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柚子

柚子


                                                                           柚子

                                                                      柚子 (Wikipedia)

柚子                                             黃慶三 (05/09/2011)
                                                                                      
柚子 (PummeloShaddock,學名 Citrus grandis C. maxima),為芸香科 (Rutaceae),柑橘屬 (Genus Citrus)依據美國普渡大學 (Purdue University) 文獻,及維基百科全書 (Wikipedia) 柚子原產於東南亞洲及馬來西亞;而普渡大學文獻更指出它大約於西元前 100年傳入中國。1  它被廣泛栽植於泰國南部 Tha Chin River兩岸、台灣、中國南部、日本最南端、及南印度等。柚子是一個通稱,包括文旦、白柚、西施柚等等。

柑橘屬是一個大家族,有甜橙類、柚類、葡萄柚、寬皮柑類、雜交柑類、雜柑類、檸檬、與萊姆 (Lime) 等,是世界上最大宗的果樹。而柚子是我們在美國所熟悉「蔔萄柚」 (Grapefruit,學名C. paradise) 的「祖先」。據說「蔔萄柚」這名稱的由來是它會結有似葡萄、成串的果實 ,其實它和葡萄這植物,一點關係也沒有。

柚子的英文名字 “Pummelo” ( “Pomelo”) 源由於荷蘭文pompelmoes;而另個英文名字 “Shaddock” 則是十七世紀末期,柚子的種子由英國船長 Captain Shaddock從馬來群島 (Malay Archipelago,亦作East Indies) 帶至新世界 (美洲) 而來。台灣某一些品系的柚子稱為文旦 , 因為早期有一位臺灣人名謝文旦 (有人說是「中國船長」謝文旦) 將柚子引進日本九州 , 所以日人稱柚子為「文旦」。

就像是許多台美人童年時代,將柚子皮戴在頭上的回憶,柚子原產於亞洲,是東方極普遍而受喜愛的水果。它在十七世紀末期就傳至美洲,1902年美國農業部 (USDA) 從泰國進口柚樹試栽,過後十多年又陸續試植不同品種,但一直不受重視。對西方世界來說,它並不普遍,通常祗是個人因好奇而栽種它,或作研究實驗而已。

它為常綠喬木,16 50 (5 15 公尺) 高,有稍為扭曲、4 12 (10 30 公分) 直徑的樹幹。花極香,越南有人把它製成香水。柚花黃白色,呈單朵或 2 10 朵簇生在一起。有 4 5 個花瓣,0.6 1.3 (1.5 3.5 公分) 直徑。果實有全圓、橢圓、或梨形,通常 4 12 (10 30公分) 直徑,柚子為柑橘屬水果中最大的果實。

果皮綠黃色或淡黃色,佈滿細小、綠色的柑橘皮油胞 (Oil glands)。果皮0.53/4 (1.25 2公分) 厚,果皮與果肉之間生有絨層 (海綿層),柔軟、白色、或稍帶粉紅。果肉黃綠色、淡黃色、粉紅、或紅色。瓤瓣 11 18瓣,多汁,極甜,但也有乾癟、汁液不多、稍帶苦澀者。種子數量不多,但如果和柚子異花受粉 (Cross-pollination) 者,種子則較多;和甜橙 (Sweet orange) 或桔柑 (Mandarin orange) 異花受粉者,種子則較少。如果柚花加以套袋處理,則會無籽。柚子在自然環境中,可以擺放數月之久而不變質。

這水果原生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喜全陽、肥沃、潮濕、而排水良好、接近海平面的地區。可忍受高鹹度,且據說鹽分可增進柚子的甜分及風味。通常可用種子繁殖,或用空中壓條法或接枝法繁殖。用種子繁殖的柚子,約需 8年才會開花結果。而約25 年至 30 年後,柚子植株生產的質、量才會穩定可靠。

依據陳溪潭《台灣柚類品種果實特性介紹》,臺灣柚類栽培甚早,文獻記載頗多。據1694年《台灣府志》記載:「柚,實大而皮厚,熟皮黃,其瓣有紅有白,味有甘有酸,人以供佛」,可知台灣早期已種植有紅肉及白肉之柚。1954年《台灣省通志稿》記載:「本省麻豆鎮之文旦係清康熙40 (1701) 從中國輸來,西螺之柚 (朱欒) 係道光年間 (18211850) 從中國輸來。」以後陸續由東南亞及其他地區引入柚類品種,同時又有台灣自生品種。依據1924 年《台灣農家便覽》記載,台灣柚類品種當時有「文旦、斗柚、時柚、早柚、晚柚、石頭柚、蜜柚及白肉柚」等品種。

