的花蕾成長。亦即從花蕾的發展、至開花結果、成熟,鱷梨需要兩年的時間來「準備」。5

換言之,今年的收成,是受到過去兩年氣候、管理 (灌溉、施肥等等) 上造成的結果。鱷梨的出產,也常有一年豐收、隔年歉收的現象。這原因可能出自於某個品種的特性,但基本原因則來自開花不良 (Poor flowering),肇因則是過去兩、三年來,氣候、管理不儘理想、完善所致。

鱷梨果實成長過程常有落果現象 (Fruit drop)。一株成熟植株可開約一百萬朵花,但結成的鱷梨果實約 100 200 粒而已。換句話說,它開花、結果的比例約一萬分之一多點,結的果實常在碗豆大小至核桃大小時掉落。如何減低落果的現象?上述異花傳頗為重要,而施肥適當的植株,需有適當的灌溉,過多和不足都會引起落果,蓋土壤水份含量為著果 (Fruit setting) 的主因之一。通常每週需灌溉23次。
冬梢至早夏,五年以上成熟植株,每年可施用1磅的氮肥 (指真正「氮」的重量,而非合成氮肥的重量),常可分成兩次施用,未成熟植株,則需減量。過多氮肥會使枝葉茂盛,減低結果率,因此四至六月避免施用氮肥。除氮肥外,鱷梨也需鋅 (Zinc)、磷、鉀、及鐵質,所需份量端看土壤分析而定。6最佳著果氣溫為華氏 6575度。鱷梨根部甚淺,大都的營養根 (Feeder roots) 6吋深,且需通風 (Aeration),所以種於草坪 (Lawn) 中的鱷梨果樹,常會生長不良、或結實率不佳。
水果的成熟及採收,通常可分成兩類:即「更性水果」(Climacteric fruits),及「非更性水果」(Non-Climacteric fruits)。鱷梨和香蕉一般,屬於「更性水果」,即果實在樹上「成熟」(Matures),採收後才「完熟」、「後熟」(Ripens)。依品種的不同,當鱷梨的固體 (Dry matter) 含量達到某種標準時 (例如依據加州Avocado Certification ProgramHass品種為20.8% )7,它已「成熟」,可以採收。採收後,如置於室溫 1 2個禮拜,果實變軟「完熟」,即可食用。如把鱷梨留在樹上而不採摘,當它「成熟」時,常會掉落、而在地上「完熟」。
商業種植,則把「成熟」採收的鱷梨置於攝氏 3.3 5.6 (華氏 37.9 42.1) 的冷溫,以便運送。抵達零售商 (例如超市) 後,常繼續冷藏,依出售量的需求,再以合成乙烯 (Ethylene,一種植物賀爾蒙) 在一至兩天前,於「成熟室」燻熟後上架。這「燻熟」的程序,是1980年代,由南加州 Escondido市的Gil Henry所創始。依零售商的需求,「燻熟」的程序有時在運送途中完成。消費者買回仍硬的鱷梨時,可把它和蘋果或香蕉,同置於封閉的紙袋,由蘋果或香蕉產生的乙烯,把鱷梨燻熟。
事實上,超市所出售的梨子、蕃茄、香蕉、鱷梨等水果,大都以乙烯燻熟後才上架。通常超市買回、紅豔欲滴的蕃茄 (且常標榜為 “Vine-ripened”),卻食之乏味,可能就因太早採收 (通常是 “Breaker/Stage 2”,即表皮約有10% 變黃、變紅時就採收) 以利運送,上架前一、兩天,再以乙烯把青蕃茄燻熟變紅的緣故。除了上述的梨子、蕃茄、香蕉、鱷梨外,常見的「更性水果」,還包括桃子、杏、李、櫻桃、蘋果、釋迦、木瓜、東方柿、無花果、芒果、百香果、番石榴、香瓜類 (蜜瓜) 等等。8
「非更性水果」則指水果的品質 (及風味),在採摘時就已「決定」,不像「更性水果」的品質,可因儲存某些時段後的「完熟」而可增進。例如青椒、黑莓 (Blackberry)、小黃瓜、葡萄、柚子、檸檬、酸橙 (Lime)、龍眼、枇杷、荔枝、橘子、橄欖 (Olive)、柑橘、鳳梨、石榴、仙人掌果、草莓、西瓜等等。有小部份的水果,則介於「更性水果」及「非更性水果」之間,例如奇異果 (Kiwifruit),及某些栽培種的葡萄、柚子及橘子等,在冷藏一段時間或軟化後,「品質」(及風味) 會有所增進。蘋果及梨子有時也有類似的狀況發生。
鱷 梨 頗富營養。The USDA National Nutrient Database指出,9 100克的鱷梨,熱量160千卡,碳水化合物8.53 克,糖分0.66克,膳食纖維6.7克,飽和脂肪2.13克,單元不飽和脂肪9.80克,多元不飽和脂肪1.82克,蛋白質2.00克,維 他 命  A, B1,2,3,5,6,9, C, E, K,以及多種礦物質,包括鈣、鐵、鎂、錳、磷、鉀、鋅等。

2013Nutrient Journal發表歷時七年 (20012008) 的研究調查,17,567位大於19歲美國人 (女性佔49%)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的結果。10 雖然只有2% 的參與調查人數,每天平均食用約半粒中等大小的鱷梨 (65 76),但食用鱷梨者,有較佳的營養攝取量,包括攝取單元及多元不飽合油脂、膽食纖維、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體重較輕、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BMI) 較低、腰圍較小、有較高的高密度膽固醇 (HDL-C)且有較低的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指生理代謝層面心血管危險因子的聚集現象) 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