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 (Coral Tree)
刺桐 (Erythrina variegate ) (Wikipedia)
珊瑚刺桐 (E. corallodendron) (Wikipedia)
巴西刺桐 (E. falcate) (攝於 Balboa Park, San Diego, 2013)
高大的巴西刺桐樹 (攝於 Balboa Park, San Diego, 2013)
赤裸刺桐 (E. coralloides) (攝於 Balboa Park, San Diego, 2013)
洛杉磯附近街道上的刺桐花 (攝於Huntington Beach, California, 2013)
雞冠刺桐 (攝於法國) (Cockspur coral tree,E. crista-galli)
刺桐 黃慶三 (05/25/2013)
刺桐、莿桐、四季樹 (Coral tree,Tiger’s claw,學名Erythrina spp.),豆科 (Pea family,Fabaceae),刺桐屬 (Genus Erythrina),為喬木或灌木,喬木可長至30 公尺 (98英呎) 高。該屬約有130種,分布於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葉為三出複葉。主要作為觀賞用,有時也作為材木及醫藥用。拉丁屬名為希臘文erythros,紅色的意思,指其紅色的花朵。多種鳥類,包括蜂鳥,喜歡採食它的花蜜。雞冠刺桐 (Cockspur coral tree,學名 E. crista-galli) 是阿根庭、及烏拉圭的國花。
1966 年 5 月7日的植樹節 (Arbor Day),洛杉磯市市長 Mayor Yorty 宣稱洛杉磯市的各種花樹中,以刺桐最為「美麗壯觀」,不祗顯示該市多彩的墨西哥傳統,且該市是全美少數城市中,能適應這種花樹的生長,因此訂為該市的市樹 (包括整個刺桐屬)。1
因枝椏的形狀似珊瑚,英文稱之為 “Coral tree”,也是這種樹的通稱;又因枝幹上的刺像老虎爪,所以也稱為 ”Tiger’s claw”。中文「刺桐」的名稱源自它的枝幹長了銳刺,花形如雞冠,因此刺桐又稱為「雞公樹」。春天時花艷紅似火,夏天新葉初生,秋天綠意盎然,冬天葉落枝枯,意象四季不同,所以又有「四季樹」之名。台灣古早平埔族人,就靠它的變化而分辨四季。
雖然刺桐有黃色、及白色栽培種,但並非所有的刺桐花都是紅色,例如夏威夷刺桐 (Wiliwili,學名 E. sandwicensis) 則有橘色、黃色、鮭色、綠色、及白色。但這種自然存在的「多形性」(Polymorphism) 花色,祗是夏威夷刺桐這品種才有。夏威夷刺桐木材輕軟,可做沖浪板、獨木舟舷外浮材、魚網漂浮物等。
台灣原生「刺桐」僅一屬一種 (Indian Coral Tree, Sunshine Tree,學名E. variegate,同義字 E. indica,E. variegata var. orientalis)2,原產於印度、馬來西亞、波里尼西亞,南台灣、蘭嶼、及綠島。是平埔族、西拉雅族的聖樹。美麗的刺桐花,是平埔族 (噶瑪蘭族) 人的歲時象徵,即每年農曆二、三月,當火紅的刺桐花盛開時,代表新的一年開始。台灣蘭嶼達悟族稱刺桐為 “Suvan”,意思是「鬆軟木材」。
臺灣舊地名有很多地方稱為「莿桐腳」,而「莿桐城」為台南市之別稱。後來因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地名改正計畫,目前僅剩雲林縣「莿桐鄉」。可見早期刺桐曾廣泛分布於全島,因為人為開墾的破壞,台灣原生的刺桐已不如當年繁盛。倒是原生於熱帶美洲牙買加的「珊瑚刺桐」(Coral bean tree,學名E. corallodendron),由於花期長、又美觀,成為台灣栽種數量最多的刺桐樹種。此外,台灣庭園常見的其他刺桐屬植物有「火炬刺桐」 (Coastal Coral Tree,Kaffir Coral Tree,學名E. caffra)、「雞冠刺桐」、「黃脈刺桐」等,也都有著炫麗的紅色系花朵。黃脈刺桐是台灣原生刺桐的變種,因為葉脈金黃色而得名。
