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百香果 (Passion Fruits)

百香果 (Passion Fruit)

https://cshuang2.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1130.html



百香果花 (台灣紫百香果)



百香果花 (後院種植的黃百香果)



紫紅色百香果



切開之百香果

百香果                  黃慶三 (03/08/2012)
 

百香果、時計果、西番蓮果 (Passion fruit,學名Passiflora edulis Sims.),西番蓮科(Passifloraceae),西番蓮屬 (Genus Passiflora),為多年生蔓性藤本植物。西番蓮屬約有 500 (Species)60 餘種可食用,其中紫色百香果 (P. edulis) 原產於巴西,及黃色百香果 (P. edulis var. flavicarpa),原產地可能是巴西或澳洲。因其味美、及可食用的果實,紫色百香果及黃色百香果廣被栽培、種植。其他被商業種植者尚有甜西番果 (P. liqularius)、黃西番果 (P. lauriofolia)、大西番果 (P. quadrangularis)、及香蕉西番果 (Banana PassionfruitP. mollissima,外形、顏色略似香蕉,故名) 等。其餘的西番蓮屬品種則作為庭院觀賞用或雜草。

百香果的花朵由捲鬚轉化而成,花朵構造極其獨特、美麗。依據加拿大薩克其萬大學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威廉斯所述說的軼聞,1620 年秘魯的一位耶穌會 (Jesuit) 牧師有天見到百香果花,而深為它美麗而奇特的構造所吸引。當晚他就有個幻像 (Vision),把這花和耶穌之釘死於十字架 (Crucifixion Passion of Christ) 聯結了起來。五個花瓣 (Petals) 及五個萼片 (Sepals) 為耶穌的十個使徒 (彼得及猶大不計在內);雌蕊 (Pistils) 呈三分义柱頭,為釘在十字架上的三支釘子;紫色的副花冠 (Corona Filaments) 為荊冕 (Crown of thorns);有柄的子房 (Ovary) 為聖杯 (Lord’s goblet--傳說耶穌在「最後晚餐」所用的聖杯特稱為 “Holy Grail”)。所以這個花形正象徵耶穌的苦難,其拉丁文屬名Passiflora” 即意為「苦難花」或「苦悶之花」,而英文 ”Passion flower” “Passion fruit” “Passion” 這字也是這個意思 (而非「熱情」)

百香果於1610年間傳入歐洲,台灣則於1901~1907年間,由日本人田代安定氏自東京石川植物園引入紫色種 (P. edulis Sims.)惟因缺乏推廣栽培,久而久之就淪為台灣低海拔山區之野果。百香果的花像似時鐘字盤,即副花冠當鐘面,三個柱頭為時、分、秒指針,日本人稱之為「時計草」,台灣則稱它「時計果」或「時鐘果」。一九六O年,台灣鳳梨公司把它製成果汁,取名「百香果汁」,廣受國內消費者所喜愛。之後逐漸有人引用其名稱,因此「百香果」已成為這種水果的俗名。早期自西方引進之物常冠以「西番」之名,故它又有「西番蓮果」之別稱。

百香果酸酸甜甜,味道十分清爽。百香果製成的濃汁放入冰箱,凍成冰塊,可以長久保存;需用時再取出稀釋,加糖、加冷開水即可 (其稀釋濃度約原汁的3倍)。百香果汁冰鎮後,在炎炎夏日裏飲用,真是千芳百香、涼在心頭。1964年,台灣又由夏威夷汎太平洋農場引入黃色種,先後在彰化縣大村鄉、南投埔里、魚池等地推廣栽培,果汁粗製後,運往美國再精製罐頭供應美軍。目前台灣主要有紫色種、黃色種、及雜交種三個品種,大西番果則較少種植。

(1). 紫色種 (P. edulis Sims),即野生種或台灣本地紫色種,長於海拔一千公尺以下的山區。因其藤葉茂密,植株下方較為陰涼,所以常為蛇類聚集場所,採擷時需特別留意。果實為圓形或稍為長圓形,成熟時果皮呈紫黑色。果實小,平均為35公克重。市面上極為少見,但在山間路上,偶爾會有販售。

(2). 黃色種 (P. edulis var. flavicarpa Degener),由中南美洲、夏威夷及太平洋地區引進的黃色品種,果實為長圓形或圓形,果皮成熟時呈鮮黃色,重約80公克,適於海拔 500 公尺以下地區。果汁率高,但因自花授粉不易,而採用人工受粉則過份耗時,幾乎已被下述雜交種所取代。

(3). 雜交種「台農一號」(Tainung No.1)1982 年,由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以紫色種為母本,黃色種為父本的雜交後代選育出來。它具有自交親和性,故極易由蟲媒授粉、結果,自然結果率達 60%。產量高,果實成熟時,果皮呈鮮紅色。果實最大可達120公克,平均果重則約63公克。果汁率達 33%,果肉呈濃黃色,香味濃郁,品質優良,為目前栽培之主流,六至十二月為採收期,而以夏季為盛產期。產地多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之山坡地,以台東、南投、花蓮較多。

