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熊草 (Bear Grass)

熊草 (Bear Grass)                        黃慶三 (08/10/2016)

【前言: 不久前去國家冰川公園 (Glacier National Park, MT) 參觀,見到這種較稀有的「熊草 (Bear Grass)。所以為文和讀者分享。】

                                                                          熊草花叢
                                                                    熊草開花植株
                                                                     熊草花近照 
                                          (熊草攝於 Glacier National Park, MT, July 2016)

火雞鬍子圖案 (Wikipedia)


                                  

熊草 (Bear GrassIndian Basket Grass,學名Xerophyllum tenax),黑藥花科 (Corn lily familyMelanthiaceae),旱葉百合屬 (Genus Xerophyllum)黑藥花科和百合科 (Lily familyLiliaceae) 一樣,屬於百合目 (Liliales)。所以俗名雖為「熊草」,葉子外觀也似「草」,但不屬於禾本科 (Grass familyPoaceae) ,而是「百合」的親屬。它原生於北美,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屬名源自希臘文,xero意為乾,phyllon意為葉,指它乾、線形的基葉。這種植物不易栽培,且很少在花園裡開花。1

這屬有兩個品種:「火雞鬍子」(Turkey beard學名 X. asphodeloides)、及「熊草」。玆把它們簡介如下。
(1). 「火雞鬍子」--生長於阿帕拉契山脈 (Appalachians),從阿拉巴馬州至馬利蘭州,也包括德拉瓦州、及新澤西州。種名asphodeloides意為 (其花序)「有似金穗花」(Asphodel--它又稱「阿福花」或「日光蘭」)。在希臘神話或詩中,金穗花和「普西芬妮 (Persephone--冥界之后) 有關。金穗花生長在由黑帝斯 (Hades) 統治的黑暗無邊的冥界,它的根就做為死亡靈魂的食物。在英、法詩中,金穗花被稱為日光蘭或水仙花。

火雞鬍子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長至 1.5公尺 (5英呎) 高。它的外觀類似下述的「熊草」,惟火雞鬍子的植株、基葉所佔範圍、花朵、及花序較小些。葉子為線狀,可長至半公尺長。五至七月開花,花序為總狀花序 (Raceme),約12英吋長。2 花有六片乳白色花瓣,果實為蒴果。週期性的野火,是它生長環境重要因素。北卡羅來納州的經驗,指出在長期人工防範野火的情況下,火雞鬍子就很少開花;但週期性的人工「放火」焚燒後,很明顯的,它又回覆正長的花期。3 目前火雞鬍子這種植物,在喬治亞州列為「稀有」(Rare)、田納西州則列為「受到威脅」(Threatened) 的物種。
                                          
(2). 「熊草」--主要生長在美國西北部、及加拿大西南部,包括華盛頓州、蒙大拿州、愛達荷州、懷俄明州、俄勒岡州、加州北部,以及加拿大的亞伯達省、及英屬哥倫比亞省。種名 tenax 意為強狀、堅持到底 (Strong, tenacious)。最基部的葉子可長至約 90公分 (35英吋) 長,往上則漸短。在原生地,它並不每年開花,而是每五年至七年才開一次,即依據其生長環境的好壞而定。4,5 花梗可至 1.5公尺 (5英呎) 高,花白色,六個花瓣,有淡香。開花、結子後,植株就死亡,明春由種子或地底的根莖,萌芽再生。

週期性、非嚴重 (Severe fire) 的野火過後,例如只燒去 90-100% 乾的熊草葉子、75-95% 仍綠的葉子時,5 熊草常是第一個再生的植物 (由地底的根莖萌芽),野火也使它生長得更強壯、旺盛。太強烈的野火,如其熱度可能燒死地下根莖時,它便不能由根莖再生。目前熊草列為「受到威脅」的物種。4

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或稱 Corps Discovery Expedition18041806) 時,劉易斯 (Captain Meriwether Lewis) June 15, 1806 的筆記中,記載他第一次見到這花,想起他童年在南阿帕拉契山脈所見的「火雞鬍子」,而把它命名為「熊草」,但沒說明命名的原因。6  

有人傳說熊會食其嫩葉而名為「熊草」,但根據美國農業部 (USDA Forest Service) 2012年的報告,7 這種傳聞從沒被觀察過、或記載在文獻裡。它的另一俗名「麋鹿草」(Elk grass) 也源由於麋鹿喜食其花、莖、及子莢,但事實上一點根據也沒有。馬也不食其莖、葉。倒是蜂會採其蜜,鳥會食其種子,小鳥及小動物會在其基葉下築巢,美國原住民用其乾燥、變白的葉子編織籃子、帽子、或飾物,則是事實。7,8 也人用其花釀酒,據說風味頗佳。6它的根莖對人類可能有毒。5