「珊瑚刺桐」或「龍牙花」原產於熱
帶美洲西印度群島。落葉小喬木或大灌木。茶褐色的樹幹上有顆粒狀的瘤刺,老枝灰白,無刺;中、細枝有刺。花為頂生總狀花序,因其花開時,其總狀花序像珊瑚
一般,而有「珊瑚刺桐」之名;另外,因其兩側花瓣內曲呈龍牙狀,又名「龍牙花」。花期三至十一月。除作庭園美化外,亦可供盆栽、行道樹、防風樹。莢果長約 10~20 公分,種子多粒,深紅色,被黑斑紋。樹皮及新鮮種子汁液會破壞動物神經系統,誤服會產生頭昏的症狀。木材質地柔軟,可替代軟木作木栓。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數據庫指出,3 以珊瑚刺桐樹皮入藥,中藥名「龍芽花」。全年均可採收,剝取後曬乾。樹皮有收縮中樞神經的作用,用於麻醉劑及鎮痛劑。性味功能辛,溫;疏肝行氣,止痛;用於肝氣鬱滯,胸脇脹痛,痛經,閉經等。
「火炬刺桐」原產於非洲東部及南部,台灣於 1965 年及 1970 年引進種植,全島各地零星種植。花朱紅色 (少數為淡黃色),頂生而密集的總狀花序;花序長 7~10 公分。花萼紙質,不規則開裂。它為喬木,樹幹通直,樹皮灰褐色,樹幹上面佈滿瘤狀黑刺。樹冠面積可能延伸至十公尺。可做行道樹用、公園綠蔭、及校園綠樹。
「雞冠刺桐」原產於南美阿根庭、烏拉圭、巴西南部、及巴拉圭。常種植於公園、或做為行道樹,特別是美國加州。1930 年後引進台灣,廣泛栽植於全島。落葉小喬木,生長的高度約 3~10公尺,樹皮有不規則深裂痕。作庭園美化外,亦可供盆栽、行道樹、防風樹。莢果長約 10~20 公分,種子 3~6 枚。樹皮含龍芽花素,可為麻醉、止痛及鎮靜劑。雞冠刺桐是阿根廷和烏拉圭的國花,也是美國洛杉磯的市樹。
「赤裸刺桐」(Naked coral tree,Flame coral tree,學名E. coralloides ) 得名的原因,是由於直到四、五月,枝椏仍是光禿禿,不長葉子,但稍帶橘色的火紅花朵,卻已在枝條的尖端,從類似肥胖的松果底端,往上逐漸綻放。這樹種可長至約30 英呎高及寬。它成長緩慢,原生於墨西哥(國)東部,而有些分類學者認為,它也原生於亞利桑那州的南部。它白色、鬆軟的木材可作桶塞,或雕成小雕像。種子含有Erythroidine,極毒,類似箭毒的肌肉鬆弛劑。所以其粹取液曾被用為美洲箭毒 (Curare,即南美原住民用以製毒箭之毒質) 的替代物。
「巴西刺桐」(Brazilian coral tree,學名E. falcata) 原產於巴西、巴拉圭、及阿根庭。品種名falcata為拉丁文,意為「鐮刀」,指花的外形。這種是美國西南部最高大的刺桐樹,而和雞冠刺桐相近。這種樹除了觀賞用,且可作藥用。多種鳥類也喜食它的花蜜。
刺桐性味:根皮--苦、辛、平,有毒;花--苦、澀、涼。葉--苦、平。效用--根皮可袪風除濕,舒筋通絡,殺蟲止癢,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花--收斂止血,治外傷出血。葉--消積驅蛔。4 約有三分之一刺桐樹種的種子,含有強而有力的刺桐生物鹼 (Erythrina alkaloids),而早就被許多地方的原住民做為藥用或其他用處。有些種子的毒性很高,誤食可能致死。一種抗焦慮藥品 (Anxiolytic) “Erythravine” 最初就是從原產巴西的E. mulungu所分離出來。就因它的毒性,2005年8月5日生效的 Louisiana State Act No. 159規定,除了作觀賞用外,該州禁止刺桐屬 (但該法錯拼為Erythina spp.) 植物作為其他作用的種植、生產、擁有、及買賣等。5
刺桐喜全陽、暖熱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耐旱,耐濕,亦耐瘠薄,但不耐寒。生長迅速,萌芽力強,可用種子、扦插法繁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