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開心果 (Pistachio)

開心果 (Pistachio)                                                           黃慶三 (04/15/08)


即將成熟的開心果 
開心果
    
         

開心果、阿月渾子、胡榛子 (Pistachio Nut,學名 Pistacia vera),為漆樹科 (Anacardiaceae),和野葛 (Poison ivy)、芒果 (Mango)、及腰果 (Cashew) 等均為同一科,但開心果有時被歸類於自已的一科 (Cashew familyPistaciaceae),為阿月渾子屬、或黃連木屬 (Genus Pistacia),一種小喬木,高57公尺,奇數羽狀復葉。「阿月渾子」為希臘語,即「萬壽果」之意。阿月渾子屬有十個品種 (Species),即歐亞9種,北美西南部1種,加那利群島 (Canary Islands ) 1種。它們的存在,約已有八千萬年。土耳其的考古資料顯示,開心果在九千年前就已用做食物,衹是不限於 P. vera 這個品種。可生食或烤食。就因核果類似心形,且會裂開,所以台灣叫它「開心果」。

聖經裡曾提到兩種堅果,即開心果、及杏仁果 (舊約創世紀 43:11)。英文聖經說是 “Pistachio nuts and almond” (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Bible—NRSV),但中文聖經 (「和合本」、「現代中文譯本」、及「台語漢字本」) 翻成「榧子、杏仁」。依據趙榮台、陳景亭的《聖經動植物意義彙編》,「榧子」即開心果。古波斯王國時代,這種堅果相當珍貴,國王和貴族就以這種堅果當禮物;創世紀裡雅各送禮物給當時做埃及宰相的約瑟時,也就包含了開心果及杏仁果 (註:但以中草藥來講,「榧子」是指一種紅豆杉科植物的種子,”Grand Torreya Seed”,果實為核果,秋末成熟,可治便秘,驅蛔蟲、條蟲、十二指腸蟲,油可提煉高等芳香油)

開心果原生於波斯 (Persia) 地區,它的英文名字 “Pistachio” 源於波斯語 pistah;它也被稱為 “Green almond”,即綠色杏仁果,與杏仁果 (Almond)、核桃 (Walnut)腰果 (Cashew) 並列為世界四大堅果 (Nuts)開心果樹於 1854 年由 Charles Mason傳入美國,在加州、德州等地試種。加州在 1976 年才有第一批商業生產的開心果,約 1.5 百萬磅,種植面積 4,350 英畝30 年後,即目前加州種植面積約 150,000 英畝,主要在San Joaquin Valley年產量超過 400 萬磅,使美國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生產量的國家。

不管是新鮮的、烘烤過的、加塩或不加塩的,開心果可做為零食 (Snacks),更廣泛的用作食品及黃綠色的糖果著色劑,也用來做冰淇淋、甜點餅乾等。開心果冰淇淋是由費城的 James W. Parkinson 1940 年代的「創作」,很受歡迎,也是筆者最喜愛的一種。

由於開心果所含低成份的飽合脂肪及低膽固醇,而有減低心臟病的作用,不久前,成為大眾及媒體注目、健康飲食的要項。最先在二OO三年七月,由於研究證明每日食用約 1.5 英啢的堅果,即約一至兩把 (One to two handful) 的堅果,比如開心果,可以減低得到心臟病的可能性,美國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第一次淮許堅果的商標,可作如是的標示或聲明 (Claim)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 (Pennsylvania Sate University) 在二OO七年,有數篇有關開心果與健康的研究報告。比如四月時的報告指出,食用開心果可緩和「急性的壓力反應」 (Calm “acute stress reaction”--急性壓力反應是指突然發生的中度壓力,例如車禍、分手等等的情緒障礙,大多維持數天)同是四月,這大學的另個研究報告說明,每日食用約 1.5 3 英啢的開心果,可以減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因醇,即「壞」的膽因醇。比如每天食用3英啢的「病人」組,一個月後,其膽因醇平均降低 8.4%,而低密度部份降低 11.4%;同時開心果也供給了抗氧化活性的葉黃素 (Lutein)

