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君子蘭 (Clivia)

君子蘭 (Clivia)



寒舍橘紅君子蘭 


黃色君子蘭 (Clivia miniata aurea)


笑君子蘭 (C. nobilis) (Wikipedia)


紅色下垂君子蘭 (?) (攝於西班牙)


分株 (它的根莖--Thick rope-like root--而非球莖)


君子蘭  (Clivia)                                                   黃慶三 (08/20/2012)

君子蘭大花君子蘭、劍葉石蒜(CliviaBush lilyKafir-LilyFire lily,學名:Clivia miniata),是石蒜科 (Amaryllis familyAmaryllidaceae)君子蘭 (Genus Clivia)原產於非洲南部。這屬有六個品種。石蒜科的英文名 Amaryllis family自和它同科的孤挺花屬 (Genus Amaryllis)。因它美麗獨特的花卉,1800年代,英國人開始發現、蒐集、種植君子蘭。

在原產地外,英國公爵夫人Lady Charlotte Florentia Clive,是首位成功種植君子蘭。因此英國丘園 (Kew Garden) 植物學家 John Lindley把公爵夫人種植的君子蘭,在1812年命名為「垂笑君子蘭」(Drooping clivia學名Clivia nobilis),即 Clive為屬名,Clivia品種名 nobilis 意為 “Noble person’s orchid” (是中文「君子蘭」的由來)垂笑君子蘭的花俯垂 (Drooping),長喇叭形狀,橙紅色,並帶有一抹淡綠。

C. miniata即俗稱的君子蘭,為最普遍栽植的品種。品種名miniata意為鉛丹 (Red lead) 的花色。它在 1850年代被發現,因易栽植、照顧,不需直接日照、或極明亮光線,適合維多利亞式房子較陰暗的客廳,而成為當極受歡迎的室內觀賞植物。每朵花的三個萼片(Sepal)、及三個花瓣 (Petal) 外觀極為相似,祇是萼片稍為狹窄些。因此乍看之下,它共有六個花瓣。這種每朵花有三個如花瓣般的萼片及三個花瓣,為石蒜科的特色。

形狀和顏色相似的萼片及花瓣,合稱為瓣狀被片或花被片 (Tepals)。「花被」(Perianth) 是萼片 (花萼) 和花瓣 (花冠) 的總稱,位於雄蕊和雌蕊的外圍,作為吸引昆蟲、小動物傳播花粉,並作保護昆蟲、小動物傳粉採蜜的工具 (例如供給立足點)。萼片和花瓣相似的花被片(Perigone),被認為是開花植物或有花植物 (被子植物) 的一種原始狀態,常見的有鬱金香、百合花等等;而花瓣和萼片的分化,可能是受到了動物傳粉的影響,即典型的現代花朵,外部圍繞著萼片以保護花芽,而內部的花瓣,則是為了吸引授粉者。

君子蘭的瓣狀被片在基部合併,而成管狀。君子蘭原產於非洲南部,為常青草本植物。帶狀葉片,個別的花呈鈴形,有黃色、橘色、及紅色,約 10 20朵排列成傘形花序 (Umbel),生於花莖頂端。君子蘭每年通常只開一次花,花期常在晚冬、及春天;但培植栽種的君子蘭,則可能在任何期間開花。君子蘭花期長,約一至兩個月,葉常綠,最宜室內盆栽觀賞。當黃色品種 (C. miniata var. citrina) 在十九世紀末期被發現時,更再掀起君子蘭的熱潮,直到今日。因此有人把君子蘭稱為「室內觀賞植物之后」(Queen of Houseplants)

18681912年間,垂笑君子蘭和大花君子蘭的混種被傳至日本、韓國、及中國。當中某些特別的混種,例如斑葉混種、或特別花色的混種等等,都被培育而成。第三代的育種家E.P. Zimmerman,在 1907年由德國移民至美國時,君子蘭帶至加州。
其他四個君子蘭品種的發現年代如下:

(1). 第三品種「細葉君子蘭(C. gardenii) 1855年被英國軍官 Major Robert J. Garden
       發現,因此以其姓命名。
(2). 第四品種「有莖君子蘭(C. caulescens) 1888年左右發現。種名 caulescens特指
       它長有「莖」(Stem) 。例如細葉君子蘭、及垂笑君子蘭則無「莖」。
(3). 第五品種「奇異君子蘭(C. mirabilis ) 2000年才發現。它原生於沙漠地帶的峭
       壁,夏天極為乾熱,冬天卻可能結霜。
(4). 最新的,即第六品種「粗壯君子蘭(Swamp clivia學名C. robusta),更是
       2004年才被重新歸類。它長於水濱及濕地,所以 Swamp clivia花名
除了 C. miniata 的花為鈴形或漏斗形、且向上或向外,其他五種均為俯垂,長喇叭形狀的花序,類似於垂笑君子蘭 (請見照片)