(4). 台灣另有一種「大西番果」(Giant granadilla,學名P. quadrangularis L.),每粒果重可達1公斤以上。但皮厚子少,風味較差,多作觀賞用;而未熟內果皮可做蔬菜煮食。具自交不親和性,需人工授粉,促進結果。2

目前台灣百香果栽培面積約四百公頃,以日照充足、排水良好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最適合百香果生長的土壤 pH 值為 6.5-7.5(或說5.5-7.5)。性喜溫暖,忌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攝氏 15 25 (華氏 59 77)。光照與温度等環境因子影響花芽發育,因此是百香果能否開花的重要因素。栽培必須搭設棚架,以便管理採收。它生性強健,除做農作物外,也適於庭園花廊、花架、或圍籬的美化。葉面亮麗,剛長出的葉子呈橢圓形,但當葉子慢慢成長變老,則成為三裂掌狀。

百香果的繁殖可採用實生 (即由種子繁殖)、壓條、扦插、及嫁接等方法。紫色種、黄色種、及大西番果可用實生繁殖,但台農一號則採無性繁殖法,以保持遺傳的特性。近年來百香果因遭毒素病、疫病 (水傷)、 腐病及褐斑病的危害,其種苗生產已全部由實生苗改為無毒嫁接苗。砧木為黃色種實生苗,接穗採台農一號雜交種,並用頂劈接法接合。目前台灣已發明百香果種苗 嫁接機,可一貫化,自動完成切斷砧木苗、切削接穗接口、劈開砧木、將接穗插接入砧木、並以嫁接夾夾持、固定等,一連串工作,做成完整的嫁接苗。5

百香果除鮮食外,也可製果汁或用來釀酒。百香果汁是夏季生津止渴、清腸開胃的好飲料。百香果味甘酸、性平,具有生津潤燥、清腸開胃、安神補血、及通便的功效,可治便秘、煩渴、鬱悶、及小便不利等症狀。因它有通便的作用,腹瀉者不宜食用。百香果含有很高的維他命 A ( 100 可食部份700 I.U) 及維他命C ( 100 可食部份 30 亳克)、及多種礦物質、粗纎維等,具有消除油膩、幫助消化等作用。根、莖、葉均可入藥,有消炎止痛、活血強身等療效。有人說百香果又可治氣喘及防癌,這可就不得而知了。

依據普渡大學 (Purdue University) 的報告,百香果的果實及葉子所提取的配醣體 (Glycoside) 西番蓮素 (Passiflorine) 可做鎮靜劑或止痛劑 (Sedative)。果皮含有 5 6% 蛋白質,可做家禽飼料的添加物。種子含油量約 23%,成份類似太陽花子油,可供食用及工業用。但未成熟的果肉含產氰性配糖體 (Cyanogenic glycoside)有毒性。通常果實成長過程的 50 天帶有「臭青味」(台語),這期間有毒,不可食用;60 天左右「臭青味」降低、酸度高、甜度低;約 80 天後,果實成熟,香味濃郁、酸甜適中,特別是果皮呈皺後,則味道更甜美、無毒性。

百香果是種會生產最高量乙烯 (Ethylene) 的水果之一,約160-370 µl/kg·hr at 20°C (68°F) 乙烯是種植物賀爾蒙,會使水果成熟、腐敗,菜蔬變黄、枯萎,也會使花朶、切花提早凋謝 (請見拙作「小蒼蘭--兼談乙烯」關於乙烯的影響及應用的討論,二OO七年二月,《台灣公論報》“Taiwan Tribune”)。因此,別把花瓶置於水果盤旁邊,特別是會產生高量乙烯的水果,例如百香果、及蘋果等 (請見拙作「如何延長切花的瓶插壽命」,二OO七年四月,《台灣海外網》及「我的部落格《拈花惹草》集」,http://blog.xuite.net/cshuang2/twblog/snapshot-view/520272006)

筆者曾在美國華府地區以大花盆試種過紫百香果,冬天必需移入室內。種了三年,開過花,但沒結過果,想是夏季太短。以後又於寒舍後院種過美洲黃百香果 (品種並不確知), 極易種植,冬天地上部份植株枯萎,春天從根部重新發芽成長,加上從延伸根部長出許多新株,生命力極強,繁衍快速,猶似野草,佔取所有藤架。除非經常修剪, 更會覆蓋鄰近灌木花叢。雖然花繁而美豔,祗是結出的黃百香果味道不能與台灣紫百香果相比,數年後只好鏟除。華府附近有一、兩家超市季節性的出售紫百香果, 可能由南美進口,味道也極香甜,但似乎仍未能媲美台灣的產品,卻可一解對台灣百香果的思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