台灣柚類栽培品種除原有品種外,據《台灣農家便覽》,1932年又增載有「麻豆白柚、晚白柚」等品種;至1944年,再增加「盤谷文旦 (Kao Pan)、七星文旦 (Kao Phuang)、紅文旦 (最初本品種稱為「麻豆紅柚」)、谷川文旦」等品種。1938年日人櫻井芳次郎之記載,台灣柚類栽培品種有:「石頭柚、烏葉柚、白肉柚、早柚、蜜柚、麻豆紅柚、盤谷文旦、麻豆白柚、晚白柚、赤文旦、麻豆文旦、七星文旦等品種」;1944年《台灣農家便覽》也加上「盤谷文旦、七星文旦、紅文旦、谷川文旦」等品種。

近年又自東南亞等地引進,亦有由美國引進之ChandlerWebber shaddockOroblanco (白金柚--以無酸文旦和葡萄柚雜交育成) 等品種,由此可知台灣柚類繁多。以1999年資料,其中以麻豆文旦 (C. grandis cv. Mato Butan) 栽培最多,達6,643公頃;其次為麻豆白柚 (C. grandis cv. Mato Peiyu) ,有789公頃;斗柚有74公頃;而其他品種則栽培較少,且有些品種則已罕有栽培。

根據澳洲墨爾缽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Multilingual Multiscript Plant Name Database (MMPND), Sorting Citrus Names有關柚子的名稱,麻豆文旦的學名又稱C. maxima (Burm.) Merr. f. buntan (Hayata) hort. 麻豆白柚又稱C. maxima (Burm.) Merr. f. hakuyu hort. ;而斗柚 (也叫烏葉柚 ) 則是C. maxima (Burm.) Merr. f. uyoyu hort.

台灣名聞遐邇的「麻豆文旦」,依據陳溪潭另一文獻,《本省麻豆文旦產業之沿革與展望》,它係於清朝康熙40 (1701) 由福建漳州引入台灣栽植,至乾隆53 (1788) 相傳由黃灌種植於今台南縣安定鄉,而於道光末年 (1850) 再由郭藥分苗於麻豆鎮種植,其品質較原安定鄉者為佳。嗣經利用高壓法大量繁殖栽培,並擴及全鎮而成為麻豆名產。當文旦揚名後始稱「麻豆文旦」。

文旦柚產品特性為果肉甜嫩多汁、香氣獨特,耐儲存,常溫下可貯藏2 3個月。而稍經「辭水」縮乾後,肉質將更為柔軟香甜。產期為 8月至10月,除台南縣外,苗栗縣和花蓮縣也出產,年產量87千公噸,年產值約台幣149千 萬元。為了讓文旦柚可以提早採收,苗栗縣頭份鎮農會輔導農民研發新技術,發現文旦柚套上袋子後,只要太陽高溫照射,袋內的聚溫效果,就能讓柚子提前半個月 成熟,以搶得商機。除了套袋之外,果園的管理與施肥也很重要。為了讓文旦柚早熟,不但要減少施用氮肥,柚子葉面也要定期修剪。麻豆文旦的選購,以其上窄下 寬、底平近三角形、且底部寬廣、沉重厚實、表皮光滑、毛孔(油胞) 細緻者,品質為佳。

「麻豆白柚」的起源據說是1826年有一位果農陳丁通所種植的一棵柚苗發生變異,成為今日麻豆白柚始祖。所以麻豆白柚為原產台灣之白肉柚類品種,在台灣栽植已有170餘年歷史,1999年種植面積計有789公頃。本品種性喜高溫及日照充足的氣候,耐寒力較弱,尤以冬季忌寒冷強風吹襲,生長適宜溫度為攝氏23度至29度。白柚的體積比文旦大三至四倍,一般稱之為「大白柚」果形呈扁球形或短球形,果肉白色,汁多味甜,成熟期10下旬至11月。中醫上稱白柚可退火解暑、及降血壓。

「西施柚」在1985年前後由泰國引進,外型扁圓、果面光滑、呈淡黃綠色。果肉為淡粉紅色或粉紅色,白裡透紅的絨層,有似女孩子的紅潤臉色,故稱之為「西施柚」。西施柚性質平和,含豐富的維他命C及纖維,可助消化,且有預防便泌之效。果肉中含豐富的果膠、維生素C、礦物質、鉀、糖類、及有機酸等營養成分。它的成熟期為10月至12月。

《本草綱目》記載,柚子酸、寒、無毒;柚皮氣味甘辛、平、無毒,可下氣、消食快膈,散憤懣之氣、及化痰等功效。中醫認為柚子性寒,身體虛寒的人宜減量攝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