葉黃素可減低「老年性視網膜黃斑部退化」(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 的發生,亦適宜做為一般眼睛保健營養補充。又六月的研究結果也顯示食用開心果可增進心與血管的健康 (Cardiovascular health)。此外,二OO七年維吉尼亞州的 Inova Fairfax Hospital也作了一個臨床的研究,發現有中等高膽固醇症 (Hypercholesterolemia) 的病人,每日食用 2 3 英啢的開心果,四個禮拜後,膽固醇有明顯的降低,也因而可能減低冠狀動脈血管疾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的危險因子。

開心果植株需要七至十年才會開始結果,而二十年是盛產期。雌、雄異株,一株雄株,可匹配八至十二株的雌株。它可忍受從華氏 14 度至 104 度的氣温,但需充分的陽光及容易排水的土壤。在高濕度地帶、或排水不良的土壤裡生長不佳。它需長而熱的夏天,果實才會完全成熟。採收時,過去用手摘取,但目前用機器搖撼樹幹,而使果實掉落。蒐集的果實先泡在水裡,以便除去外層柔軟的表皮,剩下來的堅果曬乾後,就是我們食用的開心果。去皮後的開心果殼 (Shell) 是灰棕色,從前市面上可看到紅色或綠色的開心果,那是染了色,以便「遮蓋」一些因用手摘取時,果殼可能沾到表皮汁液顏色的污點。機器採收,則無染色的需要。


”Chinese Pistachio” 即是台灣原生種的「黄連木」(學名P. chinensis),同為漆樹科、阿月渾子屬或黃連木屬。台灣分佈於中南、東部山麓溪谷。雌、雄異株,核果倒卵形,成熟時暗紅褐色。寒冷地帶秋葉豔紅醒目,頗為可觀;老樹木材常腐爛中空,可成高貴盆景;種子可榨油作燃料;嫩葉可製茶,名為「黃驪茶」;枝葉細密翠綠,適作庭園樹、行道樹;而木材質堅,紋理細緻,研磨後温潤油亮,可供裝飾、細雕用材。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鐵線蓮 (Clematis)

  鐵線蓮 (Clematis)                             
 
                               黃慶三 (07/15/2017)
 
  
                                                                                              
  
美國原生種Virgin’s bower (MN Wildflowers)1  
美國原生種Virgin’s bower 胞果 (MN Wildflowers)1  
                                                                                                                                    
                                                        美國原生種Vase vine (USDA)2 
    

鐵線蓮 (ClematisOld man’s beardVase vine,學名 Clematis spp.),毛茛科 (Buttercup  familyRanunculaceae)鐵線蓮屬 (Genus Clematis)。大都是落葉、也有常青的多年生木質或半木質爬藤。原產於亞洲、歐洲、及北美洲。這屬約有300種,因1862年的栽培種、紫藍大花的Clemantis ‘Jackmanii’ 深受園藝者所喜愛,鐵線蓮的栽培種更是層出不窮,經常有新的栽培種出現。屬名源由古希臘文clématis,意為攀爬植物 (A climbing plant)
因它盛花時,頗為艷麗引人,花朵可大至5~6吋、 10直徑、每株綻放多至100朵之多,所以廣受喜愛,而被譽為「藤花之后」("Queen of Vines")英文俗名Old man’s beard源由一些品種胞果 (Achene)1 的形狀;Vase vineLeather flower (C. viorna下垂甕型紫色或紫紅花,萼片較厚原生於美國賓州以南東南部)2 則是北美的通稱;又有 Traveller’s joy (C. vitalba英國原生種) Virgin’s bower (C. virginiana美國原生種,分佈於中西部以東廣大地區)1 等等俗名
它花瓣 (Petal) 狀的萼片 (Sepal--不是花瓣) 構成多彩多姿的花朵。這萼片形狀可能薄、寬、尖銳、鈍圓、波縐、扭曲等;花形除了常見、大、向上挺立者外,也有俯垂、水罐形 (Pitcher)、鐘形、星形等。大花形者無香味,但小花形者有些則具有芳香。它可能一季長8 12呎高,但也有只長至24呎高者。3
這些品種多生長於溫熱的北半球,熱帶則頗稀有。花期則依品種而有不同,春天開花者常由去年枝的側芽綻放;夏、秋開花者,則由今年新枝的頂端開花;一年開花兩次者,由去年枝的側芽、及今年新枝的頂端開花。鐵線蓮可攀爬牆壁、花架、圍牆、樹木、燈柱、及門廊等等,甚至可做地被 (Ground cover) 植物。因它的適應性,及多樣而美豔的花朵,鐵線蓮是頗受喜愛的花園栽植花卉。
當選擇鐵線蓮時,需考慮一些要點,包括它生長的高度、花色、花型及花朵的大小。如果園子夠大,可選擇 20 30 英呎高的品種,例如Sweet Autumn Clematis (C. terniflora)、及 Anemone Clematis (C. montana)4 但較小園地也有812英呎高、或25英呎高的品種。花常有5 6 直徑大小,但也有較小的品種。至於花色,則有白、藍、酒紅、淡紫、至深紫,及萼片中心帶有不同顏色條紋者 (即雙色者),甚至有黃的花色。花型有單朵張開型、小而成串 ()、或甕 () 型。蝴蝶、蜂鳥喜食它的花蜜。鐵線蓮是良好的切花;胞果可做乾燥的花材。
依品種及所在地,它們可在秋天或早春種植。喜肥沃、半潮濕、排水良好的壤土,pH值約7.0,全陽 (每天六小時以上) 或半遮陰、通風良好的地點。通常株藤部份全陽或半遮陰,但根部最好是在陰涼的所在,尤其在炎熱乾旱的季節,別讓根部土壤完全乾燥。簡單的方法為在鐵線蓮週圍,種植淺根的被植物、或淺根的多年生植物。