君子蘭受人喜好原因之一,是它可由配種而產生型態上及花色上的多變化。例如由最初四個品種之間,混種而衍生大而寬的花瓣品系;紅、黃、或杏仁的花色;寬葉及扇形的葉片排列;斑葉品種、侏儒植株等等變化,均極引人入勝。國際間,混種、栽培種的培育,亞洲似乎最為投入,而以日本更風行

它們是典型的林下灌草叢 (Undergrowth) 植物,適應於低日照的環境。因此通常需置於只有早晨日照、或有25% 遮蔭之處。君子蘭的特色是,不像同一亞科 (Amaryllidoideae) 裡大部份屬的植物,它不結球莖,而是根莖 (Thick rope-like root)。它的果實為漿果,先是綠色,遂漸成熟變成橘紅色 (黃花的品種則金色),含有一顆亮麗、常會大於一公分直徑的種子。種子常需一年或更久才成熟。

性喜溫濕及半陰環境,排水良好、富含腐植土、pH 5.5-6.5的壤土,種植時期為秋天或春天。不耐寒,溫度低於華氏 4050 (攝氏510),則有可能受霜害。秋梢至冬末 ( 3個月) 為它的「冬休期」(Winter rest),需維持幾乎乾燥 (如葉子呈乾萎的現象時,可澆一、兩杯水),並置於光亮且室溫約華氏 5065度之處。「冬休期」後是生長期 (Growing season),需恢復正常澆水量,特別是夏天時要經常澆水,保持潮濕,直至十月、十一月又開始「冬休期」為止。花期通常在「冬休期」後,6 12 個禮拜。花謝後 (每年四月至八月),以 10-10-10 水溶性肥料,調配建議濃度的一半,每個月澆灌一次 (「冬休期」則施肥)

依據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它一年的生長溫週期 (Annual thermoperiodic cycle) 為暖 (華氏60 70) 、涼 (華氏40 55) 、暖 (華氏60 70) 的溫度。不加護根 (Mulch) 耐寒性為USDA Zones 910。因它需「根滿盆」(Pot-bound) 易開花,因此可以 3 5 年,甚或更久些,才換盆一次,且每次盆子直徑只可大兩吋。可用通常的盆栽混合土,外加約50% 的有機質,例如泥煤苔  (Peat moss) 等。如果植株有不足的「冬休期」,花梗 () 會短小,花傘將被擠壓於接近根部的葉片中;假如置放地點過於陰暗,植株可能就不開花。

繁殖方法有分株與播種兩種。種子播種前,先把果肉剝除 (記過後仔細洗手), 且以新鮮種子播種為佳。種子可埋至上緣與土表齊平,置於光亮但無直接日照處,土壤保持潮濕,約四至六個禮拜可萌芽。種苗可待兩年後才移植、定植。種子繁殖 的新株,植株型態、花色有時會與母株不同,特別是黃色品種,所開花色可能異於黃色。以種子繁殖者,依品種的不同,通常需四至五年開花 (包括大花君子蘭細葉君子蘭有莖君子蘭粗壯君子蘭),也有六年 (奇異君子蘭)甚或七、八年後 (垂笑君子蘭) 才開花。

分株法則選三、四年老的植株,生有短匐莖 (Offset) ,且短匐莖已生有三、或四片葉子。花謝後,於三月至四月間換盆時,把短匐莖切開分植。切開後約等一小時,讓傷口乾燥後才栽種,切記別傷害到它的根部。種植深度約五吋深 (表土至短匐莖底部)。分殖的植株,預期於兩年後開花。植株型態、花色與母株相同。

君子蘭含石蒜鹹 (Alkaloid lycorine)有毒,特別是根部含量較高。惟需攝食相當份量,才會引起腹瀉、流涎、嘔吐、甚或癱瘓、虚脱等症狀。在非洲它常用為民間處方,做為肌肉刺激及子宮興奮劑,及止痛劑。由於藥用及君子蘭蒐集者的濫採,許多原生地的群落或生植地區,遭到嚴重破壞。香港《新報》(Hong Kong Daily News) 「生活副刊」曾報導在中國長春君子蘭節,一盆君子蘭標價三千八百八十萬。品種難得的君子蘭,常以天價叫賣,但多是有價而無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