依據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觀察記載,熊草常生長於 4,000-5,000英呎高、寒冷、乾燥、貧瘠、多石礫、表層有腐植土、排水良好、開闊之處。9 別施用肥料。熊草的移植非常困難。除了由根莖萌芽外,可於晚秋以種子播種繁殖,覆以約半吋土壤。播種前,種子需經 1216個禮拜的冷積層處理。


同是上 2012年的美國農業部報告,7 由於插花業的需求,「插花期」頗長的熊草葉子,目前成為國際貿易的貨品,而被採收販賣。這種人為干擾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加上人類土地的變更使用,以及人工長期抑制野火的影嚮,熊草的生存環境需有具體的研究、了解、及規劃,以免造成這物種的可能滅絕。

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

世界上最大的花—巨花魔竽 (Titan Arum)

世界上最大的花巨花魔竽 (Titan Arum)      黃慶三 (08/05/2016)


                                                             2003年華府美國植物園  
                                                      (4ft 8in高,07/23/2003黃慶三攝)

2016年華府美國植物園
 (08/02/2016徐頌鵬攝)



巨花魔竽 Life Cycle示意圖 
(Chicago Botanic Garden)1


  
           
巨花魔竽 (Titan Arum,學名 Amorphophallus titanum),天南星科 (Arum familyAraceae),魔竽屬 (Genus Amorphophallus)。屬名Amorphophallus源由希臘文,amorphos 意為畸形的 (Misshapen)phallos為陰莖 (Phallus)titanum為巨大,指其巨大的「佛焰花序」或「肉穗花序」(Spadix Inflorescence),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也稱「惡臭先生」(Mr. Stinky) 或「屍臭花」(Corpse Flower),因為它的花「香」頗似腐臭的肉類。

它原產於印尼的蘇馬厝 (Sumatra) 雨林的潮濕林地上,和竽頭 (Taro,學名Colocasia esculenta) 科。它的印尼語 “Bunga bangkai”Bunga為花、bangkai為屍,即意為「屍臭花」。意大利植物學家貝卡利 (Odoardo Beccari) 是第一位在 1878 年「發現」這種植物。他收集一些種子帶回意大利,也送給英國倫敦的皇家植物園。1889 年,第一朵人工栽培的巨花魔竽就在皇家植物園綻開。過去人工栽培的巨花魔竽植株例如2003年以前,總共不到七十次;但最近十年來,由於人工傳粉成功及栽植技術的改進,巨花魔竽開花的次數急速增加。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人工栽培、開花的巨花魔竽,超過 220次以上。2

 巨花魔竽通常以種子繁殖,也可從球莖 (Corm) 的子莖分殖。假如生長環境適當,幼苗需種 810年才會成熟、開花,而後通常每兩年可再開一次花。但也有次年又再開花、或等上 710年才再開花的例子。它只有一張巨大的複葉,葉柄有人腿粗細,可達 5.5公尺 (18英呎) 高。葉子直徑會達4.6公尺(15英呎)。因是複葉,所以葉子又分裂成許多小葉子。葉子製造的養分,就貯藏在地下的球莖裏。成熟的巨花魔竽,當貯存了足夠的養分,這巨大葉子就凋謝消失,而在一、兩個月的「冬眠」後,淡綠像支竹筍的花苞就冒出地面。花苞以每天約四吋的速度成長,約三個禮拜後,花就綻開了。只是花開的確實時間很難預測,而常和預測相差好幾天。

第一次見識到這奇葩,是在華府美國植物園 (U.S. Botanic Garden, Washington, DC)。這心儀許久的奇葩,筆者等待了一個禮拜,專程「拜訪」了兩次,在進口排隊等待一個半鐘頭以上,總算於2003 723日綻開、見著了。它深紅摺皺的「佛焰苞」(Spathe) 及矗立在「佛焰苞」中心「佛焰花序」(Spadix),比在照片見到的還美麗、奇特。去觀賞時,一方面除了能見識到這奇葩,同時也希望能聞聞它絕無僅有的花「香」。
這特別的花「香」,只散發在花開後的半天之內。為了揮發它的「香味」,花朵本身會熱了起來,可達攝氏38 (華氏100),觸手生溫。尤其在雌花準備好傳粉時,佛焰花序 會一波一波的釋放強烈的臭味,在順風地點可達半個英哩,為的是吸引專吃動物腐屍的一種甲蟲 (Carrion beetle) (Flesh fly) 前來傳粉。因此它的花「香」只在特定時刻才特別強烈,通常是午夜至半夜 (Late evening till middle of the night) 這段期開。所以植物園觀賞者,難得正逢其時。