鐵線蓮可活至約50年之久,所以種植地點的準備,頗為重要。種植地點先挖約兩呎深、三呎寬,混上一些土壤改良物 (約三分之一體積),例如堆肥、腐植土、泥煤苔 (Peat moss)、石灰 (記得它喜中性土壤) 等等,混勻後,才把新株種入。根的頂部約12深,且把新株剪至約一呎高,並插上可供攀爬的支架。每星期澆一英吋的水。二至三吋厚的護根 (Mulch) 多有幫助,每年春天可再補上也是二至三吋厚的護根。除了鋪設夠厚的護根外,避免挖掘或擾動根部附近土壤,以免根部受傷。每年春天可施用 10-10-10肥料。又保持良好的生長環境,以減少它的生存壓力 (Stress)。它生長的速度起初頗慢,因它著重於根部的生長。一旦根部長成後,它就生長、延伸頗快。所以英文俗謂 "The first year they sleep, the second year they creepand the third year they leap"它們也常以大盆種植,因它根部不喜被「打擾」。

鐵線蓮屬大都是爬藤類,但也有少數為灌木型,它們頗為少見。例如全緣鐵線蓮 (Solitary clematisC. integrifolia),約三呎高,夏天開下垂、甕型、藍色花,原產於歐洲及亞洲;以及大葉鐵線蓮 (C. heracleifolia),也約三呎高,有頗大而美觀、奇特、分成三部份的葉子,八、九月開花,藍色,管狀,芳香,可做優良的切花。
鐵線蓮常因修剪的需要,而分成三組:3,5
1.      第一組--花由一年老枝開花者,可在春天開花後修剪。
2.      第二組--花由一年老枝及新枝開花者 (即一年開花兩次者) ,通常不修剪。如果在春天或秋天修剪,特別是齊地修剪者,將會減少或延遲開花。
3.      第三組--花由新枝開花者,可在秋季或春季花開後,修剪至齊地。

鐵線蓮枯萎病 (Clematis wilt) 是鐵線蓮最嚴重的疾病。它由黴菌Ascochyta clematidina引致株梗腐爛、及葉斑病 (Leaf spot)黴菌通常由受傷的株條或受傷的根部進入、感染,所以避免株條或根部受傷,是重要的防禦措施。這疾病主要感染大花鐵線蓮栽培種,例如深受喜愛的Clematis ‘Jackmanii’,因它的親本毛葉鐵線蓮 (C. lanuginosa) 易受這種黴菌的感染。所以類似的栽培種也就常得這種病症,1880年時,嚴重的程度,幾乎使鐵線蓮園藝業停擺

這病徵常在花苞正要綻開前,株梗忽然腐折,幾天之內,株梗及葉子變黑,葉脈則常呈紫 色。一棵鐵線蓮的一枝、數枝、甚或全部的株梗會受到感染,受到感染的株梗地面上的部份,會腐爛消失,但一、兩年後,這植株仍會恢復生長。目前這疾病仍然存在,不過有多種品種、栽培種對它具有抵抗力。1其他可能病症為白粉病 (Powder mildew)、鏽病、其他黴菌病等。蟲害可包括蚜蟲、蛞蝓、蝸牛、介殼蟲、葉 (Spider mite) 等。選擇原生品種或小花混種,會比大花的栽培種更能抵抗病蟲害。生病的株梗需立即除去,以免傳染其他株藤。

鐵線蓮屬含有精油及複合物,會刺激皮膚及粘膜組織,所以修剪時,需帶手套。如誤食多量的枝葉,所含複合物可引致消化道的內出血。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荷荷巴油 (Jojoba Oil)

荷荷巴油 (Jojoba Oil)                                                    黃慶三 (11/17/05 ed)

  
                                                                        荷荷巴植株                                     


                                                                                                                    荷荷巴 (垂直向上) 的葉子及果實


荷荷巴 [JojobaGoat Nut,學名 Simmondsia chinensis (Link) Schneider],荷荷巴科、油蠟樹科 (Jojoba familySimmondsiaceae)油蠟樹屬 (Genus Simmondsia)荷荷巴原產於加州 Sonora 沙漠及墨西哥北部。因它的特殊性,荷荷巴科只有一屬一種,而似乎沒有接近的同屬「親戚」。因為 Jojoba Jujube (也有寫成 Jujuba) 這兩字有點類似,所以也常產生混淆。Jujube是棗樹 (Ziziphus spp.),例如 Ziziphus jujuba 就是我們食用或入藥的「紅棗」。【請見拙作《棗樹 (Jujube) 》,http://cshuang2.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3361.html;及

《棘棗--耶穌的荊棘之冠》,http://cshuang2.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7599.html】。


是種工業用油的新農作品它可取代抹香鯨油 (Sperm Whale Oil)抹香鯨即 Herman Melville小說莫比敵(”Moby Dick”) 裡的大鯨魚,而做為名貴化粧品的原料,及最佳潤滑油。
幾個世紀以來,美洲印第安人用荷荷巴的種子來作食物,種子油則做化粧及皮膚和頭髮滋養劑,以及治療皮膚的毛病及傷口等。「荷荷巴」這名字的由來,據說有位叫O’odham的人詢問一位正用荷荷巴油塗抹身體及頭髮的印第安人,得到的回答是「荷荷巴」,於是它的名字就這麼訂了,而用它做成治療灼傷的藥膏。 1716 年,這藥膏被帶回西班牙及梵第岡,做治療禿頭之用 (其實它沒這有種效用)。它雌、雄異株,風媒傳粉,雌、雄的分辨可由花的構造來看:雄花成簇,而雌花成單。

荷荷巴學名的命名曾有一段週折的過程。最先德國著名植物學家 Johann Link 1822 時,把它歸屬於黃楊木 (Box) 科的黃楊木屬,且錯把英國植物學家 Thomas Nuttall 所收集種子的標籤 “Calif” ( California) 誤讀為 “China”,所以命名為 Buxus chinensis1844 年,Thomas Nuttall 把它更正為Simmondsia californica,因為它原產於加州,而且該屬於自已的一屬,Simmondsia (Simmondsia這個屬名,是紀念英國一位植物學家 Thomas William Simmonds,他在千里達島,Trinidad,探險、研究時去世)。可是 1912 年奧大利植物學家 Camillo Schenider 又把它更改為目前所用的Simmondsia chinensis

植物學名包括屬名 (Genus) 及種名 (Species) 兩部份,而種名即為說明或描述 Species 特色的「描述詞」(epithet) 。因為依照國際法則,種名一旦取用 (而「原產地」是個極普遍使用的種名描述詞),即使後來發現有錯或不恰當,再也不能更改。正如有種原產於南美洲的辣椒,
Capsicum chinense (最辣的 Habaneros就屬於這種),就因一位法國植物學家歸類時,錯以為原產於中國的緣固。