同是天南星科的喜林芋 (Tree Philodendron,學名Philodendron bipinnatifidumSyn. P. selloum)、臭鼬甘藍 (Skunk Cabbage,學名Symplocarpus foetidus),以及荷花科 (Nelumbonaceae) 的荷花 (Lotus,學名Nelumbo spp.) 所開的花,也會生熱,目的都是為了招引傳粉的昆蟲。天南星科以油脂 (Lipids) 的氧化來生熱;荷花則以碳水化合物新代謝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的作用而來 (請見拙作《荷花》。http://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140173482)


巨花魔竽雌、雄同株,惟觀賞者所能見到的是它巨大的「佛焰花序」、或「肉穗花序 」頂部,以及包圍佛焰花序的大花苞,「佛焰苞」。真正、小小的許多雌、雄花長在佛焰花序底部 (長於佛焰花序上,雄花群在上、雌花群在下)包圍在大花苞裡。在自然界,由其花「香」吸引來的傳粉甲蟲或,需進入大花苞而達到雌、雄花的部份傳粉。

植物園栽培的巨花魔竽植株,則須把它的大花苞切開一個窗口,以小刷子人工傳粉。花開兩天後就凋謝了。雖然它雌、雄同株,但雌、雄花開花時刻常不一致,所以自花傳粉 (Self-pollination) 的機會並不大,但過去也有自花傳粉 (或加上人工幫忙) 成功的例子。所以植物園常需設法保存花粉,或從別的植物園借來,而作成功機會較大的異花傳粉 (Cross-pollination)。如果傳粉成功,就會結成一大串的紅色果實。

美國境內第一株開花的巨花魔竽,是在紐約植物園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Bronx, NY)。它於 1937 8月綻開,2.57公尺 (8英呎 5英吋) 高,球莖 100磅,為當時世界最高的記錄,而造成極大的轟動,成為 “Official Flower of the Bronx”。依據Guinness World Records,目前世界最高的記錄,為2010618日在美國新罕布夏州Winnipesaukee Orchids (Gilford, N.H.) 所展示的3.1公尺 (10英呎2.25英吋) 的一3

約在1994 年,馬利蘭州銀泉市 (Silver Spring, MD) 的菲力浦家,由印尼取得巨花魔竽的種子種出幼苗,再贈送給華府美國植物園。栽種了8年後,這株巨花魔竽在2001年第一次開花 (就筆者所知,這次沒公開展示);第二次開花於2003723日,即筆者見識到的第一次,它有48吋高,因花的高度和球莖的大小有關。在同年兩個月前 (2003523),德國波昂植物園 (Bonn Botanic Garden) 所開的9英呎高的一朵,球莖 156磅,為當時的世界記錄。

除了2003年的第一次,華府美國植物園以後陸續展示了五次,即 2005年、2007年、2010年、2013年、以及今年 (2016) 這次。但所展示的並不一定同株,例如 2005年及2007年的展示,是從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Department of Botany 外借而來;2016年展示的這株,則是2010年才從母株分株、約碗豆大小的子莖長成 (該是第一次開花),它目前球莖約50磅。筆者曾於200687日在 Brooklyn Botanic Garden,  Brooklyn, NY觀賞到第二次,但這株較小些。


巨花魔竽很難種植。當然不是像從前傳説的,它會把種植的主人吞噬掉 (而有腐屍味),而是它的球莖,特別是根,容易因太潮濕而腐爛  (尤其是冬眠期間)。種植的土壤必須排水良好,例如用八成的煤泥苔 (Peat moss)、一成洗過的砂、加上一成細粹的浮石,並在底面鋪有厚厚一層排水層。三月至十月每週加千分之三濃度的肥料 (0.3%8-8-6 成份),十一月至二月則每三週加肥一次。當葉子枯萎後,不可施肥,或澆水。生長的最佳溫度為華氏80度,並保持百分之8085% 的相對濕度。黴菌會使球莖腐爛,腐爛的部份必須刮除,並灑上木炭粉。線蟲 (Nematodes) 及水臘樹蟲 (Mealy bugs) 為它的寄生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