荷荷巴長有垂直向上的葉子,這是為了適應沙漠炎熱的氣候。夏天中午日正當中時,沙漠氣溫特別高,葉子光合作用的效率不佳,這時的太陽就照在荷荷巴垂直向上的葉緣;早上及下午的時刻,較溫和的陽光卻能照在整個葉面上,而能有效的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

荷荷巴的種子含有百分之 45 60 的油。荷荷巴油其實不是「油」,而是純液狀的酯 (Easter),而俗稱為「液狀臘」
(Liquid wax)。它是由長鏈的單不飽和脂肪酸 (Fatty acid) 及脂肪醇 (Fatty alcohol) 組成,這種特殊的化學構造有抗氧化作用,而不會產生有腐臭脂肪之味道 (Rancid)。在植物界裡,獨此一家。

就因不會氧化,所以幾乎沒有保存期限。而普通植物油為脂肪酸三甘油脂 (Triglycerides),會因氧化而有脂肪的腐臭味。沙漠裡許多動物都吃荷荷巴的葉子及果實。可是果實所含的酯,除了 Bailey’s pocket mouse 外,動物都無法消化,所以人們只使用荷荷巴油做為瀉劑。過去印第安人吃它,祇在尋找不到真正的食物時,拿來充飢而已。就因不會消化,所以有人拿來做低熱量的食用油,但食用它常有輕瀉的現象。

荷荷巴油這種特殊化學構造,幾乎和抹香鯨鯨腦所含的液狀白臘 (Spermaceti oil,即俗稱的抹香鯨油) 一樣,因而「拯救」了許多抹魚鯨,免於被捕、殘殺的命運。抹香鯨油最重要的用途是高價化粧品原料,及高溫、高壓下的機械潤滑油。荷荷巴油的另個特色是它非常類似人類皮膚皮脂腺分泌的皮脂 (Sebum)。皮脂可溫潤頭髮及保護皮膚,減少縐紋。當人們年紀漸大時,皮脂的分泌也相對減少,所以塗抹荷荷巴油就可補充皮脂的不足。對於乾性髮質及乾性縐紋肌膚,可使其恢復活力、光澤。荷荷巴油也可治療粉刺 (Acne)、傷風或發燒時在嘴邊呈現之小水泡 (Cold sores)、乾癬或牛皮癬 (Psoriasis) 等;而對於過敏性皮膚,如富貴手 (Eczema) 等,也有相當的療效與舒緩作用。

荷荷巴喜愛溫熱、不會結霜的沙漠地帶。通風、排水良好 pH 7.3 8.2、含有高磷成分的土壤。年雨量 30 公分長得最好,但低至每年 12.5 公分的雨量也可生長。氣溫在攝氏零度至 47 度之間,而成熟的植株可忍受至攝氏零下十度。它可用種子或插枝法繁殖。種子繁殖的植株,五年後可開始結果;但需八至十年才真正成熟。當然最好從已知性別的植株選取扦插的枝條。一個種植區裡,通常種植百分之 90 95 的雌株,其他百分之五至十必須是雄株,作傳粉用。

荷荷巴油除了做高級化粧品及高溫、高壓潤滑油外,也可能作為發酵工業的除沬劑 (Anti-foaming agent),及錄音、錄影帶的潤滑劑。它也可極其容易的氫化成軟臘,作為臘燭、亮光漆、水果及藥丸的外塗層 (Coating),還有作電池及電線絕緣用。因它能長時間承受高溫、高壓且不易分解的特性,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荷荷巴油曾使美國的一些戰鬥武器及輜重機件、引擎的性能,甚至機關鎗,都比其他國家更勝一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荷荷巴的種植、生產起起落落,也曾發生過市場的龔斷、市價的操縱、甚或欺詐等。有些化粧品公司乾脆改用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劑,而不用荷荷巴油,因而造成許多荷荷巴田的荒廢。目前美國荷荷巴油生產量不多,所以價錢也高。原因除了還沒有培養出高生產量的品種外,也常因霜害而造成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